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特色”探析

2016-03-14

关键词:国际关系中国特色特色

陈 水 胜

(1.中国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8;2.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文化司,北京 100037)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特色”探析

陈 水 胜

(1.中国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8;2.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文化司,北京 100037)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基于国内外形势任务的新特点、新变化以及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理念、新体系,并积极践行之,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主要特色集中在道路观、关系观、治理观、安全观、义利观和民本观等六个方面,充分体现了顺时应势的时代担当、敢于负责的大国担当和以民为本的深厚情怀,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对外政策;国际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发展变化,主动谋划,开拓进取,推动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特别强调指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1]。在这一新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全方位推进对外工作,重大对外战略举措取得新进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得到了新拓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日益彰显。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的提出与实践,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中国外交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那么,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提出要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其特色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显然,“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样”这三个问题不仅带有普遍性,而且是理解和认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的“牛鼻子”。对此,已有一些外事工作者和专家学者给出了精彩的回答[2-7],笔者在学习、借鉴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对这三个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中国提出特色大国外交的主要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来,因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的外交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才得以逐渐引领中国从以前“名存实亡”的大国变成如今“名副其实”的大国。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要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是顺时应势之举,具有重要的战略考量和深远意义。总的来说,之所以强调中国要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是因为我们面临着以下四个“不同了”。

一是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不同了。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政治格局深度调整,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加速推进,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问题复杂交织,人们的生产生活、国与国间的关系都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而种种变化的背后蕴含着这样一个不争的现实:人类社会正日益成为利益交融、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很难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再也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务。面对大调整、大变革的时代,如何维护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紧迫课题。

二是中国今天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了。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走向根本上取决于本国的综合实力和目标追求。建国以来,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政治、社会、文化、国防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8]35-36更可贵的是,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不挑战现有国际秩序、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通过自力更生与开放合作来实现的,打破了“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通俗一点来讲,就是中国正处在“将强未强”、“将起未起”的关键档口上,还面临诸多风险挑战。

三是中国今天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不同了。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迅速崛起,正深刻地改变着后冷战时代的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很大程度上正在重塑现有的权力结构,其影响不可谓不大。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128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还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场、最被看好的主要投资目的地,以及能源资源产品的主要进口国。2012年,中国对亚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50%,并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不仅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投入资金,向面临困难的国家伸出援手,还以自己坚实稳定的增长,与新兴市场国家一道,支撑起全球经济复苏的希望[2]。

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不论是“中国威胁论”,亦或是“中国机遇论”,实质上都是这种高度重视的具体反映之一[9]。各国都以如何应对中国“崛起”作为战略考量,对华借重、合作以及疑虑、误解、防范、遏制倾向都在发展[10]。因此,如何回应国际社会的各种反应和关切,也是今后中国外交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四是人民群众对中国外交的期望和要求不同了。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人民群众是中国外交工作的主体力量和坚强后盾。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参与能力和参与热情都有了明显提高;另一方面,伴随着中国对外交往的拓展和深化,国内民众对外交和国际事务的关注和参与度空前提升,参与塑造我国家形象的机会日益增多、维护国家利益的愿望更加强烈[11]。毫无疑问,外交工作应该更多地倾听人民呼声、考虑民众诉求、寻求大众支持,否则,就有可能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与威信。

总之,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面对国际社会的各种反应以及国内民众的更高要求,中国外交既需要保持高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需要不断开拓创新,用新理论回答新问题、应对新挑战、指导新实践,唯有如此,才能带领中国这艘东方巨轮在国际风云激荡中奋勇前行。

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特征

(一)坚持特色道路观

许多西方学者(如保罗·肯尼迪、约翰·米尔斯海默等)在总结近代以来西方主导的国际关系实践时,提出了国家成长或经济增长本身导致了扩张、竞争、对抗、危机、冲突乃至战争。在近代西方国际体系中,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意大利、奥匈帝国等在其大国的崛起过程中,都引发了大量的战争,有的通过战争取代了先前的霸权国[12]。然而,新中国成立伊始,我们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依靠自力更生来实现国家发展。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又进一步通过开展互利合作来加快自主发展进程。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更加积极地参与经济全球化,主动融入现有国际体系,与世界各国形成了水涨船高的利益共进关系。实践证明,中国同其他新兴大国一道,打破了后起大国崛起势必掠夺、侵略、争霸的历史定律,开创了全球化时代依靠勤劳智慧、合作共赢、实现振兴的全新道路[10],即和平发展道路。

