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易费用与农户借贷行为研究综述

2016-03-16江振娜谢志忠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交易费用制度创新农户

江振娜 ,谢志忠

(1.福建省委党校 经济管理科学研究所,2.福建农林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交易费用与农户借贷行为研究综述

江振娜1,2,谢志忠2

(1.福建省委党校 经济管理科学研究所,2.福建农林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350002)

摘要:较高的交易费用是农户获取农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一大障碍。降低农户借贷中的交易费用从而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迫切要求。文章在对交易费用与农户借贷行为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为做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交易费用;农户;借贷行为;制度创新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推动金融资源继续向“三农”倾斜,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农户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主体,面临的融资环境直接影响着农业的转型升级和农民收入的提高。由于信息不对称,借贷中面临的高交易费用成为阻碍农户获得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的重要因素。农户借贷过程中交易费用问题也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

一、交易费用的分类与测度研究

交易费用也被称为交易成本。最早提出交易费用概念的是科斯(Coase,1937)。科斯认为任何现实的经济交易都会产生成本,这个成本就是交易费用。

1.交易费用的分类

Coase(1960)把交易成本归纳为三个部分,即发现交易价格的成本、谈判和签订合同的成本以及保证合同履行的监督成本[1]。Arrow(1969)是第一个使用交易费用术语的学者,他认为交易费用就是“制度运行的成本”[2]。Wallis and North(1986)把交易费用分为市场交易费用和非市场交易费用。市场交易费用是指所有在市场流通环节发生的费用。非市场交易费用是指诸如排队等候的时间、贿赂官员的支出以及由于监督的不完全性所引发的无法通过市场交易来衡量的费用[3]。他们对交易费用的分类没有考虑制度建立时的初始费用。尼韦(Levi,1988)还提出了政治型交易费用。张五常(1999)把交易费用理解为识别、考核、测度费用,以及讨价还价和使用仲裁机构的费用[4]。巴泽尔(Barzel,1989)把交易费用理解为转让、获取和保护产权有关的成本[5]。柯武刚等(2000)认为交易费用应该包括信息搜集成本、缔约成本、监督履约成本以及可能发生的处理违约成本[6]。而Williamson(1971,1975,1985,1991)认可阿罗对交易费用的理解,并通过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不确定性三个维度来刻画和测度交易费用。并认为交易费用的存在受到三个方面的约束,一是有限的理性;二是机会主义;三是资产的特殊性。他还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把交易费用分成交易前的信息搜集费用、交易时的谈判费用、交易后的执行费用三类[7-10]。

2.交易费用的测度

影响交易费用的因素千差万别,很难量化,因而要对它进行测度面临着许多的困难。首先,交易活动与生产融合在一起,很难单独估计。其次,如果交易费用过高的话,会降低很多交易发生的可能。再次,在进行同一项交易时,拥有不同个人特征和社会资本特征的个人发生的交易费用也大不相同,一价定率不一定适用。Margaret(2000)也指出,交易费用与政府政策、制度及文化习俗的内在关联也增加了直接测度的难度。学者对交易费用定义的理解各不相同,也增加了交易费用测度的难度(罗必良,2006)[11]。

学者对交易费用的测度采用直接和间接测度方法。一是直接测度方法。Wallies和North(1986)采用绝对量来计算美国交易费用占资源消耗量的比重。Williamson采用序数比较的方式来测算交易费用。张五常也指出测度可采用基数测度和序数测度方法,可观察到的交易费用采用基数测度法,不可观测的交易费用可采用序数测度方法。还有一些学者从交易效率的视角来进行测度,即测量交易费用与交易效率的反向变动关系。

