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A Girl》与李商隐《杂歌谣辞·李夫人歌》的对比研究
2016-03-03朱海博
朱海博,张 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外语系,西安 712100)
【文学艺术研究】
庞德《A Girl》与李商隐《杂歌谣辞·李夫人歌》的对比研究
朱海博,张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外语系,西安712100)
埃兹拉·庞德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古典诗歌创作方法,创新美国现代主义诗歌。他的《少女》与李商隐的《李夫人》在创作方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以这两首诗歌的意象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描摹心仪女人形象的手法。对艺术手法、作者文化背景和情感表达的对比,可以发现意象在中英诗歌中呈现和效果的差异,从而透视中西思维之异同。
意象;《A Girl》;《李夫人歌》;对比
意象这个概念在我国由来已久。远至《周易》,便突出了“象”的范畴,提出“立象以尽意”“观物以取象”的命题。[1]南朝刘勰在其巨著《文心雕龙》中率先将“意象”引入文学领域。据《文心雕龙·神思》:“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2]320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大量使用意象。对比西方,从亚里士多德开始,也提出了“意象”的概念。[1]西方文论抒情也借助意象手法。[2]321庞德作为美国现代主义诗歌奠基人,曾积极吸收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特色,因此意象研究也是庞德诗歌研究的重点。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有必要对比分析英汉诗歌的意象特征和描摹手法。
一、庞德与李商隐两首诗歌的意象特征
李商隐,字义山,晚唐人,因受“牛李党争”的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创作的《李夫人歌》,看似一首悼念亡妻王氏的诗作,但其不仅有个人情感,更有对时代的哀叹。在李商隐的一系列《无题》诗中,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现自己登临乐游原的伤感,就曾有人称之为李唐王朝“唱挽歌式的凄惶”。而文人对于自己理想政治的向往和执著,对于理想人格的敬仰和追求,恰恰显示出其人格的高尚。政治上的失意并不能挫伤李商隐对于清明政治的向往。文人自有文人表达其政治理想的办法,这就是以诗比兴,以个人情感抒怀,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故而有研究者认为,李商隐的诗歌看似在写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实则表达政治上的失意和不屈的意志追求。
在唐代,意象作为标识艺术本体的范畴,已被广泛运用。李商隐秉承时代诗风,运用意象思维和典故,把晚唐诗歌中的用典和意象思维推向了高潮。在诗歌《李夫人》中,大量使用了意象思维和历史典故,发抒和表现自己对亡妻及自己政治上失意的心情。如“一带不结心”就是引用梁武帝的诗“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3]522诗人在这一句中使用共性的象征意象。同心结是一种古老而寓意深长的花结,由于其两结相连,在上古时期常被用作爱情象征。同心结代指爱情,两缕头发才能合成一髻,失去配偶的一方就无所依托。“月没教星替”,“月”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主要偏指女性形象,这一句来自于《老子》“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3]522作者使用暗喻修辞手法,表现汉武帝对李夫人的怀念,实则是以汉武帝寓己,以李夫人寓指亡妻,表现自己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即使有再多的美色,也无法取代李夫人,更是无法用石刻再表现其美丽。“蛮丝系条脱,妍眼和香屑”,并列意象组合,蛮丝系在手镯上,和香屑氤氲中,美丽眼睛闪烁着波光,表现李夫人的美丽,其实也变现作者对妻子容貌的怀念。“清澄有余幽素香,鳏鱼渴凤真珠房”,复合意象的组合靠的是本体和喻体的关系。用堂前景物的黯淡和无像,表达作者对亡妻的思念和天人相隔的感伤。
