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文章正宗》的编选宗旨和文学史意义

2016-03-07董秀丽

关键词:总集诗赋义理

董秀丽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论《文章正宗》的编选宗旨和文学史意义

董秀丽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710119)

真德秀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大师,作为朱熹的再传弟子,他的学说沿着朱熹的门路继续开进,为理学的独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文章正宗》是真德秀编选的一部文章总集,按辞命、叙事、议论和诗赋四门编选上至《左传》《国语》下至唐末作品,以名义理、切世用的选文原则,试图寻本溯源,得文章的正宗之法。它的编选不论是对后期理学的发展,还是谢枋得的《文章轨范》、金履祥《濂洛风雅》等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文章正宗》;宗旨;意义

宋代是理学产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涌现出了像周敦颐、二程、朱熹这样的理学大师。他们伏案著书,开门讲学,希望成一家之言,宣理重道,以传播自己的思想主张,理学与文学相互渗透。南宋后期,王朝偏安,积贫积弱,理学与文学的关系更为微妙,理学发展成为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理学家开始编写诗文总集来立论正言,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就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它的出现不管对当时的文学还是后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真德秀(1178-1235),字景元,后改为希元,世称西山先生。建宁蒲城(今属福建)人。庆元五年进士,曾知泉州、福州,官至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他是朱熹弟子詹体仁的学生,为学以朱熹为宗,著有《大学衍义》43卷、《西山文集》55卷、《政经》一卷、《心经》一卷、《西山读书记》40卷。《文章正宗》24卷和《续文章正宗》20卷是真德秀晚年编选的总集选本,全书按照辞命、叙事、议论和诗赋的体例,上至《左传》《国语》,下至唐末,收录合乎理学家的诗文。

作为一种诗文总集选本,诗文的取舍代表了著者的思想倾向和理论主张,这种倾向和主张对于诗文的诠释和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正宗》纲目阐明选本原则:

“正宗”云者,以后世文辞之多变,欲学者识其源流之正也。自昔辑录文章者众矣,若杜预、挚虞诸家,往往湮没弗传。今行于世者,惟梁《昭明文选》、姚铉《文萃》而已。由今视之,而书所录,果兼得源流之正呼?夫士之于学,所以穷理而臻用也。文虽学之一事,要亦不外乎此。故今所辑,以明义理、切世用为主。其体本乎古,其旨近乎经者,然后取焉;否则辞虽工亦不录。其目凡四:曰辞命,曰议论,曰叙事,曰诗赋。今凡二十余卷云。(选自《文章正宗》卷首)①

基于后世文辞的变化,想要寻求源流之正,认为萧统的《文选》和姚铉的《唐文粹》都没有达到源流之正的目的,从而提出自己的准则:名义理、切世用,并将文体分类化繁为简,分为辞命、议论、叙事和诗赋。辞命(1-3),根据古圣贤王的“王言之体”诰、誓、命,取《春秋内外传》中周天子谕告诸侯之辞,列国往来应对之辞,下至两汉诏册奉为正宗;议论(4-15)取《春秋内外传》所载谏争论说之辞,先汉以后诸臣所上书疏封事之属,属于议论之首,奉为正宗;叙事(16-21)“独取左氏、史、汉叙事之尤可喜者,与后世记序传志之典则简严者,以为作文之式”。诗赋(22-24)依据朱熹关于诗歌的“三等”“三变”之说,选“以明义理,切世用”之诗,得“性情之正”之诗。

真德秀编选诗文的数量也体现了他的“明义理,切世用”的主张。真徳秀将选文分辞命、议论、叙事、诗赋四类,在各类中又各有侧重。辞命、议论、叙事中都包含了《左氏传》,辞命选《左传》35篇,议论64篇,叙事21篇,共120篇。所选古文沿着唐代文道关系的论述,将韩愈和柳宗元的文章奉为圭臬。诗赋篇中以陶渊明、韦应物、杜甫的诗收录最多,其中陶诗和韦诗多为山水诗,杜甫的诗都为古诗。

真德秀的明义理、切世用的诗文标准,编选《文章正宗》,以溯源流之正,实则为理学的发扬光大正名,要使理学普遍为人们所接受,《文章正宗纲目序》中提到“持论甚严,主于论理而不论文”,②充分贯彻理学家的选本原则,于仙释、闺情、宫苑之类都没有收录。

