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化时代日本学校公民教育的新进展①

2016-03-04吴海荣

现代教育管理 2016年6期
关键词:公民教育进展国际化

吴海荣

(四川警察学院,四川泸州646000)



国际化时代日本学校公民教育的新进展①

吴海荣

(四川警察学院,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在学校开展公民教育是日本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渠道。国际化的现实需要使日本重新开始重视对青少年实施道德教育和社会教育。日本学校公民教育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国际化与本土化并行的价值取向,课程设置采取立体渗透、多元整合的模式。日本学校公民教育在取得显著进步的同时也充满了内在张力。

关键词:国际化;日本学校;公民教育;进展

日本社会对青年一代的公民教育一直都非常重视。传统上,日本是典型的东方文化国家,处于东亚儒家文化圈中,中国先进的文明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日本学习、效仿的唯一榜样。明治维新前后,西方文化教育观念开始引进和推广。因此,日本的道德、社会教育和传统的儒家文化与西方社会都有所不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公民教育体系。

一、日本学校公民教育的历史演进

不同历史和哲学根基的社会,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有完全不同的解释和理解。明治维新以前的日本与西方社会相隔离,很少和西方开展文化和思想方面的交流。中国的儒家思想传入日本后,其伦理道德思想便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深深地影响着日本国民,儒家的主要价值观包括“舍生取义”、“孝悌”、“守礼”、“轻利”、“尊师重教”等儒家伦理思想被本土化后便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深深地影响着日本国民的价值观。日本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用本土化后的儒家思想教育广大青少年,日本本土化后的儒学社会价值观非常简单而明确,等级、礼节、家庭、国家等在日本成员社会化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江户时代,日本发展成为一个复杂的封建文化社会,武士阶层和官僚统治阶层开始逐渐形成并发展成为了日本社会的领导阶层。社会推崇武士道,武士道建立在儒家和佛教文化的基础上,它强调自我牺牲、忠诚、纯洁和荣誉,尤其是强调自我控制和内在精神的提高。

幕府时代结束以后,通过明治维新,日本的天皇及其支持者控制和管理日本,日本政府对所有的日本儿童开设义务教育和社会化教育。“和魂洋才”作为这一段时间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及基本精神。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努力学习西方。同时,为了维护重新恢复政权的天皇制封建统治,明治政府把培养对天皇的忠诚作为中心,进行孝行、柔顺、勤勉等“德目”教育。这一时期的道德教育叫修身,修身的字面意思是“自律”,它是这一时段日本非常重要的课程。二战前日本最重要的公民教育文件是《教育敕语》。它反映了这一时段日本领导的愿望,保持日本学生通过修身形成自律的道德人格,同时,这个阶段的道德教育也被军国主义者篡改,借助修身教育,日本军国主义者对学校学生实施了浓厚的民族主义教育。

二战结束后,日本在美国占领力量的控制和帮助下重建和改革了原有的教育体系,以根除日本二战以前的军国主义教育体系。这个时候,修身被认为非法的。战后,美国的教育家们考察了日本教育,并提交了一个新型的道德教育提案。他们建议日本实施有利促进平等和自由观念、互谅互让的教育,这些观念有利于建立和支持一个民主的社会,“鼓励平等行为,民主社会政府具有的妥协互谅,日常生活中的好行为等等属于广泛意义的道德观念。应开办民主的学校,在学校中对受教育者实施民主主义教育”[1]。学生应当在民主学校的各类项目和活动中发展和练习各种有利于民主的行为,而这些倡导自由的观念在日本社会很长的时间都被压制。1945年,日本制定出台的《新日本建设指导方针》明确指出:“通过国民教育“为世界和平与人类福祉做贡献”,以建设“文化国家、道义国家”为目的,今后的教育要致力推进排斥军国主义思想及施政,建设和平国家作为基本方针”。1946年11月颁布的日本新宪法明确规定日本人民希望永久的和平,以建设民主化的国家为目的,为世界和平和人类福利作贡献。1947年3月,日本《教育基本法》出台,这是一部受到当时日本社会和美国政府广泛支持、体现和放映了促进个人主义的教育基本法。基本法规定日本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个人人格的全面发展,力求为全体人们服务,有利于身体和心灵的全面进步,人们要热爱真实和公正,尊重个人价值观,尊重劳动和一种深深的责任感,充满独立精神,成为一个和平社会的建立者。

