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中青年人士政治认同和政治参与的比较研究——以武汉市的调查与分析为例

2016-03-16徐军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无党派人士民主党派人士

徐军

(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12)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中青年人士政治认同和政治参与的比较研究——以武汉市的调查与分析为例

徐军

(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12)

通过对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中青年人士对自身政治身份的认同情况、政治参与状况与态度、重大政治观点的认同情况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两者在政治认同和政治参与方面有不少共同点,也存在明显差异。要着力增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对无党派人士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增强党外知识分子加入民主党派的主动性,适当提高无党派人士在政治资源分配中的比例,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改进对党外中青年人士的培养和锻炼。

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政治认同;政治参与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都是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人民政协的重要界别,都是我国政治生活的重要力量。这两者成员政治认同和政治参与的状况与态度对坚持和完善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都产生着重要影响。目前,已经有一些对民主党派成员政治认同和政治参与的研究,但针对无党派人士则很少,在实证基础上对两者中青年成员政治认同和政治参与的比较研究几乎没有。在此,笔者以在武汉市进行的调查为基础,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加强我国政党理论建设,为统战部门及各民主党派组织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提供可借鉴的建议。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2015年上半年,为配合在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举行的武汉市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培训班、无党派中青年人士培训班的教学培训,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委托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研究”课题组分别设计了“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政治参与和政治认同调查问卷”、“无党派中青年人士政治参与和政治认同调查问卷”,经笔者修改后发到两个班学员中,其中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培训班共发放调查问卷40份,实际回收35份,有效回收率87.5%;无党派中青年人士培训班共发放调查问卷45份,实际回收45份,回收率100%。参与答卷的每名学员都认真回答,问卷统计结果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对于政治认同和政治参与的态度和状况。由于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培训班学员都是中共武汉市委统战部商武汉市各民主党派市委会按一定标准推荐选拔出来,无党派中青年人士培训班学员都是市委统战部在全市各区及各行业按一定标准遴选出来的,因此他们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武汉市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后备队伍状况。

二、三个方面的比较分析

笔者以调查汇总的数据为基础,从对自身政治身份的认同情况、政治参与状况与态度、重大政治观点的认同情况三个方面对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与无党派中青年人士作比较分析。

(一)自身政治身份认同情况的比较

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在中国都是政治概念,其中,中青年人士对自身政治身份认同是考察他们政治认同和政治参与状况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本次调查中分别设计了10、11个问题,一方面是共性问题,如年轻时是否加入过少先队、共青团,是否有过加入中国共产党或民主党派愿望。另一方面是个性问题,如在民主党派方面,有加入民主党派原因、对民主党派性质的认识、对自身党派章程或纲领的认同及历史和传统的了解、对民主党派发展规模的认识以及参加所在党派活动的频率;在无党派方面,有最看重的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无党派人士、最认同的无党派传统、无党派人士应具备的条件、对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的看法等,通过对回答的数据汇总,可以看出两者在自身政治身份认同方面有如下共同点和区别点。

1.两者中绝大多数人年轻时都加入了少先队、共青团,多数人都曾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这从两者近95%以上的人加入过少先队、共青团,近60%以上的人有过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就可看出,反映出在人生起点上他们与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没有多大区别,这是因为他们都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人生起步阶段都受着同样的政治生态的熏陶,这也为他们成年后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特别是对中国共产党认同奠定了一定基础。如果说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在加入中国共产党愿望方面,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比无党派中青年人士的比例要高出约20百分点(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培训班为77.1%:无党派中青年人士59.9%),这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两者在政党态度上的差别以至决定了他们在今后政治生活的走向。

