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篮球运动中的团队精神及其培养路径

2016-03-07赵传勇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9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团队精神篮球运动培养

赵传勇(徐州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9)



试论篮球运动中的团队精神及其培养路径

赵传勇
(徐州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9)

摘 要:面对日益激烈的现代竞技体育比赛,作为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不仅需要具备强健的体能和高超的技战术,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同样重要。基于篮球运动的必然要求,一个互帮互助、相处融洽的篮球运动集体,对于提高球队的整体作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团队精神为切入点,在分析其价值的基础上,结合具体问题,论述篮球运动中团队精神的培养路径,旨在通过团队精神和意识的培养,增强球队的凝聚力、战斗力。

关键词:篮球运动;团队精神;价值;培养

一 篮球运动的团队特点

一只完整、专业的篮球球队通常由球员和候补球员组 成,一般情况下为五名球员,七名以内候补球员,而且按照各个球员的特点和能力安排不同的位置,他们之间分工明确,以此发挥各个球员的最大优势。五名球员分别对应不同的位置,包括控球后卫、得分后卫、小前锋、大前锋和中锋。其中,控球后卫主要负责安全的把球从后场带到前场,之后传给其他球员,所以,一场比赛中控球后卫拿球的机会最多;得分后卫,顾名思义,主要负责得分,一名优秀的得分后卫需要具备较快的反应速度以及较高的投球水平,能够在其他球员为其创造的空挡期间最快出手投篮;对于小前锋要求在于能够远距离投球得分,他往往是球队中最重要的得分者;相对而言,大前锋的投篮机会较少,他主要负责防守、卡位、抢篮板等,对身体素质要求较为严格;中锋,即一支球队的中心人物,可以进能攻,退能守,主要负责禁区内作战。

二 篮球运动中的“团队精神”概述

(一)概念界定

“团队精神”(Team spirit),早期是指通过调和群体内部的矛盾,采用一致对外、通力合作的行为方式实现群体某一特定目标。[1]基于不同的研究角度,人们针对“团队精神”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团队精神”的内涵丰富,许多专家或学者偏爱以“团结精神”、“协作精神”、“团队意识”等名词代替“团队精神”,如《高科技管理与人文》一书以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视角,使用“团结精神”和“协作精神”这两个词语界定“团队精神”;《知识经济与“团队精神”》一书则将“团队精神”作为“窝里斗”的对立概念,认为“团队精神”是一种求同存异的协作行为,原因在于,在群体人际关系方面,很多时候个体利益与他人、集体利益不可分割,自觉地形成以共同利益为目标的心态;也有学者把“团队精神”界定为“士气”,即基于对组织的认同感,组织成员愿意以组织共同任务为目标而努力奋斗的精神状态。[2]目前,学术领域较为常用的一个概念为:“团队精神”——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与作风。[3]

(二)价值体现

篮球运动中的“团队精神”,可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理论中有关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内容予以诠释,即篮球球队属于整体,球队球员属于部分,整体功能的实现离不开部分效用的发挥,同样,篮球球队目标的完成需要球队球员之间的团结协作。任何一场篮球竞技比赛,每支球队均有为之奋斗的目标,在团队精神的指导下,球队球员进行信息沟通,彼此相互配合、紧密协作、齐心协力,以一个整体的姿态朝着目标迈进,加之顺利实施的技战术,增加球队赢得比赛的可能性。

三 篮球运动中的“团队精神”存在的问题

(一)篮球教学中“团队意识”培养不足

教育需要从娃娃抓起,篮球运动则需要从学生抓起。近些年,随着“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学生的体质和体能均有了良好的发展。但是,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由于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影响,篮球教学过于注重篮球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团队意识的培养(如,教师往往教学生如何进攻,如何防守,却没有教他们如何配合),也许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也会提到团队精神,只是在篮球教学实践中很少得以体现。团队意识培养不足,阻碍了篮球教学,乃至篮球运动的发展。

(二)“团队精神”的培养受到心理因素的制约

当前经济发展迅速,物质基础丰厚的同时,人们的心理问题愈加突出,如,个人心理发展与社会道德、法律、伦理发展之间不平衡:一方面道德、法律、伦理的发展成为个人心理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两者之间的相互碰撞也极易引发各种矛盾,致使个人产生逆反心理和行为。基于这些心理因素的影响,篮球运动中各个球员可能出现一些冲突,进而不利于整支球队的团结,以及团队精神的培养。

(三)“个人中心主义”思想成为影响培养团队精神的因素

为了抑制人口增速,于1979年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据统计,截止至2014年底,中国的独生子女人数已经超过8000万。现代社会,“个人中心主义”已经成为独生子女的另一个代名词,相对而言,由于物质水平不断提高,而且没有兄弟姐妹,他们生活条件较为优越,加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团结,什么是合作。“个人中心主义”的泛滥,孤僻、任性、过于自我的性格特征,使得他们更加偏爱个体活动。所以,在“个人中心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球队各个球员以自我为中心,团队精神根本难以形成。

