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发绪在山西村治中的作用探析

2016-03-15任智英

贺州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阎锡山民国山西省

任智英

(忻州师范学院专科部基础部,山西忻州034000)

孙发绪在山西村治中的作用探析

任智英

(忻州师范学院专科部基础部,山西忻州034000)

作为民初活跃的政治人物,孙发绪一度出任山西省长。之前,他以推动定州翟城村治闻名全国。在山西期间,孙发绪做的主要工作就是组织山西省地方自治促进会以推动山西乡村治理的变革。但是,受制于阎锡山旧有班底的限制,孙发绪村治事业仅仅播下一个村治的种子。孙发绪的村治资源来自翟城,与阎锡山村治同路的是重视自上而下,可以视作官办村治;同时,忽视了村民的自主性,更多重视乡绅的力量。阎锡山的山西村治即是孙发绪的事业继续,最终影响了民国村治。虽然孙发绪的山西村治未被阎锡山承认,但他的实践实际上是山西村治的滥觞,孙发绪本人在期间发挥了引路人的作用。

孙发绪;阎锡山;山西村治;引路人

一、引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山西村治的文章层出不穷。许多论著将焦点主要集中在阎锡山在1917年到1928年10余年间的村治实践①。即便有论著提到孙发绪和后来阎锡山开展村治的关系,也主要是说孙发绪的事业为阎锡山所继承②。具体到孙发绪在山西缘何开展村治以及孙借重的村治资源何在,则无人详细论及。这一段史实实际上事关山西村治的前传,有必要做一个鞭辟入里的研究。但是囿于资料和个人水平,笔者只能做一个浅要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不当之处,还望方家指正。

二、出任山西省长前的活动

孙发绪(1871-?)字莼斋,又号琴斋,远公,安徽桐城人。胡觉非认为他混迹于晚清封疆大吏、武昌起义湖北集团和北洋军阀之间,擅长抓住时机,进行挑拨离间,为自己赢得政治利益[1]626-629。辛亥时期,孙发绪本受孙家宝所派刺探武昌军情,但他很快转向革命,成为黎元洪的亲信和重要谋士。当黎元洪到北京就任民国副总统的时候,孙发绪随其北上。

1914年,不甘政治上无所作为的孙发绪通过黎元洪向袁世凯上书,请求以州县效命。袁世凯任命他为河北定县(现为定州市)县长。当时,定县有一个乡绅家族——即开创晚清民国乡村建设先河的米氏家族。这个家族从1902年起就开始了立足于村庄的自治运动,并且办得有声有色[2]。孙发绪就任定县县长的当年,米氏家族的米迪刚恰好留学日本归来。米迪刚后来担任过河北省省议会副议长,在政界有一定的知名度。双方在树立翟城为模范村方面达成共识。为推动翟城乡村建设的实效,孙发绪拨款350元以示支持。米迪刚在其父米春明旧有村治建设的基础上加以进一步推动,从而使翟城村治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孙发绪将翟城的经验向全县推广,掀起了创办模范村治的潮流。之后,孙发绪将定县村治经验报告给河北省政府,从而引发了更大范围的关注。黎元洪肯定了孙发绪在定县的政绩,说他“所办模范村铮铮有声”[3]57。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民国总统。以孙发绪在定县的政绩,先后任命他担任山东和山西省长。因为孙发绪的靠山黎元洪本身就是一个泥菩萨,所以孙发绪先后为张怀芝和阎锡山所驱逐,在任时间都不长,但是他还是在促进山西开展村治建设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从而使他在定县的事业推广到了山西。

三、未完成的孙氏村治及其影响

孙发绪在山西的村治是其政治生涯的亮点,他在引领山西村治走向近代化方面有不小的成绩。但是囿于阎锡山在山西盘根错节的势力,孙发绪的村治事业受到很多限制以致未能成功。即便如此,孙发绪对山西村治仍然产生很大影响。详述如下:

(一)山西省地方自治促进会

孙发绪鉴于山西省内的实力派阎锡山掌握山西军政实权,他无意也不能得罪。为了争取在山西立足,避免触动阎锡山的敏锐神经。在政治上,孙发绪就以推动山西村治为主要抓手。1916年,在他就任山西省长后,召集全省士绅,以地方自治为号召,拟定了《山西省地方自治促进会章程》,同时成立了山西省地方自治促进会。山西省地方自治促进会成立的目的就是要联合全省民众推动建成完全的自治制度。