2.两者对成为自身现在政治身份的态度上,民主党派成员多表现为被动型,无党派人士多表现为主动性。从汇总的调查数据来看,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培训班学员在谈到加入民主党派的主要原因时,有37.1%的人是“认同该党派纲领”,而选“该党派成员的动员”的为25.7%,还有17.1%的人士认为是“组织的安排”,另有11.6%的人士认为是“受父辈的影响”,5.7%的人认为是“受朋友的邀请”,这说明,真正是基于对民主党派纲领认同而主动加入民主党派的并不占多数;无党派中青年人士培训班学员在谈到自己不加入政党的原因中,有44.4%的人认为在党派之外更有利于自身发展,35.6%的人表示不愿意受到党派章程的束缚,24.4%的人认为在党派之外可以更好地开展政治活动,13.3%的人认为党派的政治理念与自身的政治理念不符合,显然他们不加入政党更多的是一种主动选择的结果。

3.政治身份选择态度上的差别,导致两者对于各自政治代表的基本认知上也存在差异。尽管这批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培训班学员都是各民主党派市委会物色推荐出来的中青年骨干,但是对于自身党派历史和传统的了解,只有40%的成员表示“非常了解”,60%的成员只是“了解一点点”;对于民主党派性质的认识,有77.1%的成员选“参政党”,有65.7%的成员选“统一战线组织”,51.4%的成员选“知识分子型政党”,显然他们对于自身党派的认识,既不够全面,也不够深刻。反观无党派中青年人士培训班学员,他们对于自身身份特征的认识存在较高的趋同性,这从他们最认同的无党派人士的传统可看出,有88.9%的人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担当精神”,75.6%的人选“独立的个性批判的精神和较强的公共性”,在当代无党派人士应具备的条件中,除了无党无派,选择“有较强参政议政能力和意愿”和“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的各占88.9%。

但是,两者虽然都具有政党性,但民主党派有组织载体,无党派人士缺乏组织载体,这就导致两者对民主党派组织和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的认识存在很大反差。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培训班学员尽管在加入民主党派时多数是被动的,但加入后,认同度就迅速提高,这从以下两个问题回答的数据汇总可以看出:一是“参加所在党派活动频率”,有77.1%的成员是经常参加,每次都参加的占11.4%,不经常参加的只占11.4%,没有基本不参加和完全不参加的情况;二是“对参加党派活动意义的认识”,有94.3%的成员觉得有意义。反之,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作为开展无党派人士工作的主要载体,无党派中青年人士培训班学员对它的认同度并不高,这从以下两个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一是“是否参加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66.7%的成员没有参加,只有33.3%的成员参加。武汉知联会早在1988年成立了,各区知联会成立一般也有十多年历史,一直以来是开展无党派人士工作的主渠道,但无党派中青年人士培训班中,还有三分之二的人不是知联会成员;二是“参加知联会的活动状况”,只有8.9%的成员每次活动都积极参加,28.9%的成员大多数活动都参加,33.3%的成员认为耽误时间,15.6%的成员完全不参加,还有13.3%的成员没填。

(二)政治参与状况与态度的比较

针对政治参与状况与态度,问卷分别设计了13、12个问题,包括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状况、对政治参与期待、途径、方式、效果的认知以及对参与代表性的判断,通过对回答数据的汇总可以看出两者在政治参与上的共同点和区别点。