二是间接测度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方法。(1)按照交易费用的分类展开测度。有的学者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从信息成本、谈判成本、监督或执行成本等三个方面,选取不同的指标来测度交易费用及其影响(Hobbs,1997;屈小博等,2007;应瑞瑶等,2009)。黄祖辉、张静等(2008)从交易特征(交易前的信息成本、交易时的谈判成本、交易后的执行成本、运输成本)和农户特征(农户种植面积、农户专用资产投资、农户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两个方面来测度交易费用对农户选择不同契约方式的影响[12]。姚文、祁春节(2011)从交易频率、信息搜寻成本、谈判成本和监督成本等方面分析了交易费用对农户鲜茶叶交易中垂直协作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何一鸣、罗必良(2012)还把农地流转中的交易费用分为外生性与内生性两大类。(2)按照威廉姆森的三个维度展开测度,如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等方面展开测度。李孔岳(2009)按照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维度,从实物资产专用性、行为不确定性、地理位置专用性、状态型人力资本专用性、政策不确定性、教育型人力资本专用性、信息不确定性等方面来测度农地流转中的交易费用。罗必良、李尚蒲(2010)也是按照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的范式,从实物资产专用性、人力资本专用性、地理位置专用性、交易频率、农地的不确定性等方面来测度农地流转的交易费用,并增加了表征农户的社会地位及社会资本特性的控制变量及涉及到政府行为对农地承包经营的作用的控制变量[13]。(3)以交易过程中花费的时间和费用作为测度的依据。王芳(2012)认为利率可以用来衡量农户从正规金融市场上借贷的直接交易费用;而借贷需要的时间、金钱费用是农户在非正规金融市场上借贷的无息借贷所需要考虑的交易费用。侯英、陈希敏(2014)从农户距离金融机构的距离、金融机构等待时间、金融机构行政费用三个方面来测度农户借贷的交易费用[14]。

二、交易费用与农户借贷行为的研究

(一)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因素

学术界对影响农户借贷的因素展开了较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户的个体特征、家庭经营特征、社会资本等方面。

1.农户个体特征。

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借款人的性别对农户获得正规贷款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男性具有一定的优势(Zeller,M,1994;Akram,etal.,2008[15])。农户健康状况、农户的受教育年限、农户的年龄、教育医疗等的支付倾向、竞争农户的特征等都会影响农户的借贷行为(Zeller,M,1994;Ravi,S.,2003;李锐、李宁辉,2004;何广文等,2005;马艳艳、林乐芬等,2015)。

2.家庭经营特征。

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农户家庭收入、农户家庭人口数是影响农户借贷的重要因素(Ravi,S.,2003;李锐、李宁辉,2004;宫建强、张兵,2008;罗芳、李平,2009)。李锐、李宁辉(2004)还发现农产品的价格、农户的种植品种对借贷也有一定的影响[16]。周小斌等(2004)、罗芳和李平(2009)、马艳艳、林乐芬等(2015)等实证分析认为农户生产投资和农户农业生产能力及对农户借贷需求有显著影响。

3.社会资本特征。

张弘、章元(2006)研究认为,影响农户获得银行贷款的主要因素是农户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张树基(2006)通过对浙江某市农户的调查,实证研究分析得出农户是否担任干部情况对农户的借贷行为影响显著,而户主的政治面貌情况对农户的借贷行为没有显著影响。严武、陈熹(2014)基于江西1294份农户的问卷调查,发现社会资本对农户的借贷行为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口碑型和社团型社会资本会增加农户获贷的有效机会。马艳艳、林乐芬等(2015)发现农户间和睦程度等农户社会资本对农户借贷行为选择有显著影响。

4.借贷历史特征。

何广文等(2005)、熊学萍等(2007)、蒋难(2009)发现有过成功借贷经历的农户更容易再次获得贷款。黎翠梅和陈巧玲(2007)、曾学文和张帅(2009)也认为农户借贷的经历(如借款期限、借款利率)以及与金融机构的距离等因素对农户借贷需求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因素进行梳理,我们可以发现交易费用作为影响农户借贷的重要因素尚未得到广泛的关注。

(二)交易费用与农户借贷行为

由于农户和借贷供给主体的差异性,拥有不同资源禀赋的农户向金融机构借贷面临着不同的交易费用。不同的金融供给主体在信息获取方式和合约实施机制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Monoz,1994;Sanchez-Schwarz,1996;Joshi,2005)。这些差异决定了不同金融供给主体对农户借贷的信息搜集、监督和实施合约方面有不同的类型。即不同的金融供给主体在借贷过程中产生的交易费用也各不相同。也意味着在借贷中,拥有不同资源禀赋的农户会与相应的金融机构相匹配。

