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警察形象宣传的新途径
——以警察主题微电影为例
2016-03-16杨晓光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廊坊065000
王 闯,杨晓光(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新媒体视域下警察形象宣传的新途径
——以警察主题微电影为例
王闯,杨晓光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廊坊065000)
[摘要]良好的警察形象是警察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作为政府重要职能部门的公安机关,必须重视警察形象的塑造与宣传。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警察形象宣传方式已不能满足对警察形象宣传的现实需要,必须开辟新途径,应用微电影平台进行警察形象宣传是正在进行中的一种积极尝试。
[关键词]新媒体;警察形象;微电影;宣传
网络出版:http://www.
警察形象是社会公众对公安机关和警察总体的概括认识与评价,良好的警察形象是公安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有利条件,树立良好的警察形象是警察公共关系的必然要求①高锋.人民警察思想道德修养.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43页。。宣传工作是展示良好警察形象的重要一环。在新媒体日益发展的条件下,传统方式的警察形象宣传工作的影响力在下降,并且遇到了很大挑战,需要开辟新途径来更好地宣传人民警察的优秀品质,塑造警察在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象。应用微电影形式进行警察形象宣传是正在进行中的一种积极尝试。
一、新媒体视域下警察形象宣传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各级公安机关都十分重视自身良好形象的宣传,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伴随着各类新媒体的日益发展,警察在群众中的形象却出现了滑坡现象,警察正面形象宣传工作的效果明显下降,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传统宣传的影响力在新媒体冲击下减弱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信息获取量极速提升,群众有条件凭借自我意愿选择要收看的内容。而在各类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冲击下,传统的警察形象宣传工作的定位和使用的宣传语言还没有跟进,这就使得群众更多地接受新媒体信息,而选择性忽视传统宣传的内容。一是宣讲式的宣传定位。多年形成的官方宣传定位是自上而下式的,接近宣讲式的。这使得群众感觉到距离感,使得整个宣传工作不接地气。二是“高大全”式的宣传语言。在语言细节上,传统宣传方式刻画的形象都是近乎完美的人物,而新媒体宣传更多以片段的方式,侧重刻画人物细节,让人更有亲近感和真实感。所以,警察形象用传统的宣传方式效果不佳。
(二)应用新媒体方式宣传的实效性不强
公安机关在面对新媒体大发展的时代潮流并非无动于衷,但是目前来看,在认识程度上还需加深,采取的措施还需调整。
1.对新媒体传播规律把握不准
新媒体作为新兴产业,其传播特点和规律在各界还没有达成标准化的共识,大致可以概括出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热点追踪速度快,事发第一时间发声;二是公众参与度高,人人都是通讯员;三是挖掘深度浅,后续跟踪较少。
但目前警察形象宣传工作在适应新媒体特点上还有所欠缺,主要表现在:一是应对“第一时间”能力弱。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发声者,亲历事件过程,发出第一条信息、第一张画面或第一段视频已经成为争夺的焦点。在处理涉及到警察的相关事件时,作为代表权威的公安机关在面对各种第一上,很难跟网民争夺。因为网民不用考虑真实性和后续影响等一系列问题,而公安机关必须对所有发布信息负责。二是主动参与程度有待提高。很多基层单位都开通了微博、微信账号,希望通过新媒体的方式,有所作为。可官方警察微博、微信发布的时效性和内容的吸引力都有待进一步提高。新媒体交流互动都是24小时不间断的,而官方警察微博和微信在这方面还做不到[1]。
2.与媒体存在利益诉求差距
当前,个别媒体受自身发展和利益诉求影响,对很多涉及警察的相关报道都集中在负面事件上,其目的是吸引读者观众,收获关注度,进而从中获得收益。但这在客观上严重损害了警察在群众中的形象。有关警察群体的正面事件没有报道,而负面新闻被大肆宣扬,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公安机关与媒体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警察需要正面事件的宣传收获群众对警察工作的认可与支持,而媒体则以发布负面事件来吸引读者的关注。这就意味着公安机关不能完全依靠各路媒体来宣传警察形象,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主动为自身形象的宣传建设采取行动[2]。
二、以微电影形式开展警察形象宣传的优势
微电影是网络时代一种新兴的传播形式,是伴随着拍摄门槛逐渐降低(拍摄环节)、商业视频网站平台日渐成熟(发布环节)和收看终端日益发达(接收环节)而逐渐发展成型的。目前来看,微电影涵盖爱情、青春和悬疑等内容,也包括有公益性和纪实性题材,取材范围非常广泛。用微电影形式开展警察形象宣传就是将基层警察的工作生活在合理地艺术加工后以电影的形式呈现在广大人民群众面前,从而使警察形象在群众中更为生动立体,加深群众对警察的认识[3]。
(一)形式上创新,紧跟时代潮流
