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政课“企业德育”实践教学的探索
2016-03-07陈爱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广东广州510300
陈爱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广东 广州 510300)
高职思政课“企业德育”实践教学的探索
陈爱华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广东 广州 510300)
摘 要:“企业德育”实践教学能充分利用企业德育资源,切实迎合高职大学生对就业的关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是适合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校外实践形式。论文探索“企业德育”实践教学的实践策略,分析“企业德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促进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企业德育
高校思政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实践教学是 思政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实施场地不同,实践教学可以分为课堂实践和校外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教学主要有社会调查、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和优势探索出一个校外实践教学新形式——“企业德育”。所谓“企业德育”,指以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企业为依托,将企业建成“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实践基地”(以下简称“企业德育基地”),充分利用企业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实践形式。本文通过调查问卷了解“企业德育”实践教学的现实意义、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对策,以期对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所促进。
一 高职思政课“企业德育”实践教学的现实意义
协同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由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大系统。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同步、互补,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最优效果。但是我国的学校与社会并没有实现协同教育,学校与用人单位(高职院校毕业生主要进入中小企业就业)相互脱节,缺乏配合。创建“企业德育实践基地”,开展“企业德育”,就是要充分利用企业德育资源,实现校企联合育人。“企业德育”充分利用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办学优势,切实迎合高职大学生对就业的关
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一)“企业德育”充分利用企业德育资源对高职大学生进行德育,体现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办学优势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比起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与企业的联系更为紧密,绝大多数的高职大学生在企业工作。[1]这就为高职院校利用企业德育资源提供了绝佳条件。九十年代开始,高职思政界开始意识到并试图利用企业的德育资源。有人提出,“企业具有丰富的德育资源:企业的环境优势,可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难题;企业的信息优势,可以解决德育工作缺乏企业知识难题;师资培养优势,可以解决德育工作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的难题;企业文化的特殊优势,可以解决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内涵提升的难题”。[2]这就是传统的“校企合作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企业德育”并不同于“校企合作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校企合作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其主体是系辅导员(有时也包括专业课教师和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并未参与),对象是大三顶岗实习的学生,主要目的是让大三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实习和将来的工作,属于“大德育”范畴。而“企业德育”是思政课课外实践教学,主体是思政课教师,对象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在高职院校,大三已经不设思政课),属于“小德育”——思政课的范畴,其目的是让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就走进企业,让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就走进企业,了解企业对人才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的要求,促进大学生了解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理念,增强就业、创业信心,培养敬业爱岗、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团队协作、交流沟通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参与社会实践等能力。可见,“企业德育”比“校企合作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更能充分利用企业德育资源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心理素质教育。
(二)“企业德育”切实迎合高职大学生对就业的关注和需求,有利于调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需要和利益是人的内在动力和行动源泉。“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3]“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4]马克思主义理论启发我们,如果能激发高职大学生的内在需要,满足其核心利益,就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的主体性和积极性。高职大学生的内在需要和核心利益究竟是什么?调查显示,高职生比本科生更关注就业。他们比本科生更担心就业问题,能不能找到工作?能找到怎样的工作?现在该如何为就业做好准备?高职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大学生)还没进入社会,还没有正式工作过,对工作、对将来工作的企业自然抱有一份好奇心。他们渴望尽快了解企业、了解社会、了解工作,但单个大学生很难有机会到企业参观学习,而“企业德育”正好提供了这样一种机会和平台。对我校250名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72.7%的学生表示对“企业德育”实践“很感兴趣”或“比较感兴趣”;81.1%的学生认为“企业德育”实践“很有意义”或“比较有意义”。学生们参加“企业德育”的目的主要是了解企业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了解企业的工作环境、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可见,学生对“企业德育”普遍持欢迎态度,肯定“企业德育”的积极意义,参加“企业德育”的目的明确、积极。学生在实践报告中也表达了对“企业德育”实践的肯定和欢迎:“企业德育给我今后三年的大学生活提供了明确目标和方向,我会时刻勉励自己要好好学习,锻炼能力,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希望学校多开展这类活动,让我们这些大学新生从一开始做好学习规划及明确人生方向,准确给自己定位!”
