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及处置
2016-03-18尤勇西安体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8
尤勇(西安体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8)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及处置
尤勇
(西安体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8)
摘要:群体性事件在我国高校已经出现多发态势,引起政府和整个社会的关注。本文深刻分析了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缘由及特征,从思想教育、制度完善、预案制定、组织处理等几个方面提出预防及应对措施,以期为高校的和谐稳定提供合理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原则方法
Abstract:The occurrence of mass incidents in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increasingly growing, which has aroused the concern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whole socie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mass incidents, and proposes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solu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system improvement, plan making and organizational processing, in order to provid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for the harmony and stabi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college students; mass incidents; principle method
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数量不断增加,参与人数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对抗激烈、暴力程度高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高校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属于“易感”人群,以大学生为参与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也不断发生。所谓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指受国内外形势和学校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发生在校园内外,以学生为主要参与者,具有明确政治目的或实际诉求,影响学校和社会稳定的聚众性突发性行为活动。[1]因此,新时期,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显得尤为必要。
一、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缘由
(一)出于表达爱国心和民族情感的政治态度
大学生属于知识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特殊人群,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满怀理想和追求,政治热情高,参与意识强,关注国内外时事要闻,在涉及国家民族利益的问题上表现出高度敏感性,但由于年轻、幼稚、好冲动,往往容易为国内外敌对势力和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所利用。
(二)维护个人权益不受损害
现代社会普遍讲求人权,对个人权益的维护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与追求,高校作为知识分子集中之地,师生的维权意识相对较强。伴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的学费支出对一个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既然支出了高昂的学费,学生及家长就要求享有相应的服务,而高校在教学质量、教学设施、后勤保障、管理服务、毕业文凭等方面一旦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必然会产生矛盾,日积月累,若不加正确的处理,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二、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特征
(一)目的动机相对单纯
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充满理想和热情,但又单纯率真,幼稚冲动,加之生活环境相对简单,社会阅历较浅,因此所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一般不具有鲜明的政治目的,不具有预谋性和颠覆性,也不具有深层次的经济根源,多数或是学生自身的直接利益受到损害,或是为了表达对国家社会问题的关注和作为社会未来建设者的责任感,并不像社会群体性事件那样错综复杂。
(二)行为较少暴力性
虽然有的学生群体性事件也出现了打砸等过激行为,但总的来看,这并不是学生的最初目的,只是受当时环境气氛的感染,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的一种泄愤表现。多数学生群体性事件是以示威、游行、静坐、张贴标语、高喊口号等相对现代文明的方式进行,有的是由于社会闲杂人员的加入,借机作乱,致使事态升级,一发而不可收拾。
(三)网络起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
高校学生已成为互联网的重要使用者,多数的信息都是通过互联网来相互传播。在学生群体性事件的起初和过程当中,组织者发帖倡议,无数学生跟帖回应,不同高校相互陌生的学生很快就会聚集在一起,随着事件的发展,网上热议一浪高过一浪,无疑网络更多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预防和处置的原则方法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增强学生的大局意识、法制观念和承受挫折能力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从根源上来讲,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凸显,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政治观念的经济化、道德观念的利益化、纪律观念的自由化和法制观念的淡薄化等社会现象,对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但社会经验不足、尚欠分析判断能力的大学生群体产生了较大的思想扰动和心理冲击,使之在理想信念、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等问题上产生了一定的迷惑和失望情绪,并酝酿了心理上的不安定因素。[2]要切实抓好两课教育,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发展观,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道德修养水平。利用形势与政策课宣讲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国内外时事要闻,尤其是对一些可能危及高校大学生情绪稳定的国内外大事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分析,要让学生清楚时局形势,能够正确分析看待当前的各种社会现象,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尤其是要学会如何理性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情怀。要将法制教育渗透于平时的教育中,使学生形成敬法、畏法、知法、用法的意识和习惯。要进行心理的关爱和磨砺,因为如今的大学生为改革开放后出生成长的一代,多为独生子女,普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惯于享受与维权,少于奉献和付出,遇问题和困难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处理能力,需要加强此方面的心理辅导和训练,适当开展一些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坚强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适应社会环境,保持稳定情绪。
