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海洋文化与旅游经济融合发展研究综述

2016-03-07王诺斯

关键词:海洋文化旅游经济

王 苗,王诺斯

(1.大连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辽宁大连 116622; 2.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辽宁大连 116025)

国内外海洋文化与旅游经济融合发展研究综述

王苗1,2,王诺斯1

(1.大连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622; 2.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5)

摘要:在分析海洋文化概念、海洋旅游及其与海洋文化的关系的基础上,从海洋旅游产品开发、海洋旅游产业、海洋旅游市场等方面对国内外海洋文化与旅游经济的融合发展进行回顾和梳理,指出目前学界对于海洋文化理论的研究不够深入,没有形成完整体系,此外,对于海洋旅游的经济效益和海洋旅游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依然空白。

关键词:海洋文化;旅游经济;海洋旅游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海洋已经成为各国竞争的重要领域,强化海洋经济是发展新世纪世界经济的重要战略措施,国内外早已达成“21世纪是海洋的世界”这一共识,“海洋文化”也成为当今一大研究热点。作为一个经济效益高的新兴产业,走向海洋与海洋文化相结合的海洋旅游俨然成为大势所趋,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因此,世界各地的沿海地区无一例外地利用海洋文化这一独特的资源,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使海洋文化在旅游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关的国内外学术研究也随着这一产业的发展逐渐丰富起来。

一、关于海洋文化的概念研究

海洋文化的基本范畴,最早是由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其著作《历史哲学》中提出的。黑格尔把海洋文化视为西方文化特点的重要方面,他认为西方文化是冒险的、扩张的、开放的、斗争的,这一切源自于海洋文化。“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1]135与之相对的东方文化是保守的、封闭的、忍耐的,这源自于内陆文化。“就算他们有更多壮丽的政治建筑,就算他们自己也是以海为界——像中国便是一个例子。在他们看来,海只是陆地的中断,陆地的天限;他们和海不发生积极的关系。”[1]133-135

西方的海洋文化发源于希腊半岛,西方统治者支持民间航海和民间海外贸易,因此古希腊很快由于发达的经济而成为西方文明的中心,西方的海洋文化无疑是海洋商业文化。国内学者认为,尽管黑格尔对东西方海洋文化的观点在一定阶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这种将海洋文化看作是海外商业的观点,无疑是片面的,研究海洋文化,应该更侧重于研究人类涉及的海洋活动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类关系的建立和变更[2]007。文化的概念有数百种说法,但共同的逻辑起点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因此海洋文化包含两层含义:海洋代表大自然,文化则代表人类社会的文明积累[3]。海洋文化是海洋成为人类活动舞台、海洋自然力转化为人类生产力因素以后形成和发展的文化,海洋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与海洋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它包括海洋意识、海洋宗教观念、海洋艺术、海洋科技知识以及海洋法律制度等,同时也包括海洋设施、海洋组织、海洋产品等,海洋文化是以海洋为基础的文化[4]。从更为具体的意义上来看,海洋文化是“人类涉及海洋的活动,或者是与海洋有关的活动,它以自然活动为基础,并以精神活动为最高形式”[2]007。所谓自然活动,既指海洋采集、海上航行、造船和海上商业等直接涉及海洋的行动,也包括间接性的与海洋贸易有关的商品,而精神活动则指海神崇拜、海洋文学、海外宗教传播等[2]007。

二、关于海洋旅游的研究

事实上,海洋旅游很早就产生了,但由于海洋旅游活动,尤其是近海旅游活动与陆地旅游活动并无本质区别,人们并没有把它当作一个类别给予特殊的关照。从世界范围看,最早的海洋旅游形式是英国的海岛游,发生在19世纪中叶,直到20世纪80年代,神秘的海洋逐渐成为人们旅游的热点,海洋旅游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国外学者开始关注并探讨海洋旅游的问题,并且在一些期刊,比如《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等上发表文章,也有一些以《Marine Ecotourism: Issues and Experience》为代表的专著。国外学者对海洋旅游的研究更多集中于发展模式和对环境的影响上,普遍认为发展海洋旅游必须充分考虑旅游开发带来的环境、社会和经济影响,以及海洋科技应用、区域合作等诸多问题,旅游业应当适度开发和持续发展。总的来说,国外对海洋旅游的研究更加重视应用方面,而忽视理论方面。

与国外相比,国内海洋旅游起步更晚,对海洋旅游的研究也更缺乏,无论从应用层面还是理论层面来说,都处于比较初步的阶段。研究对象大多集中在对海洋旅游资源的整体分析上。陈可馨等(2002)从资源区位优势等方面研究了我国海洋旅游资源[5]。陈航等(2005)对海洋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研究[6]。胡卫伟等(2006)对舟山海洋文化旅游与开发策略进行了研究[7]。高怡等(2008)对海洋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8]。曲金良(1999)则论述了海洋旅游面临的问题,比如:重旅游经济轻旅游文化,甚至以旅游经济的理念替代旅游文化;在海洋文化遗址景区开发时急功近利,乱开发现象严重。总的来说,海洋旅游文化的研究尚缺乏多学科交叉综合与协调[9]。