(四)培养“团队精神”的方法欠缺

目前,篮球运动爱好者越来越多,从中国的CBA到美国的NBA,掀起了一阵阵的篮球运动热潮。作为我国的篮球盛世,每年的CBA我们可以看到国内顶级球员的巅峰对决,然而,与NBA相比,CBA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原因之一在于欠缺正确的“团队精神”的培养方法。尽管每支球队都有自己的核心球员,但是,整支球队的战斗力需要凝结各个球员的力量,大家相互配合、团结协作,方能实现球队目标。因此,注重培养球员之间的“团队意识”,形成正确的“团队精神”培养方法,发挥球队最大优势。

四 篮球运动中的“团队精神”培养方法

(一)发挥球队核心球员的作用

无论是日常训练还是竞技比赛,教练始终扮演着关键角色,对于球队教练几乎倾尽自己所学。但是,培养球队的“团队精神”仅仅依靠教练一人是远远不够的,毕竟教练的精力有限、时间有限,所以,发挥球队核心球员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核心球员不一定是球队中技术水平最好的,但是其勇于担责、敢于拼搏的精神使其成为球队队员的榜样,在球队的运作过程中,核心球员能够上接教练,下联队员,顺利传达教练之意,鼓舞球队士气。由于核心球员在球队中具有名望和号召力,已然成为球队的精神领袖,如果有其协助教练一起管理球队,团结球队,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外有教练的引导,内有核心球员的协助,巩固了培养“团队精神”的基础。

(二)加强球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球队的凝聚力

既然球队已经具备领导者和管理者两个重要硬件,下一步则需要加强球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团队精神”的培养须以教练与球员、球员与球员之间高度融洽的关系为基础,遇到问题时,教练与球员能够积极、有效的沟通,教练之意能够顺利到达球员,球员之意能够得到及时反馈,不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保证运行机制畅通。对于训练或者比赛,虽然教练必定会有自己的应对策略,但是球员的意见也不可忽略,经常倾听球员的真实感受,善于与球员打成一片,长此以往,不仅可以提高球队的技术水平,还可以帮助级球员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在球队中形成亦师亦友的和谐气氛,球队的凝聚力自然也会得到提高。

(三)增强球员之间的情感互动

球队凝聚力的提高过程除了需要加强球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球员之间的情感互动同样重要。在球员之间逐渐形成统一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的价值认同,以此建立球队的共同目标,并为了实现其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这样的凝聚力能够经得起挫折的考验,不会因为暂时的失败而致使军心溃散。

(四)树立“集体中心主义”思想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项目运动,球队队员在性格、体能、技术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呈现出各个球员具有不同的吸引力。由于球员之间的吸引力不同,亲密程度不尽相同,所以,在球队中容易形成一些小团体,这些小团体进而影响球队的集体性特征。在整支球队中,尽管小团体并不占主导地位,使得人们容易忽略它的存在,但是小团体直接影响各个球员对待球队集体的态度。针对这些小团体,应当予以正确、合理的信念、价值引导,将“团队精神”转化为团结协作意识,贯穿于球队的训练及比赛过程始终,关键时刻能够牺牲个人利益,顾全大局,坚持集体利益至上,真正实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五)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共同的目标

教练与球员应当提高自身思想觉悟,如热爱祖国,关心国家时事政策,学习篮球运动技能,加强篮球运动训练。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这样,在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时更加得心应手,将个人态度融入团队精神之中,实现个人目标与球队目标相一致。

(六)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一支实力雄厚球队的形成依赖于与之对应的规章制度,如若不然,有些球员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迟到、早退无所谓,这样懒散的行为不仅会耽误自己的学习,而且会影响到其他球员正常训练。由此可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严格要求球队队员,已然成为球队管理的一条有效途径,增强球员的自律性,团结整支球队。规范意识一旦形成,球队更加容易将球员的行为整合为相对统一的模式,展现出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特有的精神面貌。所以,配套的规章制度是球队形成强大“团队精神”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王家宏.球类运动——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8.

[2]董少斌.对高校篮球队伍中团队精神培养的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版),2012,(5).

[3]张汇敏.试论体育教育对个人团队精神的塑造[J].运动,2011,(2).

(责任编校:张京华)

作者简介:赵传勇(1973-),男,江苏徐州人,徐州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及体育休闲。

收稿日期:2015-12-07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6)03-0183-02

猜你喜欢

团队精神篮球运动培养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团队精神培养研究
幼儿篮球运动
国际篮球运动研究热点与主题演化内容分析
鞍山市第五中学篮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编者的话
论企业如何建造团队精神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