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消化内镜医师规范化培训初探

2016-03-17李中跃张巧

关键词:消化内镜儿科规范化

李中跃++张巧

【摘要】近年随着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蓬勃发展,其在儿科领域的应用也愈来愈广泛。通过实施规范化、制度化的儿科消化内镜医师的培训,可以使儿科消化专科医师更好地掌握常用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作出贡献。

【关键词】儿科 消化内镜 规范化 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0;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38-01

近年来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飞速发展,使得临床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内镜诊治手术在成人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中,已成为现代内科手术主流趋势。虽然成人所能够开展的消化内镜技术并不能全部应用于儿童的诊疗中,鉴于消化内镜检查有其直观、可靠、安全且能及时、客观地发现病变部位及数量等优点,因而消化内镜技术在儿科的应用确实也愈来愈广泛。目前国内对成人消化内镜专科医师培训规范已有较多的研究。与成人相比,儿科消化专科医师目前从业人员远远不足,且尚未建立儿科消化内镜专科医师的相关培训规范。儿童并不是成人的缩小版,有其疾病谱,甚至消化道解剖结构和功能的特殊性,因此儿科消化内镜医师的培训并不能完全照搬成人的规范,儿科消化内镜专业人员的培训规范尚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笔者自参加临床工作以来,已经从事儿科消化专业及消化内镜操作15年,工作期间曾参与培训国内儿科消化专科及消化内镜医师30余名,现将既往培训教学经验以及结合目前消化内镜诊疗操作规范要求总结如下。

1.良好的医德医风与扎实的临床基础知识

医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理解患者的痛苦,尤其内镜操作时,初学者可能耗时且增加患者痛苦,因此绝不允许为了自己学技术而大大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精益求精,以减少患者的痛苦为己任,甚至作为带教老师也应该在指导学生的同时牢记此点。

儿科消化内镜医师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和临床知识,必须完成儿科的规范化培训,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同时结合儿科消化内镜诊疗操作规范(2013版),我们推荐作为儿科胃镜学习者尚必须再进行儿科消化专科培训至少1年以上,结肠镜学习者必须完成儿科消化专科培训至少3年以上且有良好的胃镜操作基础方可准入学习。

2.制定规范的学习培训计划

第一阶段:学习观摩阶段 (1月)。主要加强学习消化道解剖结构、掌握消化内镜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及处理等。熟悉内镜器械性能,冷光源、控制面板操作,熟悉内镜角度扭、各附件的构造、清洗消毒方法。在此阶段应参与并掌握辅助送镜技巧及活检技术。学者在此阶段要不断思考,结合解剖结构明白内镜操作的要领,做到“多看多想,上手不慌”。要知道“磨刀不误砍柴工”“慢工出细活”的道理。如果单纯凭好奇心强,急于求成,则往往容易出差错。教师在此阶段可安排一些专题讲座或边操作边解释,尤其是在关键点的解释(譬如:胃镜操作时如何由咽喉部进入食管、胃底的观察、十二指肠球降交界的通过等)。鼓励利用报废内镜或其他辅助器材(如:模拟机等)让学习者进行操作前培训等,以期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基本操作实践阶段(1月)。 以“手把手”教学为重点,在指导教师带领下,选择部分恰当适合初学者操作病例进行实践操作,评价总结成败得失,纠正学习者的不当手法,并根据学习者的具体情况,逐渐增加学习机会。学习者在此阶段仍旧需要结合理论知识,不断改进操作技巧。

第三阶段:强化并独立操作阶段(1月)。在前期学习基础上,基本进入独立操作并强化阶段,指导教师仍应做到“放手不放眼”,一旦发现可能存在危险,应该及时干预。学习者则在此阶段更加应该注意不断提升操作技巧,同时树立安全服务的意识,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如有操作困难,则应该马上请示带教老师协同处理,切忌为了“面子”而“坚持”,以致增加患者的痛苦或增加医疗风险。

上述培训计划基本适合初步的儿科胃镜技术学习,若进行儿科结肠镜技术的学习,其学习时间尚需要延长,相对胃镜来说,儿科结肠镜的操作难度更大,而且尚需理解圈襻形成原理及其解除方法、适当的勾拉技巧等,因此,具有良好的胃镜操作基础者方可进入儿科结肠镜的学习。

第四阶段:不断提高,诊治结合阶段。在前三个阶段的基础上,基本掌握了内镜检查的操作要领,术者可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磨练提高,并逐步往年龄小、操作困难方向发展,结合自身的特点逐步进行内镜下治疗的进一步学习等。结合理论知识不断完善自己,进行疑难病例的诊治,以更好地为患儿服务。在此阶段,应该在任何操作或内镜下治疗前做到准备充分,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切记骄傲自满,自以为是。

3.培养疾病诊治的能力

学习了消化内镜的操作,只是完成了消化内镜医师培训的一部分。合格的内镜医师不但要求操作技巧好,手法轻柔,而且要求其将所见反映在笔下,准确地为临床治疗服务。因此需要学习者知道正常消化道的结构形态、粘膜组成,以及病变组织准确描述、分析、判断及鉴别。在报告的书写中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做出恰当的诊断,为临床医师合理的治疗提供帮助。学习者应多阅读相关的书籍、图谱、文献弥补实践工作的不足。报告内容切不可轻描淡写,模板化,程序化,过于简单,做与不做一个样。每做一例操作,均应联想到其内镜下表现、临床病史是否一致,患者可能的治疗方法、可能的病理学改变,甚至患者的预后情况随时在脑中呈现。教师平时则应积累一些疑难病例、典型病例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4.严格水平考核

培训结束后,要有严格的出科考核制度,对此阶段内镜学习效果的检测。包括理论考核,操作考核。理论考核包括:消化道解剖结构及疾病相关知识,消化内镜操作的适应症、禁忌症及不良反应的有效处理以及内镜报告书写情况。操作考核,平时操作病例情况、完成病例数、指导老师的监督下完成培训计划中的操作,由考核小组现场点评,评分系统包括:进入检查部位、操控内镜、无组织损伤、保持视野清晰度、活检准确性等。考核小组根据学习者的平时学习情况及上述考核结果做出恰当的评语。

总之,培养一个全面合格的儿科消化内镜医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更需要结束培训后的不断提高和完善。我们通过以上几点的规范化、制度化的消化内镜实践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学习者的好评,同时也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由于我国目前儿科消化内镜专科医生相对欠缺,如何进行儿科消化内镜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研究缺乏,因此需要积累更多的培训经验以达到更好地为儿科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吉清,肖天利,彭贵勇. 消化内镜手术技能阶梯式规范化教学体会[J].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4.

[2]龙晓玲,钟瑜明,谢广清等.儿童胃镜检查3717例临床分析[J]. 医护论坛,2013.

[3]王静,黄穗平.消化内镜规范化教学临床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9.

猜你喜欢

消化内镜儿科规范化
儿科专栏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消化内镜诊疗中引用舒适护理的临床价值
圆梦儿科大联合
内镜治疗消化内镜诊疗相关性穿孔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无缝隙对接护理提升急性消化内镜护理效率观察
消化内镜治疗胃十二指肠出血的预后效果分析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