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化内镜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体会

2016-03-17李华张丽唐运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6期
关键词:消化内镜早期诊断价值

李华 张丽 唐运萍

【摘要】 目的 对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采用消化内镜等进行早期诊断的价值进行研究探讨。方法 106例早期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 通过对其进行临床观察和消化内镜诊断, 观察胃、十二指肠、结肠黏膜等的病变特点。结果 60例患儿进行胃镜检查, 出现胃部和十二指肠黏膜充血、水肿41例, 占总例数的38.7%;十二指肠降部及球降交界部位发生溃疡48例, 占总例数的45.3%;患儿出现结节样增生情况11例, 占总例数的10.4%;6例患儿胃窦部有可见浅表溃疡, 占总例数的5.6%。30例接受肠镜检查的患儿, 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黏膜充血、水肿等情况, 其中, 22例患儿的回肠末端黏膜有充血、水肿情况, 还有淤点及淤斑的出现, 占总例数的20.8%。结论 消化内镜对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和使用价值,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消化内镜;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早期诊断;价值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由于自身免疫反应而导致的在儿童时期非常常见的系统血管炎, 临床上将过敏性紫癜分为皮肤型、关节型、肾型、腹型和混合型5种, 腹型是最常见的一种, 发生率高达35%~60%[1]。可能引发疾病的原因有多种:感染后免疫异常, 药物、食物、植物、动物、疫苗注射后引起的机体不恰当的免疫应答等, 儿童的发病率高达75%。腹型过敏性紫癜常伴有消化道出血、反复的突发性腹痛、肠套叠等症状, 在胃肠道中常表现为阵发性腹绞痛或持续性钝痛, 并有呕吐、腹泻、便血等症状出现, 儿童还会产生肾脏上的损害, 造成儿童出现蛋白尿、血尿、伴少尿、水肿等情况的发生[2]。同时, 腹型过敏性紫癜还伴有并发症, 偶见有哮喘发生, 常见的为消化道出血, 是由于肠道黏膜受损造成, 这一症状容易导致医师将患儿的病情误诊为急性肠胃炎, 因此, 对于腹型过敏性紫癜做出准确可靠的诊断尤其重要。根据消化内镜能够对胃、肠道等进行清晰详细检测的特征, 来对患儿进行针对性的检查, 避免了由于一些患儿症状不明显而没有及时得到诊断的情况发生。本院在2010年1月~2015年1月接诊的106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诊断过程中, 采用消化内镜对患儿病情进行检查, 取得满意的诊断效果。现将相关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接诊的106例早期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 所有患儿临床症状均符合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 患儿表现为严重腹痛、潜血、黑便等症状。男69例, 女37例;年龄5~12岁, 平均年龄(8.2±2.1)岁;病程0.2~2.0 d, 平均病程(1.2±0.3)d。发病病因:由食物过敏引起21例;有药物过敏史8例;35例患儿在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42例患儿无明显患病诱因。患儿均是首次接受腹型过敏性紫癜检测。所有患儿及其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目的, 并由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 选用日本新奥林巴斯260型电子胃镜GIF-XP260对60例患儿进行胃镜检查;对30例患儿进行肠镜检查, 检查所用医疗器械为Olympus PCF-Q26JI型电子结肠镜;另16例患儿则接受胃镜和肠镜同时检查。对所有患儿进行消化内镜检查, 检查后取患儿胃部等黏膜, 进行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

1. 3 观察指标 对患儿的食管黏膜、胃窦、回肠部、胃部黏膜、十二指肠黏膜等进行测定, 诊断是否发生病变;并在消化内镜下观察是否有充血、溃疡等发生。

2 结果

60例患儿进行胃镜检查, 出现胃部和十二指肠黏膜充血、水肿41例, 占总例数的38.7%;十二指肠降部及球降交界部位发生溃疡48例, 占总例数的45.3%;患儿出现结节样增生情况11例, 占总例数的10.4%;6例患儿胃窦部有可见浅表溃疡, 占总例数的5.6%。