晚唐时期的高压政治,李商隐只能用隐喻象征的手法来表现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以朦胧的政治意象和朦胧的失恋女性形象,喻指对理想破灭的哀伤。李商隐的“无题”诗,所歌颂和哀叹的正是这样一种对失去的个人政治前途、李唐王朝末路夕阳的伤感。大中五年(851),是李商隐政治上最为失意、心灰意冷的关键时期,其妻王氏又病故离他而去,这更加重了他将自己的政治理想与对亡妻的悼念叠加,建构成自己对政治理想破灭的独特意象。
庞德是20世纪英美诗歌史上著名的现代主义诗人,1885年出生于美国西部边境爱达荷的梅利,梅利在当时人们眼中属于蛮荒之地。庞德早年随父迁往东部。显而易见,先辈的开拓精神影响了他,对拓荒传统总是念念不忘,所以其性格上有创新的特点。他从小表现出异于常人的文学天赋,11岁就在当地报纸上发表了一首打油诗。[4]后来,庞德转学到纽约州北部,就读于汉密尔顿学院。1901 年,他又回到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研究生。这个时期,有个名叫希尔达·杜利特尔的年轻姑娘在附近的布林莫尔(Bryn Mawr)女子学院读书。[5]她是教授的女儿,有良好的教养,思想敏捷,才貌超群,成为庞德第一个真心相爱的女友。庞德向她父亲征求婚事,但没获允准。以后许多年里,希尔达一直是庞德最亲密的朋友之—。正是这个令庞德心仪的希尔达,虽最终未能成为伴侣,却成为终身好友的特殊情感经历,使得庞德有了与李商隐相同或相似的情感寄托对象。
此外,庞德对意象的兴趣也与中国古典诗对他的影响分不开。1913年,他从欧内斯持·费诺罗萨的遗孀那儿得到费诺罗萨死后留下的16本笔记,其中有《作为诗歌媒介的中国文字》的一份资料和一些中国古诗的详细资料。[6]他根据费诺罗萨对中国诗歌的英文注释翻译了一些李白和王维的诗歌,1915年他将这些书集结出版,题为《华夏》。[6]翻译中国诗歌使庞德获得了一种通过并置安排意象的方法,他发现意象与意象之间的系词可以省去,而且这样可以产生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6]庞德从中国古典诗歌中汲取精华,创新英语诗歌的抒情方式。
从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和传播来看,庞德受中国诗歌的影响很深,是向欧美创造性介绍中国诗的开创者。庞德学习李白的《玉阶怨》后,写了《A Girl》。李白在《玉阶怨》中,没有直接描写宫女的形象,而是描写“玉阶”“罗袜”“水晶帘”,作为宫女的意象。庞德没有直接描写少女形象,使用意象的手法,用树的形象来比喻少女。庞德的这首诗前半段,关于树的描写是受希腊神话影响。太阳神阿波罗对河神之女达芙妮一见钟情,并展开了追求攻势。可惜达芙妮是一位讨厌恋爱与婚姻的少女,阿波罗的举动吓得她连忙逃开。当阿波罗快追上她时,达芙妮恐慌地向父亲求救。河神听见女儿的呼救声,施展神力,让达芙妮的双足在坚固的地面上生根,浑身长出树皮,双手冒出枝叶,最后变成一棵月桂树。阿波罗见佳人已成为一棵树,懊恼不已,于是宣布将月桂树作为自己的圣木,月桂叶做成的花冠成为胜利者的荣耀。[7]
这首蕴含意象的美国诗歌短小精悍,与中国古典诗歌十分相似。这首诗没有直接描写少女曼妙的身姿,少女的面容,以及直接抒发对少女的情感,而是用树、青苔、紫罗兰来象征少女,酷似屈原在《离骚》中以香草美人喻指一切品行高洁的人格精神,与李商隐以李夫人喻指自己曾经的政治热望与夫妻间情感的甜蜜如出一辙。在庞德的诗中,没有直接的情感宣泄,只是意象的客观呈现。紫罗兰是西方爱情的物态化表现,作者用以象征少女的美丽、淳朴以及旺盛的生命活力,是少女独有的美丽。青苔翠绿,在湿润的条件下坚韧地生长,用以表现少女生命力的旺盛和生命之树常青。可见,在庞德的情感世界里,用一切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美好事物,象征少女纯洁无暇、曼妙无华的灵魂世界。这在西方世界的诗歌中,实为不多见的艺术创造。
二、两首诗歌的意象手法对比
在《李夫人》中,李商隐用汉代李夫人象征亡妻。这首诗主要使用典故来渲染形象。“惭愧白茅人”来自关于李夫人的典故,用汉武帝招方士为李夫人招魂的典故,来写汉武帝对李夫人的思念。
“独自有波光,彩囊盛不得”, 这一典故来自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续齐谐记》载:“弘农邓绍尝以八月旦入华山采药,见一童子执丝囊承柏叶上露,曰:‘赤松先生取以明目’。”[3]522作者以此典喻指李夫人独一无二的含情脉脉,如秋水般清澈,波光粼粼。
“绕寿宫不惜铸南人,柔肠早被秋眸割”,这一句涉及另一个典故:《汉书·郊祀志》中记载神君本来是长陵的一个女子,因为儿子夭折,悲哀而死,显灵于她的妯娌宛若身上。[3]522宛若在家里供奉她,很多百姓都去祭祀。武帝即位后,就用隆重的礼仪安置在宫里供奉,能听见神君的说话声,但见不到她本人。[2]321这个典故来表面写武帝对李夫人的思念,其实表达李商隐丧妻之痛和政治失意后的哀伤。用典也是李商隐诗的特点。
