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内部治理的三个维度
2016-03-15陈玉宇
陈玉宇
(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高校图书馆内部治理的三个维度
陈玉宇
(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提升内部治理的能力和健全内部治理体系是推动图书馆管理创新的重要动力。高校图书馆内部治理应从人、方法和关系三个维度来分析,其中人是中心、关系是桥梁、方法是实现方式。高校图书馆内部治理受到图书馆人的显著影响;图书馆内部复杂多样的关系网络是寻求图书馆内部有效治理的突破口;图书馆内部治理方法的选择要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的发展诉求和利益需求,同时要正确处理好各方面关系,促进内部治理水平的提高。
高校图书馆;内部治理;维度
高校图书馆内部治理要回答三个问题,治理主体是谁?治理对象是什么?采取何种治理方式?对此,图书馆界的学者们给出了不同的治理定义。例如,有学者指出,图书馆治理是在内部利益关系多样化、所有权与管理权相互分离的情况下,为正确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的制度设计[1]。也有学者指出,图书馆治理是对涉及到各利益相关者重大利益问题做出决策的过程[2]。不管是哪一种定义,都涉及了至少三个方面的要素,即人、关系与方法。
一般来说,图书馆治理包含两个方面内容,即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本文认为,高校图书馆内部治理是通过采取适当的方法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以保证图书馆目标实现的过程。随着高校图书馆内部关系的日益复杂多样,其模块化、程序化的治理模式忽略了人的影响;图书馆决策容易受到多种关系影响,妨碍了决策的执行;随着社会治理方法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面临着多种治理方法的选择性困扰。虽然学者们试图为图书馆内部治理做出最合适的方案,但是如果没有兼顾到人、关系和方法之间的关系,图书馆内部的有效治理必然是一句空话。因此,要真正对图书馆进行有效治理,促进图书馆内部治理水平提高,必须要从上述三个维度出发来考虑。
人是高校图书馆内部治理的核心,关系是桥梁,方法是实现手段。图书馆内部治理决策执行效果主要取决于人的因素;图书馆内部关系网络十分复杂,内部治理必须要围绕内部管理网络展开,寻找有效治理途径;在选择治理方法时,要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发展诉求和价值取向着手,制定行之有效的内部治理措施和方案。
1 高校图书馆内部治理要素之一——人
高校图书馆中的人有多元化特质,且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利益追求和发展目标。从科层角度来看,可以将图书馆人分为三层,即高层(负责决策的馆领导)、中层(负责管理的部门主任)以及基层(执行决策的馆员及读者);从分工角度出发,可将图书馆人分为管理人员、馆员、读者和保障人员;从市场角度来看,可以将图书馆人分为服务供给者与需求者。不管采取何种分层方法,“高校图书馆都是一个混合性的有机体”[3]。图书馆就好像一个舞台,里面有不同角色的人,例如演员、导演、剧务、道具等,要演好这出戏,必须要发挥人的主观积极性。但是,图书馆人不是独立的,它受到制度、规章的约束和限制。总的来说,高校图书馆人主要有以下几种,即组织人、制度人和行动人。
1.1 组织人
高校图书馆内部有多重组织形式,例如以文献为基础的组织形式,以职能为基础的组织形式,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组织形式等,每一种组织形式都有不同的价值追求,图书馆正是凭借这些组织功能来实现自身目标,例如资源共享、知识传播、辅助教学、科研支撑、人才培育、社会服务等。不管是哪一种组织方式,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话语表达和利益诉求。
首先,对于个体来说,高校图书馆是其生存发展、获取资源、实现价值、吸取知识养分以及建立合作关系的平台。对图书馆馆员来说,他们可以通过与同行沟通交流来获得所需的知识技能,通过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科研工作,在不断丰富自身知识技能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和发展目标;对图书馆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来说,其工作要以服务科研、教学为首要目标,通过完成一件件具体工作来收获成就感,实现个人价值;对学生来说,他们作为图书馆用户群体中的一员,其在图书馆获得的任何知识资源都可能对其人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并为他们进入社会前做更加充分的准备。
其次,除了合作以外,图书馆人内部也存在各种冲突和矛盾。在正式组织中,他们以知识为桥梁,在同一套制度和规章体系约束下,维护自身的利益,为个人或组织荣誉而奋斗,这需要组织所有人员共同努力,将每一项工作任务完成好。在非正式组织中,图书馆人因为相同的爱好或共同的理想结成各种各样的群体,相互支持、鼓励,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例如某一学术共同体中不同馆员的专业背景、知识储备存在较大区别,他们会为共同的目标贡献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智慧,通过开展合作来实现团队目标和个人价值。学生通过在图书馆的学习和交流中找出自己不足,并改进和完善,促进个人发展。“图书馆为不同的人创造良好的合作交流环境,他们在这里可以自由自在的交流,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源和帮助,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4]。作为组织中的人,他们同时面临着多个目标,例如个人目标、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等,而组织目标需要通过制度约束和保障来实现。
