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重品析,提升语文阅读鉴赏能力

2016-03-08张香芝

黑河教育 2016年3期

张香芝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鉴赏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从文本语言展开鉴赏突破,对文本意境、人物形象、作者情感等进行深度体味感知,形成个性阅读感知、醒悟和启迪。本文通过探寻文本解读途径,获得深度阅读探索方法,为学生提升阅读品质创造条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鉴赏;多重品析

所谓鉴赏,是读者阅读之后产生的审美认知活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阅读鉴赏,不仅是必须的,也是可能的。教师要对阅读文本展开深度解析,从文本语言、意境、形象和情感等角度展开欣赏切入,引导学生体味文本个性表达、内质特征和情感维度,形成明晰的欣赏思路,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阅读鉴赏认知体系。

一、语言品析,体味文本个性表达

小学阅读鉴赏角度众多,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基础有清晰把握,特别是中低年级学生,阅读基础很浅薄,对文本阅读欣赏只是停留在“好”“精彩”等字眼上,至于怎么个好法,学生大都处于比较朦胧的感知阶段。因此,教师不妨从文本语言展开鉴赏突破,用字词、语句的精彩运用来展开鉴赏,这也是小学生最容易接受的鉴赏方法。小学教材选入内容大多属于经典名家名篇,其阅读鉴赏价值丰富。教师在语言鉴赏过程中,要从语言表达特征方面做出精心筛选,为学生顺利进入鉴赏节奏设定清晰的路线图。首先是字词典型应用,小学阶段还有识字任务。在文本阅读时,解决生字词,扫除文字障碍,这是展开阅读鉴赏的先决条件。其次是语句精彩应用,小学生都有一定的语言基础,特别是常见修辞方法的应用,学生对此比较敏感。教师在语句鉴赏引导时,不仅要关注修辞格,还要从长短句式、句型、语气、语态等方面着手,帮助学生建立更多的阅读鉴赏思路。

如《草原》教学时,我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然后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学生开始进入阅读角色,很快就找到一些精彩的语句。如“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教师让学生自由赏析,说说这句话好在什么地方。有学生发言:这句话太美了,主要是运用了比喻修辞方法,表达灵动起来。教师继续引导:除了运用了修辞方法,这句话还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展开讨论,有学生认为:羊群是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写出了羊群的动态特征,这幅画面也跟着活起来。我对这名学生给予较高评价,对句子展开引申欣赏:草原、羊群从外形上看,还可以用哪些比喻来形容呢?学生思维打开了,开始踊跃发言。有的说:草原是绿色的,可以用绿色海洋比喻;羊群是白色的,可以用白云、浪花来比喻。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引导,顺利启动学习思维,找到语言品析重要切点,这无疑是教师引导方法巧妙设计的结果。从修辞角度展开语言赏析,这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及时调整语言赏析策略设计,抓住学生的认知特征,给予学生以正确方向引导。从学生表现来看,教师引导思路正确,鉴赏效果显著。

二、意境品析,展现文本内质特征

阅读鉴赏要进入文本意境之中,这自然是鉴赏品味的升级。文本都会营造特有的内质情境,有些是可感可见的情境,有些则是比较虚幻的情境,需要读者细心品味,甚至要发挥丰富想象和联想,进入到更加虚拟的情境之中,与作者对话交流。每一篇文本都有诸多层次的意境存在,不同读者会有不同的意境感知体验。小学生感知维度较低,对文本阅读理解常常存在于表象之上。教师可以创设更直观的阅读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对文本内质展开深度感知,形成个性化的认知体验。

在学习《将相和》时,我让学生阅读文本,然后找出蔺相如的智慧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就没有动兵的理由。”“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我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动画图片,并给出引导: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做到了完璧归赵,蔺相如的人格魅力从语言中可以看出。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很快就给出人物的赏析评价。有学生说:蔺相如大智大勇,不仅有宽阔的胸怀,还能够以大局为重,具有远见卓识,与廉颇形成鲜明对照。通过人物个性对比,会给人更加深刻的认知。很显然,教师利用人物语言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展开意境探寻,对人物性格展开深度剖析,很快便能形成鉴赏结果。