1.在政治参与的机会上,民主党派成员要比无党派人士高出许多。这从以下两个问题的数据汇总就可看出:一是“参加所在地区主要领导人主持的座谈会或民主协商会的次数情况”,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培训班学员有45.7%的成员回答参加了3次以上,5.7%的成员参加过2次,17.1%的成员参加过1次,有31.4%的成员一次也没参加过;无党派中青年人士培训班学员的上述数据分别为6.7%、6.7%、22.2%、62.2%,“在参加3次以上”比例中,前者是后者的近7倍,而“一次没与参加过”的比例中,后者是前者的2倍。二是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的状况与期待,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培训班学员,在政治安排上有一半多得到安排,其中选“政协委员”的有42.9%,选“人大代表”的有2.9%,选“其他政治安排”的是8.6%。需要说明的是这批学员还只是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表明即使在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中安排的比例也是很高的,因此并不存在对民主党派成员安排不够的问题;实职安排上在政府和司法机关任职的是14.4%。无党派人士中青年培训班学员方面,由于事先了解到其中得到安排的不多,问卷改用“对安排的期待”,结果是有8.9%的人希望是政治安排,17.8%的人希望是实职安排,20%的人希望是社会安排,也有46.7%的人表示无所谓,还有6.7%的人未填,只有不到二分之一以上的学员希望得到安排。同样一个问题,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培训班学员有37.1%的成员希望是政治安排,28.6%的成员希望是实职安排,28.6%的成员表示无所谓,还有5.7%的成员未填,表示“无所谓”的无党派比例比民主党派的高出近20百分点,显然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的诉求比无党派人士要强得多。也许正是这种参与机会上的差别,导致本次调查中无党派学员普遍认为现实政治生活中无党派人士地位不高,这可以从下述两个问题的回答中看出:一是“党和政府对无党派人士的重视程度”,结果只有33.3%的人选择了重视,37.8%的人认为一般,13.3%的人认为不重视,还有13.3%的人认为说不清;二是“无党派人士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有55.6%的人认为处于弱势地位,只有6.7%的人认为处于优势地位,有35.6%的人认为说不清。

2.在政治参与方式上,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培训班学员比较倾向于间接方式,无党派中青年人士培训班学员则比较倾向于直接方式。从“表达政治诉求的主要方式”回答的数据汇总可以看出,在这个问题上,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培训班学员有31.4%的成员选择了政协委员提案,24.3%的成员选择了在中央和有关部门的座谈会上发言,直接给有关部门提交书面建议和直接向领导机关和领导人反映的比例均为12.9%,5.7%的成员选择了在人大或政协会议上发言,2.9%的成员选择了人大代表提案,可以看出,各党派成员比较倾向于提案或者发言的形式,而不是直接当面反映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在表达诉求方面的谨慎心理;无党派中青年人士培训班学员有37.8%的人选“找有关单位和领导当面反映”(民主党派成员这一比例是12.9%,仅为无党派人士的三分之一),26.7%的人选“争取成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直接给有关部门提交书面建议”和“在网络上发声”各占了22.2%,有13.3%的人选择“加入某个社会组织”,还有11.1%的人选择了其他,也可能是无党派人士没有自己的组织载体,在表达诉求方面反而更加强烈些。

3.在政治参与途径上,两者的认识都比较分散,比较而言,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培训班学员更倾向于通过人大和政府。从在对“政治参与最有效途径”的回答上可以看出,在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培训班学员有28.6%的成员认为是担任政府部门的实职,22.9%的成员认为是人大,20%的成员认为是建议献策,11.4%的成员认为是在本单位发挥作用,8.6%的成员认为是政协,2.9%的成员认为是参加党派的活动;无党派中青年人士培训班学员有20%的人认为是建言献策,17.8%的人认为是担任政府部门的实职,13.3%的人认为是在本单位发挥作用,13.3%的人认为是政协,4.4%的人认为是人大。前者认为是“担任政府部门实职和任人大代表”的合计超过50%,而后者加起来才达20%。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在这个问题上不管是民主党派成员还是无党派人士,都还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认识,民主党派成员方面没有一项超过30%,无党派人士方面没有一项超过20%,显然在如何有效进行政治参与上,目前我国这些政治参与途径在他们心中并未形成很高的认同度;二是为什么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实际参与最多的政协反而在有效渠道排倒数第二,而党派自己的活动排倒数第一,究竟是什么情况使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产生这样的认识,值得深入研究。

4.在对待政治参与的态度上,尽管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培训班学员获得的机会显然要多得多,但无党派中青年人士培训班学员的态度要更认真些。从“在撰写议案和提案时是否会做专门的调查研究”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民主党派中青年人士培训班学员有68.6%的成员会做专门的调查研究,20%的成员视情况而定,只有2.9%的成员不会做调查研究;无党派中青年人士培训班学员有86.7%的人会做专门的调查研究,11.1%的人视情况而定,没有成员选“不会做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尽管无党派中青年人士获得体制内参与机会少,但一旦真的给他们参政议政舞台,他们会比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更认真对待;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尽管获得安排机会多,对参政议政也还比较认真,但不如无党派人士,可能同他们对这些参政议政途径的认同度不高有关。这可从专门针对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培训班学员的两个问题的回答看出:一是“作为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每年提交的议案提案份数”,在回答的31人,提交2份的比例最大(16人),其次是1份(7人),提交4份以上的有4人,提交3份的和不提交各为2人;二是“作为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认为议案提案是否管用”时,明确作答的只有19人,这19人中认为为“管用”的有10人,认为“说不好”的有7人,认为“不管用”和“只是走形式”的各有1人。