1.2 制度人
每个组织都要建立一定的规则和规范,才能够保证组织目标顺利实现。组织规则并不需要依靠外部权威建立,也不是完全通过外部文化系统导入,而是由组织内部人员相互作用形成的,并树立一个共同的组织目标,引导全体成员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5]。图书馆内部制度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它一方面约束了人的行为,另一方面又保护了人的利益。制度是人设计的,也是作用于人的。制度是保证组织正常运作的重要基础,其目的是为维护公平公正,始终体现了人的要求。随着社会发展,高校图书馆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内部规则、规范和制度,体现了高校图书馆的重要特征。
首先,图书馆治理结构具有独特的符号和话语体系。图书馆的人和事充分展现了其历史文化:维护知识自由、保障知识和信息的公平获取、提高学生素养、促进学生终生学习、服务社会等共性文化。一所高校图书馆有哪些辉煌的历史,图书馆的名人帮助了多少大学生,发生在图书馆的事情影响了多少人;哪些馆藏书籍文献是其独特的核心资源;图书馆空间、服务有什么特色等差异性文化。图书馆人在这种符号和话语体系中,寻找有利于自己发展的道路和方向,以最大化个人价值。
其次,图书馆人之所以服从图书馆内部规章制度,是因为这些制度具有合法性。图书馆馆员认为这种制度不仅有利于自身成长和发展,也能够更好地服务用户,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图书馆管理者和后勤人员相信,只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够实现图书馆发展目标,在服务用户的同时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学生接受图书馆管理制度和约束,是因为他们相信图书馆制度有利于促进其知识和能力的增长。
再次,图书馆制度兼具相对固定和发展创新的特点。图书馆制度相对固定是指制度一旦制定就不能随意更改,人们要主动去习惯它、适应它,而不能突破它、超越它。高校图书馆当前改革遇到重重阻力也意味着传统制度具有很强的顽固性。但是图书馆人并不会就此轻易放弃,而是会通过创新来寻求新的发展制度。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对馆员进行了分类[6],哈佛大学图书馆进行了业务重组[7]。
1.3 行动人
行动者的行为与“投机性”有很大关联,其投机方向和领域是可以灵活选择和变化的,行动者的职业文化以一种潜在的结构模式,对其思想和行为形成明显约束和规制[8]。高校图书馆人的行动主要包含三种,即个人行动、集体行动和交往互动。
首先,行动人的行为带有明显的主观意志。他们从同一个组织结构体中收集材料,从交叉互动策略性动机中获取素材,并将其融入到现有的模式基础上,通过采取这种“加工”方式或者布局设计,在既定的机制中运行和不断循环变化,最终形成习惯,并固定下来。图书馆人有各自的行为目的和动机,他们会根据自身的判断做出理性行为。图书馆管理者每天在工作中投入多少精力和时间,馆员在资源建设、文献传递、读者培训等工作中投入多少时间,都是根据其内心的标准来掌握的。对学生来说,他们是知识接受者,有选择学习什么知识的自由和权力,作为图书馆用户和服务对象,他们会选择使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内容和知识。每个行动者都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制定行动策略。
其次,“组织是集体行动的基础,它被赋予了特定的资源、权利和能力”[9]。对于图书馆人来说,集体行动是有组织、有目的性的。集体行动需要通过合作来实施,因此,它要解决持不同利益动机者的合作问题。“集体行动的优先性是图书馆内部具有一定资源、能力的人来制定和主导的。”[10]正是因为少数人掌握了集体行动决策权,因此,图书馆人总是面临着自由与约束的矛盾。一方面,他们需要图书馆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以实现个人发展目标,例如通过职称晋升得到肯定、通过个人业绩得到提拔、通过培训和学习提升个人能力等。另一方面,他们对图书馆也会提出各种意见,对限制其自由表达不满,例如图书馆制定的各种硬性考核指标和考核方法等。随着图书馆的不断发展,图书馆员在不断改变着自己的角色,成为教师、项目管理者和数据分析师等[11],这种多元化身份角色为馆员提供了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同时也提高了高校图书馆集体行动能力。
再次,人类互动行为都是带着某种利益目的和意图的,它们都是产生于权力基础上,通过相互谈判和妥协来达到某种平衡[8]。图书馆人互动主要有两种,即个体互动和群体性互动。在制度刚性约束下,图书馆人的互动与岗位晋升和图书馆效率有显著关联:一是通过开展互动来达成合作,这是履行岗位职责的基本要求;二是普通馆员为了得到领导者的认可和信任,需要在互动中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与领导层建立良好的关系。在高校图书馆的学术共同体中,馆员互动不仅促进其职业能力提升,同时还可以实现个人职称晋升。对学生来说,通过与其他人进行互动可以丰富其经验,提高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
2 高校图书馆内部治理要素之二——关系
高校图书馆内部治理涉及多种多样的利益关系。一般来说,图书馆内部治理关系主要分三种:第一类是人的关系,例如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关系;第二类是组织、部门之间的关系;第三类是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基于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需要,图书馆学与其他学科既紧密联系又相互独立。从相互影响的角度来看,人、组织、学科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博弈的共同体。
