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厢记》完美爱情模式的构建

2016-03-09

关键词:西厢记爱情

郭 真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西厢记》完美爱情模式的构建

郭 真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元代戏剧家王实甫的《西厢记》叙说了相国小姐崔莺莺和书剑飘零的张君瑞的爱情故事。作者王实甫以崔张两人作为代言,在《西厢记》中构建了一种完美的爱情模式,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崔张两人是完美的爱情承担者;真挚和浪漫是完美爱情的构成要素;终成眷属是完美爱情的结局。

西厢记;爱情模式;承担者;真挚和浪漫;终成眷属

王实甫的《西厢记》叙说了相国小姐崔莺莺和书剑飘零的张君瑞的爱情故事。作者王实甫以崔张两人作为代言,构建了一种完美的爱情模式。具体来说,王实甫所构建的完美爱情模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崔张两人是完美的爱情承担者。第二,真挚和浪漫是完美爱情的构成要素。第三,终成眷属是完美爱情的结局。

一、崔张两人是完美的爱情承担者

《西厢记》在演绎完美爱情的开始,首先用理想构建了两个完美的主人公,一个是崔莺莺,一个是张珙。红娘评价:

【麻郎儿】秀才是文章魁首,姐姐是仕女班头;一个通彻三教九流,一个晓尽描鸾刺绣。(第四本第三折)

白马将军称之为“淑女可配君子”(第二本楔子)。《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设计这样两个完美的主人公,让他们带领读者徜徉于爱情的画廊中,这本身就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首先,我们来看崔莺莺。莺莺在未上场之前,老夫人就将她的情况大略介绍了出来:“小字莺莺,年一十九岁,针黹女工,诗词书算,无不能者。”(第一本楔子)寥寥几笔,一个灵巧聪慧的相国小姐就勾勒了出来。值得一提的是,这段话决不是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套话,后文都会一一落实。然而,这远远不是莺莺的全部好处,她还有更多令人惊叹的东西。

第一,莺莺有着倾国倾城的容貌。张珙在第一次正面见到莺莺时,赞美地发出:“小子多愁多病身,怎当她倾国倾城貌”的感叹(第一本第四折)。自然,莺莺的美貌也只有在张珙的眼里最能得到恰如其分的展现。

【得胜令】恰便似檀口点樱桃,粉鼻儿倚琼瑶。淡白梨花面,轻盈杨柳腰。妖娆,满面儿扑堆着俏。苗条,一团儿是娇。(第一本第四折)

【幺篇】恰便似呖呖莺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第一本第一折)

这两段文字,前一段是从静态的角度来描绘莺莺的外形,包括:口、鼻、面、腰、姿色。后一段是从动态的角度来描绘莺莺的举止,包括:语言、神态、步履、体态。同时,又运用了大量自然界的事物作比喻,如樱桃、梨花、杨柳,给人鲜艳明媚的感受。

第二,崔莺莺有着独具一格的品质和精神,集中体现在她鄙视封建制度,珍视纯真爱情。在思想上,莺莺鄙视功名利禄,将其称之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第四本第三折)。当其与她所珍视和捍卫的爱情发生冲突时,她勇敢地发出了“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的惊世骇俗之语(同上)。在行动上,莺莺勇敢大胆地反抗封建礼教,以其少女的纯真、热情的天性追求自己的爱情。“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是封建礼教用来规范女子行为的准绳(《论语》)。可是,莺莺却不知其有何用,她只听任自己的少女天性。莺莺想看就看,在佛殿和张珙邂逅相遇,秋波一转,一见钟情。莺莺想听就听,在月下倾听张珙弹奏古老的爱情童话《凤求凰》,她深感“其词哀,其意切”,“不觉泪下”(第二本第四折)。莺莺想说就说,在听到张珙隔墙吟诗时,她热情地赞叹:“好清新之诗!我依韵做一首。”(第一本第三折)她与张珙互诉衷情,惺惺惜惺惺。莺莺想做就做,她两次写简,主动与张珙约会,留下一段千古佳话。在莺莺的眼里,没有那些“视、听、言、动”的繁文缛节,她的所作所为是质朴的、纯真的、热情的,是发自个体生命情感的行动。

