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南孙教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验案举隅*
2016-03-10闫海洁朱南孙
闫海洁 董 莉 朱南孙
朱南孙教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验案举隅*
闫海洁1董莉2△朱南孙2
海派朱氏妇科第三代传人朱南孙教授对妇科疾病的诊治经验丰富,见解独到,临床应用屡有良效,尤其对不孕症的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列举朱南孙教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案例2则,进行治法、用药的分析,以探讨朱南孙教授治疗本病的临诊辨治思路。兹将朱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经验具体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输卵管阻塞;不孕症;朱南孙
朱南孙教授作为海派朱氏妇科第三代传人,继承和弘扬祖业,在朱氏两代名医的熏陶与教诲下,秉承家学,博采众长,总结丰富了朱氏妇科体系,尤其擅长治疗妇科疑难杂症,对不孕症的诊治有独到见解。我有幸随朱老侍诊,现将朱教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验案二则与大家分享。
1 验案
1.1验案一魏某,女,33岁,职员。初诊(2014年6月14日):主诉:发现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2年余,求嗣。病史:患者平素周期尚准,月经史:12,5/26,量中,色红,有血块,痛经(+)。生育史:0-0-0-0。2011年9月27日于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行输卵管碘油造影(HSG)示:宫腔正常,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末次月经:2014年5月28日—2014年6月1日量中,经前脘腹作胀,白带量中,色黄,稍有异味。宫颈II度糜烂(避孕中)。刻下:患者神疲乏力,纳可,寐欠安,便调,脉弦浮略数,舌暗偏红,苔黄腻少津。证属湿热蕴阻冲任,络道气机不利,治拟清热疏化,通利冲任。方药:蒲公英30 g,红藤30 g,石见穿15 g,徐长卿12 g,柴胡、延胡索各6 g,丹参30 g,牡丹皮15 g,制香附12 g,川楝子12 g,王不留行子15 g,路路通15 g,12剂。
二诊(2014年6月28日):末次月经6月20日,经期略提前,有轻微腹痛,经前乳房胀痛,脉弦细迟,舌质红,苔薄腻。仍属湿热蕴阻冲任,络道气机受阻,肝肾阴虚,治拟清热化湿,疏利冲任。方药:上方加娑罗子12 g,12剂。患者继服上方4个月。
三诊(2014年11月22日):末次月经:10月26日,诸症好转,本次排卵期已试孕,经水未转。治拟补肾疏络促孕。方药:党参30 g,丹参30 g,黄芪30 g,川芎6 g,柴胡6 g,巴戟天15 g,淫羊藿15 g,仙茅15 g,石楠叶9 g,石菖蒲9 g,川楝子12 g,制香附12 g,王不留行子15 g,12剂。
四诊(2014年12月27日):末次月经:11月28日12月25日查血HCG:54.91mIU/mL,P:15.36ng/ml,近日小腹略有抽掣,无腰酸,无阴道出血,胃纳可,夜寐欠安,二便调,脉细滑,有孕之象,舌偏红,苔薄腻。证属湿热素盛,肾水亏乏,治拟清热养阴,滋肾安胎。方药:生地黄15 g,淡黄芩6 g,白芍15 g,女贞子12 g,桑葚子12 g,川续断12 g,桑寄生12 g,菟丝子12 g,墨旱莲15 g,苎麻根15 g,太子参20 g,何首乌藤20 g,茯神15 g,杜仲12 g,14剂。