1.交易费用与信贷匹配

当存在多种借贷技术不同的金融组织和资源特征相异的借款者时,农村金融市场呈现出借贷关系匹配的特点(Hoff and Stieglitz,1993;Munoz,1994;Conning,1995),这种匹配起因于农村金融市场中借贷交易异质主体的个人理性行为(Sanchez-Schwarz,1996),大量学者对农村金融市场借贷匹配进行过分析(Nagarajan,1992;Sanchez-Schwarz,1996;Ghatak,1999),并认为不同的金融制度安排在筛选、监督和实施合约时的交易费用不同,在选择不同的金融制度借贷时借款者就会面临不同的交易费用,所以不同的金融制度安排必然与拥有不同信息资源的借款者相匹配。金融市场供求双方的借贷匹配是各方优化行为的结果,Sanchez-Schwarz(1996)认为拥有较多标准信息的借款者匹配于正规金融部门的概率较高,而拥有较多特质信息的借款者更容易匹配于非正规金融部门,主要原因在于正规金融部门和非正规金融部门所采用的借贷技术、对借款者拥有信息量的差异。任芃兴、陈东平(2014)认为在民间借贷市场上,借款农户会选择贷款成本最低且花费社会资本最少的贷方来实现借贷匹配[17]。张兵、刘丹、李祎雯(2014)认为农户拥有越多的标准信息禀赋(比如固定和金融资产、家庭收入等),向正规金融借贷的交易成本就越低,获贷的概率也就更高。也就是说正规金融机构与拥有较多标准信息禀赋的农户相匹配。

2.农村不同金融供给主体交易费用的比较

Stieglitz and Weiss(1981)把发展中国家出现二元金融结构的原因归结为:信息不对称的金融市场条件下,不同金融供给主体在面对不同借款人时所产生的信息筛选、监督和实施合约等交易费用的差异[18]。因此,学界在探讨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交易费用的差异时,观点各有不同。一种观点是认为在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的交易费用较低。一些学者认为农村正规金融机构获得国家较多的利息补贴,因而低息或贴息的信贷较多,加上信贷偿还的强制性较弱,而正规金融信贷利率通常遵循规定利率的上限,因而,正规金融机构交易费用相对较低(Conning and Udry 2005)。

但是大部分学者通过比较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交易费用,持相反的观点。Kochar(1992)通过对印度农户进行研究,发现从亲朋好友获得无息借贷是印度农户在非正规金融市场的主要和首选借贷渠道。Chung(1995)、Carter(1996)和Mushinski(1999)都认为在不同借贷市场上存在交易费用的差别,正规金融机构较高的交易费用大大降低了农户选择正规渠道的积极性,而非正规金融相对更便宜,因而成为首要选择。非正规金融交易费用较低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借贷手续简便。Guirkinger,C.(2008)基于秘鲁农户1997—2003年借贷数据的分析,发现尽管正规金融的利率远低于非正规金融,但是由于正规金融部门对农户借贷实施过多的审核标准,也使得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的交易费用高于非正规金融。而且他还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农村正规金融部门的交易费用大概是非正规金融部门的4倍的结论。因此,对农户而言,选择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借贷是比较明智的。

二是信息获取的优势。林毅夫、孙希芳(2005)认为非正规金融在获得借款者信息上拥有人缘、地缘的优势,而正规金融在信息获取方式和信贷决策方面处于信息劣势[19]。王曙光(2006)基于信息经济学的视角,研究了农村非正式金融市场上供给者和需求者的行为,认为非正式金融市场的存在,是供给者和需求者各自最大化其收益的结果。张翔(2000)认为,非正规金融市场产生的原因就是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所产生的交易费用超过了体制内外资金的利率差价。他同时指出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在产权与激励、政府管制与支持、信息成本、现金偏好、专业化与组织化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别,这些引起交易费用的不同。

三是内部治理的高效率。邵传林(2004)认为农村非正规金融是自发形成的,拥有以家庭为结点的社区网络,其内在治理机制具有较高的制度效率。不仅能够降低农户借贷的外生交易费用,还能够降低制度性的内生交易费用,对缓解农户贷款难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农村非正规金融可以与农村正规金融相互补充发挥作用。郑世忠(2008)通过比较发现正规金融程序规范,再加上很多正规金融机构设置远离农村,抵押物缺乏,正规金融对合同的签订、执行、监督成本及时间成本均较高。相反,非正规借贷虽然制度章程不够规范,但是由于它内生于熟人社会,在合同的签订和执行上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规则,再加上借贷手续简单灵活,因而交易费用较低。

四是隐形成本较低。周月书、班丝蓼等(2013)基于江苏南京、徐州235户农户的问卷调查发现,农户选择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主要成本是利息成本,而选择非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主要成本是人情成本[20]。彭向升、祝健(2014)通过对比发现农户在正规金融市场和非正规金融市场上借贷会面临不同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而过高的隐形成本成为农户获取正规金融贷款的障碍,这也使得非正规金融对正规金融产生一定的替代效应。王静、霍学喜(2015)以陕西洛川果农为例展开分析,认为非正规金融的信贷配给现象比正规金融更严重,原因是决定非正规金融进行信贷的不是利息成本,而是非利息成本因素[21]。

