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乐教学初探
2016-03-16宋强,何艺
宋 强,何 艺
(1.天津音乐学院 管弦系,天津 300171;2.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管弦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室内乐教学初探
宋强1,何艺2
(1.天津音乐学院 管弦系,天津 300171;2.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管弦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要:“室内乐”是指一人或多人在室内演奏厅演奏或演唱的音乐体裁,表现手法复杂而细腻,与气势庞大的交响乐相比,情感更显内敛。对于器乐演奏初学者而言,演奏各种音乐体裁的作品中,室内乐作品的学习与演奏是最为重要的基础部分。文中从室内乐课程的演奏组合形式和训练环节出发,论述了室内乐在器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基于提高学生室内乐表现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对室内乐教学提出了改革方案。
关键词:室内乐;演奏;教学改革;音乐素质培养
“室内乐”一词是指一人至多人在室内演奏厅演奏或演唱的音乐体裁,这里的“室”原指金壁辉煌的皇族宫殿音乐室,而后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写作室内乐、演奏家演奏室内乐,使得室内乐这种音乐体裁逐步世俗化,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室内乐从宫廷内的演奏转移到家庭内的演奏,或是音乐厅的演奏,演奏场地的变化意味着“室内乐”演奏形式需要多样化。主要演奏形式除了我们常见的弦乐四重奏、木管五重奏外,那些编制庞大、人数众多、必须在大剧院交响乐厅舞台上演奏之外的音乐作品,基本都可以归类为室内乐演奏形式,如奏鸣曲、乐队编制的小协奏曲、弦乐队作品(例:巴赫的布兰登堡协奏曲,德沃夏克的弦乐小夜曲)。
室内乐音乐创作手法复杂而细腻,与气势庞大的交响乐相比,情感更显内敛。室内乐的音乐创作中作曲家极为注重发掘每一件乐器本身的特性和技巧特征,使得每一个声部所担当的角色更加明显突出,同时各声部之间相互关系又更为紧密,这就对演奏家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让各声部间的交织碰撞出音乐的火花,又要使其达到高度的融合。在我们日常的练习演奏中,大部分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练习曲、奏鸣曲、技巧型乐曲和协奏曲,一个人的练习往往会存在很多缺陷,例如:钢琴,由于乐器本身的特性,能够让学生很敏锐地分辨和声效果,但如要掌握合奏技能,还需要与其他乐器进行配合演奏;而管弦类乐器属于旋律性乐器,大部分只能演奏单旋律,如果只是单独练习,会对和声音准的辨别不够敏感,由此看来,室内乐合奏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室内乐课程的训练环节
专业音乐院校的管弦系学生经过四年本科学习后的工作去向主要有:一部分学生会被国内外各大乐团吸收,从事乐队演奏的工作;由于室内乐演奏人数较少,演出成本低,各剧院、各行业对室内乐演出的需求也有所提高,一部分学生也会从事室内乐的演奏工作;个别专业突出的优秀学生能够登上独奏的舞台……,但不论从事哪个行业,室内乐合奏技能都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为更好地培养多元化的演奏人才,室内乐课程的开设势在必行。室内乐课程主要可分为三方面训练环节:
1.1室内乐合奏技能运用于交响乐演奏之中
一个好的交响乐团,相当于无数的室内乐团的组合,主要组成是多组弦乐四重奏的弦乐团、多组木管重奏的室内乐团、多组铜管重奏的室内乐团及打击乐组室内乐团,各类重奏组相互融合、相互配合,充分利用弦乐和木管线性柔美的相容性、铜管乐器与打击乐器的冲击力来营造更大的声场及效果。由于交响乐织体庞大、和声复杂等特性,导致在乐队训练时顾此失彼,缺乏合奏技法,室内乐课程的开设是解决这一困难的最好途径。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传统的弦乐四重奏、木管五重奏、铜管五重奏演奏形式进行训练,强化学生合奏技能,学会倾听与配合,学会如何在伴奏声部上演奏旋律,如何在旋律声部下给予和声支持。如弦乐四重奏,第一提琴在起到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学会与他声部的配合,第二提琴在支撑的基础上要学会竞技,中提琴在色彩渲染的过程中要学会积极的补充,大提琴则是四重奏中的坚实砥柱,更要学会对他声部的支持。四个人互相倾听、互相协作、互相竞争、互相包容,是基础室内乐课程教学的要求,力求在室内乐课上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室内乐课程的所学运用到交响乐的演奏之中。此外也有弦乐、管乐和钢琴的室内乐演奏形式,这种组合是为了应对在乐器发音上管、弦乐器的差异特征,让学生多接触并相互模仿,相互融合,使管乐学生了解弦乐器的特性,也使弦乐学生了解管乐器的优劣势,能够扬长避短,更好地掌握合奏技能,用于交响乐的演奏之中。
1.2建立独立的室内乐组合
