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秦时期石楼的文化遗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016-12-12卜蓉蓉

文化学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石楼遗迹青铜器

卜蓉蓉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



【文化遗产】

先秦时期石楼的文化遗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卜蓉蓉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

在先秦时期,石楼县曾是黄河河畔最璀璨的珍珠,有3处新石器遗址,7处商代墓葬,还有周代墓葬。此外还有零星出土的文物如陶器、陶棺、罐葬棺等近300件。所以,研究石楼先秦文物很有科研价值。本文利用历史地理学的方法,将考古资料与实地调查相结合,拟在对史前文物分布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石楼史前遗迹的分布状况,探讨早期人类的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得知早期人类开发所依赖的地理环境是位于气候温暖湿润,地形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的地区。

石楼;遗迹;青铜器;环境;关系

一、概述

石楼历史悠久,境内多处发现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遗址,表明新石器中晚期就有人类在石楼地域上繁衍生息。[1]而本文的研究主要是先秦时期的遗址,有岔沟遗址、二郎坡遗址、后兰家沟遗址、桃花者(庄)遗址、义牒遗址、褚家峪遗址、曹家垣遗址。原始遗址石楼县的馆藏文物有151件,而与本文有关的课题有1938年于前山乡下庄村出土的饕餮纹斝,1959年8月桃花者出土的龙纹觥。

二、原始遗迹

(一)原始遗迹出土概况

1.典型遗址的概况

根据《石楼县志》[2]资料查阅得知先秦时期石楼的文化遗址,现简要概述。

(1)岔沟遗址,位于县城东五公里处的灵泉镇岔沟村。1980-1981年发掘出龙山文化白灰面房遗址1座,龙山文化居住地19处,龙山文化灰坑2个,仰韶文化居住遗址1座。陶器主要是灰陶、泥质灰陶、夹砂陶(掺活颗粒较大的石子)。[3](2)二郎坡遗址,位于县城北一公里处的灵泉镇二郎坡村。1956年秋发现有一处新石器遗址和商代墓葬。1980年秋,考古队在此曾采集到夹砂陶、红陶和泥质陶。(3)后兰家沟遗址,位于县城西北23公里处的小蒜镇后兰家沟村南。1957年在南侧发现一商代墓葬,出土有铜器、玉器和金质珥形器等。1980年秋,在此采集到泥质红陶表面涂白衣再绘黑彩的陶片。(4)桃花者(庄)遗址,位于县城东南13公里处的罗村镇桃花者村东北。1959年8月发现有灰陶绳纹陶片和残石斧等,后又出土青铜器29件,玉器20件,金器14件。经考证属商代墓葬。(5)义牒遗址,位于县城西35公里处的义牒镇东。发现有陶片和灰坑。自1969年以来,多次发现青铜器和商代陶罐,著名的“子觚”就在此出土。(6)褚家峪遗址,位于县城西南35公里处的义牒镇褚家峪村西刘家茔。1975年5月,发现一古代商墓,出土青铜器12件,玉器1件,还有贝币和小骨节串珠等物。(7)曹家垣遗址,位于县城西北40公里处的曹家垣乡曹家垣村。1976年1月在村西照瓜垣上发现铜器7件,经考究属商代之物。

2.青铜器的出土概况

(1)龙纹觥,商代后期盛酒器。1959年8月桃花者出土。通高19厘米、长44厘米、宽12厘米,盖长33厘米、腹深7.5厘米、足高2.5厘米,重8.6千克。此器形制异常,其鼍像扬子鳄,造型逼真,图案精美,在青铜器上很罕见。[4,5]此器出土后,被称为孤品,被誉为国宝,先后出国展览十余次,为国内外考古学者所重视,著名考古学家唐兰曾这样评价龙纹觥:“这次出国的考古展览品展示了山西石楼县出土的龙纹铜觥,是稀有的宝物之一。”[6]“这件器不但形制殊异,动物图案也和一般商代铜器的风格不同。”[7]“这个地区受夏文化的影响比较深,所以尽管也属于商代后期但有它自己的特征。”[8](2)饕餮纹斝,商代后期酒器。1956年出土于二郎坡垣。通高50厘米,口径22.2厘米,重5.1千克。腹部饰饕餮纹,柱上足部饰以蕉叶纹。其造型、纹饰、制作均属上乘,出土时尚有一定光泽,实为佳品。被上调中国历史博物馆藏。[9]

(二)古遗迹出土分析

由表1可知,石楼原始文化遗迹出土数量最多的地方是灵泉镇,其次是罗村镇、曹家垣乡、小蒜镇、辛关乡、义牒镇。裴沟乡和和合乡并没有发现遗迹。

灵泉镇位于石楼县的东南部,遗迹的出土位置大致位于小型盆地地形平坦之处,而且二郎坡、岔沟、曹村等原始遗迹都位于石楼县的主流屈产河畔,即河谷地带,该区域地形平坦。罗村镇位于石楼县东部,地势东高西低,原始遗迹的出土大都位于西部地势平坦之地,地貌呈现光梁秃峁状。曹家垣位于石楼县西北部,濒临黄河,地理位置处于黄河沿岸的地形平坦之地,适宜人类生存,在这种情况下,出土人类遗迹就成了无可厚非之举。而其他几处的挖掘来看,其选址也都位于河谷地带。综上,文物挖掘的出土大多位于地形平坦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