1.2验案二王某,女,38岁,职员。初诊(2013年3月9日):主诉:结婚三年未避孕1年余,未孕。 病史:患者平素月经尚调,MC:13,7/30-37,经前乳胀,量中,色偏暗,有血块,痛经(+)。生育史:0-0-0-0,末次月经:2013年2月15日,(2012年12月10日)HSG:左侧输卵管通而不畅,右侧输卵管积水。2009年置IUD 3个月因疼痛取出,后服紧急避孕药2~3年。刻下:患者乳胀不舒,有经行预感,胃纳可,寐差梦扰,偶有便秘,脉弦细,舌暗淡,有瘀紫,苔薄黄腻。证属湿热夹瘀交阻,冲任气机不利,治拟疏肝化瘀,调理冲任。方药:当归20 g,丹参20 g,牡丹皮15 g,赤芍15 g,刘寄奴15 g,王不留行子12 g,川楝子12 g,柴胡、延胡索各6 g,蒲公英20 g,红藤20 g,紫花地丁15 g,益母草20 g,12剂。
二诊(2013年3月23日):末次月经:3月14日,至今未净,经前乳胀,量畅,经行腹痛仍作,胃纳可,夜寐一般,二便调,脉弦细,舌暗红,苔薄黄腻,证属湿热夹瘀交结,冲任气滞,治拟清热化瘀,疏利冲任。方药:当归20 g,丹参20 g,牡丹皮15 g,赤芍15 g,刘寄奴15 g,王不留行子12 g,川楝子12 g,柴胡、延胡索各6 g,皂角刺15 g,茜草15 g,桑螵蛸、海螵蛸各12 g,12剂。
三诊(2013年4月6日):末次月经:3月14日,10天,经后无不适,胃纳可,夜寐一般,二便调,脉弦细数,舌暗尖红,苔薄腻,证属湿热夹瘀交阻,冲任气机不利,治拟活血化瘀,疏利冲任。方药:生蒲黄30 g,丹参30 g,牡丹皮15 g,赤芍15 g,皂角刺15 g,刘寄奴15 g,三棱、莪术各15 g,血竭9 g,王不留行子15 g,川楝子12 g,柴胡、延胡索各6 g,石见穿15 g,12剂。
四诊(2013年4月28日):末次月经:4月15日,7天,量中,经行腹痛,经后感风热,咳嗽咳吐黏痰,牙龈肿痛,脉细弦,舌质暗偏红,苔薄黄腻,证属肝郁湿热瘀结,治拟疏肝祛瘀清热。方药:荆芥9 g,薄荷(后下)5 g,金银花12 g,连翘12 g,枇杷叶9 g,浙贝母9 g,桂枝9 g,生甘草6 g,泽泻12 g,茯苓皮12 g,柴胡、前胡各6 g,12剂。
五诊(2013年5月11日):末次月经:4月15日,7天,周期将近,尚无不适,脉细弦数,舌质暗偏红,苔薄腻少津,仍属湿热夹瘀,冲任气滞,治拟清热化瘀,利气化滞。方药:生蒲黄20 g,五灵脂15 g,丹参20 g,牡丹皮15 g,皂角刺15 g,刘寄奴15 g,蒲公英30 g,红藤30 g,青皮、陈皮各6 g,茜草15 g,柴胡、延胡索各6 g,海螵蛸15 g,12剂。
六诊(2013年6月1日):末次月经:5月15日,周期准,量中,腹痛较前减轻,期中小腹抽掣感,脉沉细缓,舌质暗紫,苔薄黄少津,仍属湿热夹瘀交阻,冲任气滞,治拟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通利冲任。方药:丹参30 g,赤芍15 g,牡丹皮15 g,皂角刺15 g,刘寄奴15 g,蒲公英30 g,红藤30 g,制香附12 g,王不留行子15 g,川楝子12 g,石见穿15 g,生蒲黄30 g,血竭9 g,12剂。
七诊(2013年6月29日):末次月经:6月17日,7天,量中,略有腹痛,经后无不适,将近月中,乳胀腰酸并作,脉弦细,舌质暗,苔薄腻少津,仍属湿热夹瘀交结,治宗原法。方药:丹参30 g,牡丹皮15 g,赤芍15 g,蒲公英30 g,红藤30 g,皂角刺15 g,生蒲黄30 g,刘寄奴15 g,石见穿15 g,路路通15 g,王不留行子15 g,川楝子12 g,娑罗子12 g,12剂。
八诊(2013年7月27日):末次月经:7月25日,现未净,有血块,痛经(+),刻下:无不适,纳可,寐安,便调,脉细,舌质暗,苔薄腻,属湿热夹瘀留滞,治拟清热化湿,活血化瘀,通利冲任。方药:丹参30 g,牡丹皮15 g,蒲公英30 g,红藤30 g,生蒲黄30 g,刘寄奴15 g,柴胡、延胡索各6 g,徐长卿12 g, 王不留行子15 g,川楝子12 g,石见穿15 g,青皮、陈皮各6 g,莪术、白术各9 g,14剂。
九诊(2013年9月7日):末次月经:8月22日~9月5日,量偏多,淋漓11天方净,服上药后腹痛明显较前减轻,脉舌同前,仍属热瘀交加,冲任气滞。患者素体肝旺,证实无虚,祛邪为先,治拟化瘀消结。方药:生蒲黄30 g, 丹参30 g,牡丹皮15 g,赤芍15 g,茯苓皮12 g,石见穿15 g,徐长卿15 g,延胡索6 g, 三棱15 g,莪术15 g,椿根皮9 g,鸦胆子12 g,黄药子9 g,12剂。
患者继服上方2月,后自测尿HCG(+),确认妊娠,孕后无不适。定期随访,患者足月产一健康男婴。