在国内外舞台上,活跃着很多著名室内乐组合。例如:朱利亚弦乐四重奏、埃默森弦乐四重奏、加拿大铜管五重奏、北美的帝国铜管五重奏、柏林爱乐木管五重奏、伊曼尼木管五重奏等,这些都是历史悠久的、专业的重奏组合,各组合都有独立的经纪人,真正登上了国际的舞台,得到了世人的认同,实现了经济上的独立,我们称这种职业化的室内乐演奏为一种生活,就是为了弦乐四重奏、木管五重奏、铜管五重奏*弦乐四重奏演奏形式: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组合的演奏形式;木管五重奏演奏形式: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巴松、圆号组成的演奏形式;铜管五重奏:两把小号、一把法国号、一把长号、一把低音号组成的演奏形式。)而放弃自己的独奏生涯,真真正正地坐下来和自己的伙伴们在一起,雪藏自己,最终人们记住的只是组合的名字。比如:朱利亚四重奏,很少会有人回想起朱利亚四重奏当中四位演奏家的名字,即便如此,这种职业性室内乐团的演奏的确为室内乐艺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室内乐授课过程中,去挑选演奏技艺纯熟,真正热爱演奏室内乐的学生,组成专业化较强的室内乐团,强化训练,为他们提供更广泛的演奏平台。
1.3高水准的钢琴室内乐演奏要求
随着国际音乐形式的快速变化和人们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室内乐也加入了独奏的行列。在最传统的概念里,独奏家们演出的室内乐多以奏鸣曲为主,如:钢琴与某某乐器的奏鸣曲,这也是钢琴作为独奏乐器与其它乐器合作演出室内乐的基本形式,而现今更多的独奏家也加入了室内乐的行列,如:阿格里奇、克莱默、麦斯基;巴伦博伊姆、帕尔曼、马友友等。钢琴与弦乐的室内乐组合,无论是钢琴三重奏还是钢琴四重奏*钢琴三重奏演奏形式: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组成的演奏形式;钢琴四重奏: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组成的演奏形式。,在音乐表现、演奏技巧上都具有一定的难度,钢琴室内乐的演奏者们既要完成室内乐合奏的演奏,又要将其作为独奏作品来看待。把钢琴室内乐的教学内容融入到室内乐的教学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与合奏技能。
2室内乐课程的演奏组合形式
音乐历史的不同时期,室内乐演奏形式更趋于多元化发展。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技术情况,学生专业的不同、人数的不同合理组合各种类型的室内乐演奏形式。
弦乐四重奏是最具代表性的室内乐演奏形式之一,17世纪晚期,海顿确立了弦乐四重奏的演奏形式,并将其推上了室内乐的主导地位,而后在作曲家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人的笔下进行着不断发展,使中提琴和大提琴在四重奏中的作用更为明显,织体更加丰满,色彩多样,表现细腻,四个声部达到完美的均衡。到18世纪末,随着听众对音乐需求的增加,室内乐不只是为皇宫贵族服务,走出皇宫,来到更广阔的舞台,由此使得室内乐的编制和演奏形式都发生了变化。室内乐的概念也由为皇宫贵族演奏的几个人的“室”内乐,演变成包括独奏、独唱及重唱的带有小编制伴奏的室内乐团及小型单管编制的交响乐团在内的更加宽泛的含义。
如今,室内乐的演奏形式面临较大挑战,现代电子技术的高度发展和人们对音乐色彩的渴望和追求,给作曲家提出了更高的写作要求及新技法的创新。每年在国际舞台上都会举办各种形式的室内乐作品音乐节,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作曲家在一起,展示新的组合、新的演奏技法及新生派和声,使得传统室内乐的组合界限被打破,形成多元化的新的室内乐演奏形式,比如:打击乐与弦乐、吉他与弦乐、手风琴与其他乐器,当然这些还是比较保守的,更有甚者会加入弓拉锯子、掌或捶敲击钢琴、甚至汽车轮毂或罐头罐子,以得到更多的声音色彩,使音乐更加贴近于生活。
室内乐课程的授课中,对于多种室内乐组合形式,数量众多的室内乐音乐作品,并非每一种演奏形式都要进行尝试,每一首作品都要演奏,根据学生的需求、学生的技能、演出要求等方面可进行选择性授课,以取得更佳的授课效果。
室内乐体系之庞大,不是哪个单门别类的科目可比拟的,需要几代人,甚至更长的时间去研究。室内乐课程的学习不仅对演奏者的室内乐合奏技能有所提高,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适应不同行业的需求,不论是独奏、室内乐团乃至交响乐团,都需要精通室内乐的综合型人才,对此,室内乐课程的授课内容、主要环节、演奏形式、音乐作品等方面都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3室内乐在器乐教学中的作用
器乐室内乐教学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的演奏风格;其次,可以强化学生音乐表现力和感知力。室内乐主要面对少量高素养听众,每人演奏一个声部,注重精巧缜密的结构安排和细腻典雅的音乐再现;第三,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配合意识,为职业生涯打基础。室内乐演奏中各声部之间的交流和默契配合是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室内乐演奏大多没有指挥,演奏者根据自己的体会,领会合作者的表演意向,对自己的表演进行合理调整,这对表演者协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是个考验,需经过严格训练,学生才能胜任。通过强化室内乐课程训练,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使音乐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可见,室内乐训练在专业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4室内乐教学改革实践