刘勰《文心雕龙》中说:“文变染乎世情,废兴系乎时序”,文学的发展受到世情和时代风貌的影响,周敦颐的“文以载道”说、二程的“作文害道”、朱熹的“理本文末”论都为真德秀提供了学习的基础,他提出德本文末论。《西山文集·许介之诗卷》中说“盖道德者,君子成身之本;功名则因乎时,而词章又其末也”。③《建宁府重修学记》中又说:“忠信笃敬学者立德之基,刚毅木讷学者任重之实,而辞章华缛特藻饰之靡尔。”④真德秀认为道德为根本,而辞章是其次,辞章的重视也是在符合道德的基础之上。推崇儒家的传统观点,在《文章正宗》的评语中可以窥见。《左传·刘康公论成子不敬》篇,真德秀引程正公、朱文公之辞,提出了“中”和,篇末夸赞朱文公“义理甚精”。《左传·叙晋文始霸》,将称霸的原因归结为“义理信”的实施,借此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诗赋篇,真德秀将古文的义理之说放宽了界限,他将“义理之说”与“性情之正”联系起来,认为是性情之正的诗歌都可以入选。

渊明之学,正自经术中来,故行之于诗,有不可掩,荣木之忧,逝川之叹也,贫士之咏,箪瓢之乐也。(《跋黄瀛甫拟陶诗》)⑤

按照理学家的义理之说,将陶渊明放在很好的位置,所选诗既有回归田园乐趣的《归田园居》之作,又有歌咏古代贤人不平之文的《咏荆轲》,欣赏诗歌的平淡美,肯定诗人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格。

《文章正宗》选杜诗最多,篇幅之大,点评之多,是其他诗人难以企及的,这与宋人理性意识的加强有直接的关系。宋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深切的忧患意识,杜甫的爱国主义人格和他的诗受到了当时的推崇,尤其到了南宋,这份感情尤为特殊。真德秀是南宋理学家,杜甫的爱国受到他的歌颂。

真德秀选杜甫的诗歌分为正文和补遗。正文多为古诗,多为“三吏”“三别”这样表现民生疾苦的诗篇,《潼关吏》针引历史“安禄山和哥舒翰”的故事,得出孟子的“地利不如人和”的结论,《石壕吏》用一个“急”字来点明诗的内涵等。补遗中多为歌行体的古诗,《兵车行》用古讽今,诗题下真德秀说“此诗盖托于汉以刺玄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托物伤怀之作。诗论,讲求性情之和,义理之正,不论是作诗还是选诗,在诗歌内容方面都严格要求,不合礼法义理的诗是不入选的。

真德秀的这种理学家的诗文观念,受到了当时和后世评判家的批判。刘克庄《赠郑宁文》诗曰:“昔侍西山讲读时,颇於函丈得精微;书如‘逐客’犹遭黜,辞取‘横汾’亦恐非。筝笛焉能谐雅乐,绮罗原未识深衣;嗟予老矣君方少,好向师门识指归。”(《文章正宗提要》)⑥顾炎武《日知录》亦曰:真希元《文章正宗》所选诗,一扫千古之陋,归之正旨,然病其以理为宗,不得诗人之趣。(《文章正宗提要》)⑦总之,真德秀按照理学家的标准编选诗文,对诗歌文章的艺术性有所掩饰,但不容忽视的是这种方法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文章正宗》上承吕祖谦的《古文关键》,下启谢枋得的《文章轨范》,是一部重要的文章之学。真德秀既编选古文,又有诗歌,这可以说是对《古文关键》的创新,又对谢枋得产生重要的影响。吕祖谦的《古文关键》是我国最早的评点文章总集之一,编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曾巩等文章,并加以批注,来教导后学,所选文章只有古文。《文章正宗》将文体分为四类,按类编排,以理取舍,编写辞命、议论、叙事和诗赋诸家文章,真德秀援引古代注释,偶有自己的观点。真德秀是理学家,他的这种编写方式更加专业化,将诗歌一门也予以编排,扩大了后人对诗歌的鉴赏。而谢枋得的《文章轨范》又是一部古文著作。从汉到宋,谢枋得选取古文的典范,并加以评点,并将韩愈、柳宗元放于极高的地位,这样的选录标准可以说是受到了吕祖谦和真德秀的影响。