按:《石室秘录》指出:“任督之间,倘有癥瘕之征,则精不能施,因外有所障也。”《女科经论》曰:“夫痃廦癥瘕,不外气之所聚,血之所凝”。可见无形之积聚和有形之癥瘕阻于任督、胞脉,使精不能施,血不能摄,故婚而无子。朱老强调:基于“治病先祛邪,邪去正自安”的思想,不孕症患者有病当先治病,病除经调则气血充沛,阴阳平衡,交之以时,胎孕乃成。
2 讨论
二则验案皆为输卵管阻塞所致不孕,朱老根据辨证分型,治疗上各有侧重,临床运用上分“从、合、守、变”来掌握[1]。验案一中,朱师考虑患者输卵管通而不畅系炎症所致,辨证为湿热蕴阻冲任,络道气机不利。第一阶段治当清热化湿,通利冲任,以治病为主[2]。方中蒲公英、红藤为朱老治疗输卵管阻塞最常用药对,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石见穿、徐长卿、香附、川楝子、王不留行子、路路通行气活血通络,络通则受孕有望;丹参、牡丹皮、赤芍清热凉血,活血祛瘀;柴胡、延胡索疏肝行气止痛,缓解炎症所致经前腹胀,经行腹痛。方用四月,三诊时诸症好转,进入第二阶段,治以益气养血,补肾促孕。方中加用人参、黄芪及补肾之仙茅、淫羊藿、巴戟天增强温补肾阳,益精生血之功,再辅以石楠叶、石菖蒲、川芎3味醒脑怡情,共奏益气养血、补肾助情、促卵助孕之功[3]。至四诊时业已受孕。考虑患者湿热素盛,肾水亏乏,孕后以清热养阴,滋肾安胎为主。本医案治法从清热化湿,通利冲任到益气养血,补肾促孕再到孕后清热养阴,滋肾安胎,充分体现了“变”,即治法视症情转变,用药视疾病不同阶段转变,灵活应用。
验案二中,患者王某经前乳胀,经行有块、腹痛症状明显,舌暗有瘀,乃湿热蓄积于冲任,与血搏结,积而成瘀,瘀热互结,闭阻胞脉所致,辨证为血瘀热结,故宜祛邪为主,治以活血化瘀,通利冲任。丹参、牡丹皮、赤芍为君,清热凉血,活血祛瘀;在蒲公英、红藤、石见穿、徐长卿、香附、川楝子、王不留行子、路路通的基础上,更加三棱、莪术破血祛瘀;其中莪术与白术同用,体现了“合”,即兼治也,攻补兼施,消补相伍,寓攻于补,每有良效。皂角刺、青皮、陈皮、蒲黄、五灵脂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使气血流畅则瘀化痛消,乃“通则不痛”之体现。九诊时加用鸦胆子、黄药子更增软坚散结,祛瘀通络之功。现代研究亦表明鸦胆子有抗炎、杀菌之效[4]。后嘱患者继服上方,祛瘀生新,软坚散结,说明“守”之重要。“守”即辨证既确,证不变,守法守方,缓缓图治,以待其功[5],终使瘀去络通,恢复输卵管运卵之功,遂能受孕。
[1]丛春雨.近现代25位中医名家妇科经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397.
[2]朱南孙.朱南孙妇科临床秘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47.
[3]朱南孙.朱氏妇科药对药组精粹[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8.
[4]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33.
[5]胡国华.海派中医妇科流派研究[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54.
上海市中医药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No.ZYSNXD-CC-ZDYJ051);上海市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朱氏妇科流派传承研究基地”项目(No.ZY-CCCX-1-101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朱氏妇科传承工作室项目;上海市科委自然基金项目(No.16ZR1438000)
1.山东省荷泽市中医医院(荷泽 274002);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妇科(上海 200437)
10.3969/j.issn.1003-8914.2016.17.012
1003-8914(2016)-17-2478-03
(本文校对:归绥琪2016-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