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世纪以来谍战剧人物形象塑造的突破

2016-03-04魏若思

关键词:谍战剧谍战配角

魏若思

(南京大学 文学院,南京 210046)



[影视艺术文化研究·当代谍战剧研究]

新世纪以来谍战剧人物形象塑造的突破

魏若思

(南京大学 文学院,南京210046)

新时期谍战影视剧强有力地占据了大众荧屏,在层出不穷的作品中,是否对人物形象塑造进行创新已经成为评判一部谍战剧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人物是一部剧的灵魂,只有把握好剧中主要人物、女性角色以及配角的形象塑造,才能有效合理地结构剧情、展开冲突,才能使整部剧看起来鲜活生动,充满新意。以新世纪以来较为成功的谍战剧为例,从主要角色的创新、女性角色在叙事中的作用增强以及配角塑造打破传统模式这三个方面论述一部优秀的谍战剧其人物在塑造上的突破和创新,以及这些创新对于一部谍战剧的成功所具有的意义。

新世纪;谍战剧;人物形象

进入新世纪以来,电视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占据了日常生活,成为老百姓生活、休闲,消遣的必备品。随之而来的,电视剧也作为一种为人们所广泛喜爱的娱乐产品,逐渐凸显出了其强大的魅力。“电视剧作为最为常态的大众文化产品,其最根本的出发点是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受众观看电视剧的动机最根本的集中在这几点:娱乐、休闲、并在其中寻求情感的宣泄和共鸣。”[1]而随着纷至沓来的电视剧作品大量涌入人们的视线,谍战剧作为一种类型剧,以其惊险刺激的情节;敌我双方的博弈;智力、武力以及心理的较量收获了大批受众,不仅吸引了热衷于推理、分析的男性观众,同时也捕获了对职场、情感等元素十分喜爱的女性观众,可谓“男女通杀,老少咸宜”。

然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电视剧市场,如何能更好地抓住观众的眼光,如何能创作出更为人所称道的作品,成为了包括谍战剧在内的所有电视剧作品都要面临的一大问题。除了情节上的出人意料、节奏上的扣人心弦以及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之外,剧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何做到出奇、出新,既能获得当代观众的审美认同又符合当时时代的人物形象设定,也成为了一部电视剧作品成功的关键。

一、主要角色的创新

如果把一部电视剧比作一个人,那么主角毫无疑问的就是那双眼睛。眼睛是打开心灵的窗户,同样,主角就是向观众展现整部剧的灵魂人物。一部戏的好坏,往往与主角的演绎有着很大的关系。在谍战剧这种特殊的类型中,主要角色往往都是男性,他们机智沉着、他们有勇有谋、他们深入虎穴、他们信仰坚定……这些都是以往众多谍战剧给我们留下的男主人公们的固有形象。在研究了近期热播且备受各界好评的谍战剧后,笔者发现,一部优秀的谍战剧对其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与以往的作品有很大不同,往往打破了固有的既定模式,以令观众眼前一亮的新形象呈现出来,给谍战剧注入了新的血液。

1.主人公的行动、情感更具生活化

谍战剧中的英雄都是没有个人生活的,这是大家对早期谍战剧(或称“反特剧”)的普遍看法。主人公的日常生活不是在办公室里分析敌情就是在追捕特务的过程中,通常对于主人公的家庭生活着墨不多,甚至从无提及。在《一双绣花鞋》(2003)和《梅花档案》(2003)这类作品中,虽然也涉及了主人公们的爱情生活,但不免存在线索单一和刻意为之的问题。从《潜伏》(2008)开始,谍战电视剧开始更多地将关注点放在主人公的家庭生活中,让人物更加贴近真实生活。如《潜伏》中,余则成和王翠平的家庭生活成为该剧的一大看点,剧中二人从“相看两厌”到“心意相通”的相处模式,不仅为该剧紧张、惊险的谍战氛围增加了一抹温情和欢乐,也让我们地下党员的形象更加真实、丰满。同时,在与邻居谢若林(国民党中统特务)一家相处的过程中,也是余则成与敌人的一种无形的较量。面对生活在自己周围的邻居无时不在地窥探、怀疑,怎样能巧妙地与敌周旋也成为观众关心的一大问题。

正因为谍战剧更多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家庭生活,相应地主人公的情感也随之更具生活化。《潜伏》中余则成与左蓝、翠平和晚秋三人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伪装者》(2015)中明家四姐弟浓浓的亲情都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表现出来。“勃朗宁说:爱情、希望、恐惧和信仰构成了人性,它们是人性的标志和特征,这样一个骨架丰满、有血有肉的真实的‘间谍’,才符合观众挑剔的口味。”[2]分析这些获得好评的谍战剧,不难发现,赋予主人公更具“生活化”的行动和情感,不仅有利于塑造一个具有正常人感情的英雄人物,也能通过加入家庭、爱情等生活元素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让更多原本对“谍战”这个类型并不感兴趣的观众也融入进来。