其次,我们来看张珙。作者王实甫在塑造这一形象时深切地融合了自己的一种完美的文人理想,他让张珙成为一个文质彬彬而又衷情的文人。

第一,张珙外表英俊文雅,胸藏锦绣文章。

【寄生草】想著文章士,旖旎人。他脸儿清秀身儿俊,性儿温克情儿顺,不由人口儿里作念心儿里印。学得来一天星斗焕文章,不枉了十年窗下无人问。(第二本第一折)

这一段是莺莺对于张珙外表的回忆。莺莺眼中的张珙是面容俊秀,身姿挺拔,性格平和,性情温顺。由此,惹得莺莺魂牵梦萦。更为重要的是,张珙才华出众。他萤窗雪案,刮垢磨光,学成满腹文章。

【混江龙】向诗书经传,蠹鱼似不出费钻研。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投至得云路鹏程九万里,先受了雪窗萤火二十年。才高难入俗人机,时乖不遂男儿愿。空雕虫篆刻,缀断简残编。(第一本第一折)

张珙向诗书经传博学,在“棘围”,对铁砚苦读。虽然造化弄人,命运多舛,但是他依然胸襟开阔,积极向上。

【油葫芦】九曲风涛何处显,则除是此地偏。这河带齐梁分秦晋隘幽燕。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揽浮桥,水上苍龙偃;东西溃九州,南北串百川。归舟紧不紧如何见?却便似弩箭乍离弦。(同上)

《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张珙眼前的九曲黄河,带齐梁,分秦晋,隘幽燕,跨越九州,横贯百川,是他博大心胸的表现。一叶小舟,飞流直下,搏击风浪,是他拼搏进取的体现。

第二,张珙对于爱情志诚专一。张珙父母先逝,他已年值二十三岁,并不曾娶妻。可见,他对待爱情和婚姻是极其慎重的。当他与莺莺一见面便“风魔了张解元”。

【元和令】颠不刺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著人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他那里尽人调戏 著香肩,只将花笑捻。(第一本第一折)

【尾】〗娇羞花解语,温柔玉有香。我和他乍相逢记不真娇模样,我则索手抵著牙儿慢慢的想。(第一本第二折)

张珙对于以往见过的美女并不曾动心,却看到莺莺后神志不清,手忙脚乱,张口结舌。不见莺莺之后,他以手托腮,冥思苦想。仅仅几个动作,一个忠诚、专注的恋人跃然纸上。

总之,莺莺和张珙都是外美与内美的结合体。作者王实甫将两人塑造成为淑女和君子这样近乎完美的形象,就是让他们成为《西厢记》所构建的完美爱情的承担者。

二、真挚和浪漫是完美爱情的构成要素

王实甫在构建《西厢记》完美的爱情模式时,着重强调了真挚和浪漫这两个构成要素。在莺莺和张珙的爱情中,真挚是其内容,浪漫是其形式。真挚和浪漫,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构成了《西厢记》完美的爱情。

首先,真挚是完美爱情的主要内容。《西厢记》在演绎崔张爱情时,主要以真挚作为它的主要表现对象。真挚就是真诚、诚挚,它发自于内心。真挚的爱情从产生到发展全部听凭心灵,不加修饰。它是彼此心灵的呼唤,心灵的相通。它没有条件,没有理由,它遵循的规律是:因为爱,所以爱。下面,我们就从莺莺和张珙爱情发展的四个阶段来看他们真挚的爱情:

第一阶段,一见钟情。莺莺和张珙的爱情始于一见钟情。张珙在佛殿上,第一次遇到莺莺,他的反映是——“呀!正撞着五百年前风流业冤”,“呀,谁想著寺里遇神仙!”,“我死也!”(第一本第一折)这三句话,虽然说的不同,但是表达的意思却是一样的。它是对莺莺发自内心的赞美,是对爱情突然来临的惊喜,同时又夹杂着一丝的恐慌。莺莺见到张珙后,虽然不象他那样立即触电,但是经过了一番月下对诗之后,渐渐钟情于张珙。见面时,莺莺巧妙地秋波传情;不见时,她恹恹伤神,无语凭阑,目断行云。

【混江龙】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梦晓,阑槛辞春。蝶粉清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第二本第一折)

原本一幅红花、翠柳、彩蝶、紫燕的明媚风光,在莺莺的眼里却充满了无限的惆怅。她的内心充满了对爱情的期盼,因此只是隐隐约约的几蔟花儿,就足以让她感到天涯海角般的遥远。她为此香消清减,坐不安,睡不稳,行又闷,每日价情思睡昏昏。

