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CC导管在呼吸困难致端坐位患者中的置入和护理

2016-03-08朱凤林居燕匡兆香夏爱萍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13期
关键词:头端胸片心肺

朱凤林 居燕 匡兆香 夏爱萍

(苏州大学附属高邮人民医院,江苏 扬州 225600)



PICC导管在呼吸困难致端坐位患者中的置入和护理

朱凤林 居燕 匡兆香 夏爱萍

(苏州大学附属高邮人民医院,江苏 扬州 225600)

目的 总结5例肿瘤合并心肺功能衰竭致呼吸困难端坐位患者置入PICC导管的护理体会。方法 通过制订针对性的置管计划,呼吸困难患者置管时舒适体位的安置;端坐体位患者PICC导管长度的体外测量以及最大无菌屏障的建立; 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等。结果 5例患者均顺利置入并留置了PICC导管,导管头端位置符合目前指南和标准的要求。结论 精心、有效的护理可帮助端坐位患者舒适地完成静脉治疗,度过疾病的危重期。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端坐位; 护理

Catheterization; Central venous; Sitting position; Nursing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适用于外周静脉穿刺困难、需要反复由静脉输注强酸或强碱、高渗或低渗、发泡剂、刺激性药物以及胃肠外营养液的患者,可以由取得置管资质的护士单独操作,具有安全、方便、舒适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1]。而对于肿瘤合并心肺功能衰竭导致呼吸困难的危重患者,能否建立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直接影响到该类患者的顺利救治和转归,置入PICC导管建立静脉通道是比较理想的选择。笔者总结了我院肿瘤科2015年9-12月收治的5例肿瘤合并心肺功能衰竭导致端坐体位的患者,置入PICC导管的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肿瘤科2015年9月-12月收治的5例肿瘤合并心肺功能衰竭导致端坐体位的患者5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为28~86岁,平均年龄(57.2±11.7)岁。其中,胃癌2例,肝癌1例,肺癌1例,子宫内膜癌1例。2例患者有PICC导管置入病史。5例患者均排除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引起的呼吸困难,且均因肿瘤合并心肺功能衰竭导致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端坐位呼吸。因反复多次静脉穿刺,外周静脉穿刺困难;又因为端坐体位的限制,于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无法进行操作。

1.2 方法 首先,仍然借鉴传统的体外测量方法,协助患者外展手臂90°,测量并记录从穿刺点到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三肋间隙的距离。然后,再运用胸片定位法[2],提高体外测量的准确率,具体方法是:利用该患者最近拍摄的全胸片,借助圆规来确定患者右侧胸锁关节与心门两个点的位置,待长度固定后,直接将圆规的两个点导入胸片左侧卡尺测量长度;最后,结合每张胸片标注的与实际人体的比例,计算出该患者右胸锁关节至心门的距离。有研究[3]认为患者置管时一般为卧位,进行胸片检查时为站立位,由于膈肌位置随着体位和呼吸的变化,心脏和上腔静脉的位置会有细微的变化,而导致导管头端在X线摄片上显示稍深。因此,针对我们置管的端坐体位的患者,我们也考虑到:端坐位测量的导管长度和在站立位拍摄的胸片上测量的长度误差,因此,在长度的测量结果上加0.5 cm。最后结合以上两种方法测量的结果,确定预置导管的长度。

1.3 结果 本组5例肿瘤合并心肺功能衰竭致呼吸困难端坐位的危重患者,通过PICC导管建立静脉通路,并在精心护理下顺利完成静脉治疗,度过危重阶段。

2 护理

2.1 置管前的护理 首先,针对端坐体位的患者制订PICC置管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安置患者坐于垫有减压气垫、舒适靠背、高度适宜的座椅上;给予氧气吸入;评估患者血常规、出凝血功能及双侧上肢皮肤状况、既往手术病史,床边B超机评估局部血管情况,确定预穿刺置管的静脉。在预置管手臂的对侧上肢开放一条临时静脉通路,给予应急治疗;和患者及家属沟通,宣教PICC导管相关知识并签署PICC置管知情同意书。

2.2 建立最大化的无菌屏障 首先,帮助患者坐于垫有减压气垫、舒适靠背、高度适宜的座椅上,安置好吸氧、输液管道。然后,利用PICC维护的操作台,协助患者将预置导管的手臂外展,将手臂搁于操作台上,调整操作台的高度以及与患者身体的角度,使患者感觉舒适不费力,方便患者配合置管操作。将手术头架放置在预置导管手臂的肩部,固定在操作台上,之后按照PICC置管常规进行铺设无菌剖腹单以及无菌治疗巾,建立最大化的无菌屏障。

