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聋校语文“4421高效课堂”教学方式的探索

2016-03-03

现代特殊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

● 张 琳



聋校语文“4421高效课堂”教学方式的探索

●张琳

摘要:“4421高效课堂”通过教师“引—点—评—拓”,学生“读—仿—测—固”,加之个别化教学与协作教学、搭桥引桥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灵动,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为聋校语文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聋校语文;高效课堂;个别化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如何改变课堂结构,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求知,提高单位时间内效益,是高效课堂的目标所在。如何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前聋校语文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经过实践,逐步探索出聋校语文教学“4421课堂方式”。“44”即教师的“引—点—评—拓”,学生的“读—仿—测—固”;“2”为两个结合,即个别化教学与协作化教学相结合,引桥搭桥与信息技术相结合;“1”为一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

一、“4421高效课堂”的理论基础

学习金字塔理论由爱德加·戴尔首先发现并提出。在7种学习方式中,知识灌输效果最低,学习质量较高的依次是小组讨论、做中学,“教别人”或“马上应用”效果最佳。维果茨基的研究也表明,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二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二、“4421高效课堂”的具体诠释

“4421高效课堂”充分考虑到学生知识储备不足、语言与实际脱节等问题,通过教师“引—点—评—拓”,学生“读—仿—测—固”,加之个别化教学与协作教学、搭桥引桥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灵动,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1.引——设景激趣,展示目标

教师要善于“引桥”,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设置学生能够跳起来摘得到苹果。通过与学习内容相近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接近所学内容。或者通过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学习欲望。引入新课后,及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所学有方向。

2.点——点拨示范,答疑解惑

学生在展示交流、读和悟的时候有困惑,教师要及时运用多媒体技术或示范等,让学生反思和理解问题,体验成功。通过点拨、示范、分析、讲解等手段帮助学生化解问题,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材重点、难点。

3.评——达标测评,即时评价

根据达成目标设置作业,精编精选练习题,让学生当堂达标、自主达标,或生生互动、共同达标。此过程中,教师要即时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与快乐。

4.拓——巩固新知,学习拓展

他招了台“的士”,下车时从信封里抽出张大钞递给司机就下了,听司机喊“喂,找钱呢”,他不回头,司机也就不再嚷嚷。

根据达标情况,进行个别化教学,对完成达标任务较好的学生,出示选做题,让他们再跳一跳,对达标任务不太好的学生,进行知识巩固,同时实施差异化教学。

(二)学生的“读—仿—测—固”

1.读——自主探究,读中悟理

读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重要一环。学生在读中自主探究,理解课文内容,或经教师点拨,读中悟理,掌握所学内容。读有多种方式:领读,让学生感悟;自读,自主探究;对读,共同查找难点;小组内读,共找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师生、生生、生本的多元对话,互动、多维、真实的课堂才是生命的课堂。

2.仿——读仿结合,质疑交流

文本是育人的材料,更是掌握语言的重要媒质。经过教师设计“搭桥”材料,有效掌握说语言写语言的目标。对文中重点语句,进行仿写,学生能举一反三,不但提高了写作能力,还真正掌握了生活实践知识。在仿的过程中,小组内可协商、质疑、交流,共同提升语言。

3.测——检验测评,当堂达标

教师出示达标题,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达标题的内容,自主练习,然后在小组内展示交流。对存在的问题,教师点拨、提示、答疑。

4.固——多元生成,巩固拓展

一是让学生在课内当堂巩固,二是在课后布置一定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以便让学生记牢,并根据所学内容生成知识、运用知识。三是对优秀学生进一步拔高,可在作业质量和数量上进行提高。

(三)个别化与协作化相结合,“搭桥引桥”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1.个别化教学与协作化教学有机结合

个别化教学是教学过程中对某些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以期达到教学目标。在个别化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某一问题个别指导,也可对某一目标进行指导。可在评价过程或巩固过程中实施,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协作化教学是分组合作的重要组成,是金字塔理论的具体呈现,在班级中可以分为二至三组,学生按成绩、智力等分为ABC三类,分配至各组。层级关系有助于学生互帮互学,也有助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2.“搭桥引桥”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

“搭桥引桥”是指为学生搭建起引入学习内容的桥梁。在新知识传授过程中,注重“搭桥引桥”,减少坡度。一是在预习过程中,建立引桥,将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社会积累有机结合;二是在课堂中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在点拨、答疑、学生讨论等过程中,通过视频、演示等化解难度,建立引桥系统,搭建起文本理解的桥梁。

(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摒弃满堂灌,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导学的基础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实施“4421高效课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教师除基本的素养之外,还要求善于沟通交流,能够流利使用手语,准确表达意思。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学生的“读-仿-练-固”4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巩固。

(三)注意课前延伸与课后拓展。高效课堂不仅是课中的40分钟,还要前后延伸,构成课前、课中、课后完整的整体。加强课前引桥工作,必要时开设第二课堂,将文本与现实生活、知识经验建立有机联系。

(四)信息技术合理应用。目前,不少课堂出现了非信息技术不用的现象,产生了不求实效、过度使用信息技术的问题。课堂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该用在最关键的“点拨”之中,可以设计“微课”,重在解决问题,起到学生思考引桥的作用。

(五)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并不代表着教师退出教室,而是学生学习上的导师,特别是对聋生来讲,非常需要教师及时点拨。

参考文献:

[1]沈玉林.聚集聋校有效教学[J].现代特殊教育,2013.12:54-55

[2]朱海蓓.基于学习金字塔理论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J].中学教学参考,2014.2:16

[3]肖非.关于个别化教育计划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5.2:9-13

[4]黄朝长.铺路搭桥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之友,1997.5:14

中图分类号:G762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聋哑学校,261021)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
基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的七步教学法研究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浅析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优化教学方法, 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