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视野下的“复仇”主题文学比较
2016-03-16马佩林
马佩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 100875)
【文学评论】
中西文化视野下的“复仇”主题文学比较
马佩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 100875)
“复仇”主题是中西文化共有的文学命题。它深植于中西方社会和文化之中,其内在特征和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均呈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本文通过中西对比,揭示复仇文学主题的内在价值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超越。
复仇文学;跨文化;叙事
“复仇”是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的一个悠久的命题,也是中国古代一个不可回避也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复仇主题的文学作品和文化现象,在中国古代社会的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因此,研究中国古代社会以及文学与文化,以“复仇”为主题的文学难以回避。
一、中西文化语境下的复仇文学特征
中国社会起源于农耕文明,注重宗法,儒家文化即诞生于此背景之下。由于农耕文明下的社会建制,人们通常对家族的利益持强烈的保护意识,因此儒家对复仇持鼓励态度,并视之为责任。如《礼记》中说:“父之雠,弗与共戴天;兄弟之雠,不反兵;交游之雠,不同国。”《史记》中斑斓多姿的复仇故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珍品,古典小说名著《水浒传》里充斥着大量的复仇故事,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历代的文学作品中都闪现着复仇的影子,这已成为文学恒久的主题。
西方的复仇主题文学呈现出的面貌与中国不同,西方强化复仇过程中亲情、友情、爱情等的抉择,而这一切最终导致主角陷入一种伦理的困境。《荷马史诗》中,俄瑞斯忒斯因为要为其父阿伽门农复仇,冲动之下而弑母,结果被复仇女神厄里倪厄斯日夜追逃,最终引发奥林匹斯山上的希腊众神,尤其是复仇女神厄里倪厄斯、太阳神阿波罗、战争女神雅典娜关于复仇是否合理的激烈争论。伟大的悲剧《哈姆雷特》是西方复仇主题文学极具深度的一部经典,哈姆雷特在复仇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于爱情、亲情、友情的两难抉择,就是一种伦理困境,最终造成复仇的延宕,莎士比亚对传统西方复仇文学的思考力度,是一次极具探索性的突进。复仇主题,在西方文学作品中,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基因。如在大量的骑士文学中,都包含着复仇情节。因此,西方文学中,就内生着这样一个叙事主题,如《呼啸山庄》《基督山伯爵》等,都因其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的复仇故事叙事,将复仇主题与西方文化相连接,将“复仇”作为叙事文学的原动力,推进西方叙事文学的发展。晚近时代,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西方文艺作品,积极推崇复仇文学,复仇已然成为整个西方文学的核心主题之一。
二、中国复仇文化的特征与佛教的特殊意义
王立的《传统复仇文学主题的文化阐释及中外比较研究》立足于中西比较,并努力寻找复仇文学主题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逻辑,在几个方面进行了精深研究,丰富了这一恒久文学主题的内涵,对跨文化研究具有极好的示范价值。
复仇起源于上古时代,在氏族社会即已有之。拉法格在他的《思想起源论》一书中曾说到:“报仇是人类精神的最古老情欲之一,她的根子扎在自己的本能里,扎在动物与人进行抵抗的需要中。当他们受到打击时,就会不自觉地予以回击”,“人使自己的激情……可以帮助他在个人的和社会的关系上保存自己的时候,对血的无厌的渴求,被提升为神圣义务的复仇变为一切义务的第一位。”[1]王立由具体的文化习俗和国别文学研究出发,得出这样的结论:“从血族复仇直接功能来看,其强固了华夏之邦的祖先崇拜,后者作为基础的鬼灵信仰又充分吸收了复仇的正义理性精神,将复仇理解解释为正义的实现,为此,鬼灵显圣成为正义实现的合理形式之一……”[2]很明显,这是在中国文化整体视域下的主题学研究路径,融汇了民俗学、哲学及文学等多学科的理论资源得出的结论。
印度佛教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古文化的影响是中国文化形态最终成型的核心因素之一,因此,复仇主题也会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中古时期是佛经翻译的高峰期,佛教的语汇和思维逻辑对中国文化和文学影响甚巨。佛教向来是要求戒除杀戮,进而推而宽恕的理念。事实也是如此,佛教在进入中土的早期,经典的佛经译本中保留的业报、果报思想确实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复仇观念有一定的解构,但佛教思想中也有内生的恩仇必报的思想逻辑。印度佛教传入中土的初期,与传统中国的思想形态发生的交锋和融汇,在复仇主题学这一研究视角下得到了很好的阐释。
三、女性复仇文学的中外比较
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是民国武侠小说巨著,影响巨大。作者独出机杼,创设“女性因爱生恨复仇”这一专题,从多个角度论述其在文学主题研究史上的开创意义。在此基础上,作者从西方经典文学中的复仇主题叙事中,清晰地表明了西方经典复仇文学在还珠楼主作品中留下的烙印。尤其是在女性主人公的复仇行动中,由创伤而造成的伤痕而导致近乎疯狂的复仇行动。中国古代的复仇大多是毁灭仇人的肉体而达成复仇的愿望,而西方文学更注重复仇行动中个体尊严、社会名誉、价值考量。还珠楼主的武侠作品中,传达的复仇动机和叙事基调,非常类似于希腊悲剧《美狄亚》中女主人公那种变态的复仇行为。
还珠楼主在描摹小说人物的心灵世界时,也体现出了对普遍的人性以及对深处其中的女性命运的深痛思索,这本身就是一种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萌芽。由此可见,还珠楼主的女性复仇故事,在叙事技巧和文化心理深度发掘层面,这位武侠小说先驱使中西比较文化背景下的复仇主题文化的深层价值得以显现,这本身就是对传统中国复仇文化的超越和批判。
[1][法]拉法格.思想起源论[M].王子野,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
[2]王立,刘卫英.传统复仇文学主题的文化阐释及中外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3.
【责任编辑:王 崇】
I207.42
A
1673-7725(2016)11-0080-02
2016-09-10
马佩林(1980-),男,北京人,编辑,主要从事文学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