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列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2016-03-16赵纪梅

甘肃理论学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当代价值唯物史观

赵纪梅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列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赵纪梅

(潍坊学院,山东潍坊261061)

[摘要]十月革命后,列宁在与“无产阶级文化派”论争中形成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他针对“无产阶级文化派”以各种冠冕堂皇的形式掩盖其虚无主义本质的伎俩,认为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揭露其真实面目;针对“无产阶级文化派”否定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否定共产党领导的错误思想,强调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共产党的领导;针对“无产阶级文化派”否定资产阶级一切历史文化遗产的态度,强调要批判地继承人类历史文化遗产;针对“无产阶级文化派”否定一切非无产阶级分子的做法,强调社会主义文化要依靠广大劳动群众来创造。列宁这一思想对当前揭露历史虚无主义实质、批判历史虚无主义错误认识、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列宁;历史虚无主义;唯物史观;当代价值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再次汹涌来袭,逐渐蔓延学术研究、大众生活等多个领域,引发了理论界、学术界的热烈讨论。近百年之前,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曾经围绕“无产阶级文化派”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想展开了一场持续数年的论争。在这场论争中,列宁针对“无产阶级文化派”歪曲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否定历史文化的形式、观点和实质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进行了阐述。今天,重新回顾和梳理列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对我们当前揭露历史虚无主义实质、批判历史虚无主义错误认识、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列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时代背景

十月革命后,广大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新的科学文化,但刚刚建立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克服粮食危机、整顿经济秩序、应对国内战争等更为严峻的任务,根本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抓文化建设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十月革命前夕成立的无产阶级文化协会迅速成长为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文化教育组织。协会在全国各大城市和各省都设有无产阶级文化协会,人数曾经一度多达四十万人,直接参加协会所属各种工作室活动的人数达八万。在无数工人群众踊跃加入协会的同时,以波格丹诺夫为代表的原“前进派”分子(小资产阶级派别)以及其他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也加入协会。他们改变了协会的领导权,用马赫主义、波格丹诺夫主义等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引领协会,在“创造新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文化”的幌子下,否认共产党和苏维埃在文化建设中的领导作用,反对无产阶级利用历史文化成就,鼓吹荒唐的未来主义艺术观,提出用纯粹的“实验室方式”创造“纯无产阶级文化”,大力推行历史虚无主义政策。

“无产阶级文化派”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蔓延是由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首先,小资产阶级的广泛存在是历史虚无主义生存的深厚土壤。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俄国工业基础薄弱,资本主义发展相当落后,小农经济仍然是俄国经济的支柱。与此相适应的,小资产阶级数量众多、成分复杂、文化水平不高。在革命的感染下,广大小资产阶级满腔热情、干劲十足地加入政治生活,但囿于本身知识、经验和能力的欠缺,往往容易冲动偏激,走向极端。比如他们竟然给非生物物体也贴上阶级的标签。在无产阶级文化教育组织第一次莫斯科代表会议上,有人就提出:“我们需要的不是由别的阶级为别的目的建造的旧房子,这种房子充满着异己的情绪,我们在胜利后的目前只是暂时寄居在这里。不,我们需要的是真正自己的房子,在这里每一块砖头都是泥瓦工自觉地砌上的。”[1]在无产阶级文化协会里,小资产阶级和被小资产阶级意识侵染的工人占大多数,因此历史虚无主义思想不仅容易传播,而且难以消除。其次,历史虚无主义的出现具有现成的理论基础。十月革命后出现的“无产阶级文化派”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想并不是首创,只不过是曾经的小资产阶级派别“前进派”文化思想的重现。1909年脱离布尔什维克、由反马克思主义者组成的“前进派”打着从事文学创造和科学创造的旗号,提出了一整套所谓“无产阶级文化”理论。“无产阶级文化派”的理论与“前进派”的思想一脉相承,只不过更具欺骗性。

