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创刊以来“写作学栏目”的学术视野和组稿设计
2016-03-09李春辉
李春辉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11)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创刊以来“写作学栏目”的学术视野和组稿设计
李春辉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11)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自1998年创刊以来,坚持十几年如一日的开设写作学研究栏目,重视对写作基础理论的深入探讨和对古代写作理论的追源溯流,关注各种文体写作,加强应用文写作研究,探索写作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对提高写作学的学科地位进行探索和呼吁,重视写作学学科的学术史总结。组稿设计紧抓学科重点热点问题,勇于探索学科前沿,选稿、用稿都精心策划,注重培养作者队伍。栏目成为写作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一个有力的阵地。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写作学研究;栏目;学术视野;组稿设计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创办于1998年,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委托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主办的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期刊。截止2016年第1期,学报已经累计出刊73期,刊登近2200篇学术文章,为内蒙古地区、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乃至全国教育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的学术积累和贡献。自1998年创刊以来,写作学研究就作为常设栏目坚持开设,一般是每年开设二期,有时个别情况开设一期或三期,从1998年创刊到2016年1期为止,共开设36期写作学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发表写作学研究的论文131篇,约占到总发稿量的百分之六。鉴于写作学研究在全国大多数学报或多数哲社类学术刊物一般很少开设,更不用说成为常设的栏目,虽然武汉有《写作》杂志,但该刊更多是发表短小的应用层面的文章,理论色彩不强。我们坚持十几年如一日的开设写作学研究栏目,使其成为写作学理论研究的一个园地、一个学界同行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平台,这本身就很有意义,栏目成为写作理论研究的一个有力的阵地、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的作用,完成了大量学术积淀工作。
一、《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写作学研究”栏目的学术视野
写作学研究栏目从设立之初就紧紧抓住学科的重点问题和热点问题,体现出一种高屋建瓴的理论高度和海纳百川的包容气度,同时又紧扣时代脉搏,很接地气。创刊伊始,写作学栏目就主要显示出下面七个方面的学术关注点。
(一)重视对写作基础理论的探讨
1.写作基本原理、规律、技法、策略的探讨和阐发。有尉天骄《新时期写作学的研究原则》、杜福磊《新世纪现代写作学研究的新发展》、王正《试论现代写作学理论范畴的逻辑系统》 、赵可新《新时期写作技法的发展》、苏亚《新时期写作基本规律研究综述》、廖鸿荃《试论系统视角下写作主体的优化》、孟建伟《广义的技术概念与典型的写作技术》、《对写作策略研究若干问题的认识》等。如,孟建伟认为:“现阶段,写作策略的研究,应该在表达和传播、‘整体’和‘联系’的意义上做好概念界定工作;在认清其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基础上,选择可行的研究路径和可以‘为我所用’的理论借鉴;以满足不同作者的需求为基本目的,在‘社会场’中做好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工作。”[1]