李商隐诗歌创作中善用典故活化诗歌意象,从而在诗歌中运用奇谲、诡异的典故,增强了诗歌意象思维的感染力。神话、志怪故事、文学典故、历史掌故,在李商隐的笔下都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故而李商隐的诗歌迷离恍惚又朦胧隐约,诗意晦涩难懂,在晚唐的诗歌中独树一帜,成为意象派诗歌代表性的人物。诗歌是诗人心志的表现、个人命运的遭际和政治理想破灭以及当时政治的高压情势,不可能使他的诗歌像李白、杜甫、白居易那样直抒胸臆,李商隐诗歌只能运用隐晦曲折的典故和意象思维,较少以形象鲜明的思维方式,明快清晰的政治意象,而特别致力于婉曲见意,用绮丽精工的语言,达到深情绵邈的效果。
庞德在《A Girl》这首诗中,并没有使用典故,而是使用英语诗歌中特有的技巧——首句重复。 “The tree has entered my hands. The tree has grown in my breast.”这两句使用了首句重复的结构,将所列举的意象连接成了一个整体。[8]这首诗不是一个意象叠加,而首句重复这种方式让整首诗成为一个整体。从而使少女的意象在对物象的描述中,通过树将少女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庞德与李商隐这两首诗从情感上有很大不同。李商隐的悼亡诗有具体的对象,其具体对象是亡妻。题名《李夫人》,但写李夫人的美,主要想借表现汉武帝对李夫人的思念以寄托自己对亡妻的思念和政治理想破灭的灰暗心理。作者写李夫人其实是在借古喻今。程梦星《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中评论道:“三首为悼亡,盖借古以寓哀。义山赴蜀后,河东公赐以乐籍张懿仙,上启力辞,正此时也。”[3]522
庞德的诗《A Girl》表达情感比较丰富,对象也更为广阔,庞德的诗歌并无具体所指,可以泛指所有恋爱着的情人,也可以直指某一特定对象。有一种说法,庞德写这首诗是为了怀念自己的初恋女友。这首诗以希腊神话故事阿波罗与达芙妮的爱情故事为原型,恋情有始无果,无疾而终,达芙妮化为一棵树为最终结果,表达了对于有过程无结果的无边遗憾。
晚唐时期的高压政治,“牛李党争”又使得李商隐处于李党一派中的劣势,而不能不用曲折隐晦的典故和历史上的李夫人失宠作为比兴对象,以寄托他的政治倾向。同时,李商隐在政治上的失意,加之夫人亡故,使得他不能不借用历史上的李夫人来隐喻爱妻。政治失意和悼念亡妻这两个形象的叠加,以此来怀恋昔日的荣光和与爱妻的感情。
西方人注重逻辑分析,而东方人在思维特征和文化特征上强调经验性和灵感性。国学大师钱穆指出:“中国重和合,西方重分别。”[9]庞德在诗中用树干、树枝、树叶来展现少女形象,这样描写比较具象。李商隐用土花、大漠、黄河、天等意象,虽是写景,其实作者情感蕴含其中。比较明显的是,庞德在使用意象时,并没有将强烈情感蕴含其中。《李夫人》中用了一些虚词如“方”“更”等程度副词,用以加强诗歌深情委婉。[10]在“一带不结心,两股方安鬓”中,表现了诗人丧妻之痛,“方”程度副词以方便读者更容易感受到作者的情意绵绵、不绝如缕。而在庞德诗中,如above, out of只能表示方位。且由于西方的逻辑式思维,习惯用介词来使句子结构完整,没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三、结语
从意象角度来说,庞诗与李诗相同之处在于,运用大量意象刻画少女形象。庞德将少女的形象化作树,将对少女的青春活力的赞扬,表现在对“树”的意象的描写上。李商隐用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李夫人之美。不同之处在于庞德对于意象描写较为细致,而李商隐意象中蕴含比喻、用典的手法,将诗人情感融入在意象中。
从情感而言,虽然从题目来看,描写的内容十分相似,都是女子,但李商隐的诗歌通过李夫人来表达诗人丧妻之痛和政治失意后的哀伤;庞德诗歌则是借以树,表达对少女的赞美,还有对自己初恋的怀念。李商隐的诗,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而庞德的诗歌,却没有那个时代的政治寓意。庞德诗歌仅仅是吸收中国古典诗歌的造型特点,运用意象手法,营造朦胧美的特点;李商隐的诗歌,多将政治因素与个人情感纠葛叠加抒怀,这正是李商隐诗歌与庞德诗歌的最大区别。
庞德诗歌吸收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手法,对西方诗歌的表现方式有所创新,改变了英美维多利亚抒情体,改变了陈旧的用词。庞德使用意象,强调意象,强调凝缩、简练、含蓄、鲜明,注重用视觉意象引起联想,表达一瞬间的真实感受。[11]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写法的吸收,大大影响了美国现代主义诗歌,为美国诗歌注入了活力。
