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集彩文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016-12-12张增帆
张增帆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北京 101605)
【文化视点】
我国发展集彩文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张增帆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北京 101605)
论文首先研究了我国集彩文化的发展现状,从彩票业健康发展、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和规范集彩市场的必然要求三个角度论述发展集彩文化的必要性,又从集彩文化经济层面、满足社会需求层面、集彩文化发展的群众基础层面以及集彩组织层面论述发展集彩文化的可行性,同时提出可以借鉴我国日趋成熟的集邮文化来发展集彩文化。
集彩;集彩文化;必要性;可行性
1987年,伴随着新中国第一批彩票的发行,民间集彩活动亦悄然兴起[1]。最初,只有少数集藏爱好者因彩票票面精美,兑奖后不忍丢弃而加以收藏;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集彩活动开始初具规模,集彩爱好者日益增多。全国各地集彩爱好者先后创办各类彩票报刊(见表1),他们以各自的彩刊为阵地,讲解彩票知识,介绍集彩经验,宣传集彩文化,有力地推动了民间集彩活动的发展[2]。此后,一些有影响力的报刊也纷纷开辟专栏、专版、专刊,介绍和宣传集彩活动。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彩票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票、即开票销量的增大,越来越多的集彩爱好者加入了集彩队伍。近年来,全国性彩票展、彩票交流会、彩票研讨会等活动不断举办,与此同时,民间集彩中介发展迅猛,群众性集彩协会也相继诞生。目前,已经取得省市民政部门批准成立集彩协会有:广东省及下属中山市、韶关两个分会、上海、四川、河南及南京市集彩沙龙。另外,各省成立彩票协会,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广东、福建、山西、厦门、海口、辽宁、吉林、浙江、江苏、江西等地都成立了彩票工作协会。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6月18日,韶钢收藏协会集彩分会成立。它是韶关地区第一个集彩文化组织,也是广东省乃至全国第一家大型国营企业单位成立的集彩协会。以上集彩组织开展各类集彩活动,有力地推动了集彩事业的发展。
一、我国发展集彩文化的必要性
近几年,彩票收藏引起了收藏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2000年6月,中国收藏界协会集彩专业委员会之后[3]。事实上,早在2008年,我国彩票的收藏交易量已超过了一千多万元,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彩票收藏市场之一。由于彩票业的蓬勃发展,彩票销售额的增长迅猛,彩民数量日益庞大,集彩人数众多,民间集彩中介快速发展,如果集彩活动缺乏权威理论支撑和引导,存在畸形化可能,所以,大力发展集彩文化十分必要。
(一)发展集彩文化是彩票业健康发展的要求
由于彩票行业在社会上认可度、信任度和美誉度不高,除了传统文化单纯强调其社会危害性的一面,一些舆论宣传和学术研究侧重其负面影响,对于彩票业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带动关联产业、为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却鲜有提及,因此,导致社会对彩票行业认同感不强,加之彩票业是非主流的冷门偏门,大众对彩票行业的了解较少,导致社会上对彩票行业存在偏见、成见,这是彩票行业文化缺失的一种表现。
表1 彩票收藏类专业报刊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彩票文化是彩票事业的软实力,作为彩票事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4],彩票文化是彩票的灵魂、精神和血脉,也是核心价值所在;彩票文化是彩票制度与战略实现的重要保证;彩票文化是彩票制度创新与发行战略创新的理念基础;彩票文化是彩票活力的内在源泉,只有把人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彩票事业才能充满活力[5]。
集彩文化是彩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彩文化在彩票业的高速发展中,已形成了一定的氛围基础,正在形成相近的理念和共识,加强彩票文化建设,这是彩票事业不断繁荣的标志和要求,表明我国彩票事业已进入成熟发展的新阶段、新高度,只有成熟的文化支撑的产业才会拥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为彩票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二)集彩文化能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
集彩作为一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结合的高雅文化活动,集彩能提升集彩者修养,增加生活情趣,给人带了美的精神享受,所以它对人产生了巨大诱惑力。同时,在众多的收藏品中,彩票以投资少、回报高的优势成为收藏领域的一匹黑马。参与集彩活动能感受到集彩文化的魅力,能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收藏彩票票面精美、内涵丰富、品种多样,不仅可以介绍彩票知识、传播彩票文化,而且给人以美的享受,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发展集彩文化是规范集彩市场的必然要求
民间集彩刊物、集彩活动发展迅猛,但是目前缺乏权威引导,处于混乱、不规范状态,这就要求大力发展集彩文化的同时规范集彩市场。
首先,从我国集彩刊物发展来看,我国集彩刊物众多、覆盖面积广,各地民间彩刊也陆续创办,确实推动了集彩文化的发展。但是多数刊物都是民间力量创办,没有正规刊号,没有经费支持,完全自费出刊,没有统一的权威引导,有经费时就出刊,没经费没稿源就停刊。
其次,集彩交流会、集彩展等集彩活动也陆续开展。截止目前,我国彩票交流会已经举办了14届。第一届全国彩票收藏交流会(以下简称彩交会)是由中国社会报和徐州职工收藏协会于1998年在徐州铁路文化宫联合举办,之后全国彩票收藏交流会(彩交会)陆陆续续举办了13届,其中,彩票交流会也经历了坎坷曲折,比如2003年因为非典原因,彩交会被迫停开一次;2008年奥运会彩交会也停止了一次,到2016年10月,14届彩票收藏交流会在山东济南召开,总结历次彩票交流会,可以发现举办主体不确定、举办时间也不定期,彩票交流会会因各种原因随时停办,没有规范统一的活动准则。
第三,由于目前我国集彩文化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集彩活动没有权威统一的组织领导,集彩活动还处于不规范状态,不论是集彩展还是集彩交流会,有的举办者是纯民间自发的、有的是半民间半官方的,没有统一集彩市场统一行为规则,没有集彩品定价的基本标准,存在畸形化可能。因此,在我国集彩管理体制、机制没有健全之前,应采取各种措施来正确引导规范集彩市场的混乱局面,大力发展集彩文化,正确引导广大集彩爱好者走向正道[6]。