二、国际化时代的日本学校公民教育

(一)指导思想:国际化与本土化并行

20世纪50年代,日本社会内部的保守势力开始复苏,坚持教育应该由开放的体验式教育回归到有统一标准的传统教育体制。1958年,日本进行了重大的教育改革,设立优先传授有助于经济发展和增加知识量的日本教育制度。道德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被重新引入学校课程体系,所有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每周开课一小时。核心目标是为确保“尊重人的精神”应该得到传授和支持。道德教育从社会课程脱离,远离学生亲身体验而转向了对学生进行日本社会和文化的学术传授。1978年教育部对在经济快速增长期间基础教育目标的优先次序规定为:“引导孩子们加深他们对社会生活的基础理解和掌握,培育对日本国家和历史了解和感情,培养作为一个民主和平的国家和社会成员公民必须具备的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2]到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从一个贫穷、被战争破坏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后,日本经济界强烈要求教育改革,以体现和支持日本和世界其他国家之间迅速扩大的经济关系。同时,日本社会固有矛盾日益显现,经济增长减缓,过去教育偏重智力的弊端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妨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青少年缺乏梦想,并且规范意识、道德心、自律性都很低下,校内暴力和青少年犯罪等现象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此外,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日本政府认识到为谋求国际政治新秩序中的主导地位,必须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这些现实的需要导致了日本20世纪开展了第三次大的教育教学改革,目的是增强日本社会国际化时代的竞争力。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频繁,也使得日本官方认识到需要学习和尊重其他文化和价值。1996年,中央教育委员会的报告中强调,必须“理解和接受、不歧视共同存在的不同价值观”[3]。一定程度来讲,这标志着战后时期体验式学习的回归,这一时段德育强调生活经验,实地研究和跨学科的研究。教育的目标是塑造能够迎接和适应国际化时代日本社会健康生活需要的健全人格。

国际化时代的日本开始寻求一种可以使日本学生能够应对和建设更为复杂的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全球化要求的教育,一些教育家认为日本未来的教育需要超越经验和传统知识储存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建设。1998年,日本教育部提出了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以便使日本学生能够在日本的道德和社会教育中自己发现问题,自我学习,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获得学习和思考的方法,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开展探究活动和解决复杂问题,加深对自己生活方式的理解。[4]2006年12月新修改的日本《教育基本法》提出了指导国际化时代发展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人才战略。要求日本教育结合时代需要培养具有极高修养的国际型领导人才,提高人才的职业性和责任感,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以智力支撑来为日本社会发展提供具体的保障措施,2008年7月,日本内阁会议颁布并实施的《教育振兴基本计划》提出推进日本大学国际化;2011年,日本设立大学向世界拓展计划,鼓励日本大学与亚洲、美国等开展大学交往和拓展工作,共同探讨教育项目的开发,提供实践教育项目。同年,日本开展大学国际化的互联网构建和推进工作计划,具体内容包括海外先进教育研究实践项目的支持、国际共同合作项目的支持、战略性国际合作项目、尖端国际合作项目等,目的是为应对世界挑战,适应现代社会的新需求,培养既了解日本社会、热爱日本本土文化,同时具有创造性能力和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世界通用型高素质人才。[5]整体而言,日本社会和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在激烈的争论中不断前进,并且促进了公民教育的发展。日本公民道德教育进入了追求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互协调、融合的新时期。公民教育的价值取向趋向于全面,个体和社会相结合、民族化中结合着国际化、个性化的理想,公民教育的指导思想由一元走向了国际化与本土化并行整合的价值取向。

(二)课程设置:立体渗透、多元整合

目前日本学校公民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正式独立的道德教育课程、社会研究和特别活动教育,它们体现和表达了日本官方积极地发展公民教育的意愿和帮助学生作为个体,以及作为社会或国家的一员都能够进行具有健康的社会生活的公民教育目的。

1.正式的道德教育课程

在学校对日本的学生正式开设系统、有计划的德育课程是日本政府重视和开展公民教育意图最直接的体现。道德教育课程在日本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视,二战后,由于政治的原因所有降低,20世纪70年代后,现实的需要致使德育课程的地位已逐渐恢复和加强。20世纪末,日本当局在对教育改革和课程修订中,努力提高道德教育在新课程中的重要性,同时加强德育课程教师的培训。日本学生从入学伊始一直到16岁都要接受每周一课时(小学45分钟,初中为50分钟)的学校道德教育。教师可以利用一系列的参考教材和指导手册,这些参考文本都是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故事和例子。特别是在小学阶段,重点是鼓励学生思考他们将如何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抉择。在日本的学校道德教育内容主要分为四个学习领域,涉及到的价值观主要有:自我意识、与其他人的关系、与群体和社会的关系、与自然和宇宙的关系。整体而言,日本学校德育注重内省,人际关系,自然和社会道义上的责任。强调不断自我发展,关怀他人,对生命和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为社会贡献力量,侧重从情感和人格发展的角度而不是理性分析的角度和途径来达到道德自律。它旨在通过建立人际间的互惠和相互依存的道德责任感来克服个体自私自利,突出集团利益优先于个体利益,通过美德和伦理教育促进“KOKORO”(心)的提高和完善。

