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小学生的习作心灵自由飞翔

2016-03-08刘世芹

黑河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灵性教学理念作文教学

刘世芹

[摘要]作文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许多学生恐惧作文,缺少有灵性的习作。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指导思想不够先进,作文要求好高骛远。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还学生习作自由,放飞他们的习作心灵。

[关键词]作文教学;教学理念;灵性

作文教学在整个小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效果如何对小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近几年,小学语文教学对作文教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和创新,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并不是很理想。习作训练中,教师教学理念不够先进,导致有些学生在习作道路上越走越窄,甚至走向死胡同。

一、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提供固定的习作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由于小学生没有多少知识经验和写作技巧,为了让他们尽快走上习作“正道”,有些教师便想出了一个绝招,把描写某事物的作文搞成范文,让学生抄下来,背下来,然后仿写;或者给学生提供某种模式,让学生往格式里添加内容。这些教师认为写作如同写字,写字离不开字帖,写作也离不开范式。表面看来似乎有一定道理,但仔细琢磨,全然不是一回事。写字比较简单,而写作是个复杂的学习活动,牵扯到语文素养、能力等方面,不是个单纯的模仿问题。仿贴有助于写字练习,而提供给学生的习作模式却弊大于利。本来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孩子造成了千姿百态的心理世界,他们用自己的方法探究感知周围的世界,有鲜明的个性,本可以自由表达,但教师的习作模式把他们的思路堵死了。思维被定式化,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全被扼杀,作文变成了内容相近,与个性、灵性毫不相干的“拷贝文”。

2.教师规定字数,致使学生胡编乱造

低年级小学生对习作没有多少话要说,没有多少事要写,针对这种情况,有的教师就对学生的习作练习包括日记作出字数要求,他们认为这样可以迫使学生去动脑写话,一段时间之后就有话可说了。这种方法对于那些懒惰的小学生可能会有一点效果,但对大部分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却更大。有些学生因为没有那么多内容要写,为了凑够字数,只能生编硬造。一开始学生对于字数限制还能应付一阵子,甚至编得有模有样,但由于他们的阅历、知识等不够丰富,编着编着就编不下去了。之后学生会对作文产生厌倦感,甚至恐惧心理,这严重影响了学生以后的习作训练,更难说提高习作水平了。

3.教师对习作内容做出限制,学生难以表达真情实感

小学生天性好奇贪玩,不受约束,心理生理发育均未成熟.他们在观察行为、审美情趣等方面与成年人有差异,难免存在片面性和表面性。一些教师对学生的习作内容做出一定的限制,要求写一些积极向上、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否则便不受欢迎。这种要求让学生不敢大胆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他们经常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掩盖起来,想方设法说些讨老师喜欢的话,容易使学生养成投机心理。对习作内容强调正面性,还会误导学生用别人的眼光观察生活,用别人的头脑思考问题,阻碍了才能的尽情释放,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也受到了严重限制,难以写出有灵性、有个性的作文。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小学作文教学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尤其是对于刚刚尝试写作的低中年级学生来说更为重要。教师正确的理念可以把学生引向宽阔的写作大道,反之,就会把学生引向死胡同。

二、让小学生习作插上翅膀

教师应该把写作的权力还给学生,放飞他们的写作心灵,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学生对世界有自己的感知和理解方式,也有自己的表达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低中年级的小学生作文形式体裁不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使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他们表达真情实感。这个要求符合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写作规律。教育家叶圣陶提出:“小学生作文教授之目的在令学生能以文字直抒情感,了无隔阂;朴实说理,不生谬误”,这是叶老根据自己多年的小学教学经验得出的结论,具有极大的说服力。小学习作应该允许学生随意写,任情述,允许表达出独特的情感体验。这样的教学理念才会给小学习作教学开辟一个广阔的空间,具有非常明显的应用价值。

1.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好和兴趣在写作活动中起的作用非常大,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的动机,都有与人交流的欲望,这是写作的内驱力。而写作自由,体裁自定,内容自选,学生心灵任意放飞,表达欲望才能尽情释放。写自己熟悉喜欢的东西,独特感受得到充分重视,想象力才会活泼,习作才容易有长进,有创意,学生就会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每个人的真实想法都是独特的,如果得到重视,从而对写作产生热情和信心,并从写作中得到快乐,内驱力就会得到增强。反过来也会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习作越写越好,兴趣越来越浓,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习作水平不断提高。

2.养成健康的写作心理

作文即做人。习作练习的目的除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习作练习应让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使学生养成说老实话的习惯,培养学生老老实实做人的品格,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有人可能会问:写童话故事、科幻作品的人品行就不好吗?这是一种误解。其实童话、科幻里的虚构也是在一定的现实基础上完成的,是源于现实生活的合理想象。原始材料越丰富,想象、虚构的天地就越宽阔,想象的翅膀才能飞翔自如。小学生没有多少生活积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写话还没学会就先来虚构,只能养成他们说假话、空话的陋习。引导学生诚实地写自己的话,就会促使他们认认真真地观察生活,实实在在地做人,养成良好的作文思维习惯。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救其失者也。”学生写真情实感,教师还可从中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状况,适时做出相应的引导。学生就是写出消极的内容,也不用大惊小怪,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有些事还难断是非,教师在肯定真实性的主流基础上再加以纠正,学生会很容易接受,而后积极改正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这样就会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3.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

训练习作如同学习绘画。学习绘画者首先需要写生和素描,这可以训练学生细致准确的观察力,帮助他们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习作练习就是要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讲清楚,这就是习作的写生和素描。学生只有写自己身边的人、事、景、物,才能具体实在,才能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去热爱,去感悟,才能学会发现,学会思考,他们的内心才能不断丰富,写作素材库存才能充实。这种积累实实在在,是“活期储蓄”,可以随用随取,而且会使“利率”越存越高,学生写作空间才会越来越宽。

4.让学生富有个性和灵性

任何文章都是一种生活体验,是人生经验的表达。小学生习作虽然是不成熟的,但却是他们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的真实表现。学生的本性喜欢张扬,这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轻松、和谐的空间。教育家罗杰斯说:“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把写作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多些民主,少些包办,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来写作,既可以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也可以关注生活中的假恶丑。学生的心灵自由了,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人,才会有主动性,才能书写自我,展现自我,充满个性灵性的作文才会产生。

引导小学生写出自己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现代作文教学的必由之路,这需要教师解放思想,把习作的权利还给学生,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习作心灵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刘九洲.高考作文要让理性回归感性[J].中学语文教学,2013,(04).

(责任编辑 史玉英)endprint

猜你喜欢

灵性教学理念作文教学
让小学作文课堂充满灵性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借助电子白板构建富有灵性的数学课堂
开拓华语文学的灵性空间——初论“灵性文学” 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