第二阶段,心心相映。张珙和莺莺的相爱更多地表现在心灵的相通。“普救寺事件”使得崔张两人的爱情进一步深化。当老夫人开宴酬谢时,莺莺和张珙在门外相遇:

【庆宣和】门儿外,帘儿前,将小脚儿那。我恰待目转秋波,谁想那识空便的灵心儿早瞧破,唬得我倒 ,倒 。(第二本第三折)

莺莺惯会以目传情,张珙又机灵聪明,两人的目光相撞,同样的深情爱慕使得两颗心都充满了喜悦的火花。当老夫人突然变卦时,莺莺和张珙又是一种相思,两人闲愁。莺莺“从今后玉容寂寞梨花朵,胭脂浅淡樱桃颗”,那相思“昏邓邓黑海来深,白茫茫陆地来厚,碧悠悠青天来阔;太行山般高仰望,东洋海般深思渴。(第二本第三折)一口气连指五个事物,呼天抢地,横贯海陆空,将其悲痛表现得淋漓尽致。张珙的表现比之莺莺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先是与老夫人理论,当老夫人提出以金帛相酬时,他绝望了。当红娘出现时,他一跪在地,反复诉说不娶莺莺,便做离乡之鬼。当重新看到希望时,他又马上要筑坛拜将。此时的张珙由义愤填膺转而悲观绝望,最后充满希望。情感的迅速变化让他变得近乎风魔。由此可见,真正的心灵相通在莺莺和张珙两人身上,得到了完全的展现。它不仅表现为一起分享喜悦,而且表现为共同承担痛苦。

第三阶段,情不可遏。莺莺和张珙从一见钟情到心心相印,他们的爱情日益笃深。虽然,无形的封建礼教和有形的封建势力常常在他们心里投射下阴影,但是,爱情的幼苗依然茁壮成长,他们开始焦急地盼望着即将来临的约会。张珙自接到莺莺的简帖之后,整个身心就开始期盼这一刻的来临:

今日颓天百般的难得晚。天,你有万物于人,何故争此一日?疾下去波!读书继 怕黄昏,不觉西沉强掩门。欲赴海棠花下约,太阳何苦又生根?(看天曰)呀,才晌午也,再等一等。(又看科)今日百般的难得下去也呵!碧天万里无云。空劳倦客身心。恨杀鲁阳贪战,不教红日西沉。呀,却早倒西也,再等一等咱。无端三足鸟,团团光烁烁。安得后羿弓,射此一轮落!谢天地,却早日下去也。(第三本第二折)

此时的张珙,先是催促,继而埋怨、发怒,最后庆幸。同时,又充满着无可奈何。在一幅令人捧腹的表现背后,是张珙急不可待的心情。作为大家闺秀的莺莺自然不能像张珙那样手舞足蹈。可是,她也“为这燕侣莺俦,锁不住心猿意马”,“打扮的身子儿诈,准备著云雨会巫峡”。(第三本第三折)

【乔牌儿】自从那日初时想日华,捱一刻似一夏。见柳梢斜日迟迟下,早道“好教贤圣打”。

“捱一刻似一夏”,以夏天日长作譬,形象地写出了莺莺度日如年的不耐烦。“好教贤圣打”,以羲和为日驾车的神话联想到赶走太阳,表现了莺莺企盼约会的急迫心情。此时,张珙和莺莺对于约会所表现出来的急迫盼望,实际是他们对于真挚爱情的急切渴望。这样的情感火热、奔放,它源自于内心深处,因而也最为真实。

第四阶段,情深意切。莺莺和张珙情意深长,暂时的离别不但丝毫没有动摇他们相爱的信仰,反而使他们彼此更加珍惜。面对离别,莺莺不仅是废寝忘食,香消玉减,而且更是肝肠寸断:

【折桂令】想人生最苦离别!可怜见千里关山,犹自跋涉。似这般割肚牵肠,到不如义短恩绝。虽然是一时间花残月缺,休猜做瓶坠簪折。不恋豪杰,不羡骄奢,生则同衾,死则同穴。(第四本第四折)

在莺莺的心里,仅仅一次短暂的分离都让她难以承受,她甚至痛苦到不能坚持。然而,一闪念她又重新恢复勇气,振作精神,她要与爱人生死相依。张珙和莺莺离别后的第一夜,那斑驳的竹影、低鸣的促织和断续的砧声都让他难成好梦;惊醒后,又不免痛杀杀、急煎煎:

【鸳鸯煞】柳丝长咫尺情牵惹,水声幽仿佛人呜咽。斜月残灯,半明不灭。唱道是旧恨连绵,新愁郁结;恨塞离愁,满肺腹难淘泻。除纸笔代喉舌,千种相思对谁说!(第四本第四折)

柳丝、流水、斜月、残灯,一派凄凄惨惨的光景,加之新愁旧恨重重叠叠,充溢胸中。是什么让人如此牵肠挂肚,而又难以诉说,除非是那千种相思——剪不断,理还乱,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情不知缘何而起,一往而深。这样刻骨铭心的爱情,除非个中人,谁又能理解和相信。

其次,浪漫是完美爱情的表现形式。《西厢记》在演绎崔张爱情时,主要以浪漫作为它的外在形式。一次临风对月的酬诗,一封精巧别致的书简,一曲荡气回肠的琴声,虽然简单质朴,却处处弥漫着浪漫的气息。

第一,酬诗。在莺莺和张珙的爱情世界中,诗歌是他们传情达意最常用的方式。他们相互酬和,表达爱慕,传递心语,寄托相思。莺莺和张珙的相识就缘于月下对诗。张珙以一绝投石问路:“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说明自己孤寂的情感,以及渴望寻觅知音的心情。莺莺听后,引起了共鸣,向张珙倾诉情感:“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第一本第三折)这样一次偶然的酬诗,就借助着皎洁的月光和动人的语言,使得莺莺和张珙做了一次情感的沟通和心灵的对话。试想,换作另一种方式,张珙直接向莺莺推荐自己,就如同前番和红娘说的一样。那不仅会被称为“傻角”,更会被严词拒绝,更不用提心灵的沟通。相比之下,诗歌带来的浪漫气氛使得莺莺和张珙易于敞开心扉,同时由此进一步感到“隔墙儿酬和到天明,方信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

第二,传书。在莺莺和张珙的爱情世界中,书信是他们传情达意的另一方式。相见时,诗歌插上声音的双翅可以飞过高墙;不见时,书信又能搭乘红娘的快车到达彼岸。

【后庭花】我则道拂花笺打稿儿,元来他染霜毫不勾思。先写下几句寒温序,后题著五言八句诗。不移时,把花笺锦字,叠做个同心方胜儿。忒聪明,忒敬思,忒风流,忒浪子。虽然是假意儿小可的难到此。(第三本第一折)

普普通通的几张纸,到了情人的手里,就成为嘘寒问暖,解疑指难的良药。细心叠成的“同心方胜儿”又寄托了无数的希望和企盼。叠时默默地祝福,拆时慢慢地思量,仅是一纸书信又让两人的心紧紧地系在了一起。这样的一种方式就是浪漫,它不是粗枝大叶地摆设,而是精心细致地营造;它所传达的不仅是文字的意义,而且更是内心的情感。

第三,听琴。当爱情难以依靠诗歌和书简表达时,当欲言无语,欲书难成时,音乐就会悄然而至。一曲《凤求凰》成就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一段传奇爱情。同样的琴曲,又使得莺莺和张珙的爱情成为一段千古佳话。

【秃厮儿】其声壮,似铁骑刀枪冗冗;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声高,似风清月朗鹤唳空;其声低,似听儿女语,小窗中,喁喁。(第二本第四折)

悠扬的琴曲时而雄壮,时而幽静,时而高亢,时而低缓,让人从金戈铁马走到小桥流水,让人从广阔原野来到茅檐小窗,侧耳倾听,不觉神思飘忽。

【圣药王】他那里思不穷,我这里意已通,娇鸾雏凤失雌雄。他曲未终,我意转浓,争奈伯劳飞燕各西东,尽在不言中。(同上)

【麻郎儿】这的是令他人耳聪,诉自己情衷。知音者芳心自懂,感怀者断肠悲痛。(同上)

【络丝娘】一字字更长漏永,一声声衣宽带松。别恨离愁,变做一弄。张生啊,越教人知重。(同上)

张珙手指传情,莺莺侧耳倾听。一首琴歌蕴涵了悲喜心境,一首琴歌诉说了百转柔肠。弹者感怀,听者自省。深深一段情尽在默默不语中。美丽的爱情依靠动人的旋律来表达,这不是浪漫,又是什么。