在古文方面受到真德秀选文影响的是《文章轨范》,诗歌方面直接影响到的是《濂洛风雅》的编写。金履祥是宋季的理学家,他编选的《濂洛风雅》是一部符合理学家标准的诗歌集。黄宗羲《宋元学案·卷八十二》“仁山有《论孟考证》,发朱子所未发,多所抵牾。其所以抵牾朱子者,非立异以为高,其明道之心亦欲如朱子耳”。⑧金履祥是朱学后人,他的诗歌编写方法完全按照理学家的原则,如元代的唐良瑞作的《濂洛风雅序》:

《濂洛风雅》者,开卷徐展,但以诗友渊源为统纪,而未分类例,然皆涵畅道德之中,歆动风雩之意,淡平者有淳厚之趣,而浩壮者有义理自然之勇,言言有教,篇篇有感。⑨

真德秀按照“名义理、切世用”的诗选准则,诗歌崇尚性情之正和雅正平淡。金履祥继续开掘,以师门渊源为准第,编选理学家的诗,《四库全书提要》“是编辑周子、二程子、邵子、张子、游酢、尹焞、杨时、罗中素、李侗、朱子、张栻、真德秀、许衡、薛瑄、胡居仁、罗洪先十七家诗”。《文章正宗》首开谈理诗,《濂洛风雅》的编写完全将“道学之诗”和“诗人之诗”相分离,使诗歌和文章一样走向现实功利性。

《文章正宗》是一本理学家的诗文选本,它的出现对后世理学的发展以及后来的文章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理学发展到南宋,在朱熹等的努力下地位逐渐抬高,与统治阶级的需求逐渐吻合,在朱学后起真德秀和魏了翁等的努力下,理学成为官方哲学,被统治者接受,成为正统,影响一直波及明清以及附近的邻国。这本书虽然在当今没有被广知,但它在文学史上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注释

①祝尚书:《宋人总集叙录》,中华书局,2004年,第283页。

②曾枣庄主编:《全宋文》(三一三册),巴蜀书社,1988年,第177页。

③同上,第201页。

④同上,第434页。

⑤同上,第235页。

⑥祝尚书:《宋人总集叙录》,中华书局,2004年,第269页。

⑦同上。

⑧黄宗羲:《宋元学案·卷八十二》,四库丛刊本。

⑨祝尚书:《宋人总集叙录》,中华书局,2004年,第475页。

[1]真德秀.真文忠公全集[M].台湾文友书店,1974.

[2]曾枣庄.全宋文(三一三册)[M].巴蜀书社,1988.

[3]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中华书局,2014.

[4]刘明今,蒋凡.宋金元文学批评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5]祝尚书.宋人总集叙录[M].中华书局,2004.

[6]孙先英.真德秀学术思想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7]任竞泽.《文章正宗》“四分法”的文体分类史地位[J].北方论丛,2011(6).

[8]夏静.真德秀文学思想论[J].北方论丛,2007(2).

Class No.:I206.2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Purposes and Value in the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Book Wenzhangzhengzong

Dong Xiuli

(School of Liberal Arts,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19,China)

Zhen Deriu ,lived in is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 is a master of Confucian school of idealist philosophy of the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 As ZhuXi’s student, he made a further study of ZhuXi's theory. The book Wenzhangzhengzong is a collection of articles edited by Zhen Deriu. When editing the book, Zhen followed the principle of putting the book into the practice and tried to find the source of the articles selected etc. The book had a great impact on the collection editing and the further study of the Confucian school of idealist philosophy of the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had an important effect.

Wenzhangzhengzong; objective; significance

董秀丽,在读硕士,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论。

1672-6758(2016)09-0101-3

I206.2

A

猜你喜欢

总集诗赋义理
道兼体用的整全之道:吕祖谦义理之学新论
熊亨瀚:用忠诚血写信仰的诗赋
一部清诗研究的力作*——评夏勇《清诗总集通论》
目录学视域下的地域总集范畴辨析
新时代“弄潮儿精神”全国诗赋征集大赛启事
公共理性与整全义理
王船山《周易内传发例》义理演析
贾樟柯电影的义理、伦理和地理
论江淹作品所体现的儒家倾向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与文体生成*——关于叙事诸文体录入总集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