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骏运用消补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经验

2016-03-17李学军金月萍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马骏补法消法

李学军,金月萍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61)



马骏运用消补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经验

李学军,金月萍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230061)

[摘要]马骏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多为外感时邪、饮食不节、素体脾肾不足等;病机多为虚实夹杂,虚实各有侧重,实证以湿热蕴肠、损伤肠络为主,虚证以脾虚湿盛、运化失健多见;该病病位在大肠,涉及小肠、脾、胃、肝、肾、肺诸脏;治疗当分活动期与缓解期,消补兼施,尤其久泄宜先消后补,以通为治。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消法;补法;马骏;临床经验

马骏是全国第二、三、四、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国医名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其从医50余载,学验俱丰,擅治内科、妇科和儿科疾病,尤其擅长脾胃病的诊治。马骏运用消补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疗效卓著,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1UC病因以湿邪为主,病机当辨明虚实

UC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属于炎症性肠病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等[1]。中医无UC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特点,可归属“飧泄”“休息痢”“久痢“”肠遉”“肠澼”等病范畴[2]。

马骏认为:六淫之邪为UC的重要致病因素,湿胜则濡泻。由于感寒停湿,或夏令暑多夹湿,邪气由表入里,损伤肠络,肠道传导失司,清浊不分;饮食不节,嗜食生冷肥甘,损伤脾胃,升降失司,导致飧泄;情志不畅,肝强脾弱,肝郁脾虚,清阳不展,运化失常而致泄泻;或素体脾肾亏虚,火不暖土,聚湿生痰,日久化热,湿热下注,遂而发病。正如《济生方》云:“大肠虚弱,而风冷暑湿之邪得以乘间而入,故为痢疾”;又如《素问·太阴阳明论》云:“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下为飧泄。”本病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为标,正如《景岳全书·杂证谟·痢疾》所说:“凡里急后重者,病在广肠最下之处,而其病本,则不在广肠,而在脾肾。”故马骏认为,本病多因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素体脾肾不足所致,其中饮食不调常是发病主要诱因,脾虚失健、水湿内停为主要发病基础。

马骏进而提出,UC不同主证的病机侧重点亦有所不同,当辨别虚实,实证者多为湿热蕴肠,气血不调,损伤肠络,络损血溢;虚证者多为脾虚湿盛,土虚木旺,运化失健,肠络失和。总之,脾肾本虚、邪滞肠道、气血不调、传化失司、肠络受损、血败肉腐为本病主要病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则是其发病特点。

2消补法的临床运用

2.1消补兼施,灵活运用消法是通过行气活血、化痰利水、消食导滞、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逐渐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适于气滞血瘀、疮疡痈肿、水湿内停、痰饮不化、饮食停滞等病证。补法是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类治法。马骏认为,UC属于中医内科杂病、疑难病,病程长,迁延难愈,虚实夹杂,寒热错综,故邪气不能迅速消除,需渐消缓散。正虚不能驱邪外出,以补法扶助正气;邪实伤气耗血,以消法清利湿热。故临证宜权衡利弊,消补兼施。

2.2活动期以消为主马骏认为,UC活动期多为实证,以湿热蕴肠、损伤肠络多见,治以清肠化湿、调气和血、祛腐生肌为主,切记不可骤用补涩,以免闭门留寇。代表方剂为白头翁汤、芍药汤、葛根芩连汤加减。便血者加槐花炭、地榆炭、白及炭等;大便赤白黏冻样较多者,加败酱草、马齿苋、苍术、薏苡仁等;腹痛明显者,加乌药、延胡索、枳实;夹有表邪者,佐以解表;夹有暑邪者,佐以清暑;兼有伤食者,佐以消导。同时配合灌肠疗法,使药物直达病所,以内外合治。灌肠药常见的有清热解毒药黄连、败酱草、紫花地丁,收敛止血生肌药白及,凉血止血药地榆、槐花,活血化瘀药丹参、三七,收涩止泻药五倍子、乌梅、石榴皮,成药选用锡类散。

2.3缓解期以补为主马骏认为,UC缓解期以虚证多见,脾虚湿盛,运化失健,日久脾病及肾,肾阳亏虚,脾失温煦,不能腐熟水谷,可成命门火衰之五更泄泻,或脾虚,肝木克脾日盛,脾气不升,泄泻缠绵。治疗当健脾化湿、温肾暖脾、抑肝扶脾。代表方剂有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真人养脏汤、四神丸、痛泻要方加减。若脐腹冷痛者,加附子、炮姜、肉桂;久泄气陷者,加黄芪、升麻;久泄不止者,加乌梅、五倍子、芡实、石榴皮;腹胀者,加枳实、乌药;大便夹杂不消化食物者,加神曲、炒山楂。