山西省地方自治促进会组织架构非常完备,决议、执行、日常运作方面都有较为完善的设计。山西省地方自治促进会设名誉会长1人,会长1人,副会长2人。会长综理会内一切事务,并且负责督促副会长和各科干事处理所有会务工作。如果遇到会长缺席,则由副会长和干事代行其职权。同时设置审查员5名,主管会员入会资格,要求入会的人员需要经过3人介绍并且由审查员审查合格才能入会;评议部评议148人,同时设置评议长1人主管其事。评议部相当于议事机构,主要负责评议一切会内的紧急与重大疑难事务。遇到讨论职员行为的时候,可以随时召开特别评议会。

该会下设5个科,即总务、调查、法制、文牍和交际。各科分别处理会务、调查和督促、涉及地方自治的法律、文件与记录、联络与执行等相关事务。

会议方面则包括全体大会、评议会、干事会和特别评议会4种。其中全体大会和评议会的召开由职员和评议员负责组织,后两种会由评议员组织,特别评议会有发起召开人员的限制,需要5名以上的评议员联名提议方可召开。

该会还附设有自治研究所、自治白话报以及自治演讲团等机构。

孙发绪成立的山西省地方自治促进会,其成员主要倚重的是山西地方派系。在该会的组织机构负责人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山西地方实力派的比重,名誉会长是阎锡山老师田应璜,会长是山西省议会议长杜上化,副会长是贾景德和刘锦训。审议长是南桂馨,评议长是赵戴文。这些人全部都是阎锡山的亲近,如何推动工作,可想而知。但是,毕竟在山西实力派高层中间播下了地方自治的种子,为以后阎锡山推动山西村治奠定了基础。

从山西省地方自治促进会的成立就可以看得出,这是一个由政府组织的自上而下地推动自治的机构。这个和阎锡山后来搞的自上而下的村治有一定的共通之处。米迪刚后来在参观山西村治时就指出,山西村治是自上而下的,不是村民自发搞起来的。

民国初年,地方自治是一个波及全国的潮流。从山西省地方自治促进会的成立来看,作为名义上的山西省长,孙发绪很想在推动山西地方自治,主要是村治上有所作为。从山西省地方自治促进会机构组织来看,主要是侧重于发起推动,还不涉及地方自治的具体内容和如何开展的问题。由于资料所限,目前我们看不到孙发绪更多的实际成绩。残留在山西的村治历史中的最重要的就是山西地方自治促进会这一个内容。

(二)孙发绪的村治资源

在规划民国山西村治方面,严格地讲来,孙发绪只是个搬运工。他的村治资源主要来源于米迪刚等人在翟城的实践。翟城实践最主要的是建设一个不同于传统乡村治理的村级行政系统。在此基础上,涵盖财政经济、教育卫生、风俗改良、安全保卫、社会调查以及村治人才的培养等许多方面,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地改造乡村的工作。客观地讲,有一定的近代化取向。

即便如此,两者也有分歧。米迪刚“村治主张的制度设计是以村治为基础,以国治为指归,要建设村本政治。”[4]11米迪刚的村治重视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这个和孙发绪在山西搞的方向正好相反。米迪刚要依靠乡绅来实施村治,而孙发绪的村治则要政府来推动。孙发绪规定“凡自治行政事宜须开会研究条陈意见报于行政长官”[4]155,行政长官的首肯是村治得以实施的前提。

第二个分歧就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是村民,这就有民治的问题。孙发绪在山西推动的地方自治促进会虽然以推动地方自治为宗旨,但是参加者需要具备“品行端正、具有普通自治学识的山西人民”[5]155,且需要有人介绍并通过审查才可以加入。这个规定就把最广大的民众实际上排除在外。这个可以视作是当政者与在野者对待民众的区别。虽然米迪刚在推动民治方面本质上还是乡绅(主要是地主)主导,但是他已经注意到村民的选举权的问题,容许村民拥有相当程度上的政治权力。

(三)与阎锡山村治的关联

孙发绪去职后,阎锡山掌握了山西省政。他很快就重打鼓另开张,组建了自己的班底和机构来推动山西村治。阎锡山在推动山西村治的时候,这样表达自己的初衷。他说:“民国六年(1917年)锡山兼绾民政,究其患贫之困,积弱之源,思所以开发而挽救之。”[6]1从字里行间我们看不出孙发绪的一点痕迹。后来,阎锡山题名邢振基著的《山西村政总要》一书中,也看不到关于孙发绪在山西推动村治的一字一句。这些实际上是有意忽视孙发绪在推动山西村治发展的引路人作用,是不公道的。即便是近年来编写的《山西土地史话》[7]307也没有提及孙发绪和山西村治的关系,让人遗憾。