(二)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
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化不断深入推进的今天,高校更应走在时代的前列,形成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及民主决策的良好体制机制。学校的主体是学生,高校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科学发展、以人为本落实到学校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在事关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上,一定要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管理机制。上下级之间的联络沟通渠道要畅通,不单是上情的畅通下达,更重要的是下情的及时上送。毋庸讳言,我国不少高校目前普遍存在对学生利益的长期漠视甚至损害,沟通、表达意见的渠道不畅通,管理上仍沿用传统的压制、服从模式,试图维护的是一种刚性的稳定,其实导致的倒是问题和矛盾的积累,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民意如水,宜疏不宜堵。科学民主的决策,应该事先一定要广泛征询同学的意见和建议,使决策能够真正为绝大多数人所理解接收,因为制度的遵守是建立在认同的基础上的。可以建立学代会等组织,真正代表学生反映意见和问题,对于学生的正当合理的要求要能够及时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应向学生作出合理的解释,使大家能够理解接受。这样,就能够避免一些问题的积聚,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三)构建信息网络监控系统,及时掌握动态,发布消息
互联网已经成为学生相互联络的重要工具,网上信息的捕获和发布显得尤为重要。强化信息情报搜集,健全超前预警机制。可组织专业老师和学生构建网络监控体系,形成统一协调、反应灵敏、高效畅通的网上舆情收集反馈机制;利用网上调查、流量分析等手段,对特殊时期、特殊人群和特殊事件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和定量分析,及时捕捉不良危险信息,当即屏蔽阻断其继续传播,并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事件发生后,由于人们一时不了解真相,容易以讹传讹,引起心理上的恐慌,这时,要及时代表校方通过网络发布最新权威信息,澄清事实真相,表明态度和立场,掌握话语主动权,止谣言于真相,促使事件向好的方面转变。平时可以建立专门的网站、博客、QQ群等,成为学生自己的园地,要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学生的问题、意见、不满等都可以在上面发表,辅导员要耐心解释引导。
(四)制定工作预案,及时组织演练
鉴于当前群体性事件多发的态势,高校一定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周密的工作预案,以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群体性事件。制定预案要加强针对性、实战性和严密性,要将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要考虑进去,并组织演练,从中发现问题,反复修改。预案的最后落实,要体现在现场处置上:现场组织指挥机构、通讯联络方法、现场处置小组任务分工、职责、权限、范围等[3]。
(五)组织领导,一线指挥,分化瓦解,善后处理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一旦发生,要迅速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深入现场,一线指挥,查明原因,耐心说服教育,群体性事件之所以能够发生,肯定有其合理的成分,对学生意见集中的问题要当场做出处理或承诺解释,要本着可顺不可激、可解不可结、可散不可聚、宜早不宜迟的原则进行处理[4]。迅速确定事件的核心人物,将其与其他同学分离,晓之以理,导之以规,分化瓦解,适当时可联系其家长进行劝阻。其他跟随围观的学生要对其讲明政策和利害关系,劝阻其尽快离开。参与处置工作的所有部门、单位及人员,必须统一认识,步调一致,相互配合,服从安排,听从指挥,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共同将事件尽早平息,防止蔓延扩散。事件平息后,要做好收尾工作,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目的,不搞秋后算账,宽恕大于惩罚,教育多于批评,要使学生真正分清是非,认识到自己做法的错误和影响的严重,能够汲取教训,避免今后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但对于极少数别有用心的组织者、煽动者甚或打砸抢烧的犯罪分子不能姑息养奸、心慈手软,要依法严惩。同时,作为学校管理部门,要以此为契机,认真反思,查找工作中的漏洞和问题,提出整改方案,认真贯彻落实。
大学生是国家的高级人才,是民族的精英,他们肩负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任,在他们身上寄托着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希望。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关心爱护、教育引导和管理控制就成为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从某种角度来讲,也是给我们的高校教育提出了问题。在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改革深化的今天,我们要高度重视并认真思考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居安思危,深化改革,促进高等教育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狄涛.北京高校学生工作的战略管理研究——从应对学生群体事件的角度[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6.
[2]魏亚,李继友.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动因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11:184.
[3]高瑞艳.大学生群体事件的预防与处置[J].社会科学论坛,2008,1:127.
[4]姜康康.浅论高校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J].今日南国,2010,4:135-136.
作者简介:尤勇(1972-),男,汉族,陕西富平人,中共党员,西安体育学院体育传媒系讲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6-01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