2.社会研究

二战后,社会研究被介绍到日本学校并作为正式课程的组成部分,开始是作为一个按照基于体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给儿童介绍和传授社会问题。20世纪50年代末,课程开始迅速地朝着一个更加学术的学习风格转向。目前日本高中生在接受地理、历史和公民教育都被认为是社会研究的组成部分。这些课程在初中属于必修,高中属于选修。公民课程也包括学习现代社会政治和经济学和伦理学等。日本的教育家一直批评日本教育的公民课程广度不够。许多学校无法做到对各个领域关注和涉及。因此,当教师注意集中在传授知识内容等其他因素时,伦理道德方面往往被忽视了,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在公民课的参与程度下降。在小学,社会研究项目体现更多的是校外参观和邀请专家讲座的形式,这些构成了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介绍社区的概念,四年级学生学习社区组织和日本的生活方式。在第五个年头,学习工业和环境问题,最后,六年级的学生介绍日本的历史和政治体制,也用一些时间研究日本在全球所扮演的角色和功能。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社会的理解,使他们能够正确判断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下自己行为的合理性和应对的正确性”[6]。另外,日本政府要求在所有的科目中都要做到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公民道德教育结合。例如,在日本语的教学中培养准确地理解和表达日本语言的能力,加深对日语的兴趣与尊重日语的态度;在社会研究中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历史,思考日本的传统和文化的特点并培养他们作为日本人的意识;等等。

日本教育的分歧和张力也充分反映在社会科学教育的争论中。在小学阶段,社会研究的时间限定也就意味着进行实地考察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练习不够,教育工作者本来准备用这类活动培养孩子对社会问题和现象进行积极思考。还有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儿童简单、不思索地接受一些重要的事实信息。在高中阶段,一些学校和教育专家已经尝试改变和降低20世纪50年代末在社会科课程中采用的注重学术的教学方法,但这种转变没有得到一些强调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根本的教师欢迎,这些教师更加认同和采用传统的以记忆、理解等知识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

3.通过特别活动的社会教育

特别活动的社会教育是指学校教育中通过设精心设计的小组活动,促进身体和精神的和谐发展,发展个性,独立性,务实的态度,以成为建立一个更美好的生活中的一员,加深作为人类的一员的自我意识提高,以及培养能力以到达自我实现。[7]政府希望日本儿童在整个学年中出现的各种特别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这些活动包括体育节、入学和毕业典礼、学校开放日、实习、野外郊游等。所有这些特殊的活动都要涉及到数周甚至数月的紧张筹备,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策划,然后由学生自己组织和实施。无论从老生到新生,在这些活动中都非常重视团队协作,沟通思想,维护学校的传统和团结的体验。与此同时,通过活动,高年级学生也能够将自己的经验与感受传递给低年级学生。

4.通过日常活动的社会教育

除了这些特殊活动开展社会教育外,日本学生也通过参与日常活动培养对社会积极的、有建设性的行为。首先,每一天日本学生都要集体打扫教室和他们学校的公共区域,包括厕所、洗手间及体育馆。第二个方面是日常活动中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尤其是小学阶段。每所学校都会开辟有一些放养鱼类等小动物的地方,有的就在教室里。上学期间,学生轮流喂饲料和水给这些动物,放假后就在假期参观学校的时候完成这些任务。日本学校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教育的第三个有显著价值的途径是学生俱乐部。学校有大量的由学生自己组织的俱乐部,涉及体育、音乐、文化等方面。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参加体育、音乐、文化和学术的俱乐部,这些俱乐部主要在由学校专门指定的教师建议下学生自己组织和运行。学校安排高年级的学生来训练,管理和帮助那些对俱乐部活动很热爱、积极参与活动的低年级学生。俱乐部是发展学生懂礼貌、勤奋、自我改善和合作互助的重点场所,往往每天一次或一天两次开展活动。日本学校通过不断强调日常活动的重要性可以看出学生人格发展是目前公民教育的首要目标。这些活动也提供了对正规德育课堂上有争议的道德观实践体验的机会。

三、总结与展望

通过日本经济和社会国际化过程,一些公民教育改革项目和活动正逐渐开展并形成一系列的制度,其内在张力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