列宁对无产阶级文化协会的态度起初是爱护支持的。他通过写信、讲话、参加协会活动等方式竭力引领他们制定正确的方针路线。但随着“无产阶级文化派”的思想越来越极端,政策越来越错误,1920年秋,在国内战争将要结束之际,列宁开始着手从思想上、组织上整顿无产阶级协会,批判“无产阶级文化派”的错误。

二、列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思想

(一)针对“无产阶级文化派”以各种冠冕堂皇的形式掩盖其虚无主义本质的伎俩,列宁认为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揭露“无产阶级文化派”的真实面目

“无产阶级文化派”在宣扬其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时,经常是在“创造新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文化”的诱人口号下,以抽象肯定具体否定、形而上学的诡辩术、宗派主义等多种隐蔽形式加以表现,具有极强的伪装性和极大的诱惑力。列宁认为必须要揭露“无产阶级文化派”的真面目,把“无产阶级文化派”的历史虚无主义本质直接呈现到广大协会会员和工人群众面前。为此,他发表演说,再版《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发表《论无产阶级文化协会》的公开信,委托雅柯夫列夫写文章驳斥无产阶级文化协会主席普列特涅夫的观点,通过一系列活动和措施来揭露“无产阶级文化派”的真面目。他在再版《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时,指出由于波格丹诺夫在“无产阶级文化”的幌子下加紧宣传反马克思主义观点,出第二版尤为必要,并在第二版序中特意指出“波格丹诺夫在‘无产阶级文化’的幌子下偷贩着资产阶级的反动的观点。”[2]“偷贩”一词形象准确地概况了“无产阶级文化派”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特征,深刻揭示了“无产阶级文化派”的真面目。在俄共中央写给广大协会会员和工人群众的信中,列宁为首的俄国共产党人揭露了“无产阶级文化派”领导者们的真实身份。信中指出:“正是在1905年革命失败之后风靡一时,在若干年内(1907-12年)又充塞那些在反动年代醉心于造神派和形形色色唯心主义哲学的‘社会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头脑的反马克思主义观点,现在被那些反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集团捡了起来,企图经过伪装灌输给无产阶级文化协会。”[3]在列宁领导的俄国共产党人的批判揭露下,广大工人群众逐渐认清了“无产阶级文化派”虚无主义的本质,对无产阶级文化协会领导人宣扬的错误理论和实践感到失望,因此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无产阶级文化协会每况愈下,成员数量逐年下降,最终失去了群众性。

(二)针对“无产阶级文化派”否定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否定共产党领导的错误思想,列宁强调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共产党的领导

“无产阶级文化派”在指导思想上坚持马赫主义和波格丹诺夫主义,企图用经验批判主义代替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波格丹诺夫把存在和意识等同起来,强调经验的重要性,宣称文化艺术就是通过生动的形象组织社会经验,而不是反映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由于各阶级之间社会经验不同,因此无产阶级文化艺术与过去的文化艺术绝无共同之处,无需继承,从而得出“无产阶级文化派”的历史虚无主义理论,即否定过去的一切文化。在否定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同时,“无产阶级文化派”还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波格丹诺夫宣称布尔什维克“实际上不过是士兵党”,在经济文化建设领域,这样的党“就其本性而言是不中用的”。[4]他一直致力于使无产阶级文化协会摆脱党和国家的领导,并把协会变成与俄国共产党并行的文化组织。列宁在着手整顿无产阶级文化协会时,首先就“无产阶级文化派”否定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党的领导的错误观点进行了重点批判。他认为“无产阶级文化派”把文化工作者引入了主观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死胡同,是理论上错误、实践上有害的企图;坚决反对把教育人民委员部和无产阶级文化协会的工作范围截然分开,坚决反对实行无产阶级文化协会自治。在1920年10月为无产阶级文化协会代表大会起草的决议草案《论无产阶级文化》中,列宁着重阐述了在这两个问题上的观点。他指出:“现代历史的全部经验,特别是《共产党宣言》发表后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都无可争辩地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才正确地反映了革命无产阶级的利益、观点和文化。”[5]并认为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在吸收和改造人类有价值的思想文化基础上,才能发展真正的无产阶级文化。在坚持党的领导问题上,他明确指出:“无产阶级文化协会的一切组织必须无条件地把自己完全看作教育人民委员部机关系统中的辅助机构,并且在苏维埃政权(特别是教育人民委员部)和俄国共产党的总的领导下,把自己的任务当作无产阶级专政任务的一部分来完成。”[6]