从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较高的交易费用仍然成为农户获取正规金融借贷的障碍。如何降低交易费用从而提高农户贷款的可获得性,成为学界探讨的焦点。改善农户自身的禀赋差异并进行适当的组织制度创新,有利于降低农户借贷的交易费用,从而提高借贷的可获得性。

(三)制度创新与交易费用

1.农户声誉与交易费用

由于农村借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而农户又缺乏符合银行要求的抵押品,这成为农户难以获得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一个重要原因。而非正规借贷机构利用其明显的地缘和人缘优势来及时了解农户声誉或信用情况,从而降低农户借贷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高交易费用。张军、罗剑朝(2006)认为可以通过声誉、道德约束、个人信任和社会规范增强交易双方的自履约机制,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以提高双方的整体交易水平[22]。官兵、朱凯(2007)认为借助社区的信息优势来展开有组织的金融活动,将有效地降低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还贷激励,从而在改善中小客户融资难方面做出贡献。蒋永穆和纪志耿(2006)认为造成金融机构惜贷的原因除了距离远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制度化的信任尚未建立起来,导致融资的交易费用很高,因此他提出了构建信任机制的四种方法,即在长期合作中、在团体贷款中、在抵押担保中以及在互联交易中建立信任。农村信任机制的建立为农户顺利融资创造条件。黄晓红(2009)认为信誉具有信号传递的作用,贷方可以通过考察农户的信誉,来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以降低交易费用。在缺少抵押物的情况下,农户可以通过积累良好声誉而增加获得贷款的机率[23]。

2.联保贷款与交易费用

在学术文献中,联保贷款(Group Lending)也被称为小组贷款或团体贷款。Stieglitz(1990)认为小组联保贷款的制度优势在于有助于降低借款人的道德风险和外部贷款人的监督成本。Impavido(1998)认为在小组贷款中不能用实物担保时,社会惩罚将起到替代担保物的作用,使得解决信贷配给问题成为了可能。Ghatak(1999)和Tassel(1999)指出附有连带责任的小组贷款是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最适宜的贷款类型。Wydick(1999)研究证实,通过引入内部监督机制可以帮助解决借款人的道德风险问题。Bhatt and Tang(1998)从制度的角度对团体小额贷款的交易费用进行了分析,并得出团体小额贷款实际效果不理想是由于发放过程中的交易费用过高。对影响交易费用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和理解并进行制度调整有利于提高团队小额贷款的效果。这也进一步说明不同的金融制度安排会导致交易费用的差异。因此,制度的选择对节约交易费用就变得尤为重要(Coase,1960)。自我国实施农户联保贷款制度后,国内学者对如何发挥农户联保贷款降低交易费用的作用进行分析。熊学萍(2005)构建了农户之间、农户与信用社之间的博弈模型,指出要让联保制度充分发挥绩效,需要让该制度作适当变通的同时辅以相关配套措施。赵岩青等(2007)认为农户联保贷款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借方、贷方、担保三方难以形成重复博弈机制、使得相关法律难以发挥有效的惩罚作用。江能等(2009)认为应通过加强联保贷款客户筛选工作、增强违约威慑的可置信度等措施来降低联保贷款的违约风险。张婷(2009)认为要让农户联保贷款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可以设计不同的贷款利率和贷款额度的组合菜单,使借款农户实现风险自我披露。谢世清等(2011)认为有效的信誉成本是开展中小企业联保贷款的制度基础。崔艳娟、孙刚(2015)通过对辽宁农户的随机入户调查,发现较低的交易成本和较弱的社会关系使农户倾向于选择正规金融机构贷款。

