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演员要融入角色并学习从生活中创作和体验角色
——摭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

2016-03-15韩开洁

河北传媒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斯坦尼记忆笔者

韩开洁

(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71)

演员要融入角色并学习从生活中创作和体验角色
——摭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

韩开洁

(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71)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演员自我修养》一书中充分阐明作为演员需要具备的职业素质和表演技巧,在演员创作角色的过程中需要理解感受作为演员必需的内在素养(也就是斯坦尼体系中关于演员天性表达的基本原则),演员创作角色需要培养建立自己和他人的真实感,需要建立自己的情感体验。下意识的情感体验是斯坦尼始终倡导的演员表演的基本技巧之一,同时演员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心理活动力的体验,时刻激发自己心理活动力带给自己情感体验的动力。演员是创作角色的主体,演员需要用真实的情感面对和体验那些不存在的虚拟的角色人物,最终获得演员自己天性的表达。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自我修养》;真实;情感记忆;体验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业界和学界时常简称斯坦尼)是俄国著名表演艺术家,创立了著名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表演体系,为戏剧表演和演员开创了一条道路。他所著的《演员自我修养》闻名世界戏剧界。《演员自我修养》分为第一部和第二部,都收录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文集》中。斯坦尼说:“我一直打算写一部多卷本著作论述演员的技巧”[1]序言1。这本书的第一部体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对于表演创作体验过程中的基本表演经验和实践经验。他以速记的方式记录学生在课堂上和排演中的笔记成为形成体系的补充材料,并成为斯坦尼《演员自我修养》一书的重要内容,从而创立了属于自己的体系,即所谓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这本《演员自我修养》第一部是至今保留下来的关于斯坦尼最珍贵的论述演员演戏技巧的文献。本文只论述《演员自我修养》第一部当中斯坦尼关于表演的理论和主张,因此,下文中凡提及《演员自我修养》一书时,均指其第一部,不再赘述。笔者将以学生记录者的身份摘录书中笔者认为重要的体系观点,将它们列举出来并加以认识。笔者在文中所有引用的斯坦尼的观点都将以加引号的直接引用形式引出。

一、真实感和信念[1]160——任何一个演员都要相信在舞台上发生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存在

斯坦尼在《演员自我修养》一书中,从演员初学表演开始到强调演员不能把表演当成机械式做作的表演观点,提出表演的艺术在于演员真实的体会和演出的过程,每一个演员都将经历一个漫长的创作过程。斯坦尼在书的不同章节提出表演创作的原则,认为从思想到身体,再到思想与身体的结合产生的真实感和信念,是演员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建立的整体意识和思维方式。“这就是,在舞台上演员所必须具有的内心真实和对这种真实的纯真信念”。[1]163就像一位正站在话剧舞台上的母亲一样,她手中抱着自己的孩子,她可以感受到这个小婴儿冰冷的身体,没有血色的脸颊;她看着死去的孩子内心悲痛不已,目光呆滞,身体因为僵硬开始抽搐。而演员自己却知道她抱着的不过是一个用棉被裹着的木桩之类的东西。笔者认为这就是斯坦尼强调的真实感和信念。任何一个演员都要相信发生在舞台上的一切,相信自己是真实存在的个体;更是周边场景中不可或缺的主体,演员要建立对于感觉之外的真实;但不能脱离感觉,演员必须在充分理解角色时做必要的准备。