(三)针对“无产阶级文化派”否定资产阶级一切历史文化遗产的态度,列宁反复强调要批判地继承人类历史文化遗产

在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立场和态度上,“无产阶级文化派”将无产阶级文化同资产阶级文化绝对对立起来。无产阶级文化协会主席普列特涅夫曾说:“我们需要搞清楚前人的文化遗产,汲取我们需要的东西,抛弃废料。要成功地做到这点,只有完全明确表示我们应当对抗资产阶级文化才行。”[7]因此“无产阶级文化派”主张把那些旧的艺术形式全部撕毁、粉碎,把资产阶级文化当作无用的废物完全抛弃,以便能够在干干净净的状态下,用“实验室式”的方法创造出纯粹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文化。对此,雅柯夫列夫讽刺道:在“无产阶级文化派”那里,“无产阶级文化是某种像化学试剂的东西,它可以靠一批特选人物在无产阶级文化协会的曲颈瓶中取得。在他那里,新的无产阶级文化成分从无产阶级文化协会的工作室中产生,其情景就像从前古代女神从大海的泡沫中出现一样。”[8]实际上,资产阶级文化是比以往历史上的任何文化都更为进步的文化,其中有许多精华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列宁早就指出:“仅靠摧毁资本主义,还不能填饱肚子。必须取得资本主义遗留下来的全部文化,并且用它来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取得全部科学、技术、知识和艺术。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生活。”[9]他还指出:“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那些自命为无产阶级文化专家的人杜撰出来的。如果硬说是这样,那完全是一派胡言。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10]列宁以马克思主义为例,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关系,认为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体系之所以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就是因为它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而是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四)针对“无产阶级文化派”否定一切非无产阶级分子的做法,列宁强调社会主义文化要依靠广大劳动群众来创造

“无产阶级文化派”敌视一切旧知识分子,否定一切非无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他们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自己的事情,不容许其他阶级插手。在全俄无产阶级作家第一次会议上,他们公然宣称:“必须为无产阶级艺术家创造必要的条件,使他们可以完全独立地从事自己的创作,不受对其思想有害的资产阶级作家和农民作家的影响。”还指出:“我们应当同一切非无产阶级分子断绝往来,独树一帜,为自己创造自己的纯无产阶级的、干净的文化。”[11]为此他们开除农民、小市民、旧知识分子出身的协会成员,甚至只保留同生产有直接联系的工人。针对“无产阶级文化派”这种以宗派主义形式出现的虚无主义做法,列宁为首的共产党人进行了严厉批判。他们认为,“无产阶级文化派”不懂得俄国的阶级关系,不懂得在俄国这样一个农民占大多数的国家里,依靠资本主义遗留的教授、工程师、教师的帮助来提高劳动群众的文化水平是事关苏维埃政权本身存亡的重要问题。对当时文化极其落后的俄国来说,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首先是掌握资产阶级文化,具体来说就是扫除文盲,提高文化水平,学会文明生活,而不是侈谈和空谈所谓的靠“无产阶级自己的力量”来建设纯粹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文化”。因此,列宁强调必须要充分大胆地利用和改造旧知识分子来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他指出,资本主义社会遗留下来的知识分子不是剥削者的仆役,而是文化工作者,对他们应当采取耐心谨慎的说服教育方法,改造他们,陶冶他们,“应当使他们感到周围的同志式的关系和共产主义的工作精神,要做到让他们同工农政权一起前进。”[12]在取得了资产阶级文化,完成了普及文化的任务后,再研究高级的文化问题。