总之,真挚和浪漫是《西厢记》构建的完美爱情的两个重要因素。作者王实甫精心地运用浪漫的手段,将莺莺和张珙真挚的相爱过程表现了出来。

三、终成眷属是完美爱情的结局

终成眷属是王实甫为崔莺莺和张珙安排的爱情结局。终成眷属不是一句简单的空话,它不但需要爱人之间能信守承诺,而且需要外部世界的理解和认可。

首先,莺莺和张珙都坚守着自己的爱情信仰。莺莺在张珙赶考走后,百般烦恼。她妆镜懒抬,腰肢瘦损,茜裙宽褪。在莺莺的整个心里都萦绕着张珙的影子:

【集贤宾】虽离了我眼前,却在心上有;不甫能离了心上,又早眉头。忘了时依然还又,恶思量无了无休。大都来一寸眉峰,怎当他许多颦皱?新愁近来接着旧愁,厮混了难分新旧。旧愁似太行山隐隐,新愁似天堑水悠悠。(第五本第一折)

这支曲子将莺莺对于张珙的相思表现得淋漓尽致。起首化用李清照《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指出相思无处不在,在眼前,在心上。之后又进一步说明,旧愁未退,新愁又来,正所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莺莺为张珙黯然神伤,张珙为莺莺相思病染。

【粉蝶儿】从到京师,思量心旦夕如是,向心头横躺著俺那莺儿。请医师,看诊罢,一星星说是。本意待推辞,则被他察虚实不须看视。(第五本第二折)

张珙因为思念莺莺抱病在床。医师劝慰他:“医杂证有方术,治相思无药饵”。可是,他依然忠诚于自己的爱情,并且将它固守:

【三煞】这天高地厚情,直到海枯石烂时。此时作念何时止,直到烛灰眼下才无泪,蚕老心中罢却丝。(第五本第二折)

这样的海誓山盟宣告: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样的爱情誓言诠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其次,老夫人的赞同使得莺莺和张珙的爱情得到了外部的认可。老夫人之于莺莺和张珙不仅是严厉的母亲,而且是社会法规的代表,她的祝福和承认使得两人的爱情合法化。

老夫人的认可过程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老夫人在“拷红”时提出了招婿条件,给了张珙一次争取爱情的机会。老夫人声明:

我如今将莺莺与你为妻,则是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你明日便上朝取应去,我与你养著媳妇。得官呵,来见我;驳落呵,休来见我。(第四本第三折)

几句话虽然说的苛刻、生硬,但是却已同意了崔张的“非法”爱情,正所谓:相思事,一笔勾。同时,也为最后的同意打下了基础。第二步,张珙的高中,所谓“拖赖祖宗之荫,一举及第,得了头名状元”,获得了老夫人的最后拍板。这使得“张珙如愚,酬志了三尺龙泉万卷书;莺莺有福,稳请了五花官诰七香车”,莺莺和张珙敕赐为夫妻。

总之,依靠着莺莺和张珙对于爱情的忠诚信仰以及他们的共同努力,使得两人,有情的,终成了眷属,为这一段完美的爱情画上了叹号。

综上所述,王实甫的《西厢记》所构建的完美爱情模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崔张两人是完美的爱情承担者;真挚和浪漫是完美爱情的构成要素;终成眷属是完美爱情的结局。

[1]陈 丹.论蒋星煜的《西厢记》考证[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黄 强.明清“西厢热”持续的一个重要原因[J].河北学刊,1999,(3).

[3]谢晖晖.陈寅恪对《莺莺传》的解读研究[J].文学界(理论版),2010,(5).

[4]陈兴焱.《西厢记》主要人物创作手法新探[J].中州学刊,2008,(5).

[5]邹 尤.发乎情,止乎礼义——论王实甫《西厢记》的主题思想[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责任编辑:李春辉]

Construction of Perfect Love Model in the Romance of West Chamber

GUO Zhen

(InnerMongoliaElectronicInformational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HuhhotInnerMongoliaChina010010)

2016-06-20

郭 真,女,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讲师。

I

A

1008-0597(2016)03-0032-05

10.16161/j.issn.1008-0597.2016.03.006

猜你喜欢

西厢记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为什么《西厢记》天下夺魁
爱情两个字好辛苦
爱情让我们直立行走
明清瓷器上的《西厢记·佛殿奇逢》图像研究
王季思注本《西厢记》补证(续一)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
爱情来了
西厢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