(一)学校教育与生活世界

战后日本的学校教育以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民主主义为核心,这是战后民主化改造所确立起的教育理念,它受到了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奉行。然而,日本现实社会的保守色彩很重,传统的观念残留很深。美国对日本社会的民主主义的现代化改造并不彻底,传统的保守观念经常死灰复燃。这样就导致日本民主主义和多元文化为特征的现代公民教育只能在学校中进行学习,其理论和价值观却不能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学校的教育和理念与社会通行的行为处于一种分离状态。

(二)集团主义与个人主义

集团主义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尽管二战后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中已经不再提国家主义等词,但集团主义仍然是中小学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日本当局的学习指导要领中通过有关自己与集体以及社会关系的内容来强调集体精神和国家利益。二战以后,以个人主义为特征的美国文化大量涌入日本,进步主义十分盛行,大大促进了个人主义在日本的传播。《和平宪法》确定了民主主义、尊重人权等基本精神下,日本颁布的《教育基本法》确立了教育应该尊重个人尊严,价值和倡导自主精神。日本国内经济发展要求教育界提供创新性人才,但是,教育基本法所倡导的民主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精神并没有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来体现和提倡,作为明治维新主要思想的民族主义和国粹主义,仍然顽强地潜藏在人们心里,并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实现了与自由主义和民权主义的合流。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

目前,日本一些政治家认为许多日本人缺乏对国家的认同,对日本传统文化忽视,公民教育中应强调日本传统文化的传递,加大国家认同和爱国主义教育。另外一些民主主义观的学者更注重全球的视角,认为日本社会是一个相对单一、同质的社会,全球化时代的日本社会也越来越呈现种族和文化多元化的态势。日本教育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公民教育应增加日本学生在国际社会中的生存力和竞争力。而传统主义者认为国际化时代更加应该强调国家认同、身份认同。

(四)知识灌输与实践体验

传统上,日本的学校道德和社会学课程一般是教师提出一套明确好的道德行为标准,然后让学生学习和模仿,教学过程中更多强调知识和灌输性的指导,基本不采用相对价值讨论或使用科尔伯格的道德困境教学,注重知识传授,忽视社会实践。1947年,日本教育基本法出台,日本公民教育受到美国进步主义教育理念的影响,提倡体验式学习,教育通常引导儿童到经过精心设计的社会活动体验学习,希望学生自己从生活体验中得出结论。不过,由于传统文化和思维惯性的影响强大,日本公民教育除了书本知识的传授和课堂模仿训练之外,学生的社会实践场所不足,年轻人对政治活动和社区活动相对冷漠,公民教育中的重智轻行现象依然突出。

总体上说来,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发展不同步。国际化的进程有可能将日本公民教育引向积极的方向,同时,人们也开始担心国际化为保守派创造了一个机会或借口,会导致公民教育的传统主义回归。未来的日本学校公民教育将在各种势力和价值冲突中寻求一种平衡。日本的公民教育将往哪个方向发展,还有待观察。可以肯定的是,未来日本的公民教育与日本政坛和社会一样必将是一个动荡的变化过程。

参考文献:

[1]The United States Education Mission to Japan. Report of the United States Education Mission to Japan [M].Washington D.C: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46:58.

[2]Ministry of Education.The Course of Study for Elementary Schools[M].Tokyo:The Printing Bureau of the Ministry of Finance,1978:31.

[3]IKEMOTO,T.Moral Education in Japan:Implications for American Schools[EB/DL].http://www. hiho.ne.jp/taku77/papers/thes595.htm,2015-07-17.

[4]Ministry of Education.The Course of Study for Elementary Schools[M].Tokyo:The Printing Bureau of the Ministry of Finance,1998:2-3.

[5]李丽芳.传承与超越:新时期日本大学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3,(7):116-118.

[6]Fukuok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Solutions for Social Education[EB/OL].http://www.fukuoka-edu. ac.jp/solution/iken.htm,2006-09-12.

[7]Ministry of Education.The Course of Study,Junior High School[M].Tokyo:The Printing Bureau of the Ministry of Finance,1983:121.

(责任编辑:于翔;责任校对:李作章)

New Progress of Japanese Schools Civic Education in an Era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WU Hairong
(Sichuan Police College,Luzhou Sichuan 646000)

Abstract:It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to culture qualified citizens through civic education in Japanese schools. International realities need the Japanese authorities to re-start emphas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ethical and social education on youth.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civic education in schools in Japan reflects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parallel to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localization,and the curriculum modes take three-dimensional,integration of multiple. Civic education has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and full of inner tension.

Key words:internationalization;Japanese school;civic education;progress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85(2016)06-0124-05

基金项目:①四川省2013-2016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参与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心理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2014156496)。

作者简介:吴海荣(1969-),男,四川蓬安人,四川警察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公民教育进展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公民教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支撑
试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公民教育
从专业宪法教育走向公民通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