三、列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的当代启示

以列宁为首的俄国共产党在与“无产阶级文化派”展开激烈争论的过程中,对“无产阶级文化派”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的表现手法、错误观点进行了深刻揭露和严厉驳斥,其中许多思想和方法对我们今天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借鉴。

(一)要善于透过种种表现形式和巧言说辞,揭示历史虚无主义的真面目

历史虚无主义总是通过许多表现形式进行巧妙伪装,为自己披上正义合法的外衣,从而掩盖其真实面目,具有极大的诱惑性和欺骗性。当前在中国出现的新一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与以往相比形式更为多样,伪装更为巧妙。他们暗藏于各种文化论坛、微博、朋友圈、民间话语等传播媒介之中,或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或以“质疑争鸣”的面目,或以“重评历史”、“反思历史”的名义,以客观、冷静的科学常识,或者通俗质朴、接地气的表述方式,或者图文并茂的视觉冲击方式出现,对以青年群体为主流的网络主体进行宣传,扰乱他们尚不成熟的思想认识和文化心态,企图颠覆历史,颠覆共识,制造新的价值认同。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种种颇具迷惑性的表现形式和冠冕堂皇的花言巧语,我们一定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戳破历史虚无主义的伪装外衣,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欺骗伎俩,向广大民众还原历史虚无主义的真实面目。

(二)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一切从事实出发,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列宁曾指出:“唯物主义历史观始终是社会科学的同义词。唯物主义并不像米海洛夫斯基先生所想的那样,‘多半是科学的历史观’,而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13]列宁在同“无产阶级文化派”论争时,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指导地位,坚持一切从俄国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值得我们学习。当前我国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要害就在于歪曲历史事实,掩盖历史真相,随意解构历史,恶搞历史,体现了一种不严肃、不负责的主观唯心主义倾向。要真正反思历史,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一切从历史实际出发,将具体事实放置于时代环境之下做公正客观的分析。这就要求全面、客观地把握历史材料,而不是片面、主观地随意抽取个别实例,偏听偏信。正如列宁所说:“在社会现象领域,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挑选任何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没有任何意义,或者有纯粹消极的意义,因为问题完全在于,每一个别情况都有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如果从事实的整体上、从它们的联系中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顽强的东西’,而且是绝对确凿的证据。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14]

(三)要正确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善于吸收和利用

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历史过程。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为此要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列宁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新时期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但竭力贬损和否定革命历史和革命文化,诋毁和嘲弄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奉献生命的英雄人物,而且对我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渊源流传的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也恣意矮化、丑化,甚至以“愚昧”、“奴性”、“丑陋”等词汇来描写我们的民族。这样一种错误思潮的流传和泛滥必然会导致严重后果。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我们世世代代的创造和智慧,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源头活水。因此,我们必须要全力抵制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正确对待历史文化遗产,既不盲目崇拜,又不全盘否定,而是着眼于时代特征,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充分汲取传统历史文化的营养和智慧,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

参考文献:

[1][2][3][4][8]郑异凡编译.苏联“无产阶级文化派”论争资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6,7,41-42,4,247.

[5][6][10]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9,299,285.

[7]转引自白成国.无产阶级文化派虚无主义的表现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J].世界历史,1987,(4).

[9]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8.

[11]转引自戈尔布诺夫.列宁与无产阶级文化协会[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0:102 .

[12]列宁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09.

[13]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

[14]列宁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64.

[责任编辑:符晓波]

[中图分类号]D0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07(2016)01-0061-04

[作者简介]赵纪梅(1978—),女,山东五莲人,潍坊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收稿日期]2015-12-23

猜你喜欢

历史虚无主义当代价值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岳麓版
解构和超越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特征初探
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解析历史虚无主义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道教研究的历史虚无主义困境及出路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唯物史观历史进步动力学建构的基础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