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关怀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2016-03-04薛赛男

现代教育管理 2016年6期
关键词:教育者关怀人文

薛赛男

(辽宁大学,辽宁沈阳110036)



人文关怀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薛赛男

(辽宁大学,辽宁沈阳110036)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性教育活动,尊重学生的生命与价值,关心学生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广泛而深厚的人文内涵。人文关怀强调从精神的层面去关心关注学生,其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其根本目标是实现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在本质来讲是一致的,存在着深层次的契合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有效性需要实施多元化教学方法,融合有效的显隐教育,结合理性与情感教育,提供系统的心理健康服务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一、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含义

人文表现为一种人文精神。[1]人文关怀富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是对人高度重视的人本理念。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性教育活动,将人文关怀理念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贯穿了从理念到实践的全过程,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独立自主且思想活跃正处在由不成熟转型到成熟阶段,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因此,必须牢牢抓住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给予有针对性的人文关怀,使其在教育者的关怀下健康成长。

所以说,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努力探寻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以及自身发展进步规律,促进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将其培养成为具有健康人格、能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要求的社会主体。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的关系

(一)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关于人的本质、人的存在、人的活动和人的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不仅引导着人们进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改造,也指引着人们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改造,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其主体和客体、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真正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文关怀诉诸人的情感、感性层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人的关怀世界,从而净化、激励、升华人的精神境界。人文关怀寓教于美及潜移默化的特点,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最基本途径和最有效方式,会收到以往教育难以收到的显著效果。教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过程,就是人文关怀的过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往往成了单纯的政治说教和强制的理论灌输,效果欠佳。只有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将教育内容与大学生的需求密切结合,让教育形式体现平等和关爱,才能真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文关怀显现的重要载体

人文关怀理念必须依靠一定的载体,才能在实践中得以实现。因为,人文关怀的理念本身是抽象的,只有通过一定的具体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彰显出理念自身的价值,否则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是彰显人文关怀理念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是一门关于人的哲学,它通过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的能力水平,升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帮助他们超越现实利益,追寻生存的终极意义,构建理想的精神家园,以此来彰显人文关怀所倡导的尊重理解人、发展培育人、关心爱护人的人本价值理念。在世界瞬息万变、社会快速转型的今天,在全面深入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以及全球化日益增强的大背景下,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一部分人关注局部和个人利益,将全部精力引到竞争上来,将利益最大化作为其追求的最高目标,从而导致人们精神迷失。面对当今飞速的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人文关怀应运而生。因此,社会发展迫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融入人文关怀,这是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能引导人们去追求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承担起建构人的精神家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致力于培养人的完整性,告诉人们怎样去认识和克服现实生活的局限性,让人们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追求的终极目标一致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育人、养心、树德的哲学,其终极使命就是关注人自身的自由解放,关心人的终极价值意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其实质上就是肯定人的存在价值、尊重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素质潜能、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哲学。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关怀关心的都是人类发展前途和终极命运,追求的都是人生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探寻的都是人生的真谛。因此,两者所倡导的终极价值是一致的。具体来说:从人的本性来讲,思想政治教育关照人本性的现实性,强调人的自我发展的能力及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的能力。从人的存在发展方式来讲,思想政治教育承认人生存方式与发展目标的完整与全面性,把人文关怀作为人终极价值实现的前提和基础。从文化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传承了一种精神文化,这种文化包含了深刻的人生真理,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不断地融合新的人文内容,其精神内涵越来越丰富,从而能观照人类永恒的精神所在。从人追求的价值目标来讲,思想政治教育是追求真善美的一种载体,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一种形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使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其建设人自身的本质状态和追求人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方面,与人文关怀的终极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三、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效性

(一)实施多元化教学方法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单向度、传授式的教师主导性教育教学活动。在这种听话式教育活动中,教师一味地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对枯燥的理论说教不感兴趣,很少有表达自己道德意愿的机会,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发展受到限制。因此,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上课时不是玩手机就是伏案睡觉,思想政治教育课往往效果欠佳。所以,改变教学方法,实施多元教育教学方法显得紧迫而必要。

