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化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2016-03-08李晓明
李晓明
[摘要]有效提问对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探索精神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在小班化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可以关注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符合不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并能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有效提问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有效提问;小班化;发展;学生
教师要想塑造创造型人才,就要在教学中勤于观察、有效提问、发展学生的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目前,我所在的学校采用小班化教学方式,由于学生的数量比较少,教师可以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学生间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和分层指导,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的教学逐渐向优质课堂、高效课堂、精致课堂靠近。怎样使小班化课堂充满生机?使课堂的提问更有效呢?
一、所提问题的难度水平要适宜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备课,在设计课堂提问的时候要做到难易适度,符合不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在课堂提问中,学生不作答与教师所问问题的难度密切相关。问题太容易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白白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问题太难了或者与学生的接受水平不符,会使学生丧失信心,不仅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和探索的欲望,而且也使提问失去了价值。一般提问难度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难易适度的提问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经过思考后能回答上来的问题。这要求我们教师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在知识的“增长点”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时,我出示了一组颜色、形状等都有规律的图形,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组图案有什么规律?你能找到多少种规律?这个问题具有开放性,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又留给学生较大的学习空间,留足学生学习的生成空间。又如,在学习了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后,我创设了用包装纸包装磁带的情境,我问学生:要给4盒磁带打上包装(接头处忽略不计),你能设计出最好的方案吗?学生各抒己见:我想设计美观些;我想包装材料要节省些……最后,学生探索出了6种包装方案,围绕设计时用的材料如何最节省纸,学生在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中逐步分析,最后经过计算和对比,选择出了最节省材料的包装方法。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被有效的问题激发,他们在这些有价值的、有生命的学习内容中积极探索和交流,这样的问题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意义远远超出数学知识本身。
二、有效提问要统筹学生整体和不同层次
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这种活动是全体学生同教师的信息交流,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害怕课堂提问冷场,耽误课堂时间,总是向少部分学生发问,希望课堂提问顺利进行。长此以往,就会使很多学生发现其中的“奥秘”,尤其是不善于表达的学生,他们知道教师的提问与自己无关,学习的积极性受挫,这样会人为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课堂提问不应出现“遗忘的角落”,教师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期待,特别要关注那些沉默寡言的学生,让他们也参与到活动中。教师应培养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强烈的竞争意识。
由于学生在年龄、性格、知识基础与能力水平等方面的不同,教师提出的问题不仅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更要注重个体差异,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要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感觉到这个问题是教师针对自己提出的,从而愿意参与问答。首先,教师应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点,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对于哪些学生在哪些方面比较善于思考和表述,教师要心中有数,所提的问题要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人而异。同时,教师还要对不同学生所回答的问题给予不同的评价和指导。教师在提问时应尽力做到因人而异,使学生各有所思,内容也要有梯度。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提问对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使他们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对于那些难度比较大的问题,可以交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回答。对于中等生来说,所提的问题一般要以难度稍小的问题为宜,帮助他们掌握、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要学会控制等待时间
一些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马上就让学生回答。其实在课堂提问的程序步骤中,等待学生思考后再回答是每名教师都不应该忽视的。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思考后回答,这是提问的技巧之一,教师要学会使用这一技巧。教育专家研究表明,在每个问题提出后至少需要等待三秒钟,综合性的问题提出后,等五至十秒或更长的时间,可以增加学生回答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在较高水平上进行思维。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这样做,就能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通过思考可以使他们有一定的时间来分析、整理自己的思路,从而能够详细地对问题进行说明、补充或者修改回答,这样做可以使他们的回答更加完整、完善,也就保证了回答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课堂上,教师给学生等待回答的时间,也可以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回答性质由居高临下的“质问式”变成平等友爱的“对话式”,学生准备充分后表述会更连贯和完整,能使学生充分找到自信,这样做学生在学习中的的主动性也能更好地发挥,有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和创新。此外,教师在提问时不仅语言要精练、具体,而且针对不同的年级和不同的学生,所提问题的数量也应尽量控制在一次只问一个问题或两个问题,这样学生才会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去思考问题,使回答比较完整且有较高质量。
四、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有效的提问
教师应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习惯向学生发问,而不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提问,加上学生受生理、心理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不善于发现问题,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上常出现“三怕心理”:第一,害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和指责;第二,害怕自己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第三,害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学生普遍缺乏提问的勇气和信心,再加上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的课堂教学习惯使很多学生懒于动脑,这就使学生缺乏了提问的动机。教师应充分备课、备学生,力争在每节课上都创造质疑的机会,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想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不懂的问题。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乐于提问,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去思、去想、去问。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两边的关系》时,我出示了800米竞赛中运动员切线的场景,课件展示最外侧运动员切线后的路径竟然比其他运动员切线路径短的动画。学生对情境中这个方法感到陌生,存在疑惑,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这时,我不急于向学生讲解,课件出示切线路径,跑道和运动员位置构成的三角形。这时,有的学生迫不及待地说:“老师,是不是和三角形的边有关系?”马上有同学接着说:“三角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啊?”学生提出的问题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也是这节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我引领全班学生积极合作探索,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空间与时间,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通过开展摆小棒围三角形的活动,得出三角形边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发现只要善于观察、用心思考,就会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他们质疑和思考的习惯。
当然,学生提问的意识和信心还来自于教师的肯定和鼓励,教师应保护好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的提问信心。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价值不大,教师也不要轻易否定学生,打击他们的自尊心,要看到他们愿意发问的重大意义,不断鼓励他们,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愿意提问,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
总之,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在评价时应带着浓浓的情感,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给每个学生以成功的体验,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严永正.最能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
[2]成都师范银都小学.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3.
(责任编辑 冯 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