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恩来关于试办经济特区的设想及其思想启迪

2016-03-15郭根山

贺州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经济特区设想思想

郭根山

(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海口571158)

周恩来关于试办经济特区的设想及其思想启迪

郭根山

(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海口571158)

20世纪70年代初,周恩来敏锐地洞察到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参照台湾设立“出口加工区”的办法,提出试办经济特区的设想,并由此而升华,提出了台湾回归祖国,建立更大“特区”的设想。尽管周恩来提出的设立经济特区的思想还是很初步的设想,并且在当时的情况下也难以付诸实施,但却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探索与尝试,并且对于改革开放初期创办经济特区,加快对外开放,无疑具有重要启示。

周恩来;经济特区;设想;启迪

“九·一三”事件之后,周恩来在主持中央工作期间,对经济建设领域中存在的“左”倾错误开始着手纠偏。针对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上把自力更生绝对化的错误,周恩来明确地提出了要学习和借鉴海外经济建设经验,积极推进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贸易往来,其中就包括提出了试办经济特区的设想。试办特区的思想虽仅仅是设想,但从实践上说它却是改革开放后创办经济特区的是理论源头,从理论上加以总结也是具有重要价值的。

一、周恩来提出试办特区的社会背景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与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一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的东西方冷战状态有了重大变化。以原子能、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发展,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开始新的调整,同时也带来了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新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在两极格局的总体态势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随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交往增多、加深,广泛、平等的技术经济合作逐步成为各个国家的共识和共同诉求。另一方面,我国的对外关系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势,外部环境大大改善。1970年10月中国与加拿大建交。1971年4月的乒乓外交轰动全世界,“上海公报”的发表意味着中美关系出现了新的良好的开端。1971年10月,中国重返联合国,恢复了被长期窃居的合法席位。次年,又有18个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或者将外交机构升格,全面超越上年纪录。这样,西方国家长期实行的孤立中国、对中国实施经济技术封锁的政策体系被解构,从此,中国同上述国家官方经济技术合作更加便利。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全球技术经济革命的开展,不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争相实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尝试性在开辟了一些“出口加工区”,服务于外向经济战略。在这些特殊区域实行特殊政策,制定并实施了一套引进外资、发展进出口的优惠办法,发挥当地的土地和人力资源成本低廉的优势,以点带面,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增长。在这方面,韩国和中国台湾成效显著,其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敏锐地洞察到上述经济政治领域的这些新变化,利用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便利,明确提出积极学习国外境外在经济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对外经贸交流和合作,并开始探索建立工业加工区推动经济发展的可行性。

二、周恩来提出试办特区设想的理论基础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共产党各项事业的根本立足点,学习一切民族和国家(地区)的先进技术与经验,消化、吸收、创新,这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环节和基本经验。

周恩来一贯主张社会主义建设起决定作用的是中国人民,要充分发挥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独立自主地干一切事情。“自力更生是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基本立脚点。社会主义国家只有从本国的具体情况出发,依靠本国人民的辛勤劳动,充分利用本国的资源来进行建设,才能比较迅速地发展本国的经济。”[1]440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基础与总体方法论。

但是,那种片面强调自力更生,把它同向外学习对立起来的思想,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机械地理解自力更生,以至于走向自我封闭的做法,都是极其错误的。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展开,中国同国外境外在经济、技术、文化上的交往,肯定会越来越多。虽然在国际上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对立,中国搞现代化建设必须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因为这是先进的世界上最先进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一定会在全世界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世界的前途,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1]158,然而,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辩证地看待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和地区不是没有可以学习的地方。“敢于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是最有自信心和自尊心的表现,这样的民族也一定是能够自强的民族。”[2]159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者的无产阶级和作为实行先进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有这种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学习的目的在于吸收,在于应用,在于创新。周恩来强调,在学习经济建设的经验时,我们不仅要勇于学习,而且善于学习,要把学习境外的先进经验和国内的创新相结合,最终形成适合自己情况的建设模式。他提出,吸收国外境外的先进经验,要自觉地把它们和我们的实际溶合在一起,不是机械地拼接,而且要达到有机的溶合。“外国一切好的经验、好的技术,都要吸收过来,为我所用。学习外国必须同独创精神相结合。”[1]441