2.4久病先消后补,以通为治马骏认为,缓解期证多虚实夹杂,以正虚邪恋,运化失健为主,久病虽缠绵时日,但只要湿邪未尽,或夹痰、瘀、郁等邪,万不可以“久病必虚”或急于求成而忙于补涩,以防“炉烟虽熄,灰中有火也”,有邪而补,徒增壅塞。宜采用先消后补,以通为治。用药总以辛开苦降、调和肝脾以顺畅中焦气机为要。代表方有诸泻心汤、连理汤等。同时马骏又强调,久病正气毕竟已虚,故应仔细权衡,辨明虚实,把握时机,驱邪不宜太过[3]。对于补虚之法,马骏认为最重要者在于扶胃气,胃气强者饮食进,饮食进则气血生,并主张药补不如食补,在以补法健脾开胃之时,配合食疗补益精气,食补应以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之物为主,避免生冷、厚腻、不洁等食物,以免影响脾胃功能。

3病案举例

江某,男,26岁,患UC 3年,反复大便次数增多伴黏液脓血便,曾多次于外院就诊,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但患者不能耐受,改服奥沙拉嗪,但时易反复。近日,左下腹疼痛,大便每日3~6次,夹有黏液或脓血。纳差,神疲乏力,手足欠温。口干苦,不多饮,精神萎靡。舌红,苔薄黄腻,脉细。辨证分析:“久病必虚”,“久病必瘀”,患者患病多年,脾虚失运,清阳不展,湿热壅滞,肠络受损。治以清热解毒、化湿通络、敛疡生肌。处方:炒薏苡仁30 g,败酱草、炒谷芽、炒麦芽各20 g,白头翁、蒲公英、仙鹤草、白芍、地榆炭各15 g,黄芩10 g,木香、炒黄连、砂仁、白豆蔻各6 g,炙甘草3 g。每日1剂,水煎温服,连服7剂。同时予灌肠方:黄柏、槐花炭各30 g,白及20 g,紫花地丁、五倍子各15 g,三七4 g。保留灌肠,每日1次,连用7 d。1周后复诊:患者大便次数每日2~3次,无明显黏液或脓血,腹痛减轻,仍感体倦乏力、手足欠温、纳谷不香。此乃脾虚失健、余热未清之征象。治以益气健脾,佐以清肠化湿,同时参以补肾调肺。内服方去白头翁、黄芩、败酱草、地榆炭,加党参、茯苓各15 g,陈皮、白术各10 g,当归8 g,炮姜3 g。灌肠方不变。2周后再诊,患者大便成形,每日1~2次,无明显腹痛,余症均好转,在上方基础上加减变化,以巩固之,随访1年,未再复发。

按湿胜则濡泄,泄泻之本在于脾,凡泄泻无不与湿、热、毒关系密切。泄泻日久,伤及脾肾,往往出现本虚标实之证。患者初诊时腹痛明显,便次较多,夹有黏液、脓血,说明患者湿热为甚,气血壅滞,故予内服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同时予灌肠方清热化湿,敛疡生肌,重在清热解毒,从标论治。然苦寒之品虽能清泄,但也有劫伤脾阳之弊,不可久用,故治疗1周显效后,减去部分苦寒清泄之品,酌加六君子汤加减,健脾温阳,一在扶正,二在防偏,消补兼施,标本兼顾。

参考文献:

[1]孙娟,王键,胡建鹏,等.健脾化湿法对脾虚湿困证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干扰素-γ和白介素-4含量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3,32(5):62-65.

[2]钱会南.《黄帝内经》泄泻之论的临床启示[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3(5):1-3.

[3]李学军.马骏治疗脾胃病学术经验[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28(5):35-36.

(收稿日期:2015-07-08;编辑:张倩)

[中图分类号]R574.62[DOI]10.3969/j.issn.2095-7246.2016.02.015

作者简介:李学军(1967-),男,硕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猜你喜欢

马骏补法消法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络虚通补法在气虚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何处埋忠骨:六棵树的“密码”
马骏:甘洒碧血为信仰
基于少数类过采样的倾向得分匹配插补法
裂项相消法的解题策略
响应倾向得分匹配插补法
白萝卜·绿玉米
白萝卜· 绿玉米
对裂项相消法求和命题形式的归纳
浅谈间接补法在内科疾病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