1.交往对话法

平等的交往对话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与主体之间敞开心扉,互相理解,平等对话,自由交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真正要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交流对话,必须淡化教师角色意识,改变教师支配中心的地位和居高临下的主导形象,真正俯下身来,认真倾听来自学生的声音,才能跨越师生之间的鸿沟,对话交流才能较容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精神交流与沟通、双向互动的教育性交往过程。师生之间的交往关系分为对称交往关系和非对称交往关系。从人的主体性及独立人格方面来说,师生之间的交往是一种对称交往关系,基于此,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基础上的交往实践活动。在现实教育中,由于教师的社会地位、修养学识、经验阅历等方面的优越性,存在师生之间非对称交往关系,这决定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对话是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实践的重要途径和形式。对话不仅是指师生之间的谈话交流,而且是双方坦诚相见和真正接纳,是双方真诚的倾听,是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相互包容的关系。平等对话能使彼此接纳对方,学生乐于与教师交流,充分表达自我意愿,从而在自我表达和真诚交流中实现道德意识的引导和提升。

2.鼓励关爱法

大学阶段是学生从依靠父母到自我独立的过渡阶段,是心理的断乳期,需要被关心、关爱和正确引导。教育者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特征,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段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优等生,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总结,对于后进生,教师要及时给予慰藉和鼓励。首先,教育者内心要充满爱去开展工作。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够让学生感到春天般的温暖,都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相反,教师对学生缺少耐心和关爱,以冷冰冰的态度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会引起学生的疏离和反感,从而影响教育工作的开展。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纽带。因此,教师们要怀着对大学生真挚的热爱,亲近大学生,深入到他们的生活实际中,主动构建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以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感,感染学生们的进步热情,达到情感的共鸣,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热情。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宽容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于学生的错误,要认真分析其原因,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张弛有度,恩威并施,引导他们正视不足,改正缺点,争取进步。其次,要增加教育方法的艺术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懂得使用语言的技巧,要做到言简意赅,灵活应变,因人而异,富于针对性,以鼓励引导为主,主动赞美,耐心倾听,尊重观点的差异,与学生平等交流商讨问题。要善于使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思想共鸣。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也要以平和的态度耐心开导,采取提醒暗示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指明纠正错误的方法。对于性质严重的错误,也要采取严厉批评和积极引导相结合的方法,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3.启发引导法

启发引导教学法是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启发学生思维能力的科学教学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启用的教育教学方法。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和教育教学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显著效果,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如对年级特征、专业类型、认知水平、思想状况等做整体的研究。也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来设置问题。问题的设置既不能远超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难以回答,也不能简单得众人皆知,而是要在两者之间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使学生获得自我的满足感和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要全面深入把握教学内容,来设置新颖、前沿而深刻的启发性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创设新颖的启发情境。教师在全面了解学生状况及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认真创设启发诱导情境,形成民主的课堂环境,为学生提供相关背景知识,然后提出问题,给学生带来思维上的困惑,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既觉得熟悉又有所疑问。教师把握时机,及时给予点拨和启发,鼓励他们积极回答,在学生回答正确时要及时表扬,回答错误时也要加以鼓励,教师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发扬民主教学,学生才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再次,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现代科学技术支持下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并茂、亦动亦静、声像结合的特点,能把理论知识具体化,把抽象内容直观化,使学生在声、光、电的刺激下以愉悦的心情接受枯燥的理论知识。因此,教师要利用现代科技丰富教学内容和活跃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实施融合有效的显隐教育

1.实施规范的显隐教育

显性教育是教育者通过直观的教育形式、确定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组织、集体灌输式的外显教育教学活动,其主要形式有课堂讲授教学、教育讲座、主题报告会等。显性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坚定立场观点,能够帮助学生科学地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显性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方式,具有时效性和权威性、规模大、目标明确的特点。隐性教育是教育者通过间接的教育形式、不确定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无意识的、潜移默化式的内隐教育活动,其主要形式有情感熏陶、榜样示范等。隐性教育能够使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得到感化和熏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者的教育思想。隐性教育具有范围广泛、效果持久、内容多样、方法隐蔽的特点,避免了学生先入为主的逆反心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都有各自的优点,同样也存在自身的不足之处。显性教育尽管具有直观、规模大的特点,同时也存在无法兼顾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利于发挥教育对象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有效地进行社会实践的不足之处。隐性教育也存在目标不明确的缺点。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只有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显性教育引导指明理性教育的方向,隐性教育鲜活强化了显性教育,使其更加有效,两者相辅相成。