2.3 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 置管前,我们采取两种测量方法的优化结合,确定预置导管的长度;置管中,我们采用纵向小切口扩皮法,以防止损伤淋巴管引起穿刺点的渗液。在置管过程中,则采取呼吸配合PICC 置管[4]的方法,提高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具体做法:在PICC送管过程中,置管者动作轻柔缓慢,特别是在导管头端到达肩部位置的时候,语言引导患者进行深吸气,这时候即轻柔缓慢地送管,患者缓慢呼气时则立即停止送管,一个呼吸周期即为一个送管周期,直至送管达到预定长度。注意在送管过程中,如有送管不畅,应暂停片刻,继续引导患者用心进行深而缓慢的呼吸,切勿强行送管。因为有研究[5]认为,调整导管的次数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呈正相关,呼吸配合置管可提高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减少了PICC导管因为呼气的影响异位至颈内静脉、腋静脉、甚至奇静脉的发生[4],减少了置管过程中因置管不畅调整导管的次数,也减少了运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等额外医疗设备进行导管正位引发的额外医疗费用。吕玉芳等[6]置管时让患者取半坐卧位,认为半坐卧位可以使PICC导管依靠重力的作用,增加向下行进的概率,以减少异位。最后,抽取回血确认导管在血管腔内,如果不能顺利而且容易地抽到回血,应该警惕导管可能发生了异位,此时应慎重拔出导管的支撑钢丝,需要进行导管的调整,防止置管结束后才发现导管的异位,从而增加导管调整的困难。置管结束后,拍摄胸片确认导管头端的位置,从胸片上看上腔静脉和右心房的联合处,通常位于L3或L4,大概位于气管支气管角下方5 cm,隆突下方3~4 cm[7],因此我们采用标尺测量胸片上导管头端位于隆突下方的距离,在隆突下方的0~4 cm为导管位置准确[3]。5例患者的胸片显示:导管头端均在隆突下方5 cm左右,提示位置稍深。根据Cadman等[8]研究:PICC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要低。置管第2天,首次PICC维护时,根据胸片报告的结果,对照目前指南和标准[9]对PICC导管头端位置的要求,拔出导管1~2 cm,确保导管头端位于右心房入口处,以防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3 小结

肿瘤合并心肺功能衰竭致呼吸困难端坐位的患者,病情危急,需要尽快开放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进行救治。本组患者因为外周静脉穿刺困难,又因为端坐体位的限制,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无法正常进行操作。因此,我们静脉治疗小组通过集体讨论,制订了周密的个体化置管计划,严格实施置管操作规范,预见性地防止各种可能的PICC导管并发症。不过,本组患者仅5例,对于此类呼吸困难致端坐体位的危重患者,怎样快速建立安全、有效、舒适的,能够满足救治的静脉通路,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1] Baiocco GG,Da Silva JL. The use of the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in the hospital environment[J]. Rev Lat Am Enfermagem, 2010,18(6):1131-1137.

[2] 王蓓,廖妍妍,王开慧,等. 降低Power PICC相关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5,30(9):1599-1600.

[3] 赵林芳,曹秀珠,陈春华,等. 心内心电图特异性P波形态变化在瓣膜式PICC头端定位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1):1374-1378.

[4] 袁丽,陆勤美,王翠兰,等. 呼吸配合在减少PICC置管异位中的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2014,49(4):498-502.

[5] 张秋艳. PICC置管过程中导管异位的预防[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2B):55-56.

[6] 吕玉芳,周小香,王晓珍,等. 半坐卧位在预防PICC导管异位中的作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0):1870-1872.

[7] Oliver G,Jones M . ECG or X-ray as the gold standard’for establishing PICC-tip location [J].Br J Nurs, 2014,23(19):S10-16.

[8] Cadman A,Lawrance JA, Fitzsimmons I,et al. Toclot or not to clot that is a question in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J].Clin Radiol, 2004,59:349-355.

[8] Petrea BE,Koyfman F,Pikula A,et al.Acute stroke,catheter related venous thrombosis,ang paradxical cerebrat embdism:report of two cases[J]J Neuroimaging,2013,23(1):111-114.

朱凤林(1971-),女,江苏高邮,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从事肿瘤内科护理及管理工作

R473.56

B

10.16821/j.cnki.hsjx.2016.13.033

2016-01-04)

猜你喜欢

头端胸片心肺
不同千伏的X线胸片检查在尘肺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水下作业工具快速换接装置对接容差性研究与仿真分析∗
数字化X线摄影在尘肺病诊断中图像后处理参数的优化与评价
超声监测辅助心电图引导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头端定位的价值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高仟伏X线胸片和DR胸片在尘肺病影像诊断中的比较研究
强生新一代豪韵® FOCUS+超声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