三、关于海洋文化与海洋旅游的关系研究

海洋文化的要素是指海洋旅游区域的文化以海洋文化为主,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及建筑物、风俗、宗教、艺术等具备海洋性的特点。海洋文化是源于海洋的文化,是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利用而创造出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10]。滨海地区由于人们的生活长期与海洋打交道,受到海洋环境气候的影响,与封闭的内陆文化有着明显的不同,具有明显的流变性、原创性、多元化与重商性等特点[11]。海洋文化作为海洋旅游的重要吸引物,它们之间密切相关,没有海洋文化,就没有海洋旅游。人们体验海洋旅游产品包括人们对海洋的热爱、敬畏和探索精神,也包括人类创造的海洋文明。

以文化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形式也叫做文化旅游。国内学者魏小安(1987)最早提及“文化旅游”这一概念,他指出“对于旅游者来说,旅游活动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活动,但对于旅游经营者来说,旅游业则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12]。强调旅游业的文化特点正是为了使以经济目标为主的综合性目标得以更顺利地实现。文化旅游是集文化、经济于一体的一种典型的特种旅游形态[13]。广义的文化旅游是在寻求和参与全新或更深的文化体验的基础上的一种特别兴趣旅游,与一般的旅游活动并无太大差别,旅游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现象,任何一次旅游经历都是一种对新文化的体验[14]。

四、关于海洋文化与旅游经济融合的研究

国外最早揭示海洋活动对于经济之影响的是美国学者Nathan Associates和Pontecorv,他们都指出了海洋活动对于GDP的贡献[15]。后来的研究除了对GDP的贡献外,还有对于就业、薪资水平的影响[16]。还有学者从微观角度对某个地区的海洋相关经济做了研究。加拿大学者、英国学者、法国学者和澳大利亚学者都对自己国家或地区的海洋经济进行了研究,并且得出许多海洋经济重要性的结论[15]。Colgan(2013)对美国的海洋经济进行了分类研究,认为旅游和休闲业无论是在就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是在对GDP的贡献等方面,都是对国家或地区经济贡献最大的产业。娱乐、船舶经销、餐饮、住宿、游艇码头、露营、优美的自然风光、运动用品、海洋动物园和水族馆成为海洋旅游休闲业的主要组成部分[15]。国外关于海洋旅游经济问题的研究主要还涉及海洋旅游地衰退与复苏、滨海地区产业发展等方面[17]。Agarwal(1999)以英国海洋旅游地为例,研究了旅游地衰退机制,并提出外部竞争和内部竞争力下降导致海洋旅游目的地衰退,建立在当地特色产品之上的产品重组和产品创新战略是解决策略[18]。Priestley等(1998)以西班牙海滨旅游地为例,Russo(2002)以威尼斯为例,论述了海洋旅游发展后续阶段的滞胀问题,以及海洋文化遗产城市旅游发展的模式[19-20]。海洋旅游业的发展可能会对海洋产业结构产生两种巨大影响:一种是优化原有的海洋产业结构,一种则是过分强调海洋旅游业在海洋产业中的重要性,忽视其他产业[21]。国外大量研究表明,世界著名海洋旅游地区没有考虑到产业协调发展,对水、土地等资源与市场过度争夺,导致在发展海洋旅游过程中破坏了当地产业结构的平衡。由此可见,持续健康发展的滨海旅游必须建立在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之上。

国内研究海洋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发挥海洋文化的经济功能,促进海洋产业的发展。许多学者对海洋经济和海洋文化的关系做了深入研究。徐晓望(1999)认为,广义的海洋文化包括海洋经济、海洋社会和狭义的海洋文化三个层次,其中海洋经济包括海洋交通业、海洋商业、海洋矿业、海洋工业、海洋手工业、海洋渔业、海洋种植业等,它们属于海洋文化的经济基础[2]。龙邹霞(2013)认为,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是辩证统一和相辅相成的。没有海洋文化,海洋经济的发展是空洞的。海洋文化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创造了有利条件,海洋文化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与此同时,海洋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海洋经济,海洋经济是海洋文化发展的基石[4]。因此,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是相辅相成、共同繁荣、共同进步的,应当大力弘扬海洋文化,合理开发海洋、保护海洋,促进海洋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1.海洋文化与海洋旅游产品开发

