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背景下谍战电视剧研究与创新
2017-12-29翟臣
翟臣
〔摘 要〕《伪装者》以其留得住60后的眼、吊得起90后的胃口而节节攀升的收视率,成为群众的热议话题。抛去谍战剧本身自然带有的悬疑和戏剧冲突,《伪装者》在制作中,选用了类似“偶像剧”的处理和包装的方式,将传统观念上的谍战剧进行一定意义上的重构,使受众在精彩的剧情和人物个人魅力的牵引下,自然而然地接受和消化制作方想要传达的思想及价值。
〔关键词〕伪装者 谍战剧 偶像化处理
自2012年起,大量的抗日作品以不同的形式和方式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之中,看了太多有“手撕鬼子”或“自行车追火车”情节的影视剧,受了太多不符合传统思维逻辑的一味且无限夸大的“崇我党,败日军”的影响后,观众对于同类型题材的剧情产生了一定的疲惫和厌倦情绪。而经过短期低潮后,由胡歌、靳东、王凯三大具有高颜值、高人气、高话题的男神出演的,主打“谍战”“推理”,且拥有一定原著粉丝好评的IP《偽装者》,一上线就引起广泛关注。真正让人惊讶的是《伪装者》并没有像大部分抗日剧一样,经过短暂的炒作话题热度后口碑下降,而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追剧的行列,其中包括较为年轻的90后。这些较为年轻的观众群体,面对着丰富的选择机会和大量以他们为主要受众的电视剧,《伪装者》能从中突围,与其偶像化的处理有着必然的联系。
一、故事人物的性格塑造
(一)老派与新派人物之间的融合
《伪装者》讲述的是三个个性鲜明、性格迥异的兄弟在动荡年代为革命胜利做出努力,个人与信仰同步成长的故事。故事背景选择在形势较为复杂的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各方势力鱼龙混杂,本身就为故事添上了神秘的悬疑色彩。其中明楼复杂的身份有着真实的中共特工袁殊作为历史原型,原型背景的复杂性,使得明楼的人物塑造有血有肉的同时又带着英雄一般的传奇色彩。在剧中,明楼表现出了其沉稳、老练、隐忍的特点, 而“毒蝎”王天风又阴狠毒辣,这些都是老派特工所带给人的固有形象。导演运筹帷幄,很好地用这些成熟人物形象把握住了相对大龄的观众,再加上一定的细节和逻辑处理,使得这些观众群体被深深吸引。
除去明楼、王天风等老派特工的沧桑军人形象,以明台为首的年轻特工形象则是为了把握相对年轻的观众群体。90后群体们受“抗日神剧”的负面影响要远大于相对大龄的人群。他们所需要的是短时间内就迅速吸引他们的亮点,换一种说法,就是可以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感官上的愉悦和享受,只有这样的内容才会让他们再次选择。在明台的人物塑造中,他的出生、背景、成长环境无疑都充满着“偶像剧”般的戏剧矛盾冲突。富家少爷,幼年失母,明家姐弟对于他的百般宠爱,包括选择了胡歌这样颜值和演技同步在线的新影视演员,都为这个角色的成功处理建立了一定的基础,与此同时,明台的个人成长也成为整部剧中难以忽视的一点。生长环境注定了其内心的桀骜不驯和叛逆,而年龄同时也为其血气方刚和信仰的成长奠定了一个大基础。以明台为首的新派特工形象,无论是颜值还是财富上的高度都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抓住新观众眼球的亮点,符合年轻女性观众的审美和想象。而汪曼春、于曼丽等美女特工也突破了“花瓶”的设定,她们拥有精美的妆容和强干的能力,这样成熟又富有个人性格特色的女性角色设定也在短时期内引起了男性观众的注意。而老年观众,看惯了孙红雷、陈宝国一类的传统形象,明台的调皮和时不时插科打诨地抖聪明都是使他们眼前一亮的设定。
在完成了初步的吸引后,对人物具体设定时,不是非黑即白的正反角色设定,而是将缺点和优点都放大到合适的尺度,形成一个灰色的人物角色,使受众拥有又爱又恨的揪心感受,同时也有利于剧情上悬念的设置。
(二)情感的偶像剧化处理
在情感的处理上,《伪装者》也具有偶像剧的特性。以时代革命斗争,军阀与财阀之间的基本矛盾为基础,围绕明、汪两家的矛盾交织着两位主人公的感情线。