表1 石楼各村镇原始文化遗迹数量统计

数据来源:石楼原始遗迹文献调查。

三、原始遗迹与地理环境关系

(一)与气候的关系

从历史地理领域的研究看,中国五千年的气候经历了暖冷循环的波动,竺可祯先生编纂的《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也详尽介绍了中国的气候变化,身处晋西的石楼从文物的出土可以大致了解当时的气候。

龙形觥独特的造型与花纹装饰,与同时期典型的中原文化风格相区别,被称为全国的孤品。它的独特除了它的精美,还有就是其形状,即鼍像扬子鳄,这在青铜器上也属罕见,考古学家何新说:“今日山西汾水流域就曾出土过大量的鄂化石。这一发现,又与山西石楼铜器上的鳄——‘龙’花纹和《左传》所记晋都城龙的记载相吻合。(这当然不是偶然的)。”[10]故当时的石楼定是适宜扬子鳄生存的环境,鳄鱼属脊椎类两栖爬行动物,分布于南北纬30度之间的江河湖海中。今日的中国鳄鱼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亚热带气候之中。适宜鳄鱼生存的古石楼,当时的地理环境气候应该是以温暖湿润的气候类型为主,且鳄鱼的生存离不开水,是为湖泽广布之地。

饕餮纹斝在其柱上和足部饰以蕉叶纹,夏商时期交通闭塞,生产力低下,人类的活动几乎不会离开出生地的范围,蕉叶纹的出现其附近应该种植有蕉叶。在中国,培育芭蕉从公元前111年就已经开始,但芭蕉属植物最开始在热带地区生长,抗霜冻能力差。芭蕉的培育遍布几乎气候温暖的国家,几乎超过南北纬30度生长,因为其生长需要很高的温度,还要高热和强烈光照,芭蕉的生产习性,放眼古代的石楼地区,现在的温度已经非常不适宜种植芭蕉,但当时该地应该是温暖、热量和光照集中的地区。

(二)与地形的关系

历史时期石楼是一个地势起伏很大、山峦广布的地区,从出土的文物就可见一斑。

岔沟遗址发掘的文物系龙山文化遗存。建在半山腰的房屋遗址,平面呈凸字形窑洞式,这种凸字形穹窿顶的生土洞穴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窑洞建筑。石楼地处黄土高原之中,土壤以黄土为主,黄土的直立性强,施工简便,不需要其他建筑材料,在生产力低下的先秦时期是最容易生存的,几千年来石楼作为一种居住形式,至今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广大黄土地带占有重要地位。历史时期石楼与今日相比受外力和内力的影响较小。

在出土的原始文物中有很多泥质陶器,由于当时的生产条件大多是就地取材,且有的陶器中夹杂石块,可知当时石楼应该泥土疏松,颗粒较细,且分布较广,所以才能发现大量的泥陶,石块的夹杂也说明石楼的地形起伏较大,正如隋炀帝所说,石叠如山,川原期间。

先秦时期的石楼黄土广布,对于生产力低下的人民而言,这里是最易生存和孕育古文明的地方。

四、结语

石楼文物的出土为研究石楼早期的辉煌社会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来源。从文物的发掘来看,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符合生产力开发水平的地形,造就了古代璀璨的石楼文明。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虽然早期人类的开发使石楼的某些乡镇成为考古学者争先奔走的地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去种种适宜石楼生存的优越因素在今天早已惨败不堪,石楼地理环境已经不再适合人类生存,唯有有着屈产河经过的灵泉镇依旧作为石楼的中心而存在,其他的乡镇随着地理环境的恶化在走向衰落,所以不得不说地理环境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

[1][2][4][7][8][9][10]《石楼县志》编纂委员会.石楼县志(第二版)[M].太原: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403.403-410.415.416.416.417.416.

[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山西石楼岔沟原始文化遗存[J].考古学报,1985,(2):185-208.

[5]陶正刚.石楼类型商代青铜器的研究[J].殷都学刊,1991,(4):1-5.

[6]唐兰.从河南郑州出土的商代前期青铜器谈起[J].文物,1973,(7):5-14.

【责任编辑:周 丹】

G05

A

1673-7725(2016)11-0105-03

2016-09-10

卜蓉蓉(1992-),女,山西吕梁人,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

猜你喜欢

石楼遗迹青铜器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联围小学作品集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穿越时光的黄素石楼
山西省石楼县在京召开 “塬谷石楼”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发布会
调结构 抓培训 强品牌 保增收 山西石楼:开展技能培训 科技助农致富
方外观遗迹旧照
沉船遗迹(外一首)
天下第一道秦直道:石门关遗迹
认识“晋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