据统计,2013年各大视频网站微电影类目总播放次数分别为1次、415次、775次和229次①引自2013年微电影观众口味报告,http://server.chinabyte.com/338/12829838.shtml.。随着各类微电影的推出,这一数字还会逐年增加。这证明了当前微电影确实受到极大的关注。很多工作室都利用微电影的形式,将以往严肃沉重的主题,以新形式呈现出来,收获了很好的效果。微电影《再不爱就晚了》曾3天火爆网络,获得了500万的点击量,这部以关爱父母为主题的微电影,让不少年轻人看过之后潸然泪下,在网络上热烈讨论。短短的微电影,背后承载的是孝老敬亲的严肃伦理内核[4]。
警察素以庄重、严肃的形象出现,利用微电影这种方式,则可以将警察的严肃与温柔、辛苦与幸福更为立体地呈现在广大群众面前。以2014年公安部微电影大赛一等奖作品《回家》为例。作品讲述了一名基层民警在父亲60岁生日当天,因接到紧急任务不能回家的故事。将亲情与责任、奉献与收获的这一大话题,浓缩在12分钟的小故事里,虽波澜不惊,但感人至深。
(二)技术壁垒低,所需经费少
微电影之所以能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拍摄技术壁垒更低,通过手持式DV或单反相机便可进行录制,更多人可以掌握;所需经费开支更少,只需几万元,更多人能够接受。以往公安机关也曾将优秀的警察事迹以电影方式向群众推广,但传统电影必须由专业人士拍摄,技术壁垒较高,且所需投资动辄上百万,大量拍摄对公安机关来讲不切实际。但微电影这一形式在技术要求和经费开销上都更加亲民、更为大众,所以更适合公安机关积极尝试。各级公安机关,尤其是基层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感人至深、引人深思的事例时,就可以及时地以自身能够掌握的技术手段和力量,将其形成作品向群众推出,从而使警察自身形象能够更为积极正面起来。
(三)消除距离感,增强亲近感
公安机关因职能设定不同,业务范围涵盖广、涉及内容多,很多群众对于警察的认识十分感性,但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距离感。通过微电影这种形式,就将基层警察的日常工作、勤务和生活以生动化、艺术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得各级公安机关形象更为立体,消除距离感,增加亲近感。以公安部微电影大赛一等奖获奖作品《漠路》为例,该片为兰州和银川铁路公安处联合制作,画面一出现就是茫茫戈壁,整个13分10秒的剧情中,没有出现一处绿色植被。正是通过这样无声的语言,将当地基层警察艰苦的工作环境体现出来了,让观众跟着剧情产生代入效应,体味警察的心酸,从而拉近了警察与群众的距离,使群众对警察多一些理解,这样的宣传效果是文字传播所不能达到的。
三、以微电影形式开展警察形象宣传面临的困难
应用微电影开展警察形象宣传是一种新的形式,但要用好这一形式,使其真正产生预期的影响也是有困难的,表现在主客观方面。只有认清困难,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使用微电影进行形象宣传的效果。
(一)对微电影认识较浅
现阶段,微电影拍摄发布的主体主要是专业的影视公司及工作室,微电影的主要类型也以带有广告性质的居多。各政府职能部门对于如何利用好微电影这一形式进行形象宣传,也都还处于混沌的摸索阶段。公安机关各单位都有意识地拍摄各类相关题材微电影,但对于微电影的整体认识还很模糊,对于微电影这一新生事物的特质以及如何将形象宣传工作融入到微电影中并没有更深入地思考。公安部2014年底举办了微电影大赛,共收到作品4000余部,最终评选出获奖作品30部。但在爱奇艺网公安微电影大赛获奖展播专栏的统计中,总播放次数仅为8万余,个别微电影只有几百的点击量①引自中国警察网数据,http://tv.cpd.com.cn/n15663549/n25841832/index.html.。有的微电影宣传内容重复,角度陈旧,不能起到积极作用反而可能给受众带去反感,例如有网友就留言说“生活中的警察根本不是演的那样的”。因而,加深对微电影这一形式的认识与思考,总结如何形成警察主题微电影特有的风格,是警察形象宣传工作用好微电影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宣传刻意性太强
传统的官方宣传模式主要是“传者中心”型的,即采用近似灌输的方式进行宣传报道。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意义的受众也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因而“传者中心”正越来越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受者中心”型宣传,即以接受者为中心,传播的内容、形式和语言要更为贴近受者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获得传播效果。目前拍摄的各类警察主题微电影,绝大多数在拍摄理念上依然是主体宣讲式的,虽然都有注意以情节为依托,但总的来看,微电影的台词设计刻意性过强,说教色彩浓重,不太贴合当前受众的审美要求。以《致青春警服蓝》为例,讲述的是一位交警父亲希望自己学艺术的女儿也能参考交警,但女儿不愿听从安排。一次执勤中,父亲因公牺牲,女儿思想发生了极大变化,最后成为了一名交警。总的来说此片结构很完整,拍摄细节上很考究,但是宣传刻意性太强,整个剧情既缺乏逻辑的合理性,又缺乏真实事例做支撑,很难打动观众。这样形式的微电影,仅仅是做到了形式的创新,在宣传思路上还停留在传统思维之上。只有真正地打破传统思维,向“受者中心”转变,才能在警察形象宣传上取得突破。
(三)缺少有影响力的发布平台
一部微电影能够产生影响力,发布环节的作用不可忽视。目前,各类微电影主要集中发布在优酷、爱奇艺、乐视、56、腾讯等视频或商业网站平台上。同样,几乎所有警察主题微电影也都选择社会化的平台进行发布。这样做自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商业平台的广泛影响力,增加受众数量,扩大影响范围。但另一方面,警察主题微电影作为非营利性的微电影,商业平台不会倾斜资源加以大力推广,也就使得警察主题的微电影被淹没在数量庞大的商业微电影之中。
同时,目前官方的微电影平台也在积极建设当中,但比较商业平台,其影响力明显不足,且官方平台也只能停留在单纯的平台而已,不能进一步实现发布推广客户使用终端的整合,在扩大宣传渠道上有其自身局限。