2.1 相互依赖关系
图书馆组织、传播和共享的知识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它们形成了一个知识有机体和生态系统。一部分人负责知识采集,一部分人负责知识分类和组织,还有人负责知识传播和共享,在这个知识生态系统中,不同主体之间形成了一种依赖性关系,这其中既有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也有部门间的合作,还有学科间的合作。当前图书馆内部的协同创新就是建立在这种依赖关系基础上的,这需要打破人、组织、学科之间的界限和隔膜,建立一种紧密的合作关系。目前,图书馆内部各主体已形成了一种明显的依赖关系。
一是人与人的依赖关系。图书馆内部治理是建立在明确分工基础上的,根据图书馆发展目标和要求,将不同专业的人员组织在一起,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努力实现目标。在图书馆内部,普通馆员、领导者、后勤人员、学生等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他们有明确的分工和各自的目标,从表面上看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零散的、分裂的,但内部其实存在千丝万缕的有序连接,共同完成着图书馆的功能。
二是部门与部门的依赖关系。不同部门由不同的群体构成,部门之间由于学科服务和知识服务的发展,逐渐打破了界限,在读者培训、资源建设、学科服务等方面的合作机制正在形成并走向成熟,目前,高校图书馆内部开展的平台建设都是通过部门合作来推进的。
三是图书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依赖关系。随着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发展和需要,跨学科合作已成为图书馆内部合作的重要趋势。为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必须要建立专业合作和交流机制,打破单一专业的局限性,实现不同专业的碰撞、交流和合作,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精深的学科服务。目前图书馆实行的学科馆员培训都是专业之间的融合,图书馆学对其他学科的依赖越来越明显。
2.2 相互博弈关系
高校图书馆内部存在各种博弈关系。图书馆其实就是一个场域,它“不是一种平静、静止的环境,总是充满了各种矛盾和冲突”[12]。高校图书馆内部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博弈关系:一是图书馆馆长与部门之间的博弈,这种博弈主要通过工作会议、工作任务安排以及决策表决的方式来展开,图书馆馆长、部门主任从各自不同利益角度出发,在不同层级上展开博弈,博弈的主要对象是资源和权力的分配,部门主任希望得到更多资源和权力,馆长则希望通过权力和资源分配来控制各个部门以达到图书馆发展的目的。二是高校图书馆内部部门之间的博弈。由于图书馆内部有明确分工,各个部门的工作任务和发展目标各不相同,因此部门之间总是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展开博弈,例如争抢人才、设施和工作场所等。三是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博弈。一些馆员如果不能从图书馆得到资源支持或者发展机会,可能会选择辞职。另外一些馆员会凭借自己掌握的资源,与图书馆进行博弈。当然,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图书馆内部的博弈,其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正面的影响是可以促进内部利益分配的公平公正,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负面的影响是可能会加剧内部矛盾冲突,产生严重内耗,降低管理效率。
2.3 共同体关系
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内部各种关系交织形成了一个有机体,其主要目的还是维护图书馆整体利益,实现图书馆长期发展目标。首先,矛盾会强化内部关系意识。随着图书馆规模不断扩大,图书馆治理权力逐渐分配到更多人手中。目前,图书馆正在向开放性、互动性和包容性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其内部事务日益复杂多样,这也会加剧图书馆内部矛盾冲突,但是这并不足以让图书馆系统完全崩溃,反之,在共同困难和问题之前,图书馆人反而会形成更加强烈的共同体意识。其次,集体意识日益提高。高校图书馆是一个规范的组织体系,每个个体和群体都在为这个组织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促进组织目标实现,包括执行内部决策和一致对外争取组织利益,这都是“集体主义”意识的表现。最后,图书馆文化是共同体发展的前提条件。图书馆内部虽然有多重利益关系和诉求,但是在图书馆利益层面上,实现图书馆发展是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心愿,图书馆文化将不同利益动机的人团结在一起,共同努力、克服难关,实现图书馆长期发展。
3 高校图书馆内部治理要素之三——方法
3.1 技术主义方法