学生们总结了“企业德育”的优点:实践问题既源于课本又贴近实际,带着问题去参加“企业德育”,收获更大;师生一起参加“企业德育”,互动深入,增进情感交流,有助于形成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总结环节,师生分享经验,心得体会,更进一步锻炼了思维能力;思政课走出课堂、校园,走进企业和社会,感觉很新鲜。同时,思政课教师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企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心理素质的要求,大大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 高职思政课“企业德育”实践教学的实施策略
经过六年的探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企业德育”实践已初步制度化、常态化,成效明显。现将具体做法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一)签订协议建立“企业德育”实践基地
思政部与企业联系,双方决定建立“企业德育”实践基地后,择日举行授牌仪式并签订《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立实践基地的目的是“形成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新模式,为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创造社会条件”。思政部和企业合作的原则是“平等互利、精诚合作”。根据协议,企业德育实践基地提供开展职业道德驾驭活动所需要的场地、设施和活动协助;企业领导或其他政工人员应学校邀请为学生作思想修养、职业道德方面的辅导报告、召开座谈会等;企业每年至少接受两次以上学生到该企业开展“企业德育”实践。
(二)细心做好准备工作
“企业德育”实践的准备工作是比较繁琐的。一方面要积极主动与企业德育实践基地沟通联系,了解企业能接待学生的数量,了解企业的要求,确定时间和流程,最好提早联系以便留出足够的时间让企业准备。另一方面要确定参加企业实践基地的学生并对他们进行简单培训,告知企业德育实践的目的、意义和注意事项。由于不能让所有学生参与企业德育实践,因此有必要通过一些方法选取部分学生。作法一是自愿报名,缺点是往往报名人数太多或太少,作法二选取班干、党员、上课认真的学生,作法三是让班级自主确定参与企业德育实践的名单。此外,还要联系来回的车辆。学校一般还会对带学生集体外出有一些规定,教师应该事先了解并办好相关手续。还应事先准备好实践调查表或者相关问题设计。
(三)精心设计实践题目
“企业德育”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充分利用企业德育资源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政治心理素质。为了达到教育目的,实践题目必须紧紧围绕企业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心理素质的要求、围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围绕思政课教材。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合理、合适的题目,首先让小组讨论并初步确定题目,由教师评审并确定题目。例如,化妆品班到一个民营化妆品公司进行“企业德育”,可以确定如下题目,如企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心理素质有何要求和期待?在校大学生应该如何提高思想政治心理素质?企业领导人往往是自己创业的,他们对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有何看法和建议?创业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企业看重员工哪些方面的素质?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企业方有何建议?师兄师姐有何经验教训?恰当的实践题目,可以让学生明确实践目的,确保整个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实践目的进行。
(四)合理安排实践流程
“企业德育”不是简单地参观企业,而是要充分利用企业德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心理教育,因此合理安排好流程最为关键。第一步,在企业方的带领下,学生们参观企业,通过对企业的工作环境、生产流程的参观,了解企业的工作理念和企业文化,感受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员工的工作态度等。第二步,企业领导介绍企业的创业历程、企业的发展状况及发展策略,树立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信心,接着企业领导将论述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如敬业爱岗、吃苦耐劳、乐于奉献、诚信等)、国家政策方针与企业发展的关系等的看法,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的意识。第三步,请一两名公司员工(最好是校友)介绍他们的入职经历,职场经验,从中学习他们的工作技能、集体精神和职场经验,为以后就业提供可借鉴之处。第四步,互动环节,学生向发言人提问,主要围绕事先准备好的实践专题,也可以是临时发现的问题和困惑。在整个“企业德育”过程中要注意遵守事先确定的时间和流程,尽量不影响企业运营;要尊重企业工作人员,讲究礼貌;听从企业方的安排。
(五)客观正面的总结考评
从企业回来,教师还应该抓紧时机总结以巩固成果。首先让实践成员相互交流,以演讲方式谈谈自己的所见所想,分享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接着教师要总结学生们在实践中的表现,肯定优点并适当地指出可以改善的地方。实践队员把在实践教学中的各种见闻、感想等汇总成册,并作为此次实践教学的重要资料;完成新闻稿件,向校内网站投稿。考虑到一些高职大学生不清楚如何撰写实践报告,为了提高实践报告的质量,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关实践报告撰写方面的简单培训。至此,学生的实践已经完成了,但是教师的工作尚未结束,还要对整个“企业德育”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比如准备是否充分,流程是否合理,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完善。对学生的考评也不再是传统的期末考试,而是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评机制,课堂实践教学占30%,“企业德育”实践占30%,期末考试、平时考勤占40%。其中“企业德育”的成绩评定包括实践前准备、实践中的表现、课后实践报告以及考勤、实践态度,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从上述可知,“企业德育”与传统校企合作有所不同。传统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联手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企业德育”则是学校和企业联手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企业德育”也是校企合作,但是与企业合作的是思政部而不是院系,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而不是专业技能。