四、以微电影为平台塑造良好的警察形象
微电影这一平台具有时代性,也为群众所接受,我们应结合公安机关的特点,充分运用好这一平台,拍摄出更多更好的微电影,塑造出警察整体的良好形象。
(一)深入理解实质,把握传播规律
微电影作为新生事物,无论是实际拍摄者还是理论研究者对这一形式的实质特点和规律都处于一个摸索阶段,目前没有相对成熟和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操作规范予以学习借鉴。这就要求各拍摄单位在策划微电影时,必须对即将拍摄微电影的核心、本质和立意等几方面要有一个比较清楚的界定,这样才能确保大方向的正确,为宣传效果打下坚实基础。在情节、环节设置、画面风格和配乐等细节上,多学习优秀商业微电影的可取之处。总之,只有深入了解微电影的特点,才能准确把握各个环节,进而将我们想要达到的形象宣传意图有机地融入到内容和形式之中。
(二)深挖素材内容,合理艺术加工
微电影能否吸引受众,情节起着决定性作用。在筹划微电影时,需要重视情节的打磨,也需要应用相应的艺术创作手法。例如人物集合法和蒙太奇法等方式,让整部微电影有内容、有看点。但要注意艺术加工不等于过分拔高,不等于凭空捏造,一定要坚持在事实的基础上开展创作,否则就会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受众在观看时也会产生怀疑,使得宣传产生负面效果。而扎实地从基层收集素材,发现群众身边的鲜活事件,将这些整合到微电影当中去,才能拍出真正起到形象宣传作用的微电影。
(三)重视人才培养,形成集团力量
从目前情况看,各级公安机关都有意识地使用微电影形式将优秀典型、先进事迹宣传出去,也产生了一些好的作品。好的作品能够反映出制作人员优秀的能力素质。对于这类掌握微电影制作技术,能够熟练操作相关器材的人才,公安机关要重视对他们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成为适应宣传工作实际需要的精英人才。构建起一支成体系、有梯队,能够在各级公安机关中形成集团力量的宣传工作人才队伍,将会使警察形象宣传工作在适应新媒体时代变化的大背景下更有成效地开展起来。
(四)扩大宣传范围,助推效果生成
对于优秀的警察主题微电影,需要将其影响力更加放大。要通过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辅助的方式,形成宣传合力。在传统媒体上,通过文章、采访报道和报告文学等方式,让更多群众知晓警察主题微电影的存在,吸引更多人关注;也要对新媒体加大公关力度,使其将警察主题微电影置于更为醒目的位置,能够在海量信息中凸显出警察主题微电影的存在,帮助其获取更多点击观看。只有当群众开始观看,提出意见,形成反馈意见的时候,警察主题微电影的功效才能得以显现,警察形象宣传工作的成效才能逐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姚隆淳.微电影的品牌形象塑造功能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24-27.
[2]韩磊.自媒体对公安机关形象的消极影响及应对措施[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5(03):62-65.
[3]王子元.关于传播学视角下警察形象塑造问题的思考[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3(04):153-156.
[4]牛梦笛.微电影也可载负大主题[N].光明日报,2015-11-09(2).
责任编辑:蒋玉莲
On New Approaches for the Police Image Publicity from a Perspective of New Media:A Case Study of the Police-themed Micro Movies
WANG Chuang,YANG Xiao-guang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s Academy,Langfang 065000,China)
[Abstract]A sound police image is the premise for the police to carry out all their work. As an important functional department of the government,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must attach importance to development and publicity of the police imag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new media era,the traditional police image promotion modes cannot meet the practical needs of the police image publicity,which calls for an active attempt to open up new approaches and apply micro movies platform for the police image publicity
[Key words]new media;the police image;micro movies;publicity
[中图分类号]D631.1;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438(2016)02-0075-04
收稿日期:2015-11-05
作者简介:王闯(1991-),男,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心理学研究。杨晓光(1979-),女,河北廊坊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政治工作系政工教研室副主任、讲师,主要从事舆论引导与媒体应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