30例接受肠镜检查的患儿, 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黏膜充血、水肿等情况, 其中22例患儿的回肠末端黏膜有充血、水肿情况, 还有淤点及淤斑的出现, 占总例数的20.8%。

3 讨论

腹型过敏性紫癜是在皮肤或黏膜起紫癜的基础上, 伴有肠胃症状, 如腹痛、呕吐、便血、黑便或肠套叠, 其原理是由于胃肠的黏膜上也出现了紫癜[3]。常发病于14岁以下的儿童, 多是由食物、感染、药物等诱发的体内抗原、抗体复合反应, 引起过敏激素释放, 患儿体内的毛细血管、小动脉、胃肠道等受到影响和损害, 机体调节不适, 随之引起胃肠道的病变, 多为黏膜出血、水肿等临床症状。

腹型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除了抗原-抗体复合物发生反应外, 还有速发型变态反应的情况, 患儿在接触了致敏原后, 致敏原迅速进入患儿体内, 与患儿体内的蛋白质形成抗原, 刺激患儿的免疫组织快速运作, 并且对交感神经产生兴奋作用, 释放乙酰胆碱等活性物质, 引起小动脉、毛细血管发生病变, 出现组织器官出血、水肿的情况[4, 5]。

本次研究中, 主要针对儿童患有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情况进行探究, 患儿的临床表现均符合腹型过敏性紫癜症状, 在检查过程中, 通过消化内镜对患儿病情进行诊断, 针对详细的症状作出分析, 减少误诊的情况发生, 且能够对患儿的胃部、肠部等有更直观的观察, 找准病灶, 对症下药。更能让医生在诊断时及时与急性肠胃炎等有相似临床症状的疾病进行区分, 做到准确诊断, 安全用药。

在检测过程中发现, 患有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患儿都有不同程度的黏膜充血、水肿等情况, 甚至还有少数患儿胃黏膜出现糜烂, 根据糜烂面积的大小, 诊断患儿病情的严重与否, 一系列检查均依赖于消化内镜的作用, 能够尽早地检查出患儿早期未表现出临床症状但已有病灶在体内的情况。关于腹型过敏性紫癜, 一些患儿并非接触过敏原立即发病, 其在发病之前还存在有一定的潜伏期, 对于潜伏期的病理情况, 要及时做好详细的检查, 以消化内镜来对患儿体内的情况进行彻底排查, 并取胃肠各部黏膜进行检测, 预防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病变, 及时进行排查诊断[6]。

综上所述, 消化内镜检查对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检查过程快速简洁, 检测结果真实可靠, 不仅对主治医生的病情诊断提供充分的病理依据, 也有效的避免误诊情况的发生, 尤其是在患儿发病的早期, 可以迅速做好预防工作, 减少在早期未能及时诊断出病情的情况发生, 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静.温胃合剂治疗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效果观察.山东医药, 2014, 6(24):76-78.

[2] 徐华, 毕淑英, 李晓梅, 等.电子胃镜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价值.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0, 22(3):157-158.

[3] 闫喆, 李欣, 赵滨, 等.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MSCT诊断及鉴别诊断.放射学实践, 2013, 28(7):735-738.

[4] 肖兰, 王玉, 彭杰, 等.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急性胰腺炎11例临床分析.临床儿科杂志, 2012, 30(10):945-947.

[5] 乐庆胜, 杨培, 刘小蓉, 等.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中国临床医学, 2010, 17(2):295-296.

[6] 周杏, 刘志刚.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32例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4, 9(2):112-114.

[收稿日期:2015-10-15]

猜你喜欢

消化内镜早期诊断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消化内镜诊疗中引用舒适护理的临床价值
B超诊断早期宫外孕患者30例的临床分析
CRP和PCT在医院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给”的价值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内镜治疗消化内镜诊疗相关性穿孔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消化内镜治疗胃十二指肠出血的预后效果分析
儿科消化内镜医师规范化培训初探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