斯坦尼指出:“不能创造那些连自己都不相信,都认为是不真实的东西”[1]169。据此,笔者认为演员需要培养自己内心的真实,创造建立在真实感觉之上的艺术。这需要演员真正做到感知生活。可以从感觉自己开始,感知自己的身体、语言、情感、思想等等,通过认识自己来认识“对手”①笔者认为,这个“对手”不仅是与演员演对手戏的人,而且包括舞台上存在的一切演员可以看到和感受到的东西。演员创作角色,站在舞台上,面对并不是真正存在的物体和环境时,需要做出适应,能够把不真实变成真实;只有演员发自内心地相信真实,角色的表达才会更加深刻;观众对演员角色的感受也会更加强烈。这也就是斯坦尼强调的真正“真实”的意义。斯坦尼认为演员必须有明确的内心行为的计划和线。要做出这种计划和线,就必须清楚地了解情感的自然天性、逻辑和顺序。这一点可以表明并归纳出一个新的、笔者认为很重要的观点,就是演员要从内心开始建立行为行动的计划。这需要演员利用天性体会人物真实情感,体会人物的本质,创造角色以艺术的行为表现和再现并不真实存在的人物形象;尽管不真实,但却是强有力的说服观众的工具。另外,斯坦尼认为“演员的全部工作不是发生在实际的、现实的、‘真正的’生活中,而是在想象的、当前没有的,但却可能存在的生活中进行的。”[1]192笔者认为,这只是创作过程中的第一步要求。演员的情感和思想需要自我培养。这种存在的真实感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但并不永远存在于现实生活,他需要与不同的时间和环境相互存在。真实感首先存在于演员的内心。

斯坦尼进一步认为“我存在、我生活、我像角色一样地去感受和思考。”[1]197“在舞台上创造出‘我就是’的状态就是想要更大的真实,直到得到绝对的真实,这就是结果”。[1]198这里的结果是说建立真实感的结果。有的演员会认为他们不需要利用不真实的事物来建立真实情感,认为这都是欺骗自己和观众的行为。笔者认为,这是极其错误的想法。真正崇高的情感体验一定是演员作为主体感知客体,主体对客体创造的过程,这与真实和信念密不可分。斯坦尼体系对于表演最大的贡献在于强调演员要把舞台看做是真实的舞台,把舞台所有的环境看成是真实存在的环境,在真实的基础之上创造人物角色。笔者认为,演员必须具有主动创造角色的自信和能力。慢慢感受和体验身边的客观环境,是演员最终达到创作主体自身而产生成就感的重要因素。斯坦尼在谈到必须理解自己角色时,使用了广义的词语,指的是与演员内部素质和舞台魅力相一致的角色范围。

二、情感记忆[1]208——演员的初次情感体验是创作角色的基础

斯坦尼在真实感和信念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情感记忆的观点,强调演员在学习表演过程之中需要具备的情感素质能力。演员需要对情感的记忆明确彻底。斯坦尼对演员的评价很高,他认为演员是情感体验的先驱。“在他的身上积存了几乎所有人类的品质和缺点的种子,萌芽。”[1]224演员感觉敏锐,拥有高超的情感记忆,对于天性的展现总是高于常人。演员天生具备理解情感和记忆情感的能力。时间可能会消磨演员对于情感的感受力,但笔者认为,时间也是最好的体验器,是情感的过滤器,是情感体验精华的提取器。作为演员不要后悔和留恋过去,要满足和享受现在。演员一定要有初次的情感体验。这是极其重要的。初次体验是基础,演员一次又一次地通过记忆初次情感的体验,建立一次又一次的情感记忆,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便拥有了各种情绪的种子和萌芽。这些种子和萌芽正是演员具备的最高尚情感的品质,也包括部分瑕疵。因此,作为演员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和迷失自己。演员拥有的是自己的情感记忆,任何创作的前提是自己;离开自己去创作的演员是可怕的、不存在的。演员作为个体,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是灵动不可替代的。演员要时刻明白,你就是你;你是剧中的主角,你就是唯一。

斯坦尼强调“刺激物”②一词,并提出:“这是因为创作主题的创新性和意外性往往是创作最好的刺激体”。[1]210这里的“创新性”和“意外性”是外部营造或现实存在的客观环境和气氛,虽然不是任何环境和气氛都会影响演员的情感,就像客观的舞台布景要考虑演员的实际需求一样,在完成舞台调动的时间里,演员需要导演以及演出其他的工作人员的帮助。这些是帮助演员释放情感、保持精神集中、与周边环境相适应的刺激物。

