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持续发展策略思考
2016-03-15关瑞强
关瑞强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2)
高校图书馆持续发展策略思考
关瑞强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2)
高校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资源同质化、信息服务优势缺失、信息过载与保障不足等内在隐忧与外在冲击。高校图书馆要保持稳步持续的发展,就必须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健全共享机制,以各馆的特质差异、多馆的优势互补、形成整体合力应对未来有可能的变化。
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发展对策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发展日新月异。物理新馆一座座拔地而起,基于网络的文献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手段日益丰富,这些都让人清晰地感受到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勃勃生机。高校图书馆如何面对这一历史性的机遇,图谋更大发展,则成为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迫切问题。曾几何时(互联网进入中国不久),图书馆的“消亡”与“辉煌”一度引发图书馆同仁激烈的辩论。如今争论之声渐已远去,然忧思岂敢淡忘。更何况我们置身于一个飞速发展和不乏创新的时代,传承与发展将是我们永恒不变的主题。如不秉承这一主题,一旦错失良机,未来几年完全有可能使我们多年积聚的发展势能消失殆尽。因此,高校图书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就成为我们与时俱进、常议弥新的永恒课题。
1 高校图书馆发展内在隐忧自省
1.1 数字资源趋向同质
就目前来看,各高校图书馆购置的商业数据库大同小异,期刊数据库基本都是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电子图书基本都是超星、方正、书生之家等商业产品,缺少比较优势和产品特点。尽管各高校图书馆为打造各自的核心亮点做了许多努力,诸如创建特色数据库,组织特色馆藏,但更多地表现为一定程度上的或物理或虚拟的类属聚合。高校图书馆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质的特色资源,因为缺乏技术的嫁接和资金的投入,数字化深加工迟迟难以启动,导致信息资源利用不便,甚至浪费。图书馆已经数字化的资源多表现为纸质媒介内容的网络平移,有新瓶装旧酒之嫌,缺乏与之有关的服务。这种数字信息资源的同质现象使各图书馆业务走向趋同,已构成图书馆整体发展的现实隐忧。
1.2 信息服务优势不再
许多商业公司致力于文献数字化和信息检索系统的开发,收录各种文献,拥有固定客户,是目前广大用户获取资料的重要来源,其服务几乎涵盖了图书馆大部分服务功能。而随着网络受众习惯的固化和数字化资源的丰富,图书馆的内容经由 Google、Amazon、Twitter 以及新的信息终端的聚合,又被置于愈益激烈的竞争行列之中[1]。由 IT 部门等研发的搜索引擎等网络检索工具却如潮水般涌现,图书馆在文献信息的收集、组织与检索服务方面积聚的行业优势在网络时代也不复存在。图书馆忽略了自身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读者资源,造成读者资源流失和浪费,缺少对用户及其行为习惯的关注。更为严重的是,随着高校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各高校都加大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力度,并建有相应的专业学科网站,图书馆信息中心地位亦有所动摇。
1.3 信息过载与保障不足尴尬相伴
“信息过载”即信息无论是量还是内容都超出了读者的承受与处理能力。就网上虚拟数字资源而言,日益增长的信息数量已超出了用户的资源搜索范围,就图书馆实体资源而言,图书馆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为教师和学生准备的各种专业书刊, 许多无人问津,造成闲置。与此同时,读者在教学与科研过程中所需的针对性较强信息又因各种原因而保障不力,表现为此类文献保障不足。这就出现了“信息过载”与“文献保障不足”的尴尬局面。既便如此,图书馆为了评估的需要,每年采购大量图书,开设各种阅览室,图书馆人把自己束缚于繁忙的事务性工作中[2],惯常的工作频率则被打乱。资源建设与服务纵深匹配无力开展,图书馆员个人的学习提高,以及面向读者的参考咨询,付之阙如。许多图书馆正在心甘情愿地被信息的洪水所淹没,听任“信息过载”和“信息保障不足”的困惑互悖相伴。
1.4 整体联盟未成气候