明楼和汪曼春的感情背后牵扯了太多的历史和现实因素。第一,正确革命道路与汪伪政府之间历史政治性选择的差异显而易见,二人政治站队上的不同也注定了他们必定背道而驰。第二,明汪两家的生死恩怨建立在军阀政府对于江浙财团的拉拢和吞并的历史大背景下。明楼师从汪家叔父,与汪曼春有着师兄妹的暧昧关系,但同时又有家中长辈的阻挠,和明家危难时候的落井下石,使得这段感情从最开始便背负着太多沉重的负担。第三,明楼与汪曼春两人都具有多疑且深于亲情的性格特点,但信仰不一样。汪曼春是汪伪政府下为日本军方服务的情报特务,而这样的选择更多的是出于家族的原因,是其不可抛弃的亲情;同时她又是深情的,在明楼面前娇小和幸福是一个女人脆弱和柔软的表现,甚至于最后知道真相时的崩溃处理,是将政治信仰与情感矛盾交叉化处理并推向高潮,无论是更关注于感情还是权谋的观众,都可以同时达到一个观影感受的顶峰。
巧合的出现、主线与感情线的交叉处理以及家族恩怨的设计等很多元素往往是偶像剧中会使用来构建大框架的剧情矛盾逻辑。这一点在谍战剧《伪装者》中得到了很好的融合,乱世英雄非雕塑,这样有情有弱点的人物形象,一面贴近群众,一面又具有戏剧化特点,满足观众的想象。
不仅仅是在剧情的设置上,在视听方面也同样延用了偶像剧中类似的处理方式。明台的角色区别于传统特工,在于其耍赖偷懒卖萌的“不严谨”形象,也得益于这样的性格与身份背景。在明台的出场和任务的执行中,变化的灯光以及不同仰拍镜头的蒙太奇处理,甚至在必要感情处理时的背景音乐演绎都突出了“偶像”的元素。对于观众来说,偶像代表人们超越现实的渴望,人们把自己难以企及的梦想寄托在所崇拜的人物身上,而偶像本身也是通过想象对现实人物理想化的结果,都带有梦幻般的传奇色彩。
二、演员选择的偶像化
演员的外在形象是最直接的进入受众视野的元素,所以《伪装者》在演员的选择上,放弃了老牌的演技派,而是全部启用年轻的阵容。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演员不仅仅外表亮丽,剧中所展现的她们的个人魅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加分项。endprint
《伪装者》中男女主人公的妆容、服装、造型等各个方面都选择了纯正的偶像剧处理方式。根据制作方曝光的幕后花絮,胡歌所饰演的明台,各种军装、西服、风衣、马甲等服装造型不下30套,无论何时出场都被要求是帅气逼人。身兼三种身份的明楼所选择的西装大多都展现其老练和运筹帷幄的性格。而英俊潇洒的阿诚,作为两个兄弟之间的过渡,所穿的风衣和西装也更见其洒脱和忠诚。包括剧中的几位女主演,汪曼春、于曼丽、明镜和程锦云之间因为身份性格的不同也有明显的不同。除去前两者帅气的特工军装的打扮,更多的是艳丽的旗袍洋装,加上当时所特有的上海女人的手推波和红唇,尽显高调和艳丽。而明镜作为明家长者又是大家闺秀,在服装的选择上则相对低调,但在配饰上,金玉的选择更彰显其气势和身份。程锦云作为上海中共地下党的一员,为了更符合那个时代的政治背景,穿着便更是低调朴素,带给观众沉着稳重的感觉。可见,《伪装者》中将男女特工的外在形象进行了有意的颠覆,让观众在审“美”上充分达到个人的愉悦感。
结 语
电视剧《伪装者》自2015年8月31日开播后,9月5日CMS50城市分城收視,5城市破4,12城市破3,过半城市破2,47城市破1,它不仅创造了高收视,圈住了一大批90后粉丝,还获得了很好的口碑,豆瓣评分高达8.7分。《伪装者》播放期间,正值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样一部良心国产剧的意义更是非凡。
在当今社会,快餐文化、欧美潮流大举入侵,东西文化不同交融,再加上太多“抗日神剧”的荼毒,80、90后在面对大多数更新奇的选择时,通常都会习惯或者带着叛逆性的心理拒绝带有国产或抗日标签的作品,所以导演创作团队首先在演员方面选择了“鲜肉”——那些能在颜值上快速吸引人的演员,以其为诱饵,以声色先诱人,随后再步步踏入紧凑的剧情之中。以口口相传作最好的宣传手段,除去原有的对口人群和粉丝群体,随后进一步在基数上以几何形式扩大。
《伪装者》的成功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在相应的弘扬主旋律的电影电视制作中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在不违背自然原理、科学常识以及历史性原则的基础上适当选择类似于偶像剧的拍摄手法,从而更好地把握90后这样相对年轻的群体。抗日的战争剧、谍战剧从本质上来说是为了给受众传递一定的红色正能量,而让观众随着帅气有趣的主人公一起成长也许是一个更好的手段。明台从一个空有一腔抱负的富家子弟到成为国民党特工到最后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些逐步向上的进步,是人物的成长,也是信仰的自然传递,要好过于大多数的形式主义的喊口号,而且明显的是,大众也更乐于接受前一种方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