[1] 葛稳罡.李商隐诗歌意象研究 [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2] 刘勰. 文心雕龙[M]. 王志彬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
[3] 李商隐.李商隐全集:上册[M].冯浩注,王步高、刘林辑校汇评.珠海:珠海出版社,2002.
[4] 蒋洪新.英诗新方向:庞德、艾略特诗学理论与文化批评研究[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10.
[5] [美]J.兰德.外国著名思想家译丛:庞德[M]. 潘炳信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12-15.
[6] 彭予.二十世纪美国诗歌从庞德到罗伯特·布莱[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14-15.
[7] 郑文韬,郑文.落叶归根,游子对故乡的依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3):93-95.
[8] 祝朝伟.构建与反思——庞德翻译理论研究 [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238.
[9] 吴琼.东西方意象诗的对比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7):111-113.
[10]吴振华.李商隐诗歌艺术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147.
[11]张洁.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论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意象派的影响[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0,(3):31-33.
[责任编辑兰一斐]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A Girl by Ezra Poundand Mrs. Li by LI Shang-yin
ZHU Hai-bo, ZHANG Ling
(Dept.ofForeignStudies,Northwest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Xi’an712100,China)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contemporary English poets, Ezra Pound love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dopts the writing methods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to American poetry composition. The writing skills of Li Shangyin’sMrs.Liis quite similar to that in Ezra Pound’sAGirl. A comparatice study between the two poems in terms of artistic techniques,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indicat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poems in presentation and effect of image which reflects Sino-Western difference in thinking.
image;AGirl;Mrs.Li; comparative study
2016-04-11
朱海博(1995—),女,陕西西安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学生,主要从事外国文学研究;
张凌(1975—),男,陕西西安人,河南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对比语言学、翻译学、语言(哲)学研究。
I206
A
1008-777X(2016)03-00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