2.寻找多种实现途径

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就是要精心创设一定的教育情景,借助于语言文字等工具,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通过多姿多彩的实践活动,达到陶冶情操、提升素质的目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之功效。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对象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内心的要求。显隐教育有效结合的具体做法是:第一,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气质内涵、言行举止等,为学生传达正面积极的信息,以高尚的情操、优秀的个人品质及强大的个人魅力来感染教育学生。第二,利用参观纪念馆、展览馆、纪念馆、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场所以形象生动的实物形式,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第三,运用大众传媒、文学艺术、图书海报、文艺演出等鲜活生动、喜闻乐见的形式教育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第四,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如通过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设计人性化校园标语、组织积极向上的社团活动等,教育学生于无形当中,在无意识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结合理性与情感教育

1.确立情感培养目标

从内容层面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受教育者的情感内容不能过于狭窄,也不能太过宽泛,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当前社会中关注的热点时事问题,让学生感觉教育即生活,乐于参与其中,获得学习的快乐。从时序层面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构建必须要根据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差异性,按照受教育者的生命成长轨迹和时间运行轨迹来制定,积极促进认知、情感和行为之间产生最佳的相互作用,在遵循受教育者情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区分不同的教育阶段,准确把握教育的关键期,使受教育者从他律逐渐走上自律。从行为层面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导向情感的切入点就是规范受教育者的日常行为。人在生活中的各种行为习惯,都不是个体所独享的行为,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含义。“被一定文化中人们所接纳和赞同的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就是社会的适应性形成的过程。”[2]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道德评价标准,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将所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汇集成一定的情感经验,应用在以后的实践活动中唤起新的感情。

2.提升教育者的情感教育素养

其一是增加教育激情。教育者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和情感直接影响受教育者所接受教育的效果。教育者如果激情四射,满满的都是正能量,教育对象一定也会受到正面的影响,亲其师而信其道,能够增强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回应教育者的真切付出,这样,更激发了教育者的工作热情,以此达到教育的良性循环。其二是提升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学高只能为师,身正才能为范。教师是学生的道德引路人,教育者的人格魅力是学生强大的精神动力,负有启迪心灵、铸就品德的使命,往往是学生效仿对象。因此,要求教育者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业务素质,还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表里如一、率先垂范,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其三是提高情感表达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是双向情感交流的过程,对教师如何使用语言表达内心情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语言一旦融入了情感因素,便会产生强大的力量,能粘住任何东西。交往交流离不开语言的使用,如果教育者在与教育对象交往的过程中,语言使用不当,不能融入情感因素,就会使思想政治教育给人一种冰冷无情感、死气沉沉的感觉,显得毫无生机和活力,将大大降低教育对象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性语言的神奇功效,更好地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3.加大教育者的情感投入

一是对教育工作本身的情感投入。教育事业作为神圣而特殊的事业肩负着培养国家栋梁的历史使命,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兴旺发达。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满腔热情、爱岗敬业,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学生,深爱自己所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为祖国的发展建设献力,才能不辱使命。二是对教育内容的情感投入。教育者只有先热爱自己所教授的知识内容,才能把握好社会热点前沿问题,才能把枯燥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转换成为鲜活生动的社会实践,才能展现理论课的独特魅力,吸引大学生更好地认同教育内容。三是对教育对象的情感投入。教育者只有尊重理解教育对象,以自己的工作热情感染他们,改变以往理论灌输和乏味说教的教育方法,代之以情感共鸣,才能获得大学生真正的认同,达到以情育人的教育效果。