此外,斯坦尼特别强调,“人,尤其是演员能够记住并且再现的不仅仅有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看见的和听见的,还有那些在想象中构建的那些看不见,也听不见的东西。”[1]214。笔者认为,作为演员从始至终不仅要学会认真观察和利用周围的环境,包括舞台的布景、灯光、音响等,通过视觉看到这些客观存在的东西;更要通过这些客观存在,感受和创造不存在的真实表现。也就是演员通过独特的表演能力和技巧表现人物,给予观众现实生活的映射。演员的个人情感一旦融入创作过程,自身的情感必定要与所创作的人物情感产生碰撞;这样的碰撞是必须存在的,也是作为一个演员必须具备的情感体验能力。

斯坦尼强调情感记忆,也就是强调感觉的记忆对于演员创作和体验角色的重要性,感觉应当成为演员创作和感知角色的情感记忆基础。当演员塑造角色的时候,演员从开始感觉自己就是剧本中的人物时,他才可以真正利用对角色情感记忆的手段去主动将作为演员的自身情感转化为剧中人物的自然而然的情感表达。这是每一个常人都具备的感受生活的基本条件,但是它们的存在对于演员来说是极其珍贵和重要的。“首先,演员既不是这个,也不是那个。他本身是一个拥有表现明显或者不明显的外部和内部个性化的人。”[1]224这是多么精准的评价。笔者认为,演员的情感表现虽然应该鲜明强烈,但要适可而止。这也可以与上面提到的刺激物相联系。感觉记忆需要刺激物的刺激,也就是说,演员必须成为自己情感记忆的主人,知道自己的情感目标,明确自己的表现力与情感刺激物的关系,情感记忆的所有内容就能被有效地激发出来。这是斯坦尼关于情感记忆与诱饵(刺激物)关系原理的内涵。

演员通过自己内心对外界因素的感知,将多次的感觉记录下来,反反复复记忆,反反复复取舍,最后将留下的有用的感觉记忆与自身心灵情感相结合,反过来塑造演员的角色表现。这个过程既享受也煎熬。为了创造强有力的人物形象,演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研究和观察一切出现的时间、地点、人物,尽可能使用所有的方式与现实生活接触,把人物角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演员要以自身的心灵感知为前提,真正了解每一个角色情绪背后的戏剧性,达到这样目标的演员是真正拥有艺术生命的演员。斯坦尼强调体验的过程对演员创作的重要性,他也同样强调真实和感受,力求使演员不是表演角色,而是真正成为角色,感受、理解、认识角色的灵魂。德国戏剧家与诗人,创立了“陌生化”和“间离”表演理论的布莱希特支持斯坦尼的体系,赞赏斯坦尼对于现实主义表演艺术所作出的贡献。

笔者认为,斯坦尼情感记忆的主张可以归纳为情感通过记忆的方式留在演员的思想和身体之中,它直接影响演员的情感表达。要明白演员是个人,是所有艺术形象表现的载体,他们是艺术创造的理想者,他们所追求的目标是将艺术和美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拥有了尖锐的,容易被激发的情感材料之后,演员在舞台上不需费力气,就能够体验到类似那次在生活中经历的震撼后而铭刻在情感记忆中的情景。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技术的帮助。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完成。天性本身会帮助演员。”[1]235演员的情感记忆是客观存在的,它等待被演员及其他事物唤醒;演员一旦唤醒这些记忆,演员体验角色人物就变得如鱼得水般轻松。而这些被铭刻的情感记忆中的情景直接来源于现实生活并时刻影响演员。

