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辅导视域下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探究
——以新媒体时代为背景

2016-03-07张发勤骆玲玲滁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新媒体

张发勤 骆玲玲(滁州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深度辅导视域下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探究
——以新媒体时代为背景

张发勤 骆玲玲
(滁州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摘 要:以新媒体时代为大背景,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出发,通过构建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确立“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积极运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内容清晰明确的特点,实现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新媒体;深度辅导;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所谓的新媒体,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一种新的媒体 形态,包括的非常广,如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它也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核心是数字,通过各类多媒体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利用新媒体的这些特点,结合高校学生就业管理工作的深度辅导模式,了解学生实际状况及需要后,要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特征,从实际出发,提供符合个人发展需求的具有个性化指导意见的深层次的就业指导服务。并且通过一系列的调查探索与研究,致力构建起一整套基于新媒体时代深度辅导模式背景下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以此实现“以生为本”的理念。

一 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内涵

个性化就业指导,指教育工作者在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而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实质需求,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点,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其个性化潜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意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质、人格特征、兴趣爱好等因材施教,科学而全面的帮助学生制定最合适的发展路线以谋求职业生涯的最佳发展。简而言之,个性化就业指导就是为了帮助学生自我价值最大化的发挥与实现。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则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全程性、全面性、科学性的完整的服务体系内容。它以科学的指导思想为基础,在深度辅导模式的背景下,最大限度的利用新媒体多元化、多样化、广泛化、迅捷化等特点,通过各式各样的信息交流平台,根据不同学生的人格特征、个性特质等采取不同的就业指导方法,避免出现指导内容形式化、指导结果表面化等问题。

二 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立足现实,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学生的人格特征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一)当代大学生对未来就业状况的认知

大学生初入大学校园时仍处于憧憬迷茫期,对未来的美好幻想以及过度的憧憬并不利于大学生的未来就业,大学生对自身认识的不完全性导致其未来就业状况的不确定性,这就需要一整套完整的具有全程化、全面化、科学化的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引下建立职业发展路径,这种路径要符合自身的特点,也要能发挥自身的潜能,这些都是在学生对自身有个清醒的认识基础上完成的。学生可以通过专业化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职业竞争素质。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现状

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老师师资队伍缺乏且专业性不够,直接影响着就业指导的效果。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要求教育者深层次的了解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个性实质需求,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服务活动,从而谋求职业生涯的最佳发展。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多不完整,多呈现出“重灌输、轻讨论”的形式,所有的人接受一样的教育,缺乏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使得学生在今后择业就业的时候更容易出现盲目和从众的状况。

(三)当今社会对求职者基本素养的要求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需要更多的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对大学生求职者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只是本科学历亦或是拿到学位证了,在面试过程中,更多的面试官注重的是求职者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其所应聘的岗位契合度。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极易存在盲目从众的择业观与就业观,没有清晰的职业定位和职业追求,缺少职业规划,这样会影响自身的职业发展。个性化就业指导不仅仅是帮助受教育者寻求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道路,更多的是立足于受教育者本身的人格特征,从受教育者自身出发,以其人格特质和兴趣爱好为基点,最大程度的开发受教育者的内在潜能,以专业化与个性化的指导帮助求职者清晰定位自己。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全面化、全程化、科学化,有利于促进受教育者兴趣爱好与自身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 当前就业指导个性化缺失的表现

(一)就业指导课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没有专门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

在一些专科甚至本科院校里,就业指导课的授课计划中没有专门培训一些专职的教师,大多是一些思政课的老师临时担任,这些人员一般没有受过就业指导相关的专业培训,受这些因素影响,这些老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没有很好的了解,对一些专业的就业优势或者趋势都不能很好的把握,大学生得不到很好的专业指导,使得在就业中处于劣势。

(二)就业指导课多是不谈实际的经验

当前的大学里,就业指导课教师一般都是没有社会经验的,他们毕业后直接做大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由于没有在企事业单位或者学校工作的经历,很难靠自身的经验向学生传授就业方面的专业知识,他们一般都是泛泛而谈。