三 高职思政课“企业德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企业德育”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企业德育”实践六年以来,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成效明显,但是也出现教师和企业动力不足,有效的“企业德育”基地偏少等问题。为寻找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笔者对思政部教师进行了调查和访谈。思政部共28名专职教师,收回有效问卷26份。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1.教师们普遍肯定“企业德育”的意义,但是开展实践的动力不足。在调查中,92.3%的教师认为“企业德育”很有意义或比较有意义;在回答“您如何评价我校思政部开展的企业德育”时候,认为“很有创意,卓有成效”和“师生都很有收获,很有意义”的总共占90%,还有50%的教师选择了“学生欢迎,老师辛苦”,没有教师选择“吃力不讨好”。在回答“您觉得企业德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吗?”时,88.5%的教师认为“企业德育”对学生“很有帮助或有一定帮助”,只有11.5%的教师选择了“有一点帮助”,没有人选择“没什么帮助”。这些数据反映出教师们充分肯定了“企业德育”的意义,但是50%的教师从没建立过“企业德育”实践基地,38.5%的教师从没有带学生开展过“企业德育”。教师们开展“企业德育”积极性不高,其原因依次为“平时教学和科研工作量大,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开展‘企业德育’”(占46.2%),“涉及很多准备工作,带队教师很辛苦”(占57.7%),“开展‘企业德育’的课酬不太合理”(占11.5%),“校外实践只能安排在节假日,老师们不愿意牺牲休息时间”(占7.7%)。在问及“您觉得带学生开展企业德育一天算多少课时比较合理?”时,72.1%的老师选择了“12个学时及以上”,而教师实际课酬是8个学时。看来,开展“企业德育”的报酬与教师的期望还是有较大的差距。
2.企业欢迎建立“德育基地”,却不愿意配合开展实践。我校建立企业德育基地26个,但是真正可以开展德育实践的企业只有15个。访谈中,教师们都表示寻找企业建立“企业德育基地”以及第一次开展实践活动都很顺利,但是后来再联系搞实践活动时企业就会找种种借口婉言拒绝。教师私下找企业方了解原因,企业方含蓄地表示这种活动对企业并无好处,企业只是“付出”而无“回报”。例如,企业要提供各种便利,要损耗一些人财物力,甚至可能会影响到该企业当日的正常运转。虽然企业方也认为“企业德育”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大有裨益,但是教育学生是学校的责任,企业不应当承担、分担责任。在调查中,42.3%的教师认为“企业没有动力,不积极配合开展‘企业德育’”是当前企业德育实践面临的主要困难
3.选择“企业实践基地”不当,导致一些基地不能投入使用。实施“企业德育”的前提是开发实践基地。“企业德育”实践基地的开发,指学校与企业签订建立“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协议,企业成为学校开展“企业德育”实践的平台和基地。我校刚开始推行“企业德育”时,以奖励课时的方式鼓励教师们去开发实践基地。但是后来发现一些企业基地根本不能正常使用,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种:(1)距离太远,比如远在深圳,从我校南海校区去到该企业要花费5个小时,来回10个小时。(2)规模太小,有的企业规模小、空间小,根本无法接纳较多数量的学生。(3)不支持“企业德育”,认为会影响该企业的正常运营。因此,开发“企业德育”基地必须考虑节约成本和学生安全等诸多现实问题,选择可行性高的企业。
(二)改进“企业德育”实践教学的对策
对症下药才是解决问题之道。“企业德育”存在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归咎于企业和教师,而是要通过政策支持、提高思想认识多方面进行正确引导。
1.学校要从多方面支持教师开展“企业德育”实践。开展“企业德育”确实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学校尽可能将课酬提高至大多数教师期待的12课时。学校还应该想方设法在各个方面为教师开展“企业德育”实践提供便利条件。学校可以适当减少教师的常规教学量,为开展“企业德育”实践的教师调课开“绿灯”,可以专门安排“企业德育”实践周,可以让个别教师专门负责“企业德育”实践,也可以将开展“企业德育”实践的情况作为教师申请学校课题、应聘岗位、年终考核、职称评聘酌情考虑的条件。此外,要通过培训让教师意识到企业德育实践的目的和意义;要让教师理解企业德育实践对高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特殊意义及其对课堂理论教学的促进作用;要让教师理解“企业德育”实践是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形式,将企业德育实践与科研联系起来可以有所作为,对自身职业发展大有裨益,要让教师知道学校对“企业德育”实践的支持措施及其对自身职业发展的关系。
2.国家要通过政策引导企业积极配合高校开展“企业德育”实践。近几年国家再三强调大学生要参与实践教学,但并没有从政策上引导企业主动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供便利。德国的“双元制”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德国大学生必须到企业参与实践并获得一定学分才能毕业,而吸收大学生企业实践的企业也可以获得一定的财政退税,而且德国劳动力比较缺乏,大学生到企业实践也为企业吸收人才、招揽人才提供了便利,因此德国企业有配合大学生开展企业实践的动力和积极性。虽然我国劳动力比较充足,企业不难招人,但是同样可以通过一些政策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例如减税、退税,也可以把企业吸收大学生参加企业实践的情况作为招标的考虑因素。有国家政策支持,企业才有配合高校开展“企业德育”实践的积极性,高校才能严格挑选“企业德育”实践基地,挑选真正可以开展德育实践的企业,选择距离学校近的、有能力接纳较多学生参与实践的、有诚意的企业。签订协议时务必让企业方理解并认同“企业德育”实践的目的和意义,承诺协议规定的义务,尽量配合“企业德育”实践活动。
3.开发“企业德育”实践基地要坚持专业对口、实用便利原则。在“您愿意去什么类型的企业进行企业德育实践”问题中,73.68%的学生选择“与本专业相关”和“与本系有固定合作关系的企业”高达89.47%,体现了高职大学生特有的务实精神。这也提醒我们,在开发“企业德育”实践基地时,一定要注意专业就业对口,不同专业的学生去不同类
作者简介:陈爱华(1981-),女,广东五华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科研工作。
基金项目:2013年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计划”项目“高职高专思政课研练式教学法运用”(项目编号2013ZY030);2015年度省级学校德育创新项目“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与创新”(项目编号2015DYZD006)。
收稿日期:2015-12-01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6)03-006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