三、周恩来提出试办特区的初步设想

正是在上述理论基础上和特殊的背景下,周恩来曾经提出试办经济特区的设想,并由此而升华,提出了台湾回归祖国,建立大“特区”的设想。

20世纪五十年代末到整个六十年代,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建设政策方面,党的指导思想逐步超越当时的中国实际,“左”倾的思想和行为逐渐占据统治地位,以至于最终演变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全局混乱。与此同时,台湾、香港、南朝鲜和新加坡等亚洲“四小龙”却充分利用国际经济技术转移的有利时机,开始了世界经济学家所说的经济“起飞”。原来比较落后的台湾在经济上迅速发展,这引起了周恩来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但我国尚处于“文革”时期,不能放手抓生产的状况尚未根本好转,这引起周恩来的焦虑和不安。1972年4月9日,周恩来接见了广东省负责人和参加广交会的部分代表,谈了自己的观感,认为当时大陆的商品出口数量不大,质量不高。当时有人讲,台湾大力吸引外资,建立出口加工区,加大出口生产力度,逐渐缩小了与内地的出口差距。周恩来听了这个消息后,当即表示:“为什么台湾能搞,我们搞不了?过去能搞,现在搞不出来?我对此非常难过。”[3]518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周恩来对试办经济特区的问题给予极大的关注。1973年6月29日,接见了来访的美国银行家D.洛克菲勒和夫人时,周恩来认为中国应当加强对外联系,专门谈了台湾充分利用外资加强对外经济联系的做法。主抓这项工作的严家淦“本来在国民党中没有地位,只是在银行中有一个小职位,但他对做生意、搞贸易有那么一套,这对蒋介石是有好处的。他知道一些国家市场的需要,然后他在台湾搞加工厂,出口商品”。“他还在台湾高雄划了一个像香港一样的自由港,不收税。这样,台湾的贸易额就大了。”受这件事的启发,这次谈话中,周恩来还特别强调要加强对外联络,仅靠一年两次的广交会,信息不畅,要请外国人进来看看,我们也要了解人家的不需要,不然盲目性很大。在这次谈话中,周恩来还说他了解到“台湾的经济生活很好”,“我也是这两年费正清教授跟我谈了这个问题我才知道”,原来不清楚,为什么台湾的贸易量那么大?现在明白了,是因为台湾吸引外资,有针对性地为欧美生产其需要的商品,搞加工贸易。“台湾的劳动力很便宜,比香港和日本还便宜。”[4]645周恩来认为,台湾充分利用劳动力便宜的比较优势,向欧美提供非常优惠和便利的条件,加强进出口加工,建立加工园区等做法,是值得大陆学习的。10月31日至11月3日,澳大利亚总理惠特拉姆来访,周恩来在会见时再次谈到台湾的一些做法并表示赞同。他说,“蒋介石在台湾省有一个高雄港是自由港,没有税,吸引外资带着原料去建厂,利用台湾的廉价劳动力、劳务费,然后把商品回销外国。这样吸引很多外资到台湾去投资。”[3]630-631

后来在不同场合,周恩来曾数次提及台湾的经验,表现出极大关注和认可。可见,“台湾的做法,已经在周恩来心中产生了共鸣”[5]702。可见,对借鉴台湾做法,在大陆设立出口加工区,吸引外资发展经济的做法,周恩来已经有了思想萌芽。这“说明周恩来已经有了借鉴台湾经验,在大陆建立出口加工区或类似于自由港,利用中国的劳动力和劳务费价格低廉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设想。虽然这一设想没有实现,但它为后来的经济特区的建立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探索作用。”[6]大规模引进外资,设立“特区”搞加工贸易,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想法恐怕难以付诸实施。尽管如此,周恩来还是要求有关部门着手加以认真地了解与研究[7]。