泰勒创立科学管理理论后,迅速在不同组织内部普及和推广开来,高校图书馆同样如此,人们通过采用科学管理方法来提高图书馆治理水平。它更加强调效率和公平,以实现组织目标为出发点。一方面,技术主义方法为图书馆内部治理解决“事”的问题提供了科学方法的支持,任何一个组织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但是实现目标主要依靠人,因此需要提高所有人员的积极性。“计件制”是评价个人努力程度以及工作绩效的重要方法。计件制基本原理表现为员工与组织利益具有高度一致性。从这个工具主义角度出发,治理就显得比较简单,所有工作量都以结果为导向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处理。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特殊的内部治理环境对技术主义提出了严格的限制条件。首先,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因此其价值实现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其次,图书馆主要为教学科研活动提供资源支持。如果简单引入技术主义方法必然会诱发急功近利行为。另外,采用定量分析方法会误导人们片面追求数量,忽视质量。这决定了图书馆引入技术主义方法存在先天局限性。随着信息技术日益成熟和完善,技术主义方法虽然提高了人们沟通的便捷性,但也减少了人们面对面的交流。另外,随着信息管理技术不断进步,馆员的地位和作用也往往被管理技术忽视。数字化治理方法边缘化了人在图书馆服务中的作用,片面的将人理解成制造数字的机器[13]。
3.2 多元主义方法
目前,图书馆主体正在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这对图书馆内部治理方法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多元主义治理应运而生。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要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Lynn Mix V认为,图书馆要建立多元主义治理体系[14]。发挥集体聪明才智可以有效提高高校图书馆内部治理水平。二是要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治理方法。它通过建立双向信息沟通机制来避免专制和粗暴治理。高校图书馆内部有不同的信息源和获取渠道,馆长虽然能够得到比较全面的信息,但是也可能存在缺漏,而且他们获取的常常是经过过滤的信息,其真实性值得怀疑,信息失真和缺失会严重制约决策者的判断能力。部门主任从各自岗位出发获取和收集信息,其得到的信息不是全面的,而且还会体现一定的部门利益,无法保证信息的客观性。普通馆员是决策的具体执行者,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感受深刻,解决问题的思路具有较高的针对性,但是由于位于基层岗位,因此获取的信息也显得比较支离破碎,而且他们只从自身工作岗位出发,希望以较小的成本获得更多的资源。而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信息沟通方式,可以弥补不同人员的信息获取的局限。最后,多元主义方法存在明显局限性。在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冲突和矛盾加剧,相互推诿、扯皮,产生严重内耗。虽然其考虑到不同人的实际情况,但是在考虑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图书馆工作往往被搁置一旁,无法保证图书馆决策的正确执行。
3.3 价值协商方法
高校图书馆内部存在不同人群和利益关系,其内部行为具有多方互动性和交叉性的特点,在协调人际关系时,主要通过语言表述、谈判、合作等方式来实现,在这种互动中达成均衡状态,得到大家都满意的结果。第一,对“平等”的强化。它试图减少科层式治理的影响,要求兼顾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即大家是同一框架下的利益共同体,各利益主体通过协商解决内部关系问题。第二,加强“共同治理”。虽然图书馆内部存在各种各样的博弈、冲突和矛盾,但是高校图书馆一直在寻找破解上述问题的途径。参与其中互动关系的各方“通过协商确定可以同时兼顾所有当事人利益的方法,以保证所有人对处理结果满意并主动执行。”[15]目前,高校图书馆内部主要面临两大困境:资源配置难和执行决策难。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资源配置、内部制度都能够得到各方的接受和认可,这样推行起来就更加顺利。第三,加强“整合”。高校图书馆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注重人才培养,以满足教学科研活动为出发点,通过培养人才、服务科研促进社会发展,这是图书馆最基本的价值表现。从辅助教学角度来看,其需要图书馆与其他教学部门配合沟通,馆员、教师、管理人员、学生之间通过沟通和合作,促进各方良性互动和交流,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支持科研角度来看,每个学科的教师都有自己的科研目标,要促进学校整体科研实力上升,图书馆可以建立完善的学科服务体系,为科研人员与馆员沟通创造良好条件。从服务社会角度来看,图书馆主要通过自身知识资源,为不同社会团体和个人提供知识服务。不管是平等、共同治理,还是整合,都是建立在价值协商基础上的,价值协商综合考虑了人、事、活动与资源之间的关系。
在高校图书馆内部治理中,技术主义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控性,注重“事”的解决。技术主义方法有利于促进图书馆管理效率提高,采取量化手段也可以提高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解决和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提供了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程序上的公平公正。但高校图书馆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之一,冷冰冰的数字会误导图书馆人的价值观。多元主义方法强调的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发挥不同人群的聪明才智提高决策水平,而且为不同图书馆人提供了准确定位,使他们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但在决策过程中要处理好“谁更重要”的问题,另外,“谁来负责”决策的结果也是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而且由于不同人群的价值取向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平衡各方利益关系存在较大难度,也不利于效率的提高,而且许多矛盾难以有效消除。价值协商方法以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统筹考虑人、事、利益关系,考虑不同人的诉求,因而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决策效果。