(三)就业指导课多为大班上课,很难实现小班教学

在现在的大学里,就业指导课和一般的思政课、专业课一样,采取大班教学的模式,班里的学生非常多,老师讲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什么是创业等理论知识,学生在下面听,老师讲的大多是大而化之的东西,很少有针对性。

四 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的途径

(一)引导学生积极了解就业指导课程,自觉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主动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中来,主动与教师交流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自身实际需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自身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避免出现盲目从众的就业心态。大学生就业困难有主客观原因,客观原因是整个社会的就业难,而主观原因就是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还没有很好的转变。同时,自身应主动运用新媒体的优势,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积极掌握就业第一手资讯,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最佳职业生涯路线,使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得到提高,成为符合当代社会所需求的综合性人才。这时候就需要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很好的就业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让学生通过传统媒体和媒体进行学习,使自身成熟起来,提高自身的心理抗压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二)要建立个性化就业指导团队来为个性化就业指导体系服务

首先,要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加强个性化就业指导团队建设。包括在引进就业指导人员上既要注重对重点学科人才的加强,同时注意学科交叉与交流,使队伍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继续深化与其他院校的合作,争取建立长期稳定的团队培养渠道,实现团队培养的持续性,提高教师的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建立常态化的教师培训制度。其次,强化科研和社会服务,提高就业指导课教师的业务水平。依据教师研究方向和职业能力优势,积极鼓励教师参加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选派教师进修、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提升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再次,加强专业发展指导团队建设,创建良好的外围工作环境。加强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联系,组建政府部门领导团队,参与就业指导。最后,要健全就业指导教师团队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保障就业指导教师团队的稳健成长,建立透明完善的奖惩制度,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保障就业指导课程教师能够顺心创新。

(三)教育者把握深度辅导模式开展原则,全面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在《北京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督查工作方案》中明确的制定了深度辅导模式的四项基本原则,即面向全体、针对问题、科学指导、整合力量可以供我们借鉴。而全面深入了解学生个性化需要则是开展深度辅导模式的必要前提,根据深度辅导模式的开展原则,教育者应该深层次多方位全面的了解受教育者的个性需求,通过具有针对性的谈话、沟通、了解,更加准确的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所谓的个性化就业指导,想要全面的开展,并且使每一位学生受益,必须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

(四)学校积极建设信息传播与交流平台,多角度多维度构建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学校是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宏观把控者,应紧跟社会发展潮流,立足于新媒体的发展,积极建设多样化、透明化、便捷化的信息传播与交流平台,可以通过微博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下的交流平台,分享关于就业指导服务的最新资讯。同时也可以将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从现实中模拟至网络中,打破旧模式中需要面对面交流的空间限制,更大程度的帮助更多的受教育者展开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从而多角度、多维度的构建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廖祥忠.何为新媒体[J].现代传播,2008,(5):122.

[2]赵青青.加强个性化指导,提高就业指导水平[J].考试周刊, 2009,(4):18.

[3]罗晶.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与就业指导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3):187-189.

[4]潘志辉,陈荟芳.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就业软实力的培育[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1):113-114.

[5]陈天宇.基于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深度辅导模式研究[J].中国电子教育,2014,(4):19.

[6]郭捍华.高校职业生涯个性化指导实用模式探析[J].职业, 2010,(35):22-23.

(责任编校:周欣)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6)06-0071-02

收稿日期:2016-01-05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改革计划项目“伴你同行:梦想起航工作室”(项目编号Szzgj h1-2-2016-22);安徽省质量工程大学生创客实验室建设计划项目“创艺手工创客实验室”(项目编号2015ckjh100)。

作者简介:张发勤(1983-),女,安徽霍邱人,硕士,滁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学。骆玲玲(1986-),女,安徽定远人,硕士,滁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新媒体
建设门诊“老年友好型”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讨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四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