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现状及进展
——以南京农业大学草业学院为例

2016-03-12何晓芳南京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6年5期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导师制

何晓芳(南京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现状及进展
——以南京农业大学草业学院为例

何晓芳*
(南京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摘要:以南京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本科生导师制为例,分析了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导师制的现状及进展,提出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培养的新思路和新模式,强调本科培养的重要性,通过明确职责定位、健全运行机制、结合专业特色、重视国际化发展等一系列举措,以提高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导师制的培养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精英化培养

1 引言

本科生导师制(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UTS)是高等教育培养和管理学生的重要形式之一,意在师生的双向选择前提下搭建人性化的教学平台,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导师制作为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十九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自本科生导师制引入中国高等教育以来,导师制被普遍认可,并在世界各地的高等学府内相继仿效实行[1]。随着我国高校普遍实行了学分制和选课制,在本科生教育中采用导师制有了实施的基础。近几年,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一批高校率先探索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随后本科生导师制在全国高校得以推行,成为我国本科生教育管理制度上的一种重要创新[2]。

2 意义

在导师制这种气氛融洽的环境下,可以促进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素质教育和差异化教育需要对现有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在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同时,还需要同学多动手,多实践;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充分吸收理论知识。未来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全方面高素质的人才,通过导师指导学生自主完成项目或者科技活这一过程,使学生的能力充分得到锻炼,问题也充分暴露。

南京农业大学作为一所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率先在农业高校中开展本科生导师制教学,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笔者现以南京农业大学草业学院为例,尝试分析农业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和进展。

3 本科生导师制现状

3.1学分制为体,导师制为辅

与我国曲折的近现代历史遥相呼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也历经坎坷,多次变革。1939~1949年间,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纷纷效仿牛津大学导师制的精神,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学者[3]。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向前苏联学习,西方的导师制暂时退出我国高校的舞台[4]。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也开始快速转型,学分制成为发展最快的教学管理制度。进入21世纪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位育人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本科生导师制慢慢回温[5]。

南京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成立于2012年,2014年初正式正常运行,成立之初就确立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培养方案,组织每个班级在大一下学期自主选择导师,实现了个性化、全面化、立体化的教学目标。从新生入学开始,针对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同时凭借导师自身的教学经验优势,为学生提供学习性指导,针对个人发展方向提供学习计划。依据导师自身技术能力和从事的科研方向,为学生提供技术性指导,使学生在相关领域进行深入的课外锻炼,弥补课内教学缺乏实际锻炼的不足。针对学生就业和考研提供指导性意见,实施近3年,取得了良好效果。笔者在2013级和2014级学生中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91 %的同学认同本科生导师制培养,83 %的同学认为本科生导师制促进了他们的学习,77 %的同学表示导师对他们的生活有直接帮助。不过总体而言,本科生导师制更多地是以学分制的一种辅助形式存在[5]。

3.2科研实验为主,教育教学为辅

科研与教学脱节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现象,也一直是教育者争相讨论的议题:优秀的科研工作者不见得是好老师,好的老师不见得是优秀的科研工作者。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为科研和教学建立了极佳的桥梁,发挥了关键的纽带作用。

2007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正式提出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后发展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自此,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迅速在高校中扩展。研究型大学普遍设立了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设置了相应的管理机构,拥有专项经费及展示平台。南京农业大学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学、环境生态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等4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 %,其中农业科学已经进入ESI全球农业科学领域排名前1 ‰的行列,科研和实验成为学校发展的重头戏。

目前,草业学院的所有本科生均已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3~4名同学形成小组,自主选择导师。学生们走进实验室,参与到导师的课题中,提高了实验素养;导师既是同学们的专业课教师,又是实验项目的指导者。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提高了大学教育的实效。笔者统计2012级、2013级和2014级三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后发现,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学生专业课成绩都有明显提升。

但是,现有的本科生导师制注重的是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的锻炼,并不是传统意义的课堂教学和课后关心教育。所以主要体现的是科研和实验技能基础训练,辅助是教学与教育。

4 本科生导师制进展

4.1明确职责定位,健全运行机制

不同的高校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具体定位有着不同的标准,也衍生出不同的操作形态。按照指导类型分,有生活导师制、实习导师制、素质导师制、学习导师制、科研(学术)导师制、德育导师制;按指导时段分,有全程导师制、低年级和高年级导师制;按指导层次分,有“班主任+导师”、“辅导员+导师”、“导师+助理导师”、“普通导师+专业导师”等,不一而足[6]。