2.弱化主人公的“高大全”形象

法国作家拉罗什富科说过:虽然是英雄,也不免瑕疵。过去谍战剧主人公尽管是智勇无双、正气凛然,然而太过完美的性格也让观众感到有些“不真实”。这种“高大全”的人物形象,在无形中将谍战剧主人公塑造成了一种类型——近似于“神”一样完美的人格。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的观剧审美能力也不断提高,太过“完美”的人物性格反而会产生一种单一、无趣的感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哪怕是谍战剧中表现的英雄人物也不能例外。余则成是由于对左蓝的爱情才走上革命道路的,他对左蓝说:“我只信仰生活,信仰你。”可见,他一开始的觉悟并没有那么高。在进行潜伏任务的过程中,他也做了一些所谓的“违反纪律”的事,如帮助站长搜刮汉奸穆连成的财产,为了获得情报也要与特务交易等等,正是由于人物行动或思想上的这些“缺陷”,一个有血有肉、游走于正邪游戏规则之间的“特工”余则成形象才能获得成功。

以英雄人物的“缺陷”来刻画英雄人物的创作方法在谍战剧《借枪》(2011)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主人公熊阔海一出场就给人一种“不靠谱”的感觉,一张嘴就是段子,打肿脸充胖子的市井小民形象怎么也不能让人与大无畏的地下工作者联系起来。连自己的同志都说他“油腔滑调,一身江湖气”。不同于余则成、周乙有着敌方政府官员的身份,熊阔海借以掩护身份的手段就是融入三教九流的底层社会。如果说余则成只是在严肃的大环境下略带小幽默,那么熊阔海就是将整个生活活成了“段子”,这的确是谍战剧人物塑造上的一大创新。需要强调的是,幽默并非恶搞,前期主人公的滑稽是为了衬托最后牺牲的壮烈,这种欲扬先抑的人物塑造手法不仅起到了强烈的反差,也让观众在强烈的情感冲击中更增加了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二、女性角色在叙事中的作用增强

麦家说:“谍战、密码、女间谍、智力较量,地球人都爱看。”[3]足可见女性角色在谍战剧中的作用。在以男性为主导的谍战剧中,女性角色总是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她们游离在“谍战”的边缘,让观众看到却又说不上有什么实际的意义。正面人物往往存在感极低,人民群众总是善良单纯,连最能引起观众兴趣的“美女特务”也总是以一种妖娆魅惑的形象出现,常常让人感到谍战剧只是一部“男人戏”。

当《潜伏》《悬崖》(2012)《借枪》《伪装者》等一大批新型谍战剧走红荧屏,观众越来越津津乐道于剧中女性角色的突破与创新。女性以其独有的性别优势成为了新世纪谍战剧的一大亮点。

1.女性地位由“依附”到“独立”

不同于宫廷剧、言情剧的角色性别设置,谍战剧是一部彻头彻尾的“男人戏”,而女性角色则处于一种“依附”男性角色的地位。无论是《一双绣花鞋》中的林莹还是《誓言无声》(2002)中的蓝美琴,甚至是《梅花档案》中的南云,这些女性角色都逃不出“标签化”的命运。性格特点不突出,角色设定单一成为了观众对谍战剧中的女性角色的一贯认知,好像女性角色的出现只是为了给一部纯正的“男人戏”添加一些“调味品”。她们只是作为男性角色的“陪衬”而出现。

然而事实上,如今能否塑造出有独特个性的女性角色成为评判一部谍战剧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潜伏》中的三个女性:左蓝、翠平和晚秋,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设置使该剧比起之前的大部分谍战剧都要精彩,而女性角色也逐渐地从“依附”地位走向“独立”,成为立体、丰满的独立个体。美丽睿智、信仰坚定的左蓝是主人公余则成走上革命道路的引导者,可以说没有左蓝也就没有日后的余则成;大大咧咧、有勇无谋的翠平是余则成潜伏道路上最忠实的伙伴,也是余则成信仰和爱情的归宿;细腻温婉,敢爱敢恨的晚秋不仅仅是余则成亲自引导投入革命的第一人,也将是余则成接下来艰难的潜伏工作的同志和伙伴。《潜伏》热播后,关于讨论其中女性角色的文章大量出现,大家开始把研究目光转向女性角色,研究发现,每一个女性角色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们有自己的性格特征,有自己在叙事过程中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2.女性成为增强矛盾冲突的重要元素

正因为上述提到的女性角色逐渐成为谍战剧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元素,那么在叙事过程中,如何利用女性角色给全剧造成更大的矛盾冲突也将是创作者们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随着女性角色的性格特征逐渐鲜明,谍战剧的矛盾冲突可以打破单纯的“敌我矛盾”模式,利用性别制造矛盾冲突成为一个趋势。在《潜伏》中,余则成的“对手”不仅仅是狡猾凶狠的敌人,同时还有与他有着密切关系的同志翠平。王翠平是山里出来的游击队长,对于“潜伏”任务丝毫不能胜任,但由于必须原因,只能派她来完成这项任务。脾气火暴,没有文化,不懂得怎样与敌周旋的翠平给余则成的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干扰,让余则成不仅仅要应付外面的敌人,还要不停地给翠平犯的错误“善后”,这无形中加大了余则成工作的难度。而余则成与翠平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的不和谐也成为了本剧的一大特色,不仅增强了剧情的矛盾冲突,也为该剧增加了很多幽默、搞笑的元素。