三、形象品析,探寻文本赏析途径

阅读文本时,要对文本形成整体感知和理解,注意领悟文本形象特征。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形象特征,学生在具体阅读感知时,要借助语感,在文本语言的带领下走近文本形象。文本形象是比较广泛的概念,并非是指文本人物形象,对文本描绘的所有对象进行剖析,都属于形象品析。文本形象或人、或物、或景、或情,教师在具体引导时,要注意学生的认知思维特点,要根据学生认知基础形成合理匹配。

在学习《晏子使楚》时,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感知文本主人公晏子的性格特点,我设计思考问题: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都会回答:晏子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不畏强暴,能言善辩。如果这就算是人物形象分析,那阅读鉴赏太过肤浅。我开始从一个小角度展开挖掘:晏子来到楚国,受到了哪些侮辱?学生回答:晏子身材矮小,被要求从小门进入。晏子说:访问狗国才从狗洞钻入,难道楚国是狗国吗?有力地回击了面对的侮辱。我继续设问:这些负责接待晏子的人,会把晏子的话传给楚王吗?学生开始热烈讨论。有的说:不会的,如果这样原原本本地传到楚王那里,楚王会大发雷霆。有的说:接待的人会很委婉地说出晏子的智慧理答,建议楚王打开大门让晏子进入。我引导学生:从这个情节可以看出,晏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学生开始深思,阅读进入佳境之中。学生总结:晏子不仅具备外交史官的所有素质,还能够随机应变,坚持原则不动摇,机智处理突发事件,可谓智勇双全。我利用故事情节从侧面展开阅读鉴赏,体现了鲜明的鉴赏思路,学生自然而然走进鉴赏之中,对人物、对情节展开多维度理解欣赏,形成个性化的鉴赏成果。

四、情感品析,升级文本鉴赏品质

文本阅读时,自然要涉及作者情感表达,作者读者情感实现共鸣,这样的阅读学习才算圆满完成。在阅读鉴赏教学中,教师要以作者情感分析作为重要起点,通过情感线索追寻解读,形成重要鉴赏线索,逐渐引入读者情感与作者情感实现对接,这样的阅读鉴赏才是深刻的、有一定震撼力的。学生在阅读文本中受到情感冲击,获得重要的学习成长力量。从情感角度形成鉴赏突破,对学生产生的触动是剧烈的,教师要珍视这样的阅读鉴赏契机,促使学生在阅读感知学习中实现健康成长。

在学习《景阳冈》时,我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然后提出思考问题:作者是如何刻画武松这一英雄形象的?学生开始思考,我给出提示:武松是家喻户晓的大英雄,他的美名传扬四方,我们对英雄的敬仰自然有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请同学们都说说自己心目中的武松形象。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武松英雄人物的看法,激发了学生的内心情感,学生在畅想抒情之后,对文本鉴赏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教师拓展学生视野展开文本鉴赏,符合学生的思维认知,为学生建立更深刻的鉴赏认知创造了良好条件。

阅读赏析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从不同角度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文本感知,获得表达语言、文本意境、人物形象、作者情感等方面的审美成效,为全面提升语文素质创造良好学习训练条件。阅读鉴赏属于深层次文本阅读行为,需要阅读主体掌握阅读技巧和情感投入,这样才能从个性阅读行为中建立完善的鉴赏体系。

参考文献:

[1]王丽梅.浅议提升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J].学周刊,2012,(35).

[2]王雅丽.小学语文阅读赏析课的常用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4,(16).

[3]惠兰.给学生语文实践的自由牧场——小学“高年级阅读赏析课”的教学尝试与思考[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4).

(责任编辑 史玉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