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产品理论视域下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2016-03-15林婧
林 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 湖北 武汉 430073)
公共产品理论视域下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林 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 湖北 武汉 430073)
从公共产品理论上看,图书馆馆藏应定位为准公共产品。基于图书馆馆藏的准公共产品属性,提出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优化配置应遵循科学性、共享性、整体性、效益性四原则,其优化配置策略应为:加强馆际交流,促进文献共享;优化馆藏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发挥自身优势,建设特色馆藏;培养专业人才,提高馆员素质。
公共产品理论;高校图书馆;资源配置;优化原则;优化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变化与发展,高校图书馆资源文献也发生着相应变化,传统的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结构配置已经无法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实际上,图书馆产品从属性上划分,应属于准公共产品,由此,笔者从公共产品理论的角度出发,探索优化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配置的途径与对策,以实现图书馆效益最大化。
1 图书馆产品的属性与特点
1.1 公共产品的定义与内涵
人类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产品与服务,根据公共经济学理论,这些产品与服务大致分为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两大类。其中公共产品是指那些可以无条件带给人们好处的产品,它具有效用不可分割性、非排他性与消费的非竞争性三个特点,总体上强调了公共产品为全社会提供服务的内涵。相对来说,私人产品即指具有受益排他性、消费竞争性与效用分割性的,仅由个别消费者占有和享有的产品。
1.2 准公共产品的概念
基于上述对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定义辨析,准公共产品位于二者中间地带,即它的存在被认为是混合商品,既拥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又兼具私人产品的特点。因此,准公共产品的界限模糊,难以准确地将它判断为公共产品或私人产品。具体而言,准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两重特征,在对准公共产品的消费达到一定上限时,会出现边际成本上升的情况,因此,准公共产品如果人人共享,则可造成容量短缺和拥挤的问题。
1.3 图书馆馆藏的本质属性为准公共产品
从接纳容量上讲,任何图书馆的规模与服务能力都是有限的。在图书馆特定范围内,其产品和服务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每位读者都有享用资源的平等机会,一旦超出这个范围的上限,则转变为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特点,导致读者无法从图书馆中受益。此外,图书馆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体,无论从整体层面还是从部分层面,均存在规模范围内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与规模范围外的排他性、竞争性的区分[1]。因此,图书馆馆藏的应定位性为准公共产品。
2 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优化配置原则
图书馆馆藏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配置应遵循科学性、资源共享性、整体性、成本效益四原则。
2.1 科学性原则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发生了前所未有变化,以人为本、读者第一的服务口号不断深化推广,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的资源配置也应遵循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原则,一指馆藏资源的全面性,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本校师生,图书馆馆藏是准公共产品,因此要尽最大努力贴近读者的需求,馆藏资源要做到数量多、质量优、利用率高。二指经费投入的科学性,高校图书馆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或政府的拨款,因此用于购买馆藏资源的费用有限,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创造最大的效益,并使每位读者都能享用资源,这就需要科学性原则做指导,不仅要根据高校学科特点和图书馆馆藏借阅调查结果,制订合理的采访计划,还要调整印刷型资源与电子资源的比例,合理配置二者的比重。
2.2 资源共享性原则
信息的爆炸式增长,是大数据时代的显著特点,也是高校图书馆必须面对的时代特色。与此同时,如何在更大范围内让读者享用到图书馆馆藏资源,推动馆际之间的资源共享,成立高校图书馆联盟,也就成为高校图书馆优化馆藏资源配置的必然发展方向。高校图书馆间合作有其文化内涵的先天优势,同时,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也为资源共享提供了异地交流的可行性,这种依靠网络的资源共享具有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优势,馆藏资源配置的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能够促使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空间和服务空间得到拓展。
2.3 整体性原则
宏观上看,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呈覆盖性的分布模式,涵盖了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文献资源。为了使每位读者都能拥有图书馆资源这一准公共产品,不同高校图书馆的资源配置应在突出本校特点的同时,也要保证其体系的完整性。因此,印刷型资源与电子资源应该协调发展。具体而言,高校要立足自身学科特色和发展理念,在坚持重点突出的基础上,重视图书馆的普适性和坚固性,为大学生读者提供多元化、全方位便利服务的文献资源体系。此外,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获取文献资源的重要途径,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配置不仅要有主流文献,还应囊括非主流文献,既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阅读需求,还要照顾到少数学生的特殊需求。
2.4 成本效益原则
高校图书馆产品本质上属于准公共产品,对于它的馆藏资源配置研究离不开成本效益原则,即在坚持成本效益的同时,合理使用馆内经费,以最小的文献购置成本获取最大的使用效益。具体来说,高校图书馆应首先分析文献的采集和利用状况,再根据大学生读者需求做出合理预算,在采访过程中及时调整与重构馆藏体系。总而言之,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中应树立合理的效益评价体系,杜绝资源闲置、重复投资的弊端[2]。
3 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优化配置策略
针对上述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配置原则的分析,笔者提出加强馆际交流,促进文献共享;优化馆藏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发挥自身优势,建设特色馆藏;培养专业人才,提高馆员素质四项优化方案。
3.1 加强馆际交流,促进文献共享
随着近些年纸质印刷书刊价格的不断上涨,图书经费愈显紧张,只有加强馆际交流,建立起文献共享机制,才能弥补高校图书馆馆藏不足的情况。加强高校间的馆际交流,建立文献共建共知共享系统,能够实现多馆之间的馆藏网上检索、联机编目、馆际互借等功能,并以较低的成本丰富馆藏信息。
3.2 优化馆藏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网络环境下,虽然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图书馆馆藏资源配置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其完备性需求为高校图书馆提出了艰难挑战。面对网络环境下信息交流模式的转变、读者用户阅读习惯的数字化选择,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实际情况,积极调整馆藏资源配置与资源采购策略,在馆藏资源体系建设中,做到纸本资源与电子资源的互补,力图优化馆藏资源结构,提高文献的利用率。
3.3 发挥自身优势,建设特色馆藏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趋势的不断发展,应该使高校图书馆在馆藏文献建设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建设特色馆藏的重要性。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能够有效增加大学生读者的粘性,提高馆藏文献利用率,在节约资源采购经费方面,也可形成高校图书馆的资源配置优势。
3.4 培养专业人才,提高馆员素质
随着读者用户的增多,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不断扩大,图书馆文献资源在数量上、种类上都较以前有了大幅度提高,这就对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产品理论要求高校图书馆员应在掌握情报学基础上,熟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对图书馆资源配置理论与实践方面也应有所了解,具有一定的创新开拓能力和信息资源配置调节能力。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大力培养专业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提高馆员素质,以更好地适应公共产品理论下馆藏资源配置优化工作。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馆藏同时不完全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在对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建设过程中,要遵循科学性、共享性、整体性、效益性等原则,做到加强馆际交流、优化馆藏结构、建设特色资源、提高馆员素质几方面,从而优化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配置。
[1]刘佳.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5.
[2]罗红彬.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G253
A
2016-09-14 责任编辑:刘丽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