二、发展集彩文化的可行性
新中国历任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都非常重视文化的发展。至于彩票文化,2011 年民政部部长李立国首次提出加强彩票文化建设,提出打造彩票“文化软实力”,使彩票文化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
彩票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精美的彩票票面,承载着内涵丰富的彩票文化,也促进了彩票文化的发展。因此,发展集彩文化十分必要,并且从经济层面、社会需求层面、群众基础层面、组织层面和集邮经验借鉴来看,发展集彩文化具有可行性。
(一)经济层面:建设彩票文化的物资保障已经基本具备。
事实上,我国彩票业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到2017年,我国彩票发行将达30周年。截止2015年年底我国纸质即开型彩票的销量为3149.52亿元,彩票总体销量已达24162.29多亿元,全国累计筹集彩票公益金7065.87多亿元。随着彩票销量的增长、彩民队伍的扩大、彩票市场的逐步成熟,建设彩票文化的物资保障已经基本具备。
(二)需求层面:集彩需求强烈、市场庞大
彩票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欣赏、收藏价值。彩票其中的文化元素包罗万象,甚至在一张彩票中就包含了若干种文化元素。以即开型双开式彩票为例,从1990年至1996年,共发行了150多个品种,这些彩票不仅正版、背版具有文化元素,其对奖符号也同样具有文化元素,全部综合集中起来就有数百种。这其中的文化元素极其丰富,这也是能够引起民间几千万人进行彩票收藏的主因。资深的彩票收藏家更是会花费上百万元来进行彩票收藏。例如即开型双开式扑克牌彩票,内券分为大王、小王,在市场上拍卖高达9000元人民币;又如在河南发行“洛阳牡丹”彩票之时,发行部门发现奖金的返还率未达到设定的额度,经过调查了解到,原来有很多热衷于收藏的彩民,直接把完整未刮开的彩票做为藏品进行了收藏,没有进行刮奖与兑奖,由此可见,集彩需求十分强烈,集彩市场庞大。
(三)群众基础层面:已经具有一定的民间基础,共识认同
新中国彩票发行是从1987年开始的,相对其他收藏门槛较低,容易入门,可以圆彩票收藏爱好者的收藏梦想。同时,彩票被赋予拯救和关爱弱势群体的历史重任,以全新的面貌,进入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进入了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如今,彩票收藏已成为一项健康有益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
随着我国彩票市场不断壮大,彩票种类日益繁多,各地彩票展的不断举办,既推动了我国彩票市场健康发展,又活跃了彩票文化的交流。同时,我国有几亿彩民,彩票本身正是普及彩票文化所需要的群众性的文化载体,譬如京彩京韵系列主题彩票展示国粹京剧的魅力,2008年汶川大地震主题彩票体现出众志城、大爱无疆,这些彩票被许多彩票收藏者所追捧,通过这些彩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彩票观,引导着人们更加重视彩票所形成的文化价值,积极参与彩票文化实践,保证彩票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
(四)组织层面:集彩队伍的壮大为彩票收藏组织建设奠定基础
民间收藏队伍不断壮大,彩票文化内涵的研究逐渐凸显。由于彩票文化元素丰富,早在80、90年代就已引起民间彩票爱好者的兴趣。他们在彩票不同阶段的过程中进行彩票收集,经过26年的发展,彩票收藏爱好者队伍已逐渐壮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人数已达3000多万,其中的近千人已成为彩票收藏界的精英。在集彩已经形成的三大彩票组织,分别是中国社工协会彩票工作委员会(2008年11月29日在北京创建)、中国民间收藏家协会彩票收藏委员会(1992年在北京创建)和全国纸制品联盟彩票收藏委员会(2015年6月25日在吉林省吉林市创建),为建立集彩权威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随着集彩队伍的发展壮大,以上三个组织为彩票收藏组织建设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五)经验借鉴:我国集邮文化日趋成熟,可资借鉴
目前,我国集邮活动已经形成自上而下、统一正规的集邮组织体系—集邮协会[7],在全国范围内有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在各省区市分级设立集邮协会,这样的组织形式有利于相关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上下信息的沟通。此外,还有许多群众性的民间集邮组织,以浓郁的学术研究特色见长。它们的产生一般是自发的,但是在管理上,多采取挂靠的形式,分别隶属当地正规的集邮协会。
同时,集邮展览研究成果卓著,呈现多方位、多领域、多元化、多层次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集邮书刊、集邮展览、集邮网络、协会活动,在为群众集邮活动提供丰富多彩内容的同时,也为集邮研究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因此,同属于群众性的文化活动,集邮文化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其在组织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集邮活动开展、集邮研究和成果展示方面都给集彩活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1]小田.20年彩票发展 20年收藏见证[N].中国商报,2007-09-06.
[2]王家年.彩票:收藏界的后起之秀[N].中国社会报,2008-08-27.
[3]杨松.“彩票收藏也疯狂”[J].金融经济,2003,(05).
[4][5]吴山根.福彩文化建设是福彩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源泉[EB/OL].彩工网.www.cncgw.org/article/2011/11/08/65091.
[6]高学良.把集邮热引向正道[J].现代邮政,1992,(02).
[7]朱卫国,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积极的集邮文化,六省市“集邮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集邮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J].集邮博览,2006,(01).
【责任编辑:周 丹】
2016-10-31
张增帆(1975-),女,河南南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彩票管理与营销研究。
G122
A
1673-7725(2016)11-0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