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和育”课堂体系 形成惠风和畅的课堂文化

2016-03-08武荣

黑河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课堂文化教学氛围课堂效率

武荣

[摘要]“和育”课堂是以和育文化为指导,以“实、美、谐、悦”为特征,以惠风和畅的课堂文化为追求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通过深入研究教与学的关系,激发对主导与主体行为作用的探究变革,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课堂效率。

[关键词]自主学习;课堂效率;课堂文化;教学氛围

“和育”课堂是以和育文化为指导,以“实、美、谐、悦”为特征,以惠风和畅的课堂文化为追求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通过深入研究教与学的关系,激发对主导与主体行为作用的探究变革,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课堂效率。“和育”课堂有四个特点:第一,实。从教学整体看,目标明确,过程扎实。第二,美。从师生表现看,语言和美,环节顺畅。第三,谐。从教学过程看,思维活跃,互动和谐。第四,悦。从达成效果看,目标达成,体验成功。那么,如何构建惠风和畅的课堂文化呢?

一、领悟“和育”文化“和”的内涵,是构建“和育”课堂的前提

“和育”文化的内涵是“和”,在构建“和育”课堂的过程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非常重要。

教师应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走进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尽情地自由参与和自由表达,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使学生体验到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平等对话,真诚倾听,尊重学生的人格,善于使用赏识和激励。教师还应注意多使用激励的话语,使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生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促进彼此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从而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上,教师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既是他们爱戴的师长,又是他们可亲可爱的伙伴。在轻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风中,清甜的甘露滋润着他们的心田。课堂上,教师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当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乐于和教师合作时,师生形成一种默契的状态,师生共同营造出教与学的和谐氛围,进入课堂教与学的最佳境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吃透教材准确设置目标,是构建“和育”课堂的基础

目标导学是我校多年的课堂教学特色,“和育”课堂是目标导学的发展和完善。吃透教材,研究学生,合理正确设置教学目标是“和育”课堂的灵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准备一节课。”教师应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与时俱进,不断积累,及时总结和反思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在科学预设与精彩生成中达到理想的状态。

教师应切实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在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根据所教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并制定适合本班学生的个性目标,使每一名学生都获得不同的发展。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应科学、准确、具体地表述出来,要使任何相关师生看后都能立即抓住实质,明白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意图、目标要求及学生的实际,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使课堂既扎实又精彩。布鲁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构建“和育”课堂,吃透教材是基础。课堂教学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模式,预先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纳入直接经验,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

三、发挥师生的作用,是构建“和育”课堂的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因此,教师应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需要我们在积极构建“和育”课堂中,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双方的主体地位,通过激发对主导与主体行为作用的探究变革,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有生命力的课堂。“惠风和畅”必然形成和谐的氛围和安全的环境,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更高。教师应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不断发展。教师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和探索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独立而富有个性地学习,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四、建立动态发展评价机制,是构建“和育”课堂的保障

和育课堂的构建,不仅要评价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所取得的成果和达到的水平,更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体精神、进取态度、思维品质和学习潜能。

首先,教师应采用多种表达方式进行评价。“和育”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要“实、美、谐、悦”,评价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因此,口头评价可以根据年级特点以鼓励性语言为主,书面评价根据年级特点可以运用大拇指晋级评价、星级评价、等级评价等。

其次,教师应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每名学生都能从评价中获得激励,获得进步的动力,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能力,因此,我们还进行了分层评价:对基础不太好的学生,评价重在鼓励其敢读和爱说;对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评价旨在激励他们挑战和创新。

第三,建立动态发展的评价机制。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特征是动态发展的,教师必须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和生成状态等学习行为特征,判断学生是否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从而通过评价进行有效调控,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参与状态。对于学生的参与广度,一要看学生参与的人数是否是大多数,是否涉及到各个层面;二要看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是否多样,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时间是否充分。对于学生的参与深度,要看学生在参与教学中所解决的问题是否是深层次的问题,是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还是被动参与。对于学生的交往状态,一要看课堂上是否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交流与反馈,即能构建师生、生生和环境之间信息交流的立体结构;二要看课堂上是否有良好、有效的人际交往与合作的氛围;三要看在交往中学生的人格是否受到尊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否平等积极,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是否得到鼓励,学生的置疑问题是否得到鼓励等。对于学生的思维状态,一是展现出积极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二是看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三是看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见解是否具有挑战性与独创性,四是看学生能否把经过猜想、探索发现的结论作为新的思维素材去努力探索,再去进行新的发现。

五、正视差异发展个性潜能,是构建“和育”课堂的途径

发展师生的个性潜能是“和育”课堂的追求,就学生而言,实施个性化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潜能,是对学生的尊重。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应正视学生的个性和差异,也正是这些差异构成生活的丰富内涵。承认学生的程度差异,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给每个学生以称赞和鼓励会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和育”课堂除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还应重视并鼓励教师教学的个性化,这是对教师的尊重,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教学,达成学习目标,形成有自己风格的课堂,体现生命的真正价值。同时,因教学风格的多样性,学生从不同风格的教师身上受到感染,学生的思维也因教学风格的多样化而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正视差异、发展个性,既是对学生价值主体地位的尊重,也是对教师个性解放的呼唤,是对教师潜能的开发与有效利用,是构建有生命力的“和育”课堂的重要保障。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的“和育”课堂就是要做到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展现充满欢声笑语的课堂、充满求知渴望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我的课堂,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课堂。我们会让课堂更好地成为知识的课堂、生命的课堂,让惠风和畅的课堂文化在我们的不断探究中愈发丰富厚重,愈发新鲜活泼,永远彰显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

[2]本杰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9.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课堂文化教学氛围课堂效率
物理课堂文化的构建
浅谈体育课堂文化构建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论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文化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