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
2016-03-15廖立夏
廖立夏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系,贵州 都匀 558000)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
廖立夏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系,贵州 都匀558000)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的交流日益密切。在这种社会发展趋势的影响下,我国对国际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如何对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成为许多大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并结合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义,提出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以期能为更多优秀国际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英语教学;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
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对国际型专业人才的质量要求,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对英语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提高人才的英语水平,培养出适应时代所需的国际型人才,这成为很多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随着国际之间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用于不同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在这一国际形势的影响下,英语开始广为流传并受到各国的重视,各大院校纷纷开设英语专业,培养了一批批国际化的高知识人才。但是,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忽视文化的促进作用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传承的主要依据。因为没有语言的传播和交流,文化就不可能得到继承和发展;如果没有文化,任何语言也会变得枯燥无味,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从而失去可生长的环境。但是,我国很多大学教师没有结合其文化背景进行教学,教学方式也局限于死记硬背,使得很多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单词和语法,无法灵活应用知识,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导致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具有限定性。
(二)缺乏跨文化交际教学经验
在中国,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典故,都代表一种文化。英语亦是如此,每个单词都反映着一种相对应的外国文化。所以,只有将英语与文化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提高学习效率。但是,我国很多大学教师受到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定式思维的影响,缺少基于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应用的经验,甚至有些教师打着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旗号,对学生却仍然使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如此一来,教学成果自然不理想。[1]
(三)缺少跨文化交际意识
对于我国学生而言,英语是一门相对陌生的语言,毕竟我们所处的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都与英语的联系不大,这也是我国普遍缺乏国际型人才的原因。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作为培养国际型人才的摇篮,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大学开展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成果并不十分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当前大学英语的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还相当淡薄,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采取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积极作用。
二、对学生进行基于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下的英语教学的意义
从古至今,关于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学者们给出了很多解释,但是,归根到底都是标明语言与文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发挥作用。语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本身就是代表少数民族的文化;对于文化而言,语言是其传播的载体,由它进行文化的宣传和传播。胡文仲曾指出:“学习一种语言应该同时具备两种能力:语言能力和社会能力,即文化能力。”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通过学习语言,可以让人们了解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的知识。加之我国大学开展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国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了解国外的先进思想和技术,培养国际型的人才。因此,要想这些人才更有利于国际之间的交流,首先应该确保这些人才在储备自身知识的同时,了解、熟知国外的文化。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对学生进行跨国际交流的英语教学时,能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借助英语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三、跨文化交际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的构建
随着我国同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的日益密切,我国对国际型交流人才的质量要求也不断增加,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也逐渐受到国内大学和社会关注。我国关于大学英语教学规定的最新文件指出:“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由此可见,采用基于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模式成为各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笔者认为,在创新英语教学过程中构建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从我国英语教学内容和结构上可以看出,培养我国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主要包括听力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际交际能力等方面。但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的能力存在差异性,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时,首先应该先对学生进行摸底考试,清楚学生的薄弱环节,然后制定培训计划。根据英语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可采用以下几个方法。
1.听力理解能力
听力理解作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英语教学过程的始终,要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对音标的学习能力,由于每个英语教师的水平不同,很可能导致学生在音标的发音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日常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加强音标的教学,反复纠正学生对每个音标和英语单词的发音。
2.口语表达能力
我国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缺少口语锻炼的环境,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我国英语教学中的短板。因此,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要充分利用外文杂志、电视节目等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口语化的英语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掌握更多英语环境的文化信息。除此之外,还要积极调节课堂的气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英语对话,从而在对话的过程中对英语所属的文化进行强化。
3.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对学生单词和语法的检验,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使学生积累更多的单词量,精通英语语法,多让学生看一些外文杂志或是文章,使学生借助这些文章了解更多的国外的文化,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实际交际能力
实际交际能力是国际型人才首先应该具备的主要能力,也是大学英语教学培养的目标。对大学英语教育而言,要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高校应该为学生创设实际交际环境,与国外高校进行交流和互动,或是鼓励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多使用英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主动在文化与语言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在交流中获得国外的文化,在国外文化的积累中逐渐丰富学生的实际语言交际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认知能力
我国开设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国际型的交际人才,能够与不同国家的人进行交流,促进国家之间信息的交流和文化的传播。因此对于大学英语教学而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认知能力。
1.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英语词汇中蕴含着大量的文化内涵,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词汇教学时,不仅要教学生英语单词的正确读音和意义,还应讲解此单词的文化意义,让学生能充分掌握英语单词与汉语词语中不对应的文化现象。例如,“dog”在英国是一种很受宠的动物,但在中国却是一种很低贱的动物,所以,当外国友人带着赞叹的口吻说:“you are a lucky dog!”,不具有跨文化知识的人就会将其理解成一种侮辱性的语言,因此,教师在讲授“dog”这个单词时,可提及一些它在英国文化中的含义,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3]
2.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阅读是人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手段,对英语文章的阅读也是大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和知识的根本途径,在对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的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对文章的表达思想和大致意思进行讲解,还要结合文章所表达的现象或是问题结合当时的文化背景进行文化教学,让学生在英语阅读的学习中更好的了解外国文化,在与中国文化对比的过程中,加深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阅读材料中了解更多外国文化,加深对外国政治、经济和风俗民情的认识。
3.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口语是学生进行语言交流的基础,也是文化传播的保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口语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外国友人口语对话的分析,借助一些辅助信息的理解,深化学生对外国的民俗风情以及语言习惯的理解,帮助他们清楚的掌握其语言禁忌。同时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创设几种与外国文化和风俗息息相关的几种口语练习场景,并强调学生在口语交流的时候应该注意的语言的表达,或是在学生进行口语交流之后,将其中和外国文化相违背的地方详细指出,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日常的口语训练中提升自己的跨文化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人类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在这一社会背景下,为了保证我国英语专业人才在国际交流上的高效性,培养时代所需的跨文化交际的英语专业人才成为英语专业的主要目标。很多高等院校英语专业也逐渐意识到,在全球化进程的不断的推进中,只有基于跨文化交际,创新英语教学的模式,才能培养出时代所需的英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霍兴丽.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讨[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6):121-122.
[2]胡淑兰.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5(2):97-99.
[3]王一君.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76-77.
责任编辑:刘雪琪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275(2016)02-0047-02
作者简介:廖立夏(1978-),女,贵州罗甸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基础英语教学。
收稿日期:2016-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