近年来,习近平多次全面阐述和反复强调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文化必然性与制度必然性,明确告诉世人:中国决不走以往大国通过武力实现崛起的老路!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他指出:“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回应,更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这种自信和自觉,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来源于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8]265,“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当今世界,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老路还能走得通吗?答案是否定的。不仅走不通,而且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只有和平发展道路可以走得通。所以,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8]266,“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8]267。

(二)坚持特色关系观

中国一贯主张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然而,从国际关系的演变历史来看,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大部分时间处于一个或少数几个强国的主导、控制之下,是典型的“强权体系”。在这种体系下,弱肉强食是主要的生存法则,往往是少数人就可以说了算或者就是“你输我赢,赢者通吃”。

冷战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习近平2013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曾用“风云变幻”和“日新月异”来形容当今世界。在各国高度依存、深度融合、休戚与共的新形势下,旧体系、旧观念早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8]273。

为此,我们在坚持平等、自主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一般性辩论时,对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内涵进行了全面阐述,并用“五个要”加以概括,即“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要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要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13]。

(三)坚持特色治理观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有力地推动各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同时,它在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各领域都给世界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比如,不断升温的网络安全问题以及围绕网络空间治理所进行的大国博弈等,就是全球化时代面临的烦恼,主权国家、国际机构、非政府组织、公司企业乃至普通个人都不能置身于外。对此,习近平强调,随着全球性挑战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这不仅事关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而且事关给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定规则、定方向;不仅事关对发展制高点的争夺,而且事关各国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长远制度性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14]。由此可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与中国的长远发展,尤其是与能否顺利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息息相关。

习近平指出,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离不开理念的引领,全球治理规则体现更加公正合理的要求离不开对人类各种优秀文明成果的吸收。他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广泛汲取精神营养,站在引领人类社会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治理理念。比如:在原则上,主张弘扬共商共建共享新理念,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规则上,强调要推进民主化、法制化,实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在方式上,倡导开放包容、合作共赢,主张合作是实现利益唯一正确选择;在安全领域,强调“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总体安全观,倡议树立“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在文明交流领域,坚持文明多样化,强调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等等。

(四)坚持特色安全观

冷战结束后,以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环境恶化、公共卫生事件、网络安全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非传统安全问题不断浮出水面或进一步加深,并与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在一起,给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构成严重挑战。针对不断拓展的安全内涵和日趋复杂的内外安全形势,习近平提出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他强调:“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8]200-201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8]201。

在参加第七十届联合国一般性辩论时,习近平向国际社会呼吁要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强调应该摒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观念[13]。针对核武器潜在的巨大危害和人们和平利用核能的积极愿望,习近平在荷兰海牙核安全峰会上提出了“要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把核安全进程纳入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8]254,即发展和安全并重,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发展核能事业;权力和义务并重,以尊重各国权益为基础推进国际核安全进程;自主和协作并重,以互利共赢为途径寻求普遍核安全;治标和治本并重,以消除根源为目标全面推进核安全努力[8]254-255。

(五)坚持正确义利观

英国前首相帕麦斯顿(Henry Palmerston)曾这样形容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他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不可否认,外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维护和增进本国的利益,但这并不意味着外交工作就该惟利是图,就要追求自身绝对利益的最大化。这种“逐利”思想显然与中华文化传统和新中国的外交实践格格不入。在中华文化传统里,我们一贯主张“义以为上”、“以义统利”、“先义后利”。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自己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困难情况下,我们还是勒紧裤腰带,对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各种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举世闻名的坦赞铁路就是那个时候树立起来的一座丰碑。

因此,摆正义与利的关系,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个重要体系。习近平对什么才是正确的义利观进行过精辟论述,他指出,“义,反映的是我们的一个理念,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这个世界上一部分人过得很好,一部分人过得很不好,不是个好现象。真正的快乐幸福是大家共同快乐、共同幸福。我们希望全世界共同发展,特别是希望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利,就是要恪守互利共赢原则,不搞我赢你输,要实现双赢。我们有义务对贫穷的国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有时甚至要重义轻利、舍利取义,绝不能惟利是图、斤斤计较。”他特别强调:“对周边和发展中国家,一定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只有坚持正确义利观,才能把工作做好、做到人的心里去。对那些长期对华友好而自身发展任务艰巨的周边和发展中国家,要更多考虑对方利益,不要损人利己、以邻为壑。”[15]

