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水平科研平台下的“本硕博互动”创新人才培养

2016-04-25李娜

中国科技博览 2016年1期
关键词:团队协作本科生导师制创新人才培养

李娜

[摘 要]培养高素质科研创新型人才是当前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素质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开展“本硕博互动”的团队培养方式,逐步构建高素质创新人才育人体系,用团队的先进理念、缜密的逻辑思维等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团队多层次育人优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关键词]本硕博互动 本科生导师制 团队协作 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202-01

前言:创新人才是个性化教育的产物,团队精神与综合素质是创新人才的核心要素。“本硕博互动”的团队培养方式以学业指导为主线,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因材施教,实行个性化教育”的特征,强调团队协作。本文研究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自主个性化学分制、师生动态制等举措,开展“本硕博互动”培养方式,逐步构建高素质创新人才育人体系。

一、本科生导师制

1、 本科生导师制下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所谓“本科生导师制”,就是在实行班级制和年级辅导员制的同时,聘请有经验的教师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前提下担任本科生的指导老师, 导师们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和心理辅导, 帮助学生把握自己的个性特点制定成才计划, 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促使学生全面快速成长[1]。

这种培养模式有助于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拓展知识面,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获得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相长,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导师在与学生经常性的接触中,加深了师生的关系,更方便传播思想道德观念,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2、 本科生导师制下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实施办法

建立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制度。本着导师积极应聘、自愿报名,网上公布导师资料及指导意向,学生根据个人志愿和兴趣爱好选择导师的原则,实行双向选择。未能通过双向选择的导师和学生由学校相关职能部分统一协调安排[2]。

明确培养目标。集中对通过双向选择的学生进行集体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明确本科生导师制的培养目标以及查阅文献、科研选题、科研课题申报、科研课题结题、撰写科研论文等内容。

育人团队链的建立。由于学生来自全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籍贯、不同民族,根据多专业多学科互相交叉的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科研小组,每组4-5人,每个科研小组就是一个科研团队,每个科研团队由一名研究生或博士生担任队长,建立“大团队-小团队-兴趣小组”组成育人团队链,以此来通过科学实验、项目攻关、团队协作提高本硕博的动手与实践能力。

指导学生项目选题。以各类创新项目为纽带,以创新平台及产学研基地为载体,构建本硕博积极参与、互动学习的育人体系。学生积极申请各类项目,在项目中直接获得与专业方向吻合的知识学习和操作锻炼,与课堂学习和非科研专业实验学习相得益彰。

创新实践成果的转化。学生创新实践的成果主要通过学科竞赛、学术报告、论文撰写和专利申请等检验,通过团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团队协作实现成果的转化,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与科学精神,达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的。

二、自主个性化学分

实行“自主个性化学分”教学管理制度,规定各专业学生可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参加科研项目、发表论文、获得认证证书、参加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等自主学习形式获得学分,各专业可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特点,要求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自主学习,获得学分。学校各相关部门要为实现该培养目标做好条件保障:

1、 学校创新活动中心、实验室和机房要保证开放时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场地、设备和技术支持。

2、学校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要定期举办各类竞赛、学术活动,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加。

3、积极扶持各类社团开展各种创新实践活动。

三、师生动态制

以导师、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承担的各类创新项目为纽带组建专业互补的各个科研兴趣小组,这种小组随着项目的完成可以重新组建,实施动态管理,为创新人才培养创造了实战条件。

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如果频繁的打乱小组,将使刚产生的凝聚力消失,才培养起来的团体意识消解。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如不很平衡,甚至出现教大差异时,导师应认真观察,对确实不能合作的小组,在两三周后可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对小组作出调整时要及时了解合作不下去的原因,让学生明白了此次调整的意图,以达到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的目的。

四、“本硕博互动”培养模式的成效

1、全体参与,广泛受益

本科生一进校就被分配给各导师,参加导师课题组会议,参与研究生的科研项目与科研实践活动,这种培养方式使100%学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创新训练。从近年来我院学生考研情况来看,参加科研创新实践的同学在研究生复试中更易受到导师青睐,同时在研究生阶段学习效果也更好,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广泛提高。

2、 因材施教,发扬个性

在学生参与科研的过程中,导师可以对学生的基础、能力、兴趣有更为细致的了解,并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培养,扬长避短,因材施教[3]。

3、 厚积薄发,成果丰硕

全体学生参与“本硕博互动”学习后,不仅能快速进入角色,丰富知识,而且得到了良好的创新实践训练,使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快速提升,成效显著。我院自实行“本硕博互动”创人人才培养模式以来,获全国挑战杯一等奖、交叉创新一等奖;获首批“小平创新团队”,在论文发表与专利申请方面,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在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以学生为第一或主要发明人的授权或公开中国发明专利125项。在科研项目申报方面,2名在职博士生成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名博士生和14名硕士生分别获得省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资助,11名博士生获得学校优博资助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立项100余项,其中国家级12项、省级29项。这些成绩充分证明在高水平科研平台下,本硕博互动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4、辐射周边,社会青睐

毕业生深受企业和高校的欢迎,2012、2013两届本科生的按期毕业率、学位授予率均大于96%、考研录取率分别为23.5%、24.6%,就业率均为100%。已毕业的几届研究生的就业率均为100%。

总结

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求人才有创新型的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是以新颖性和独创性为特征,是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实践证明,“本硕博互动”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曾凡东. 对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2004,(10).

[2]黄锁义,李容, 潘乔丹. 本科生导师制下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 高 教论坛,2011, (2).

[3]李墨林,孙国超,王洪海. 加强本科生科研实践 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 (4).

猜你喜欢

团队协作本科生导师制创新人才培养
供给侧改革下营销创新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
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综合设计改革与实践
创新性科研人才的培养模式
学分制背景下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实施策略
《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
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政工职能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