三、心理生活动力[1]292——演员要有足够的自信支配自己的心理活动力

心理生活动力在演员创造角色的过程中无论开始或是结束都必不可少。笔者认为这里的心理生活动力就是指心理活动力。演员要做到相信自己就是角色本身这一点,须有充沛的真实感。利用丰富的情感记忆,感受角色,必然会激发心理活动的变化,因此,演员需要有足够强的心理活动能力应对各种角色人物。斯坦尼把心理活动力提到了影响演员心理的三个重要统帅的地位:第一个统帅是情感,强调情感的重要性。演员如果没有情感,不能体验自己的情感,也就没有体验和艺术。第二个统帅是智慧(理智),第三个统帅是意志。笔者认为智慧和意志是不可分开的,演员要有强烈的意志力去体验人物角色。演员除感性之外还需要有理性思维的支撑,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演员的心理活动力才可以被激发。这就是斯坦尼强调的“概念,判断和意志——情感”[1]296。笔者认为概念判断就是智慧的表现形式。一个拥有很强概念判断能力的演员一定可以找到自己合适的角色,深入了解它,进而通过意志力激发自己创作的欲望,最终达到情感的创作和表达。演员是自己心理活动的领袖。“在空闲时,您不妨试着想一想,找到意志和情感相互分开的情况,确定它们之间的界限,指出意志在哪里结束,情感在哪里开始”[1]298。也就是说,演员必须理解和运用三个统帅去创造人物形象,但是要与客观人物角色环境、演员的人物规定情景相适应,在规定的范围和界限内创作,不可轻易逾越。这就是理解界限存在的重要性。无论是表达意志或是注入情感,都要建立在对生活的理解之上,想象自己就是角色的情感和意志,真正与角色的生活,思想和情感相联系、相比较、相适应。事实上布莱希特提出的“间离法”和“陌生化”③理论与斯坦尼的理论观点并不一致,布莱希特强调演员须高于角色、驾驭角色;时刻知道如何处理和表现人物角色,明白自身情感和角色情感的关系。 但是笔者认为布莱希特的理论与斯坦尼的观点既相互区别也相互联系。布莱希特希望演员在创作角色的过程中使自己和角色分离,斯坦尼强调演员和角色要融为一体。看似不相同的理论,其实是相互联系的。因为如果演员一开始不能真正融入角色,又怎能在创作过程中高于角色、诠释角色呢?所以二者的理论就某一角度而言是有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力是演员每一时刻都在体验和变化的存在力量,“演员的个性往往生来就有情感型、意志型或者理智型的。”[1]301其实无论是这三种当中的哪一种,演员都是存在于他们自身的创作天性之中的,人类最伟大的精神生活才是演员最强大的影响力。

上述文字涉及的斯坦尼《演员自我修养》的内容和观点,只是该书中极小的一部分。斯坦尼以学生日记形式完成一本教科书,最终形成自己的表演实践经验体系。笔者通过阅读此书第一部,产生以上观点并表达个人感受。其实斯坦尼想要表达的体系并不是真的存在。他在总结自己的体系时说:“不能表演‘体系’。 没有任何的‘体系’。 只有天性。 ”[1]新版序言8应当认识到,无论表演的技巧和要素有多少,对于真正体验和感受生活的演员而言,表演不是哲学,不是理论;它不神秘,它是以人类本性为基础进行人物创作的真实体验过程。

注释:

①斯坦尼体系对于“对手“的解释是与演员演对手戏的人

②“刺激物”指可以激发演员创作情绪的内部、外部因素,如心理因素、场面调度、灯光、音响等。

③是布莱希特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戏剧理论,具有两层含义即演员将角色表现为陌生的;观众以一种保持距离和陌生的态度看待演员的表演或者剧中人。《布莱希特论戏剧》一书中初次阐述间离陌生化效果,词语最早袭用了黑格尔的“异化”一词,之后被布莱希特改编成为“间离法,陌生化”理论,从而创立了自己的表演理论体系。下载自EDO/www.http://baike. so.com/doc/8656501-8977920.html/2016/02/22/

[1]〔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自我修养:第1部[M].杨衍春,石文,何丽娟.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杭长钊)

2016-01-22

韩开洁,河北传媒学院研究生院2015级艺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视编导与制作。

猜你喜欢

斯坦尼记忆笔者
浅谈斯坦尼康使用心得以及未来市场发展趋势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真正的谦卑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30min造出“斯坦尼康”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