(六)坚持特色民本观

在许多人看来,外交是“高大上”的工作,那么“精英游戏”的意味自然也就浓了些。其实不然。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主要特色之一,就是高度重视民众在外交工作中的主体作用。习近平多次强调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人民的深厚友谊是国家关系发展的力量源泉”、“人民友好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基础力量,是实现合作共赢的基本前提,相互信任、平等相待是开展合作、实现互利互惠的先决条件”。他更是用“关系亲不亲,关键在民心”高度概括了人民友好在发展国家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在对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进行顶层设计时,习近平都会将开展人文交流、培育青年力量、增进人民友好等作为重要内容加以强调。比如,在部署做好周边国家外交工作时,他要求要开拓创新,多领域、多渠道、多层次开展民间对外友好交流,广交朋友、广结善缘。要以诚感人、以心暖人、以情动人,拉近中外人民距离,使彼此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特别是要做好中外青少年交流,培养人民友好事业接班人[16]。谈到中非关系时,他表示,中非关系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中非关系发展应该更多面向人民。更加重视中非人文交流,增进中非人民的相互了解和认知,厚植中非友好事业的社会基础,特别是要积极推动青年交流,使中非友好事业后继有人,永葆青春和活力[8]308-309。

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既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片沃土,也来源于对新中国六十多年外交实践的总结提炼以及对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还是对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深刻演变的准确把握,随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稳步推进,将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以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体现了顺时应势的时代担当。孙中山先生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指出:“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是一个极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课题。中国要发展,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要树立世界眼光、把握时代脉搏,要把当今世界的风云变幻看准、看清、看透,从林林总总的表象中发现本质,尤其要认清长远趋势。”[1]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就是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致力于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二,体现了敢于负责的大国担当。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不仅进一步表明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而且也是在积极发挥中国的独特作用,从理念到实践上努力推动世界各国一道走和平发展道路,共同走出一条“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的新路子,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以说,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第三,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深厚情怀。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一方面积极回应了国内民众对中国外交的新期待和新要求,通过更加奋发有为的新姿态、新行动来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也着眼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声,对如何切实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提出了中国方案。在世界格局加快演变的关键时期,中国为处于转型和治理双重任务叠加的国际社会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习近平出席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6-01-1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1/29/c_1113457723.htm.

[2]王毅.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J].国际问题研究,2013(4):1-7.

[3]孔根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应着力处理好十个重要关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外交工作重要讲话的体会[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2):73-82.

[4]杨煌.超越“国强必霸”的老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创新及其意义[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5(2):129-133.

[5]李志永,袁正清.大国外交的中国特色之论[J].太平洋学报,2015(2):20-29.

[6]陈志敏.全球主义、国家路径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J].国际政治研究,2015(4):106-112.

[7]秦亚青.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几点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5-27(B05).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5.

[9]于镭,萨姆苏尔·康.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全球体系与力量转换理论的探究[J].战略决策研究,2014(6):3-19.

[10]裘援平.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公共外交[J].国际问题研究,2010(6):1-3.

[11]杨洁篪.努力开拓中国特色公共外交新局面[J].求是,2011(4):43-46.

[12]叶自成.以中华智慧破解“修昔底德陷阱”——习近平关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构想解析[J].人民论坛,2014(6):33-35.

[13]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EB/OL].[2016-01-15].http://www.fmprc.gov.cn/web/ziliao_674904/zt_674979/dnzt_674981/xzxzt/xpjdmgjxgsfw_684149/zxxx_684151/t1301660.shtml.

[14]新华网.习近平: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更加合理[EB/OL].[2016-01-15].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10/13/c_1116812159.htm.

[15]王毅.坚持正确义利观 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外交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3-09-10(007).

[16]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EB/OL].[2016-01-15].http://news.china.com/zh_cn/domestic/945/20140515/18504689_1.html.

[责任编辑彭国庆]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699(2016)02-0157-05

作者简介:陈水胜,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主要从事当代中国外交研究.

收稿日期:2016-03-04

猜你喜欢

国际关系中国特色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霸权秩序”的国际关系多维度视角探析
浅议英联邦诸王国的主权沿革
担和平崛起大国形象,建和平稳定中日关系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