结合本院音乐教学实际,参考兄弟音乐学院同类课程,在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训练方法和艺术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的开拓。
4.1改变授课方式
改变理论课程与专业课程分开授课的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师生间的单向信息传递,与现代教学理念相悖。新课改由理论老师与专业老师同时授课,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了解乐器的性能、特色以及演奏乐曲的风格,提升演奏技巧,定期总结交流。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理论基础课程的同时更好地完成专业训练,有利于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中深入了解乐曲音乐风格特色,并深刻地理解原创作品的音乐内涵,提高学生的悟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室内乐教学开创性地采用了“party”式课堂教学模式,为师生间建立了平等的交流平台,此种形式主题鲜明,基于传统的“party”形式,师生自由交流,无障碍地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以演奏舞剧莫扎特的“弦乐小夜曲”为例,以演奏为纽带,师生聚集“party”中交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比如,选用何种演奏弓法,演奏指法,力度表情应该如何处理,各乐章间如何进行合理速度安排等问题。
4.1.1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学中应充分运用经典音乐音视频片段进行教学,堪称典范的经典曲目容易在学生心里树立音乐的导向,通过一首作品中选用多种音乐版本加以比较、视听会对学生的演奏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多媒体的形象直观性、经典复现性,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不可或缺的手段,适时合理运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1.2开展“示范性”答疑式教学
“示范性”答疑式教学是以学生学习需求为导向,根据学生集体性的需求和共识性的问题,由学生“钦定”教师为学生进行解答。这种教学方式能快速补充学生短板,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考前为应付考试而采取的有导向性的辅导或划题,而是学生在演奏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良好时机。教师要适时合理地开展“示范性”答疑式教学,点拨和启迪式教学,将是画龙点睛之笔。
4.2以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为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国内的室内乐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个社会对室内乐还缺乏了解。还需要扩大宣传,提升知名度,使学生对室内乐产生兴趣。定期举办室内乐的演奏会、比赛等,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机会,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宣传室内乐的同时也坚定了学生的职业信心。还可和文艺团体合作,引导学生参加演出,锤炼学生,使学生学到课堂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室内乐有群众基础,才能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
室内乐教学应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促使学生能力从单一型向复合型的转变,在与他人合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表现出优秀演奏者应具备的高超演奏技能和丰厚的音乐素养底蕴。在教学中,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后,引导学生对名家作品改编或再创作。从单声部开始由浅入深渐次增加声部,通过不同乐器结合编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把“快乐的萨丽哈”改编成大、小提琴与钢琴三重奏室内乐等,这些改编和创新形式为学生积累了经验,使学生具备创作小型音乐作品能力或编配小型音乐作品的能力,开阔了学生音乐视野,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
4.3改革考核形式
以往的考核仅仅停留在演奏水平上。现在将表演与写作结合在一起,尝试让学生演奏自己创作的小型作品。既能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检验所学理论知识的有效性和创造能力。在组织演奏和协奏方面,考核学生协作精神,这是音乐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
5结束语