阎锡山村治的初期核心就是“六政三事”,归结起来就是经济民生的改善。何以实现“六政三事”?阎锡山希望借由民众实现政治目标,故对村级政权建设非常重视,就有了所谓的“用民政治”。如果仔细分析阎锡山村治建设中的村级政权建构的话,我们可以看出阎锡山的村级政权有村民会议、村公所、村监察委员会,此外还有村禁约——类似村宪。制度设计和民众训练是阎锡山村治双重推动的方向,是全面贯通的。以至于有人指出,山西村治比较重视民众的政治能力的提升,甚至拔高到宪政训练的程度。“作为一种宪政训练,今天也还没有设计出比山西村政建设中更有操作性的制度”[8]38。这个结论当然值得探讨,毕竟阎锡山的村治最终归于破产。阎锡山的村治虽然也是以村为本的政治,但是山西村治采取合议分权制,村会的决策和决议的实施是两个环节,避免了一手决策一手实施,决议和实施者均在一人之手的弊端。虽然后来遵国民政府令,山西也实行了保甲制度,但是此前阎锡山的村治建设也有很多创新与发展的地方,值得肯定。孙发绪将定县村治发扬到一个省份,山西后来被民国政府评定为“模范省治”。山西村治由此在民国乡村建设实践中留下了明显的印记,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历史地位。

“从地域上来看,中国的村治经历了‘翟城村→定县→山西→全国’影响逐步扩大的四个阶段。”[9]在翟城向定县、定县向山西推进的历史过程中,孙发绪发挥了关键性的传承作用。当然,如果没有孙发绪,民国村治也会以其历史的内在逻辑发展,但是面貌会有很大不同。孙发绪虽然是个依偎于多重政治力量之间的政客,但是我们绝不能因人废事,对于孙发绪在山西村治建设引路人方面应当给予肯定。

注释:

①如董江爱.山西村治与军阀政治(1917-1927)[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再如《晋阳学刊》2001年第5期连登两篇涉及阎锡山和山西村治关系的文章,即李德芳《阎锡山与山西村制变革》与孟令梅《民国初期山西村治述评》;还有不少硕博士论文也谈及此点,如祖秋红.“山西村治”:国家行政与乡村自治的整合(1917-1928)[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②如孟令梅指出孙发绪“尝试将定县的村治模式移植到山西。”“阎锡山继任省长后,继续村治模式的探索与尝试。”见孟令梅.民国初期山西村治述评[J].《晋阳学刊》,2001(5),第74页。

[1]胡觉非.辛亥武昌起义首义人物传(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李德芳.民国乡村自治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尹仲才.村制学讲义(第2册)[M].上海:大中书局,1938.

[4]任智英.变与不变之间:翟城乡村建设50年(1902-1952)[D].河北大学,2008.

[5]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山西通志·政务志·政府篇[M].北京:中华书局,1999.

[6]山西六政三事汇编序·卷一[M].太原:山西村政处,1929.

[7]李枝荣.山西土地史话[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8]谢泳.山西村政建设中的“制度设计”[J].博览群书,2003(7).

[9]肖立辉,孟令梅.民国早期山西村治的理论与实践[C].2001年“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研究”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

Discussion of Sun faxu's Rural Governance in Shanxi

REN Zhi-ying
(Department of Basic,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Xinzhou Shanxi 034000)

As a active political figure,Sun Faxu was appointed governor of Shanxi.He was famous for promoting Zhai Cheng's village governance.During the Shanxi period,Sun Faxu's main job was to organize the promotion of local self-government in Shanxi Provinc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rural governance in Shanxi province.However,Sun faxu's village career just sow a seed in Shanxi because which subjected to the old Yan Xishan's political team.Sun Faxu's rural governance resources from Zhaicheng village,he took a top-down governance model which liked Yan Xishan.At the same time,he ignored the autonomy of the villagers. On the contrary,h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power of the squire.Yan Xishan continued the cause of Sun Faxu,and ultimately affected the Republic of China's village governance.Sun Faxu himself played a lead role in rural construction of Shanxi.

Sun Faxu;Yan Xishan;rural governance in Shanxi;guide

K292.5

A

1673—8861(2016)04—0122—03

[责任编辑]张琴芳

2016-09-13

任智英(1978-),男,河北怀安人,忻州师范学院专科部基础部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代乡村史。

猜你喜欢

阎锡山民国山西省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这条规矩阎锡山坚守了38年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
午社“四声之争”与民国词体观的再认识
阎锡山与西安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