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经济特区在我国非均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8-01-01曾淑贞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0期
关键词:经济特区市场经济改革

曾淑贞

摘要:我国自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以来,经济特区就成为重要的分支。就理论而言,经济发展会存在不平衡现象,所以需要找到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邓小平在对该理论进行学习和应用时,逐渐树立了非均衡发展的思想,并为经济特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结合我国不同时期的需求,经济特区得到了多元化的扩展,从而建立了属于我国经济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之路,也就是非均衡发展之路,更是我国改革循序渐进的表现。

关键字:经济特区;非均衡发展;改革;创新

一我国经济特区的特征

我国经济特区的建立是和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密切相连的,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国经济特区具有一定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经济特区面积较大,和其他国家相比,他们的经济特区面积往往比较小。因此,他们的作用仅局限在是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进行促进。但是,我国经济特区的作用就远远不止这一点,特别是经济特色在设立时面积就已经有372.5平方公里,这个面积已经远远大于其他国家,而海南省经济特区则是将整个省当作经济特区,这种规模更是世界上没有的。

(2)我国经济特区主要是在国家指导下进行建设的,因此体现出宏观行为;而其他国家的经济特区体现出的则是企业的微观行为。

(3)我国经济特区的功能性更加多样化,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我国经济特区的设立和我国的整体发展战略基本上是一样的,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探索,在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对我国改革具有实验的功能,形成正确的对外发放窗口功能,促进台湾的顺利回归。

二经济特区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1)经济特区的建设开启了我国非均衡发展的道路,而经济特区的建立更是打破我国传统发展模式,意味着我国真正的走向非均衡发展之路。特别是在成立四大特区后,更是标志着我国开始正式实施非均衡发展策略。为了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更充分的利用,更快的吸引外资,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共中央分别在深圳、厦门、汕头建立了经济特区,并在特区内建立了特殊的政策和一些优秀措施,对经济特区所建立的非均衡发展路径进行了沿袭。

(2)经济特区是开启我国走向改革道路的重要方式。但从改革方面而言,经济特区在成立之后,就是以实践的方式对我国的改革方案进行实施,逐渐树立属于自己的改革开发之路。和苏联、东欧等国家的激进式改革方法有着明显的区别。我国所采取的改革方式主要是以渐进式为主,其特征就是具有增量性和试验推广性,对于原有的体制可以暂时不予以处理,对于部分体制可以推进新体制,并进行试验,在试验成功后依次进行推广和普及,经济特区的发展形式是由几个点逐渐发展到面,然后发展到全国,这也是对我国改革模式最好的表现。

(3)经济特区的建设,和我国特色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形成了完美的结合,我国制度的改革主要是以市场经济为依据,从而促进经济特区的不断成长。对于我国而言这将是一个艰辛而又灿烂的路程。经济特区最大的贡献就是,对国外关于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是相互水火不容的这一错误说法进行了抛弃。并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同是也对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开创了先行之路,保证我国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顺利转型,我国由此也步入看快速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之中。

三经济特区在我国非均衡发展中的作用

对于我国非均衡发展而言,经济特区在其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经济角度而言,经济特区无疑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从体制改革角度而言,经济特区则是我国体制改革的主要试验地区;从国内外影响角度而言,经济特区则是对外开放和实施对外政策的重要窗口,并对国内有着巨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一)经济特区是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建立经济特区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对经济增长的方式进行探索。实践证明,经济特区的建立为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并在成立后,取得了辉煌的成绩。(1)经济实力得到了快速上升。深圳经济特区是于1981建立的,到2013年其国内总值已经达到14500.323亿元,这是刚成立时期的2923倍。我国5个经济增长区的总值也达到了23893.2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85.76亿元,是我国外资利用的23.8%。(2)产业结构得到完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特区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建立初期,5个经济特区的三次产业比重为35.23:33.8:31.1,三次产业的比重基本持平,第三产业是最为薄弱的。但是在建立10年之后,5个经济特区的三次产业比重为19.0:37.5:43.4,其中第一产业的比重有了明显的下降,而第三产业却有了明显的上升。截至2013年,三次产业的比重为6.5:44.4:46.2,此时的第一产业已经达到了历史最低点。(3)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发展。经济特区的经济之所以可以达到快速的增长,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特别是经济特区的不断发展,吸引外资的能力就更强。根据我国海关统计的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5个经济特区的进出口总额已经达到了2686.09亿美元,出口额为1603.85亿美元,而进口额则是1082.23亿美元。

(二)经济特区是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之所以说经济特区是我国经济改革的试验田,是由于经济特区在成立初期,就建立了灵活的措施以及特权,这让经济特区可以更好的打破传统经济模式的影响,并将市场改革之路的探索放在第一位,经济特区是首先尝试实行实现制度改革的地区。他们将计划制定在长期发展的宏观经济中,并对指令性计划的范围进行缩小,保证特区可以在市场中发挥有效的作用。并逐渐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完善和突破,保证市场经济制定可以真正的得到建立,这也是经济特区为我国制定改革做出的最大贡献。其次,工资制度的改革。经济特区是首个尝试使用招聘的录取员工,建立竞争上岗模式和合同用工,并对国外的竞争机制进行了引进,将传统的固定资金制度变为固定工、合同工和临时工的多种用工制度;除此之外,经济特区还对外贸制度进行了改革,对管理权和经营权进一步开放,建立了更多的外贸公司,对外贸利益分配的关系进行了调整,建立完善的措施对出口贸易进行鼓励,并实行了工贸结合、技贸结合和进出口结合,对外向型企业的发展进行了推动;经济特区还实施了国有企业的股份制度,这也意味着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也拉开了帷幕,对覆盖国资委、资产经营公司和国有企业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建立,同时建立的国有资产的监督体系,完善国有企业的运营流程。

(三)经济特区的(窗口)和(示范带动)作用

经济特区成为我国对外交易的窗口,并开启了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道路,更多的资金和先进技术以及管理经验,被成功的引进到国内,利用经济特区这个窗口,世界各国可以对我国的经济政策和变化进行及时的了解和掌握。经济特区还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投资者到我国开办工厂。由此,经济特区可以真正的依靠市场行情来对企业的产品价格进行确认,经过实践发现,这对我国当时的社会而言,完全是一个重大的突破。通过党中央和国务员的引导和指导,已经坚定不移的决心,让更多的国家对我国的投资更有信心,我国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增长。

经济特区的成功改革,对我国其他地区的改革起到了带头和示范的作用,经济特区也成为连接我国和世界生产的重要桥梁,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奠基作用。经济特区形成了多元化的市场结构,对过去单一的公有制模式进行改革,并形成了以公有制为核心,多种经济并存的市场新模式;市场体系得到了不断的完善,特别是在多元化市场形成以后,我国金融、劳动、房地产、信息技术等市场要素也得到了形成和發展,提高了市场体系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罗清和,许新华.经济特区与非特区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与政策思考[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1:77-83.

[2]罗清和,许新华.转型时期经济特区与非特区如何协调发展的思考[J].广东社会科学,2014,03:30-35.

[3]罗清和,曾婧.关于经济特区模式若干问题的思考[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1:94-99.

[4]颜冬,姬超.中国经济特区非均衡增长的经验与改革路径——基于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趋势的考察[J].商业研究,2015,05:32-39.

[5]谢庆伟,杨贵军.新形势下体育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64-66.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济特区市场经济改革
印尼经济特区发展及其经济效应评估
——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分析
经济特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者
——评《中国经济特区四十年工业化道路: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卷首语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改革之路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