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暴力沟通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

2016-03-14莫颖华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暴力冲突师生关系

莫颖华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惠州 516025)

非暴力沟通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

莫颖华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惠州 516025)

非暴力沟通为构建新时代下的和谐师生关系提供了方式参考。教师可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的4个要素,即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让爱融入师生关系,用爱去解决师生矛盾和冲突,从而增加师生之间的信任与真诚,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非暴力沟通;和谐;师生关系

沟通是构建师生和谐关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师生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教师在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跟学生产生冲突,我们时常会听见学生抱怨教师对自己不理解、随意指责,也经常听到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理解、越来越难管。这些语言和情感上的冲突,根源在于教师和学生因认知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而在沟通上产生了障碍,若不及时解决,将会使师生之间产生隔阂,恶化师生关系。

沟通是缓解师生关系的利器,但是不恰当的沟通却能置师生关系于更加尴尬的境地。沟通包含暴力沟通和非暴力沟通。暴力沟通主要包括责怪、谩骂、命令、威胁、恐吓、讽刺和挖苦等。从表面上看,沟通上的暴力没有行为上的暴力带来的实际危害那么明显,其虽然没有肢体上的冲突,但是暴力沟通也会激怒受害者,迫使受害者作出暴力反抗[1]。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沟通暴力所带来的伤害更大,影响时间更长。那么该如何处理不和谐的师生关系?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提出了非暴力沟通方式,依据其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

1 非暴力沟通简介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让爱融入生活,是一种给予,可以帮助我们去掉分别心,倾听到别人的心声,从而用对方能接受的方式去给予帮助。以这种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冲突,减少和消除误会,提高沟通效率和效果,妥善解决与他人的冲突和争端。

非暴力沟通具备4个要素,即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观察,是对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行观察,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即客观指明观察到的事情。感受,是指在沟通过程中应通过多种形式及具体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沮丧、着急、快乐、满足、生气等),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根据自身感受和需要提出自身的请求,并明确告知对方[2]。

将上述要素运用于师生关系中,关注学生的感受和需要,明确自己的观察、感受和需要,有意识地运用非暴力语言,既能坦诚、清晰地表达自己,又能倾听他人声音并尊重他人。非暴力沟通是人际交往中的双向互动,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效改善师生关系。

2 非暴力沟通在师生关系中的运用

2.1 注意区分观察和评论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缇曾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3]。非暴力沟通强调的首要因素是观察。通常我们习惯于对看到的人及其行为作出反应,给出评判和分析,而不是对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行观察和论述。如我们看到一名学生在上课时玩手机,我们通常不会直观地说你这次上课玩手机了,而是批判地说你上课总是玩手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评判、指责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分析,是很难做到的。若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描述观察结果。在师生交流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就应该先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使用非暴力沟通方式去观察学生,对学生进行事实论述。对于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这样跟学生说“这已经是我第X次看到你在上课时玩手机了”,而不是“你上课总是玩手机”,前者陈述的是教师观察到的事实,容易让学生接受并认识到错误,也愿意改正;后者则直接给学生贴上结论性标签,会触发学生的尊严底线,引发暴力反抗。

2.2 恰当地表达感受

在师生沟通过程中,教师更倾向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如面对一个在校表现越来越差的学生,我们可能会说“我觉得你最近越来越不像话了”,由于认知上的差异,教师越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就越会被学生认为是指责,因此学生不愿意跟教师沟通,从而使师生之间的沟通产生障碍,甚至可能产生矛盾或冲突。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以笔者自身经验为例:班上有一名女生成绩优异,但是性格过于活跃,有一次在班上挑起事端让两名学生吵起架来,找她谈话她说下不为例,结果没多久又在学校欺负一名小师妹,再次找她谈话,笔者对她说:“你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可是你最近的行为越来越不如以前,你这样让我很失望。”学生没有生气、没有不服,在最近一年里成绩还是那么优秀,但是行为表现比之前有了进步。有时候教师适当示弱,有助于避免冲突。学生感受到教师在与其真诚对话,这样他们也许更愿意与教师沟通,师生关系将更融洽。

2.3 明确地说出内心需要

在师生沟通过程中,当自身权威受到冲击时,教师往往会借助批评直接表达对学生的不满,学生也会以不服从来间接抵抗教师。不少教师会从学生口中听说到关于自己的评价“你总是偏向于那些学习成绩好的、表现好的学生”。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能会有两种反应:一种是指责学生,于是冲突就可能产生;一种是用心倾听学生的感受、体会其需要。实际上,学生这样评价教师是渴望关注的表现。利用批评和指责来提出需要,往往会遭到对方的反击。如果师生有一方能清晰地说出内心需要,那么另外一方就可能会做出积极的回应。如有一次上课时,两名女生在玩弄一个发饰,笔者当时很生气,认为她们不尊重教师,于是利用提问的方式以示警告,不出所料,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笔者趁机训了她俩,从学生当时的表情可以看出她们的不满。事后笔者作了反思,找来她俩谈话,跟她们说:“上课的时候我希望你们能认真听讲,我每次来上课之前都花很多时间备课,我希望你们能够尊重我的劳动成果。”这次的谈话学生没有不满,而是诚恳地向我表达了歉意。因此面对问题时,我们不要指责和批评,而是换一种表达方式,向对方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要,这样才能找到办法去满足双方的需要。

2.4 清晰地提出请求

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请求更容易得到积极回应呢?我们要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要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而是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要求。教师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应明确告诉学生,希望他们达到什么目标、完成什么任务;不清晰的请求会使学生感到困惑,感到不知所措。因此在跟学生沟通时,我们将自己想要的回应讲得越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应;否则,学生很容易会将教师的请求看作是命令,认为是在强迫他们,那么学生就不太愿意满足我们的意愿了。如一名教师在催促学生交实验报告时,跟学生说“你们如果想平时成绩及格的话,赶紧把实验报告交上来”,学生听到这话心里可能会不舒服,有种被命令、被威胁的感觉;其实,我们可以尝试跟学生说“平时成绩是跟实验报告挂钩的,希望你们能及时上交,不要影响了成绩”。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表达是尊重他们感受和需要的,学生也会更愿意给予教师积极的回应。

非暴力沟通对于改善师生关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非暴力沟通,师生可以敞开心扉平等交流,在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共同受益,让爱融入师生关系,用爱去解决师生关系中的冲突,让非暴力沟通成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

[1]陈雯婷,钟伟芬.研究非暴力沟通在师生关系中的运用[J].职教天地,2014(10):42-43.

[2]董阳.非暴力沟通——一种师生沟通的新视角[J].新课程研究,2010(205):31-33.

[3]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M].阮胤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G456

A

1671-1246(2016)11-0028-02

猜你喜欢

暴力冲突师生关系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反性别暴力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暴力”女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暴力云与送子鹳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向暴力宣战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