近几年高校图书馆联盟有了很大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联盟内部各成员馆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协作机制。不同专业系统的图书馆之间往往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联盟内各成员馆之间取长补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内部资源整合水平相对较低,数据库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特色数据库不足。同时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相对比较单一、缺乏原创力。其次,资源共享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规范且统一的描述格式是图书馆联盟中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只有数据规范统一才能在服务平台上实现传递和交换。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图书馆引进了不同版本集成管理系统,造成平台、接口、技术标准不统一,导致联盟图书馆之间兼容性较差。
2 高校图书馆发展外在冲击
2.1 “互联网+”促使高校图书馆转型升级
“互联网+”所具有的“跨界融合、连接一切、创新驱动、重塑结构”时代特征,不仅要求“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无处不在,而且还要求图书馆为了满足用户需求而不得不拓展其服务内涵,重构其服务内容。因此传统图书馆迫切需要转型升级, 尽快改变原来的服务模式,引入“互联网+” 思维,利用 “互联网+”的优势去弥补图书馆服务的不足,实现图书馆服务的高效和互动,提高知识服务的创新能力,并最终将其转化为持续的竞争优势,以顺应读者在信息需求、学习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变化,满足用户个性化、数字化的阅读体验,实现高校图书馆基于“互联网+”的新发展[3]。
2.2 大数据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及带来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IT架构与数据存储机构,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图书馆数据存储方式和信息服务机制都受到了大数据的冲击与挑战。首先,迅猛增长的数据对图书馆的数据存储能力提出挑战。图书馆拥有大量的半结构化、非结构化信息数据,信息数据的组成结构、类型格式、存在形态等都愈加复杂。图书馆对这些复杂的数据进行的应用、存储将有着极强的挑战性,促使图书馆服务模式、资源建设模式、管理模式与发展模式的转变。其次,传统的信息服务面临以复杂数据为对象、以深度挖掘为要求的挑战。读者对知识的需求模式多元化,各种需求间的独立性与联系性都需要大数据去分析挖掘,高校图书馆必须做到从海量的信息中快速、准确地把握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才能使高校图书馆保持更加优质的服务。因此,深刻理解大数据的内涵,联系图书馆的发展及现阶段数据储存、分析、挖掘的发展状况,以及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用户对信息资源的利用需求显得非常必要[4]。
2.3 网络环境下用户隐私安全存在风险
随着网络技术在各领域的深入应用,高校图书馆服务大都具有了开放性、网络化等特点,因此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用户隐私安全难题,比如病毒的攻击、黑客的入侵、馆员的操作失误等,都将严重影响高校图书馆网络用户隐私安全。网络环境下,如果黑客入侵高校图书馆网络系统并篡改用户信息资源数据,很可能产生系统数据被盗窃、数据库崩溃等后果[5]。如果用户信息及隐私暴露,用户生活将受到严重影响。
3 高校图书馆持续发展策略思考
3.1 建立一切以读者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以读者为中心不再是面对群体的抽象概念,它将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个体用户身上。首先,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将落实在图书馆整体设计之中。资源建设、信息服务、系统功能要围绕用户进行开展,最终结果是针对读者信息满足全流程服务的交付,而不是图书馆自身打造出一个完美的管理流程。其次,建立用户资料库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举措。深刻理解用户的需求,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对读者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建立按个性服务的用户资料库,以实现针对性、嵌入式、全过程追踪服务。再次,强调用户参与是这一理念具体的体现。用户不仅是服务的享受者,而且是各项工作的参与者,用户可以参与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如书目信息建设、书评、 tag 等)、参与服务工作(如文献互助、读者咨询等)、参与管理工作(如阅览室管理、服务评价等)。消除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隔阂,模糊和淡化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边界。最后,强调服务的无障碍性。从用户需求及其行为变化的角度出发,倡导“用户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将图书馆实体和虚拟的服务“融入一线,嵌入过程”,打造完善的“互联网+”服务环境。使用各种终端设备深入现场和虚拟社区,将图书馆信息服务带入“主动服务”和“无时不在”的状态,突出无缝连接和平滑切换的多项服务。