(四)提供系统的心理健康服务

1.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要通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来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达到预防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目的,做到防患于未然。将心理学知识引入课堂,是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最直接手段。但目前高校心理健康课经常被有意无意地忽略,尚未起到明显效果。心理健康课要兼顾全体大学生,不局限于大一新生,要做到全方位、多角度,贯穿整个大学生活始终。心理健康课可以是必修课或选修课,也可以是专题讲座或宣讲报告的形式,要防止片面化、形式化,照本宣科,枯燥无味。心理健康知识要以多姿多彩的实践活动和参与式训练相结合,使大学生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掌握方法做好自我调适,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素质。同时,要积极利用校园广播和校刊等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通过组织开展校园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在校园内营造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2.成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

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就是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专门的场所和专项的经费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部门。如果说心理健康课是向大学生普及传递心理健康知识,教会他们如何及时发现自己所存在的心理问题的话,心理咨询机构就是为那些已经出现心理问题或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针对性、个性化咨询服务的部门。专业心理咨询师可以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及时化解自己的心理问题,以避免学生产生过激的破坏性行为。心理咨询师必须本着人文关怀的原则,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来访的学生,并尊重他们的个人隐私。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必须本着倾听、疏导、保密的原则,与来访学生建立信任关系,这是心理咨询能否有效的关键所在。当然,心理咨询师也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学生来上门咨询,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大学生开展专题讲座,给他们传授如何有效地进行心理防御的方法,教会他们如何保护好自己和他人。同时,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应该与能够提供心理治疗的医院建立合作,保证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得到及时治疗。心理咨询能够帮助问题学生恢复心理平衡,指明个体心理发展方向,提升自身思想认识及发现自身心理问题的能力,进而实现自我调节和自我发展。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相对较少,有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甚至不具有专业知识,专业心理咨询师更是寥寥无几,高校心理教师严重缺乏。因此,要加强高校心理教育人员的培训。首先,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包括扎实的心理学知识、娴熟的咨询技巧、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人生经验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等。其次,加强辅导员等教育管理人员的心理知识培训。辅导员作为学生的教育者和管理者,与学生交往最多也最密切,在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的方法技巧,有助于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发现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能够从相对专业的角度加以分析和解决。再次,组建以专业课教师和学生干部为辅助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加强专业课教师和学生干部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增强他们对心理问题学生危机初期的识别能力,并给予正面积极引导。每个班级安排专人负责,了解本班同学心理、思想状况,定期疏导和汇报。建立专业教师为主其他人员为依托的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最后,加强高校与高校之间心理教育工作者之间的交流,相互介绍好的经验和存在的困惑,共同探讨解决方案,碰撞思想,不断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提升实践工作能力。

4.增强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最终依靠的是自我调节能力的提升,实现自我化解。有些学生对心理咨询、心理辅导还存在误解,还有一定的顾虑,当出现心理问题时候,并不是第一时间去找专业人士进行咨询化解,害怕被同学发现,被老师笑话,害怕自己的小秘密被泄露出去,认为心理咨询作用不大。因此,教会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整方法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调整心理,调节情绪,化解心理矛盾。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教育,提高大学生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个性特点,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类型的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大一新生,要进行适应性心理教育,帮助他们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角色转变,适应大学的独立生活。针对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要放在增强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上,帮助学生处理好交友恋爱、学习学业、人际交往、人格完善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困惑。针对大四毕业生,要做好适应社会、择业就业方面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客观分析自身职业倾向,准确把握职业特点,合理规划就业方向,为择业就业、适应社会做好心理准备。针对学业困难、生活困难、交往困难和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密切关注,定期排查,及时疏导,培养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参考文献:

[1]寇东亮,张永超,张晓芳.人文关怀论[M].北京: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12-14.

[2]朱小曼.情感德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58.

(责任编辑:赵晓梅;责任校对:徐治中)

Explor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of Humanistic Car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XUE Sainan
(Liaoning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 110036)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a kind of social education activities has broad and profound humane connotation,respects students’life and value,cares about students’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Humanistic care emphasizes to care about students from the spiritual level,its core content is people-oriented,its fundamental goal is to realize the free all-a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humanistic care in essence are the same,there is a deeper point.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umanistic care depends on:the implementation of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the fusion of effective dominant education and recessive education,the combination of rational education and emotional education,the provision of system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s,etc.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humanistic care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85(2016)06-0113-06

作者简介:薛赛男(1979-),女,辽宁朝阳人,大连工业大学讲师,辽宁大学博士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教育者关怀人文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