在海洋文化与旅游经济融合研究中,关于海洋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研究最为丰富。海洋旅游产品的开发要依托于旅游吸引物,海洋文化则是重要吸引物之一。Chaverri(1989)以哥斯达黎加为例,对海洋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认为水体、海滩、沙子、岩石、海滩环境等可以作为极具开发性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22]。Williams等(1992)选择了自然、生物、人类利用与影响三类对海洋旅游产品开发体系进行了分析[23]。李悦铮(2001)对大连海洋资源优势进行分析,指出海食文化、海洋民俗风情、海洋战争遗址这些海洋文化内容可以作为大连海洋旅游产品开发中的重点[24]。李滨等(2003)以舟山海岛旅游资源为出发点提出青年海岛旅游产品的规划构想[25]。李平等(2002)对青岛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开发进行研究,提出青岛应以海洋和海岛为依托发展垂钓等专项旅游产品[26]。张云生等(2002)则研究了海洋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寻求愉悦是旅游者的基本需求,要提高旅游产品对旅游者的吸引,必须提高其文化含量,才能使海洋旅游业时刻走在时代进步的前列,适应旅游者的根本需求[27]。

2.海洋文化与海洋旅游产业

谢石生等(2008)认为海洋文化产业的内容包括海洋旅游业、涉海休闲渔业和休闲体育业、涉海庆典业、涉海影视产业、涉海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业等,其中旅游休闲业和历史文化业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28]。海洋文化产业生产和提供海洋文化产品和服务,目的是取得经济效益,它用产业化的手段经营海洋文化,将海洋文化的产品按照产业化的方式运行与发展。海洋文化的产业化不但可以满足消费者及市场的精神需求,更能够取得经济利益。可以说,海洋文化产业构成包括两大要素:海洋文化和产业化,其中海洋文化是基础,它是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动力,产业化则决定了海洋文化产业的经济构成。

3.海洋文化与海洋旅游市场

随着经济的发展,海洋旅游市场呈现大规模增长趋势,比如近年来,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市场以1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每年美国乘船出国度假观光达到600万人。同样,在亚太地区海洋旅游业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东南亚的海洋旅游每年有近1000万人,专家们认为这已经成为远东地区的加勒比海;新加坡借助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投巨资于游艇集散地设施的发展;中国香港地区每年百艘游船载10万人之多的游客前来旅游,并且每年的增幅较大。中国自2001年以来,在沿海地区旅游的国内游客以及通过沿海地区入境的国外游客和外汇收入连年大幅度增长。中国将成为亚太地区海洋旅游的重要市场和目的地,海洋旅游业在这里得到长足发展。

五、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综观国内外有关海洋文化与旅游活动乃至旅游经济的研究不难发现,海洋文化作为海洋旅游活动的重要吸引物,引起了学者们很大的研究兴趣,针对海洋文化开发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品的应用型研究相对丰富。而对于海洋文化与旅游经济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于海洋文化旅游资源、产品开发、市场规模等,缺乏对旅游经济效益、旅游供需以及旅游消费行为等的研究。具体来说:

第一,关于海洋文化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尽管学者们对海洋文化的概念、内涵做了探讨和定义,对海洋文化的内容进行了归纳和分类,并对海洋文化与社会历史的关联做了介绍,但是海洋文化的关键问题以及理论研究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不足以支撑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9]。由于学术界对于海洋文化诸多问题的认识把握缺乏最基本的理论参照,因此影响了海洋文化研究在相关理论的深入和相关实践的进行,进而也影响了中国主流学术界海洋人文意识、观念和视野在相关学术领域中的渗透与体现。

学界应当在对海洋文化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阐明海洋文化“是什么”、“怎么样”以及“为什么”等根本性的关键问题,也就是海洋文化的内涵实质、主体要素、基本模式、主要形态及其时空边界等问题。总体把握、阐明海洋文化的起源、区域类型、要素分层等问题,有针对性地系统总结归纳、分析评价海洋文化主要层面的基本内涵、基本特点、历史过程及其动力机制、主要功能、成就、贡献,以及在当代社会条件下传承、发展和创新海洋文化的功能作用。

第二,学界对于海洋旅游的经济效益和海洋旅游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依然空白。海洋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可开发成旅游产品的资源不计其数,旅游形式也花样繁多。尽管如此,不可否认的是海洋文化资源也是稀缺的,它的每次开发与利用都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学界在关于海洋文化与旅游经济相融合的研究中,侧重点更多地放在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的产品开发以及海洋资源的市场规模等方面,研究问题的切入点都以海洋文化的角度为主。当海洋文化与旅游经济相融合形成海洋旅游产业时,研究问题的重点就不应再单一化地集中在海洋文化资源,作为产业主体之一的海洋旅游供应者以及消费者都应该成为海洋文化与旅游经济融合的研究对象。