3.抵押担保与交易费用

正规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通常都会要求借贷方提供抵押担保品,其目的是为了降低放贷的风险和交易费用。但对农户而言,由于相对比较贫困,要提供符合正规金融机构要求的抵押物相对较难(Hoff and Stiglitz,1990;Conning,1996)。因此,许多农户即使对正规金融机构有借贷需求,也会因为抵押物的缺乏而被迫选择向非正规金融部门借贷(Adams and Fitchett 1992;Binswanger et al.1989)。比如在Zeller的研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马达加斯加的正规金融机构要求有抵押物才给予贷款,而即使不需要抵押物的正规金融部门也需要提供借款人的信用记录和贷款证明人等其他条件作为贷款条件(Zeller,M.1994)。谢玉梅(2006)认为约束农户借贷的主要因素有信息不对称、高交易费用、抵押资产缺乏流动性。卢新和万解秋(2007)认为抵押担保物可以降低借款方的违约成本和放贷方的信息成本,从而能有效地降低道德风险,减少交易费用,提高放贷效率。周脉伏、徐进前(2004)认为农户融资难跟农户缺乏抵押和担保、现有金融机构距离农户较远以及农户缺乏自履约机制有关,这些因素导致农户融资成本较高。他们提出让金融机构网点设置贴近农户,并积极利用人际信任和自履约机制,可以解决农户抵押担保物缺乏这一硬约束条件,从而减少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以降低交易费用。陈玲芳等(2010)认为林权抵押贷款方式的风险较大,从而导致了银行的惜贷行为。原因是由于风险管理成本与抵押物处置成本的存在使得林权抵押贷款的借贷双方承担了高额的交易成本。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2011)通过分析成都农村资产抵押化案例,发现由于农村产权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农村资产抵押对节约交易费用的作用很有限,因此深化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放宽农村抵押融资不必要的限制是当务之急。兰庆高等(2013)调研发现由于农村土地生存保障功能强、权力赎回难度大等原因使得金融机构筛选和监督农户的交易成本很高,对农村用土地经营权作为于抵押担保物有负面影响。惠献波(2013)也认为土地抵押贷款存在融资成本高、潜在需求低等问题。马微、陈希敏(2014)研究认为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对抵押担保的硬性要求会提高农户借贷的交易成本,从而降低农户获得贷款的机会。许月丽、伍凤华、张晓倩(2014)认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虽然没能显著地降低农户的违约成本,但是却可以有效地减少农户提供抵押物的比例,为增加农户贷款的可获得性提供了帮助[24]。

4.农村经济合作社与交易费用

N.ilsson(1998)认为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而组织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当人们通过一个组织能够实现比市场外交易更低的风险和成本时,合作社就产生了(Hendrikse,2002),合作社在追求降低交易费用的博弈中会促进自身的发展完善。新制度经济学将农业合作社的产生发展归结于“降低交易费用的冲动”。苏斯彬(2004)认为农业合作社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降低交易费用:一是通过合作社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来降低因为交易频率引起的高成本;二是通过大规模销售来降低交易的边际成本。黄丽萍、王文烂(2008)认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必然,但它因需求不足而迟缓不前。从交易成本的角度看,农民对合作组织的需求与合作组织所带来的交易成本的节省密切相关。但交易成本的节省不仅取决于合作组织外部交易成本的高低,还取决于合作组织内部交易成本以及农民参与合作组织之前的初始交易费用的高低。由于农户户均经营规模狭小、农业市场化程度不足,合作组织生存环境的制度性缺陷等因素,导致了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节省的交易成本十分有限,从而抑制了农户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需求[25]。薛莉等(2012)认为台湾农业经营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通过合作型组织节约了要素投入环节、生产环节和市场销售环节等的交易费用。邵传林、王莹莹(2013)发现农村互助合作金融模式建立在地缘、血缘和业缘基础上,能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具有极低的交易费用[26]。娄锋(2013)则认为降低交易费用是合作社产生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三、交易费用与农户借贷行为的研究评述

1.从以上文献的分析表明,尽管已有学者从交易费用的角度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二元结构并存的现象以及农户获取正规金融机构贷款难的问题进行过分析,但是较少学者从农户、农业、农户借贷的特性出发探讨农户借贷与交易费用的关系及作用机理。

2.虽然很多学者对交易费用的测度方法进行研究。但是不同层面、不同行业、不同行为的交易费用千差万别,难以归结于同一体系之中。以往研究大多数孤立地来测度交易费用,更少学者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或维度对农户借贷中的交易费用进行测度,尤其是从农户在借贷过程中发生的价格成本、谈判和决策成本、成本时间和交通成本、监督和履约成本等方面来测度农户借贷中发生的交易费用,因而研究结论缺乏现实指导意义。

3.学者探讨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因素较多地集中在农户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社会资本等方面,而对地理位置、借贷的历史,尤其是农户借贷的交易费用如花费的时间、交通费用、洽谈的次数、贷款的次数等因素研究较少。而且以上研究是分散且缺乏系统性,不能整体考察交易费用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

4.已有的文献大多把农户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没有充分考虑农户的异质性对农户借贷行为产生的影响,有些文献虽然考察了不同农户的借贷行为,但是没有考虑具有不同资源禀赋的借款人的贷款行为方式受交易费用影响的程度。

5.从以上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提高农户的声誉、创新农户的抵押担保方式、实行农户联保贷款和鼓励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社有助于降低农户借贷中的交易费用,提高农户借贷的可获得性。

参考文献:

[1]Coase,R.H.1960,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3:1-44.