5.在自身政治参与代表性问题上两者观点比较相似,但无党派中青年人士培训班学员持更加肯定的态度。这可从以下三个问题的回答上看出。一是“如果您作为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您是否有相对稳定的联系群众”,结果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培训班学员有将近一半的成员回答“有”,回答“没有”或“说不清”的各占20%,还有10%没有填;而无党派中青年人士培训班学员,有53.3%的人回答是有,回答“没有”的占17.8%,“说不清”的占22.2%,还有6.7%的人没有填,两者数据差别并不大,有一半左右认为自己是有相对稳定的联系群众的。二是“如果您作为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自己所写议案或者提案是否反映了某个特定群众群体的利益诉求”,结果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培训班学员有65.7%的成员回答“是”,8.6%的成员认为没有,17.1%的成员认为说不清;无党派中青年人士培训班学员有82.2%的人回答“是”,4.4%的人认为没有,6.7%的人认为说不清。三是“如果您作为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更关注党派和界别的利益诉求还是公共事务”,结果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培训班学员有74.3%成员的更关注公共事务,只有5.7%的成员关注党派和界别的利益诉求,另有8.6%的成员选“说不清”,没有填的占11.4%;而无党派中青年人士培训班学员有64.4%的人更关注公共事务,有20%的人关注特定群体和界别的利益诉求,另有6.7%的人选“说不清”,没有填的占8.9%。这三个问题的回答显然与我们通常的认识有较大出入,通常认为无党派人士由于没有自身组织载体,呈现出个体化、分散性,不太清楚自己所代表的利益群体,或者更深一步说,并不太清楚自己的社会基础,而民主党派由于有比较明确的组织发展分工和成员构成特色,应该非常清楚自己所代表的利益群体,但本次问卷的回答却给了我们相反的认识,无党派人士反而比民主党派成员更加清楚认识自己所代表的利益群体,看来对于无党派人士代表性问题的认识需要重新评估。另外,作为民主党派学员来说,虽然多数人认识到自己是代表特定群体,但前两个问题回答中有近三分之一甚至近半的回答“没有”或“说不清”,反映出他们尽管已被当作民主党派组织的骨干来培养,但是他们对于自身党派的社会基础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晰。

(三)重大政治观点认同的比较

本次调查中对两者都设计了7个问题,包括对多党合作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等的认知情况。通过对问卷回答的数据汇总,可以看出两者在重大政治观点认同上的共同点和区别点。

1.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两者都有所了解,但并不深刻。这从以下两个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一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了解程度”,结果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培训班学员有62.9%的一般了解,只有37.1%的成员非常了解,没有成员选“不了解”或“说不清”;无党派中青年成员培训班学员有60%的人一般了解,只有28.9%的人非常了解,8.9%的人表示不了解,2.2%的人认为说不清。民主党派成员“非常了解”的比例要高一些,但整体来看,对于这些将来有可能成为民主党派各级班子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后备人选来说,这样比例显然是不够的。二是“对多党合作制度性质的认识”,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培训班学员选“这是一项政治参与制度”的比例最大占65.7%;选“这是一项政党制度”和“这是一项具有鲜明特点和突出优势的制度”并列第二都是48.6%,有37.1%的成员认为“这是一项复合型制度”,还有28.6%的成员认为“制度虽好但实际作用不大”;无党派中青年人士培训班学员有64.4%的人认为“这是一项政治参与制度”,48.9%的人认为“这是一项具有鲜明特点和突出优势的制度”,37.8%的人认为“这是一项政党制度”,26.7%的人认为“这是一项复合型政治制度”,20.0%的人认为“这制度虽然好但是实际作用不大”,认为“这项制度在中国没有法律地位”和“说不清”的各占了2.2%。这反映出无论是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还是无党派中青年人士对我国政党制度性质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晰,比较而言,前者由于有现成的组织载体和经常性的组织活动,在这个问题上第一反应应是“是一项政党制度”,结果选择率不到50%,值得反思。