事实上,填补关于海洋旅游经济效益和旅游消费者行为的研究空白,对于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有极大好处的。由于对海洋旅游经济效益和消费者行为缺乏系统的研究,海洋旅游产品的开发存在着层次不鲜明、开发模式多为粗放型等问题,长期看来反而造成了海洋资源的破坏。在开发海洋资源之前,可以将社会因素、生态因素、文化因素、经济因素等考量进来,形成系列化的海洋旅游经济效益定量评价体系,在不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前提下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通过对海洋旅游消费者的行为评价,运用市场调研的方式方法,得出消费者对于海洋旅游的偏好。以上研究结合起来,不但可以更好地保护海洋文化资源,使其得到可持续发展,同时可以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势头中建立海洋文化旅游品牌,打造特色海洋旅游,促进海洋文化与旅游经济的真正融合。

参考文献:

[1]黑格尔.历史哲学[M].王造时,译.北京:三联书店,1956:133-135.

[2]徐晓望.关于人类海洋文化理论的重构[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4):007.

[3]吴建华.谈中外海洋文化的共性、个性与局限性[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1):14-17.

[4]龙邹霞.海洋文化研究刍议[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6):35-38.

[5]陈可馨,陈家刚.我国海岛资源的持续利用[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60-63.

[6]陈航,王跃伟.浅论我国海岛旅游文化资源及其开发[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5):72-75.

[7]胡卫伟,王湖滨.论舟山海洋文化旅游与开发策略[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3):48-52.

[8]高怡,袁书琪.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特征、涵义及分类体系[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4):61-66.

[9]曲金良.海洋旅游文化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9(1):93-96.

[10]方牧.《山海经》与海洋文化[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2):18-25.

[11]尹紫东.系统论在海洋经济研究中的应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3):84-87.

[12]魏小安.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J].旅游论丛,1987(2):18.

[13]吴芙蓉,丁敏.文化旅游——体现旅游业双重属性的一种旅游形态[J].现代经济探讨,2003(7):67-69.

[14]朱桃杏,陆林.近10年文化旅游研究进展——《Tourism Management》、《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和《旅游学刊》研究评述[J].旅游学刊,2005(6):82-88.

[15]COLGAN C S. The ocean economy of the United States: Measurement, distribution, & trends[J]. 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 2013, 71: 334-343.

[16]LUGER M I. The economic value of the coastal zone[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ystems, 1991, 21(4): 279-301.

[17]张广海,田纪鹏.国内外滨海旅游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5-9.

[18]AGARWAL S.Restructuring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mplications for seaside resort regeneration in southwest Britain[J]. Tourism Management, 1999, 20(4): 511-522.

[19]PRIESTLEY G, MUNDET L. The post-stagnation phase of the resort cycle[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8, 25(1): 85-111.

[20]RUSSO A P. The “Vicious circl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heritage citie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2, 29(1): 165-182.

[21]SNOUSSI M, AOUL E H T.Integrated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programme northwest African region case[J]. 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 2000, 43(12): 1033-1045.

[22]CHAVERRI R. Coastal management: The Costa Rica experience[C]//MAGOON O T. Coastal Zone’87 Proc. 5th Symposium on Coastal and Ocean Management (Vol.5). Reston, VA: Amer. Soc. Civ. Eng, 1989: 1112-1124.

[23]WILLIAMS A T, LEATHERMAS S P, SIMMONS S L. Beach aesthetic values: The SW Peninsula[R]. UK: Proc. Int. Coastal Congress, 1992: 251-262.

[24]李锐铮.发展海洋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大连旅游业发展[J].人文地理,2001(5):93-96.

[25]李滨,叶娟.略论青年海岛旅游产品的开发——以舟山为例[J].商业研究,2003(9):180-181.

[26]李平,张军.论青岛海洋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J].海岸工程,2002(3):46-50.

[27]张云生,陆文妹.海岛森林公园旅游开发探讨——以大陈岛生态旅游开发为例[J].林业资源管理,2002(12):55-56.

[28]谢石生,张开城.珠海海洋文化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共珠海市党委校 珠海行政学院学报,2008(5):51-64.

[29]曲金良.关于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的几个问题[J].东方论坛,2012(1):16-19.

收稿日期:2016-04-06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W2014370)

作者简介:王苗(1981-),女,博士研究生,副教授;E-mail:13998605406@163.com

文章编号:1671-7031(2016)03-0007-05

中图分类号:F590.75; P74

文献标志码:A

猜你喜欢

海洋文化旅游经济
海洋文化语言景观研究:视角与方法
论生态文明格局下江西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中国城镇化发展对旅游经济的促进作用
安徽省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湘西州浦市古镇发展旅游经济的思考
我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海南省海洋文化旅游开发探析
沿海高校学生海洋观培养与塑造浅析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跨文化城市建设研究
蚌埠市智能旅游与人文环境多元化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