4 结语
高校图书馆内部治理涉及多种因素,例如利益、权力、制度和结构等,但这些都不是决定性的因素,组织运行才是最根本的。从图书馆人、关系和方法三个角度出发来分析高校图书馆治理问题,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人是图书馆内部治理主要推动者和实施者,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必须要高度关注人的作用。但图书馆人群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不同人群的目标、利益和作用各不相同。要提高每个人、每个群体的积极性,必须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规范。其次,图书馆内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关系网络,相互博弈、相互依赖的共同体是这个关系网的主要特点。有些高校图书馆推行的扁平化治理模式正是依赖这种关系网络[16]。高校图书馆内部治理必须要做好内部关系的处理,这是提高治理水平的重要策略和途径。再次,图书馆内部治理方法只是一种手段。虽然治理方法十分多样,但是必须要选择最合适的治理手段。不管是技术主义方法、多元主义方法,还是价值协商方法,都是为了促进图书馆内部的有效治理。我们要认识到技术主义方法和多元主义方法都有其局限性。随着高校图书馆日益复杂化,技术主义方法和多元主义方法对高校图书馆内部治理依然有一定的影响,但价值协商方法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其综合考虑了图书馆的人、事、资源和行动,不仅关注图书馆整体利益,也注重个人发展,体现了“成事为人”的价值取向。
[1]黄颖,徐引篪.图书馆治理:概念及其涵义[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30(1):24-26.
[2]蒋永福.论图书馆治理[J].图书馆论坛,2008,28(6):50-55.
[3]Christiansen L, Stombler M, Thaxton L. A report on librarian-faculty relations from a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J]. 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2004,30(2):116-121.
[4]吴建中.21世纪图书馆新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45.
[5](英)克莱尔·克朋.组织环境:内部组织与外部组织[M].周海琴,译.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5.
[6]李杨,潘卫.高校图书馆馆员分类发展的探索与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33(1):21-27.
[7]王亚林,张耀蕾.哈佛大学图书馆:重组失败后的再重组[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32(6):5-9.
[8](法)埃哈尔·费埃德伯格.权力与规则——组织行动的动力[M].张月,译.上海:格致出版社, 2008:77.
[9](美)彼得·德鲁克.组织的管理[M].王伯言,沈国华,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85.
[10]于良芝.图书馆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4.
[11]Meredith Schwartz. Top Skills for Tomorrow’s Librarians | Careers 2016[EB/O].(2016-03-09)[2016-08-30].http://lj.libraryjournal.com/2016/03/featured/top-skills-for-tomorrows-librarians-careers-2016.
[12]倪代川,季颖斐.布迪厄场域理论视域下的大学图书馆场域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7):15-18.
[13]蔡科平.美国高校图书馆共治的现实困境及其改进[J].图书馆,2016,(1):81-84,97.
[14]Lynn Mix V. Library and university governance: partners in student success [J]. Reference Services Review, 2013,41(2):253-265.
[15]Glassman P. Governance and administration of the art and design library[J]. The Handbook of Art and Design Librarianship, 2010,5(1):78-79.
[16]王英,王宁,杨新涯.图书馆扁平化服务流程再造——以重庆大学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24):62-65.
G250
A
2016-10-03 责任编辑:刘丽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