2.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两者比较近似,即多数认识比较清晰,但也存在模糊的一面。这一点可从以下三个问题的回答看出。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认识,结果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培训班学员有57.1%的成员认为是社会主义,34.3%的成员认为是不完全的社会主义,认为还不如资本主义、说不清和没有填的各占了2.9%,没有人认为“和资本主义没有区别”;而无党派中青年人士培训班学员有51.1%的人认为是社会主义,33.3%的人认为是不完全的社会主义,认为和资本主义没有区别的占2.2%,说不清和没有填的各占6.7%,没有人认为“还不如资本主义”。两者数据差不多,这一方面反映出两者都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学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认识还是比较清楚的,但另一方面也说明还有近一半的人认识不是很清晰。二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结果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培训班学员,有58.8%的成员认为是特指中国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主义必经的阶段,35.3%的成员认为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32.4%的成员认为这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必经的发展阶段,17.6%的成员认为是到2049年中国将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8.8%的成员“说不清”;而无党派中青年人士培训班学员对上述问题回答的数据分别是55.6%、31.1%、57.8%、20.2%、8.9%。两者数据也比较相似,这一问题的通常标准答案应是“特指中国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主义必经的阶段”,两者答对率不到60%,这一结果与第一个问题相似,反映出两者对我国当前社会性质的认识多数是清楚的,但也存在模糊的一面。三是“基于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您比较能接受的观点”,结果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培训班学员,有76.5%的成员接受“对于解决当下中国存在的道德滑坡问题具有极强的针对性”,44.1%的成员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还需要进一步凝练”,35.3%的成员接受“从价值层面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区别”,只有2.9%的成员认为说不明白;而无党派中青年成员培训班学员对上述问题回答的数据分别是68.9%、51.1%、33.3%、2.2%,两者数据也比较近似。

3.对中国共产党的评价两者总的来说是都是比较高的,但也存在信心不足的问题。这从以下两个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一是“下列命题中您完全认同的”,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培训班学员完全认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的比例最高均为77.1%,完全认同“各民主党派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居第三为65.7%,完全认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占40.0%;无党派中青年人士培训班学员对上述问题回答的数据分别是64.4%、75.6%、51.1%、51.1%,在多数数据上,民主党派成员要比无党派人士高一点,只有一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上,无党派人士要比民主党派成员高出10百分点,但也只是刚过50%,反映出不管是无党派中青年人士还是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对于社会主义的信心还不够足。二是“如何看待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斗争”(本题可多选),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培训班学员有77.1%的成员认为反腐败斗争应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71.4%的成员表示完全支持,28.6%的成员认为反腐很有必要但结果很难说,14.3%的成员认为是选择性反腐;而无党派中青年人士培训班学员对上述问题回答的数据分别是66.7%、71.16%、17.8%、6.7%。两者数据差别不是很大,仔细比较可以看出,无党派中青年人士相对信心更足些。

三、思考与建议

通过对以上汇总数据的比较分析,可以对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与无党派中青年人士在政治认同和参与方面形成以下认识。