3.2 强化网络服务的功能体验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要注重用户的信息需求和功能体验。图书馆必须充分利用各种交互技术,增加网络服务功能,让用户与图书馆人,用户与用户之间形成积极的互动。因此,高校图书馆应依托文献资源优势,通过微博、 微信、 APP 自媒体平台、 MOOC、 线上教育等学习平台,打造具有高校图书馆特色的知识交流社区,构建虚拟网络交流平台,让广大读者和图书馆员通过知识交流社区对图书馆各种馆藏资源,特别是新引进的馆藏资源以及将引进的各种资源进行自由、公开的评论。同时对其他馆藏及各种网络资源进行评论,增加读者使用图书馆的粘度。请读者对图书馆各项服务进行评价,吸引潜在用户,形成信息价值的多元化业务开发,形成图书馆服务的向心力。只有这样,图书馆才可能成为一个“触手可及、 无所不在”的智慧文化空间,真正成为人们身边的图书馆。
3.3 健全共享机制——联盟共建、资源共享
高校图书馆从上至下必须具备超前的发展意识,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从联合共赢的角度统筹谋划、结成联盟、系统布局、梯度实施。以此策略承上启下,既兼顾现实也着眼未来。
3.3.1 整体图书馆,以合作组织为前提,组建图书馆联盟
图书馆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图书馆按照自愿原则签订一定的合同或协议,为实现系统内联合服务而结成的既松散又统一的合作组织。其物理层面构建一个开放的业务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统一检索系统、物理资源统一调度。通过用户分级限制,提供各级别上的资源调度联合保障。其实施组织做到统一部署、统一管理、统一标准。合建内容上既凸显特色,也横向拓展。在服务功能上通过平台的整合,提供集约服务。通过分级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整体优势。
3.3.2 多个图书馆,以竞合模式为引领,整合众多服务
通过同地区、同类型、同系统多个图书馆联合共建,以竞争合作的模式形成资源互补,价值链接,信息共享。同地区同类型同系统自有联盟的位置空间、文化心理、组织结构方面的优势。在这一梯次以用户体验和用户需求为核心,将传统的服务方式与虚拟方式进行融合,依托垂直内容和服务的细分门户,以竞争合作的方式,建立起全新的服务平台,实现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参考咨询、特色库加工、资源发布、资源仓储服务,从而整合众多服务。
3.3.3 个体图书馆,以差异化为主导,实现分众深度服务
依托异质定位和错位竞争对包括传统服务在内的多种服务形式进行重塑,形成分众分层服务。紧紧围绕用户需求分类,按需求对服务进行分层递进:满足基础需求的大众化服务——满足不同需求的个性化服务——满足特性需求的价值服务——满足创造需求的挖掘服务。分众深度服务是在关注个性需求的同时,以类群的共性诉求调整图书馆的差异化服务。在给用户更多的选择空间的同时,也使图书馆形成综合绩效、循环增效,最终形成个体图书馆服务的唯一性、继承性、独立性,以便更好地纳入总体联盟之中。
4 结语
总之, 高校图书馆要保持稳步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在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健全共享机制等方面下功夫。以个馆的特质差异、多馆的优势互补、高校图书馆的整体合力形成应对未来有可能的变化。高校图书馆置身于这样一个时代,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机会和突破。既传承也发展,勇于尝试、敢于突破,未来就值得期待。
[1]刘华.国外报业的数字化自救及其隐忧[J].传媒,2009,(9):66-68.
[2]牛宗林.新形势下图书馆建设和管理的思考[J].才智,2014,(12):343.
[3]何芳,臧英杰.“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创新与重构[J].图书情报导刊,2016, (7):68-70.
[4]韩翠峰.大数据带给图书馆的影响与挑战[J].图书与情报,2012,(5):37-40.
[5]赵欣.“ 互联网+ ”与高校图书馆服务融合发展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6,(1):100-102.
G25
A
2016-10-11 责任编辑:张静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