目前,作为独奏和合奏的桥梁——室内乐的教学在高等学校艺术专业中重视还不够。高等学校艺术专业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新世纪全面发展人才不可忽视的环节。这就需要高校音乐教育打破现有的教学模式,积极改革,培养全面型人才以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需求。室内乐教学改革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使学生们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与组织能力,使其成为新世纪合格的、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室内乐演奏的学习,需要经过长期、艰苦和严格的科学训练。
参考文献
[1]汪启璋,顾连理,吴佩华.外国音乐辞典[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8.
[2]陈晓.专业院校室内乐教学的发展构想[J].音乐时空,2015(6):148-149.
[3]胡君.室内乐教学与演绎问题论析[J].音乐创作,2015(6):186-187.
[4]程岩.室内乐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究[J].艺术教育,2011(8):59.
[5]于兵,于平.室内乐教学中的体会——由中国音乐“金钟奖”想到的[J].人民音乐,2014(4):50-53.
[6]于君.实践中的创新——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室内乐教学改革[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11):95-96.
[7]孙鹏.对室内乐教学的一些思考[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9(1):57-60.
[8]朴长天.试论管乐室内乐教学中合奏能力与整体音乐效果的关系[J].民族教育研究,2011(1):125-128.
[9]龙敏.高等音乐院校弦乐室内乐教学改革探析——以弦乐室内乐精品实验课程教学为基点[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1):179-180.
[10] 朴长天.柏林木管五重奏组带给我国室内乐教学的思考[J].乐器,2003(1):76-77.
[11] 赵芷艺.浅谈室内乐教学改革[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28(1):110.
[12] 聂普荣.室内乐的现状、特点及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27(9):118-120.
[责任编辑:路晓鸽]
Discussing the chamber music teaching
SONG Qiang1,HE Yi2
(1.Dept.of Management,Tianjing Academy of Music,Tianjing 300171; 2.Dept.of Management,School of Music,Harbin Normal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Abstract:Chamber music is a musical genre that indulges in one or more persons singing song or playing instrument inside of the hall.Its performance practices tend to be complicated and exquisite,even more intrapersonal than the grand symphony.For the beginners on instruments,it is the foremost part to learn and play the pieces of chamber music.This paper presents the forms of music combination and training procedures,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chamber music in instrument teaching,and proposes a teaching reform strategy based on the students’performance and creativit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ir music quality.
Key words:chamber music; teaching reform; cultivation of music quality
DOI:10.19352/j.cnki.issn1671-4679.2016.03.018
收稿日期:2016-04-05
基金项目:天津市“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
作者简介:宋强(1980-),男,副教授,研究方向:小提琴、室内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J6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679(2016)03-007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