在自身政治身份认同方面,两者共同点在于年轻时基本上都是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多数也曾有过加入中国共产党愿望,区别点在于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之所以加入民主党派更多的是出于各方面的动员,无党派中青年人士保留“无党派身份”更多的是一种主动选择的结果,由此导致前者对于民主党派历史和传统的了解并不深刻,而后者对于无党派传统的认知具有较高的统一性。但是,由于组织形式的差别,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在选择政治身份后对所在的民主党派组织表现出高度的认同,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尽管各级统战部门把它当作开展无党派人士工作的重要载体,但在无党派中青年人士中认同度并不高,如何在坚持知联会正确方向发展的同时,把其统战性、联谊性、联合性充分发挥出来,增强知联会在无党派人士中的影响力、向心力、凝聚力,是摆在各级党委特别是承担无党派人士日常工作职责的统战部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这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要探索的问题也很多,当务之急在于首先要使知联会工作机构适度实体化,这方面,湖北省在贯彻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中开了全国之先,明确设立知联会工作部门,落实编制和人员。当然,这只是实践探索的第一步,更重要的任务在于如何使知联会的各项工作真正贴近无党派人士的特点,把无党派人士有效联系和组织起来,在日常活动和工作的开展上,除了组织无党派人士参加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外,还应努力适应党外知识分子的时代需求,多开展联谊交友、寓教于乐、专业交流、学智相长的活动,与政党组织严格、纪律严密的活动有所区别。在这次调查中,无党派中青年人士在选择不加入政党的原因时,多数人都表达了“没有一个组织的限制可以更好地发展”的想法,足以值得统战部门认真思考。

在政治参与状况与态度方面,显然,两者的区别点要多于共同点。在政治参与机会上,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显然要比无党派中青年人士高出许多;在政治参与方式上,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比较倾向于间接方式,而无党派中青年成员则比较倾向于直接方式;在政治参与途径上,两者都没有什么特别认同的途径,比较而言,民主党派中青年人士更倾向于通过政府和人大;在对待政治参与的态度上,尽管民主党派成员获得的机会显然要多得多,但无党派中青年人士的态度要更认真些;在自身政治参与代表性问题上,两者观点看似比较相似,既都肯定自身代表了特定群体的利益诉求,但仔细分析,无党派中青年人士似乎持更加肯定的态度。这些结论有些的确是不同于我们通常的认知,值得我们深刻反思,比如民主党派成员安排数量问题,民主党派成员获得各种安排的数量占其成员比例是比较高的,无党派人士作为政党之外最具包容性的政治代表,在现实政治资源中的份额显然与其所代表的社会群体是不相称的,这并不利于形成一个和谐的政治资源分配格局。从调查情况看,还存在一些民主党派成员未能很认真对待和运用这种参政议政机会,可否考虑采取具有竞争性的方式来确定这种政治资源分配。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从调查、比较情况来看,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最经常参与的体制内政治参与的途径——政协,被调查对象的认同度并不高,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状况当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但足以提醒有关部门要重视提高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实际效能问题,因为这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生命力和在世界政治制度中的竞争力。其实上述问题都牵涉到一个深层次的基础问题,即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当今的社会基础问题。

在重大政治观点的认同方面,应该说两者基本上是相同的,当然也有一些细微差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这些重大政治观点方面,多数人认识是比较清楚的,但也有些人认识比较模糊,这种认知水平显然是与要承担的历史使命不相符。不可否认,这些学员从他们自身所处的专业岗位来说,也许绝大多数人是出类拔萃的,但是他们也存在一个政治方面再教育的过程,而且随着各级民主党派、知联会乃至人大、政协换届工作陆续展开,这种再教育更显得更加紧迫。在理论培训方面,要发挥社会主义学院主阵地作用,把基本政治观点讲清楚、讲明白,让他们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这需要社院在教学内容和方式有真正实质意义上的创新。在实践锻炼方面,要更多地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去感受、体会、判断和提高。

责任编辑:杨绪强

10.3969/j.issn.1009-0339.2016.04.012

D665

A

1009-0339(2016)04-0059-07

22016-07-20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11zd071)。

徐军,男,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合作导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无党派人士民主党派人士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视域下无党派人士民主监督效能提升研究
普洱学院召开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座谈会
“智慧谷”搭建海外人士创新创业“新”桥梁
WHEELS IN MOTION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民主党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安排使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多献务实良策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新时期加强高校无党派人士统战工作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