草业学院在落实学校的本科导师制体系的同时,结合学院特点,进一步明确了具体的职责与定位,健全了运行机制。主要内容包括“三方并轨制”和“分类考察,量化突出”两个方面。针对教师的职责与定位,学院提出了“三方并轨制”:三方是指学术导师、班主任及辅导员三方,其中学术导师指导本科学生的科研实践,班主任作为专业课教师关注本科学生的日常学习,辅导员引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并轨是指三方在互不干预的情况下协作,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化、立体化教育。针对制度的具体落实,学院建立了“分类考察,量化突出”的学生素质综合考评体制。“分类考察”主要包括学术导师、班主任、辅导员的三方意见,明确科研、教学、教育结合的框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理性精神和道德追求。“量化突出”是在“分类考察”的框架下,细化考评内容,突出“因材施教”,将学生的特长和优势转化为实际的考评优势,并与相关的评奖评优挂钩,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4.2结合学院特点,重视国际化发展

按照教育部统计数据,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人数从1997年的100.04万人增加到2008年677.48万人,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从1997年的40.45万人增加到了2008年的123.75万人。相比之下,学生人数的增加比例与专任教师人数的增加比例并不协调,平均生师比从1998年的11.60上升到了2007年的17.28。而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常春藤盟校和哈佛大学均严格控制学生规模,使生师比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平均一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不超过10人,有的只有3~4人。因此,我国高校生师比的严重失调必将严重影响导师制实施的质量和效果,也不利于导师自身的成长[4]。

草业学院作为一个新近成立的学院,立院之初就明确了“精英化”培养的教育方针。学院计划每年招收40~50名本科生,生师比在4~5之间,真正意义上实现导师制,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草业科学作为一个综合学科,包括饲草、草坪草、草原生态恢复、遗传育种等多个领域。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组合为小组,自主选择导师。这符合我国研究型大学倡导的“科研与教学同生共进原则”、“新型学术自由原则”和“新式精英教育原则”[7]。草业学院积极与国际名校交流,每年择优选拔一个班与美国罗格斯大学、俄勒冈州立大学等学府进行2+2联合培养,授予学士学位;3+2联合培养模式,授予硕士学位。并且实现了国内课程与国外课程的无缝对接。

5 反思与总结

笔者以南京农业大学草业学院为例,分析了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和发展。尽管有许多新的尝试,高校本科导师制教育依旧有许多值得反思与总结之处。

5.1教学与科研结合不够

我国部分研究型大学重视科研,忽视本科教学工作,导致本科导师制的效果不佳。2006年马艳兰对清华大学本科导师制教学现状的调查数据表明,“2000年级、2001年级、2002年级的学生中分别有近一半的同学认为导师制的效果一般,而2003级的学生有近一半人认为‘和没有差不多’”;2011年刘儒德和唐澈对北京师范大学导师制教学开展最为成功的院系A进行了调查,数据同样显示,本科生对导师制教学的满意率也不高,只有57 %[8]。

因此,进一步加强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是改善导师制效果的途径之一。主要方法包括:办学理念上凸显本科教学的重要性;培养体系中不断加强本科生科研训练;教学方法上逐步推广研究性教学;在教学队伍上推动科研高水平教师承担本科教学工作以及职称晋升及奖励体系中突出教学指标的比重[7]。

5.2教学设计缺乏针对性和弹性

一方面,本科生教育阶段往往重视理论框架学习,学生缺少专业知识基础,因此学生选择导师时往往考虑的是个人喜好、老师的教学风格,很少考虑到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另一方面,老师在安排本科创新创业项目时,往往是从自己的科研项目中选择,没有考虑到本科生的接受程度,也未考虑本科生的未来发展。导师在做教学设计时应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发掘学生的潜力,激起学生的研究兴趣。

当下大学生考虑的往往是就业选择。如果本科导师制始终以科研为目标,以将学生全部培养为科研人员为方向,未免死板,也不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因此本科导师制应注意多元化发展,将学生兴趣与专业结合,培养多领域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东成.导师制:牛津和剑桥培育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1,(8):45-46,21.

[2] 刘国福,杨俊.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本科导师制特点及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01:63-65.

[3] 王宇清,黄洁.儿科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和思考 [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2):110,112.

[4] 彭廷红,秦宝荣.本科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与经济,2010,02:51-54.

[5] 朱昊辰,贺文智,李光明.关于我国本科院校导师制实践问题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4,36:25-26.

[6] 丁林.本科生导师制:意义、困境与出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5):74-77.

[7] 施林淼,刘贵松.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学科研融合的方式、问题及对策——以清华大学等6所高校发布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5,03:31-35.

[8] 赵东金.本科导师制教学组织实施者应提高四种认识[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4,02:41-43.

中图分类号:S831.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6)05-0096-03

基金项目: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校级教改立项资助,项目名称:国际化、多元需求导向下的本科人才分类培养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草业科学专业为例。

*作者简介:何晓芳,女,硕士,南京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教学秘书。

猜你喜欢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导师制
研究型大学人文通识课到课率与课堂因素关系探究
建设高水平大学数学教学团队
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综合设计改革与实践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策略
研究型大学中教师角色分析
学分制背景下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实施策略
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创建研究型大学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与“本科生导师制”结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维研究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