由此,周恩来还推而论之,提出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建立大特区的思想。

1971年6月21日,周恩来同美国《每日新闻》社长威廉·阿特伍德谈话时,专门谈到台湾问题。他说:台湾回归祖国后,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不仅不会降低,而且还有可能提高,因为第一,不仅不增税,而且还减税;第二,大陆既无内债也无外债,不需要台湾付外债;第三,大陆实行低薪制,不收所得税;第五,在台湾的人对祖国统一作出了贡献,政府还要奖励他们。“这样做只会使台湾得到更多的好处,不会使台湾受到任何损失。”[8]

关于台湾问题,早在1956年的春天章士钊赴香港的时候,毛泽东就曾委托他转去一封中共中央致蒋介石的信,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四点具体办法。1963年初,周恩来致信陈诚,重述过去对台湾回归祖国后的建议,并将毛泽东对台湾的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

处理台湾问题“一纲四目”政策的提出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它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开始由原来的“解放台湾”朝着“和平统一”的方向转变,它为“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生长点和思想基础,虽然没有展开,但其意义深远。

四、思想启迪

尽管周恩来提出的设立经济特区的思想还是很初步的设想,同时也由于极“左”政策占据主导地位而无法付诸实施,但先驱者的声音却振聋发聩。作为杰出的历史人物,任何思想和活动都有特定的时代背景,都是当时历史条件诸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受当时客观条件所限,周恩来提出的一些设想不易付诸实施,并且,在提出上述思想之后的两年多时间内,周恩来病情不断加重,更由于“文化大革命”末期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直到他去世,也没有精力和机会对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然而,这一思想对于后来我们实行改革开放,创办经济特区,无疑奠定了重要基础。周恩来的上述思想,“与改革开放后建立经济特区的思想具有很大的相通性,它为日后我国建立经济特区起到了重要的探索作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周恩来的划区引资建设出口生产基地的隐约思想成为了改革开放进行经济特区建设的先声”[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产生设立对外开放经济特区的思想萌芽,始于周恩来在‘文革’后期开始注意台湾设立经济特区、引进外资的做法。这样,从周恩来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对经济特区价值的思想探索萌芽,到三中全会前中央对设立经济特区可行性、必要性的实际考察,再到邓小平、李先念等中央领导人的大力支持倡导,中央设立经济特区的决策终于形成”[6]。

思想家的作用在于引领时代走向未来,他们的理论可能切中时代脉搏,成为世人行动的标准;也可能是超越现实梦想,需要我们用很长时间去实现,但只要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行的方向,有了行动的力量。周恩来试办特区的思想萌芽弥足珍贵,这是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历史上发展经济特区的先声。

[1]周恩来选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周恩来外交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

[3]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4]周恩来经济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5]李琦.在周恩来身边的日子——西花厅工作人员的回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6]陈东林,邢茹玉.三中全会前后中央设立经济特区决策的形成[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4).

[7]魏鑫,郭怀亮.论周恩来的经济开放思想[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11(6).

[8]王骏.周恩来“文革”后期在对外经济工作中的贡献浅析[J].党的文献,1999(1).

[9]胡长青.从广交会的举办探析周恩来的对外交往意识[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8(3).

On Zhou En-lai's Attempt to Establish Special Economic Zone

GUO Gen-shan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School of Marxism,Haikou Hainan 571158)

In the early 1970s,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ituation in the world,Zhou Enlai produced his ideas to establish the special economic zone with reference to the Export Processing Zone in Taiwan.Furthermore,he put forward the thought of Taiwan return to the motherland,to achieve the reunification of China.Although these ideas were still in the preliminary stage,and at that time,the situation was not available,there still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etting up the special economic zone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Zhou Enlai;special economic zone;attempt;enlightenment

D616

A

1673—8861(2016)04—0075—04

[责任编辑]肖晶

2016-10-30

郭根山(1963-),男,河南洛阳人,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中共党史教学与研究。

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重大专项课题(Hnkyzx2014-05)。

猜你喜欢

经济特区设想思想
经济特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者
——评《中国经济特区四十年工业化道路: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卷首语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论经济特区在我国非均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驼峰测长的改进设想
跟踪导练(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