2.写作学科理论发展的前沿和趋势。有裴显生的《回顾与前瞻——写作学专论二题》、林宇《二十世纪中国写作理论发展的两个高峰》、万奇《20世纪中国写作理论概论》、李保初《现代写作理论的成就与不足》、孟建伟《新时期写作学科建设中普遍争鸣的若干问题述要》等。如,林宇认为“研究二十世纪中国写作理论高峰出现的背景,阐释其内涵 ,揭示其原因,辨析、澄清发展中的几个疑点,对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写作理论体系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2]
3.探讨写作学与诸如语言、文学、哲学等一些基础学科的关系。有余国瑞《语言学的发展对写作理论研究的启示》 《哲学发展对写作学理论建设的启示》 、张继缅《试论语言在写作中的地位》 、潘新和《人是写作的动物》等。如,潘新和 “试图对‘人是什么’作出新的阐释:人是写作的动物。写作的生命冲动,是人类的‘原欲’,也是人类自我救赎、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基本方式。”[3]从而对写作本质的研究上升到人性哲学的新高度。
4.新的时代背景下探索写作学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形态。如,研究网络写作有金振邦的《网络时代写作学科的现代化》 《web2.0写作研究新课题》 ,研究新的媒介环境下的写作形式的有尹德刚《媒体的变迁与文体的嬗变》。
(二)重视对古代写作理论的追源溯流
对古代写作理论的探讨从1999年4期王志彬(笔名林杉)《刘勰论文叙笔今辨》开始,从历年的发文情况可以看出栏目重视对古代写作理论进行追源溯流的研究探讨的学术用心。对古代写作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学术视角:
1.对文心雕龙的文章学理论的持久的学术兴趣和反复深入的探究和挖掘。从林杉的《刘勰论文叙笔今辨》开始,有侯攀峰《文心雕龙文体论新探》、钱淑芳《文心雕龙原道述要》、余国瑞《先秦诸子和刘勰对文本语境的认识》、张晓丽《用人若即说:文心雕龙事篇浅说》、孙伟志《文心雕龙论说与学术论文写作》、孔祥丽《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之谋篇布局论》、孙俊秀《文心雕龙本体性质辨》、孙慧娟《黄侃文心雕龙的文章声律论》等一系列文章发表,为文心雕龙文章学的发展做出了可贵的学术积累。
2.对古代小说理论、特别是古代小说评点的深入研究和探讨。2000年、2001年栏目曾先后策划以古代小说评点为主题的系列稿件,有连星罗(笔名联群)《明清小说评点艺术今观》、刘春宇《署名李卓吾<水浒传>》评点的人物形象论》、张登勤《一评允为万世功——张竹坡评点<金瓶梅>的贡献》、李红茹《<西游记>陈评李评本中的“虚实论”研究》、杨爱君《<儒林外史>卧评和天评中的讽刺艺术论》、钱淑芳《<红楼梦>脂评的意境论》、宋凤娣《<三国演义>》毛评的情节结构伦、夏惠绩《<三国演义>毛评的叙事之妙研究》、岳晓宁《金圣叹<水浒传》评点的艺术虚构论》、张晓丽的《金圣叹<水浒传>评点动机谈》、姚朝文《小说线索对结构的单值对应关系》等。可以看出栏目对古代小说理论、特别是古代小说评点这一独具民族特色的古代小说写作理论所蕴含的学术价值和现代意义的高度重视。
3.对古代散文理论以及晚晴近代文章学大家的理论关注。可永雪《史记为中华民族塑像铸魂的伟大意义和价值》、安源《唐彪<读书作文谱>述论》、安安《公安派性灵说今辨》、万奇《刘熙载散文理论探微》、兰培《试析吴曾祺赖乎意匠的谋篇论》 、《吴曾祺主于识见浅论》和《涵芬楼文谈性灵说浅论》、朱丽芳《林纾文微之真情实通论》、董丽娟《刘师培文章辩体》、韩李茁《吴曾祺涵芬楼文谈之求古从今说》、朱吉勒《起承转合章法论探析》等文章,体现出栏目对我国古代散文理论、特别是对刘熙载、吴曾祺、林纾等晚清近代文章学大家文章理论的自觉关注。
(三)加强应用文写作研究
1.对应用文写作的特征、内在模式、研究对象、逻辑话语系统、写作对象、读者分析、要素及格式、功能、制约因素、文类划分、人文性、不同制度文化背景下的比较、发展趋势等等方面的阐释和探究。有洪威雷《论当代应用写作学的三个主要特征──兼论应用写作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趋势》,沈国芳《论法定行政公文的内在模式》、孟建伟《逻辑话语系统的应用写作规范》、《论应用文写作的“模式先行”》、刘晓存《计算机应用对公文写作发展的制约》、洪威雷《论应用文发展生产力与制度创新的功能》、望云、李杉《应用文写作的对象、矛盾、构想研究》、苏亚《行政公文读者分析》、侯玉珍《香港公文与内地公文比较》、凌焕新《论应用文写作的人文性》、余国瑞《实用写作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刘孝存《缘事而发 因事说事——试运用系统功能理论解析公文正文要素及格式》、赵映城《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重大改革》、郭小琲《时运交移,质文代变——现代应用文写作文化初探》、洪威雷等 《当前我国行政公文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危害》等文章。