三、配角塑造打破传统模式

在一部影视作品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主演、情节、叙事结构、美学价值等等,配角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很少得到关注,这也与通常的谍战剧不重视塑造配角人物形象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一部作品连主要人物都不免打上“模式化、定型化”的标签,那么又如何能要求配角的形象塑造个性突出、各不相同呢?但如果一部作品精致的连配角形象都因其独特性而大放异彩,那么它又怎么会不获得业界内外的一致好评呢?

1.配角形象设定多元化

早期的配角形象与女性角色一样处于尴尬的境地,由于自身在影视剧中的局限性以及观众通常关注度较低,配角的塑造也往往不像主角那样着墨过多,在谍战剧中,正面配角人物通常要隐藏在主角的光环之下,变成衬托主角英雄人物形象的影子,而反面人物又大多是凶狠残忍的特务形象,不仅毫无新意,而且很难出彩。

随着《潜伏》的热播,谍战剧作品中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配角的受关注度大大提高。这都要归功于作品塑造出了各具特色、性格迥异的配角形象。该剧中不仅主要人物余则成、王翠平的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个配角更是入木三分,毫无雷同。比如阴狠毒辣但信仰忠诚的李涯,老谋深算的站长,小肚鸡肠会巴结奉承的陆桥山,还有贪婪成性、阴险狡诈的谢若林……光是反面人物就各有其特点,观众在观看时不会觉得这只是“一群坏人”而已。这部作品中的配角打破了以往“单一化”的壁垒,大胆想象而塑造出形象多元、深受观众喜爱的配角形象。

2.配角形象从“单薄”走向“丰富立体”

由于配角在一部影视剧中的作用并没有十分明显,在塑造时难免会过于“单薄”——一个人物只有一种性格贯穿全剧,要么刚正大义,要么卑鄙狠毒,要么善良勤劳……在作品中也常出现配角人物形象不够丰满的问题,而这一问题也因为配角并非主要人物而得不到重视。近年来,随着谍战剧的创作水平不断提高,创作者们逐渐意识到谍战剧中的配角们在叙事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只突出主要人物的思想逐渐成为历史。最新热播的谍战剧《伪装者》中就塑造了一个从性格到内心到情感都十分立体的配角——明诚。他表面上是汪伪政府的官员,实则是中共地下党员;他对工作勤勤勉勉,对家人关怀备至;对待养母的感情上,他一方面痛恨养母的虐待,一方面又有着难以言说的亲情,当得知养母是日本特务时,他既要保持对敌人的谨慎,又要步步为营地获取她的信任……这样细腻丰富的塑造,让明诚这个人物有着不输主角的气场和表现张力。力求将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出其应有的性格特点,而不是千篇一律,似是而非,这是创作的必备能力,对于明争暗斗、凶险烧脑的谍战剧来说更是如此。

结语

在这个张扬个性的时代,谍战影视剧中的人物形象往往要以多元化的人文主义视角来进行解读。谍战剧总不可避免地带有悲壮的色彩,所以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摆脱单一、僵化的模式,展现人物独具特色的魅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不完美”的英雄形象,“逐渐走向人格独立”的女性角色以及“丰满独特”的配角形象的深度发掘,既展现出编剧高超的塑造人物能力,也体现出新时期谍战剧关注人性、发掘人情的人文情怀。

[1]胡元.谍影重重——论当下荧屏谍战片热[J].视听纵横,2008,(5):99-100.

[2]宋洁.新时期谍战电视剧的人物形象分析[J].大众文艺,2011,(3):138-139.

[3]赖庆沅.谍战热:英雄崇拜的现代焦虑[J].作文通讯(个性阅读版),2010,(3):37.

[责任编辑兰一斐]

Breakthrough of Characterization in Spy TV Series since the 21st Century

WEI Ruo-si

(SchoolofLiberalArts,NanjingUniversity,Nanjing210046,China)

Innovation in characterization is a key factor for successful spy TV series. Taking some successful spy TV series since the 21stcentury as sampl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characterization innovation to spy TV se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leading characters, female characters and supporting actors.

new century; spy TV series; character image

2016-01-14

魏若思(1990—),女,江苏徐州人,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戏剧影视创作与研究。

J9

A

1008-777X(2016)02-0018-03

猜你喜欢

谍战剧谍战配角
朱一龙、童瑶主演悬疑谍战剧《叛逆者》
AI谍变
一个三角函数配角公式及其应用
“中国梦”背景下谍战电视剧研究与创新
“配角”也点睛
最佳配角
谈谍战剧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谍战剧偶像化
故事里的那些配角们
多重伪装,反观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