[2]Arrow,K.J.1969.The Organiz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Issues Pertinent to the Choice of Market versus Non-market Allocation.In Joint Economic Committee,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Public Expenditure:The PPB Systems,US Washington,D.C: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47-64.

[3]Wallis,J.J.and D.C.North.1986.Measuring the Transaction Sector in the American Economy,1870—1970.In S.L.Engerman and R.E.Gallman(eds.).Long-Term Factors in American Economic Growth,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4]张五常.交易费用的范式[J].社会科学战线,1999(1):1-9.

[5]Barzel,Y.1989.Economic Analysis of Property Right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柯武刚,史曼飞.制度经济学:社会制度与公共政策[M].韩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7]Williamson,O.E.1971,The Vertical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Market Failure consideration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1:112-23.

[8]Williamson,O.E.1975,Markets and Hierarchies:Analysis 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s.New York:Free Press.

[9]Williamson O.E.,1985,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New York:The Free Press.

[10]Williamson.O.E.1991,Compa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The Analysis of Discrete structur

[11]罗必良.交易费用的测量:难点、进展与方向[J].学术研究,2006(9):32-37.

[12]黄祖辉,张静,Kevin Chen.交易费用与农户契约选择——来自浙冀两省15县30个村梨农调查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8(9):76-81.

[13]罗必良,李尚蒲.农地流转的交易费用:威廉姆森分析范式及广东的证据[J].农业经济问题,2010(12):30-39.

[14]侯英,陈希敏.声誉、借贷可得性、经济及个体特征与农户借贷行为——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4(9):61-71.

[15]Akram,W.,Hussain,Z.,Sial,M.H.&Hussain,2008.Agricultural Credit Constraints and Borrowing Behavior of Farmers in Rural Punjab.European Journal of Scientific Research,23(2):294-304.

[17]任芃兴,陈东平.农村民间借贷行为中农户社会资本匹配研究——关系嵌入视角[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4(9):78-87.

[18]Stiglitz J.,and A.Weiss,1981.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71(3):393-410.

[19]林毅夫,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5(7):35-44.

[20]周月书,班丝蓼,等.正规与非正规金融下农户借贷选择行为研究——基于南京与徐州农户的调查[J].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3(6):52-58.

[21]王静,霍学喜.农户技术选择对其生产经营收入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基于全国七个苹果主产省的调查数据[J].中国农村经济,2015(1):31-43.

[22]张军,罗剑朝,等.农户信用、正规金融机构与交易合约[J].开发研究,2006(3):108-112.

[23]黄晓红.基于信号传递的农户声誉对农户借贷结果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经纬,2009(3):108-111.

[24]许月丽,伍凤华,张晓倩.二元转型、信息流动变异与农村借贷合约的激励设计[J].财经研究,2014(3):85-93.

[25]黄丽萍,王文烂.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契约选择初探——以福建、江西“护林联防协会”为例[J].林业经济问题,2008(6):474-478.

[26]邵传林,王莹莹,裴志伟.农村非正规金融正规化的模式比较与政策选择[J].经济与管理,2013(2):32-36.

[16]李锐,李宁辉.农户借贷行为及其福利效果分析[J].经济研究,2004(12):96-104.

Review on Research of Transaction Costs and Behavior of Rural Households' Borrowing

JIANG Zhen-na1,2,XIEZhi-zhong2

(1.Institute of Economics Management Science,Party School of Fujian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CPC;2.College of Economics,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Fujian 350002,China)

Abstract:High transaction cost is a major obstacle to the rural households' access to rural form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loans.Reduce the transaction costs of the rural households' borrow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rural financial services is an urgent need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rural finance.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the transaction costs and the behavior of the rural households' borrowing and lending,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transaction costs;households;borrowing behavior;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收稿日期:2015-11-26

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普惠金融视角下交易费用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研究”(2014B109),福建省委党校一般课题“闽台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差异比较研究”(2015B0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江振娜(1978—),女,江西东乡人,博士生,副教授,从事农村金融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谢志忠(1970—),男,福建仙游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农村金融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313(2016)02-0036-06

猜你喜欢

交易费用制度创新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电子政务: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品牌价值的来源
中小企业的融资贵主要来源于融资难
网络交易中退货运费险对市场影响的模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