2.具体应用文体的研究,包括文类划分、名称混用、古代应用文体的研究、具体文种的研究。有于成鲲《现代应用文类型划分的几个认识问题》、郭小菲《应用文名称混用现象分析》、焦集群《古代告语类文体在三国演义中的成功运用》、万奇《汉语书信写作楷式》、陆雅慧《浅谈“意见”的使用和写作》、联群等《试说大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时新《大学生读书笔记的写作》等。
(四)对写作学科地位的思索和呼吁,为写作学科的健康发展鼓与呼
对写作学科地位的思索和呼吁。有尹均生《提高写作学科的地位刻不容缓》、刘锡庆《漫谈读与写》、裴显生、王志彬《基础写作学二人谈》、潘新和《朱光潜谈写作教育》等。特别是王景科《对中国写作学科的困境与出路的思考》与联群、 时新《漫话中国写作学科之现状——兼与王景科教授商榷》同期刊登,由两种观点引发争论,引起关注。
(五)写作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和创新
1.写作课程体系的整体关照和系统的思考。李白坚《 “硬”写作教学和“软”写作教学》、马明奎《大学写作学的体系建构及其学理的增补和异延》 、李葆初《写作学研究生培养的现状与反思》、罗清萍、 余国瑞《新旧写作课程理论本质试析》、苏亚、赵可新、郭晓飞《大学写作教学改革三人谈》、黄悠纯、 金玲玲《建设网络空间,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马明奎认为:“写作学成为独立学科既是学界同仁多年来奋斗的目标对象,也是一个不证自明的事实。但是,学术是要求证明的,首先是写作学理论体系的问题,由此指涉思想资源、学术典范以及从学理性增补和异延的意义上确立其命题域,从而建构一个立体的写作学体系。”[4]
2.应用文写作教学研究,包括对应用文写作中思维能力的强调、智能训练的重视、课堂设计的原则、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改革的探索、具体文类的教学、教材的研究等。有尉天骄的《现代应用文教学中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朱家华《应用写作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王颖等《应用写作智能训练研究》、孟建伟《从“现用现查”看大学应用文写作教学内容的调整》、陈心颖《应用写作教学改革刍议》、陈学璞《申论考试命题问题研究》、洪威雷等《申论考试中潜在分值的发掘》、《基础写作教程》5人笔谈等。
(六)各种文体写作研究
1.文学写作研究。有万奇《论散文写作艺术》、《汉语文学结构论》、于晓冰、 杨瑞芳《文学鉴赏写作路径初探》等。陶长坤《文学的生命贵在创新——<静静地大运河>创作谈》,象丑牛《以读书为本,以名为师,自有别裁——盗龙者、牲人祭、废墟创作谈》是作家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来谈文学写作的例子。
2.翻译写作研究。有姜泽阳(笔名克冰)《翻译,不自由的写作——论翻译写作》等。克冰结合自身的大量翻译创作实践谈翻译写作,认为:“翻译(笔译)是写作,但是不自由的写作。”“译者须听从他者,即听从一个以词语形式存在的文本。从而把对原文文本的理解转述为另一种语言,变成一个新的文本。”“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逆”,亦即“应用”。但是“创造”“不可以任意曲解原文所指的意义。”[5]
3.电视文本写作研究。有徐新民、 侯攀峰《试述电视文字稿本材料的选择》、张晓萍《试论电视声画关系与电视解说词写作》等。
(七)写作学学术总结
1.对著名写作学者的学术贡献作出总结和评价。如程民《瞿秋白写作实践与分期研究》、尉天骄《朱自清、朱光潜的写作理论》、万奇《参古定法 望今制奇——评刘锡庆的写作理论》、徐新民《现代写作学理论的建构者——裴显生对写作学的贡献》。
2.对写作学科或写作学科分支的学术总结和评价。如杜福磊《新时期30年:现代写作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等。
3.对内蒙古自治区写作学科的学术总结。如岳筱宁《内蒙古写作学30年》、万奇《内蒙古文心雕龙研究述略》等。
二、《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写作学研究”栏目的组稿设计
写作学栏目之所以取得较好的成绩,根本原因在于,自始至终栏目主持人和编辑贯穿着如下三个方面的组稿和编辑思路:
一是紧抓学科重点热点问题,不怕矛盾,不避困难,具有直面真正的学术问题、破解学术难题的勇气、探索学科前沿的可贵精神。如2002年1期组织的一期稿件包括:尉天骄《新时期写作学的研究原则》、杜福磊《新世纪现代写作学研究的新发展》、金振邦《网络时代写作学科的现代化》,就是探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写作所面临的新课题和新问题,探索写作学研究的新方向和新使命,关注网络时代的写作研究的新形态和新格局,因而稿件刊发后,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是每期栏目选稿、用稿都精心策划、合理安排,精心选择内容主题,设计学术话题,研究切入角度,注重和作者约稿,认真组织作者撰写,注重文章的集束效益和精品意识。2000年、2001年刊发的系列“评点”文章从最具民族特色的文论形式入手,探求古代小说创作的民族特性和独特文化特点,因为它“厚积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洋溢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其精华部分对文学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实践具有普遍的学术价值和指导意义。”[6]类似颇具匠心的学术构想和学术策划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写作学研究”栏目的稿件组织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三是注重培养一支老中青相结合、具有较大包容性的作者和人才队伍。老一辈的专家学者包括著名写作学专家裴显生(已故)、刘锡庆,以及尹均生、可永雪、王志彬、李保初、余国瑞等一大批德高望重的学者都曾经为栏目积极撰稿;许多中青年学者则成为作者队伍中的主力和骨干,如:尉天骄、潘新和、凌焕新、克冰、张继缅、安源、洪威雷、杜福磊、金振邦、孟建伟、马明奎、苏娅、赵可新、万奇、徐新民等一大批优秀的专家学者都是栏目的重要作者;另外栏目也大力鼓励和吸纳大量青年学人、包括青年写作学教师或从事写作的相关人士,以及在读的博士生、研究生不断加入到我们的作者队伍,甚至还有台湾、港澳地区的作者都曾经为栏目撰稿。栏目用心打造合理的作者梯队,保障作者队伍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显示出较为良好的学术生态和风格迥异的学术风格。
十几年来,栏目发表了大量有分量的写作学研究论文,使其成为写作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一个有力的阵地,为写作学科的建设完成了大量的学术积淀工作,为写作学科的健康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这既汇聚着广大作者的辛勤的研究成果,凝聚着栏目主持人的智慧和心血,也离不开各位编辑大量细致繁琐的辛勤劳动。可以说,这一切促成了这朵学术奇葩的绽放。
[1]孟建伟.对写作策略研究若干问题的认识[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
[2]林宇.二十世纪中国写作理论发展的两个高峰[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8,(1).
[3]潘新和.人是写作的动物[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
[4]马明奎.大学写作学的体系建构及其学理的增补和异延[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
[5]克冰.翻译,不自由的写作——论翻译写作[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
[6]联群.明清小说评点艺术今观[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3).
[责任编辑:李春辉]
Academic Vision and Design Organization of "Writing Research Column" Since Journal of RTV University Publication
LI Chun-hui
(InnerMongoliaRadioandTVUniversity,Huhhot,InnerMongoliaChina010011)
2016-09-20
李春辉,男,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科研处副教授,《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编辑。
D
A
1008-0597(2016)03-070-04
10.16161/j.issn.1008-0597.2016.0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