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小规模化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16-03-02刘力豪安阳工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刘力豪(安阳工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小规模化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刘力豪
(安阳工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摘 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开设小规模化课程教学改革既是全面落实地方性高校实施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的基本需要,又是提升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校大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结合播音专业特点而采取的应用型教学方式改革。截至目前,河南省内大部分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高等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开设了小规模化教学课程,这项举措对实施差异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开设小规模化课程的背景和缘由

20世纪90年代,地方性综合院校河南大学率先进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拉开了河南省各个高校开办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序幕。2002年,以南阳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等为代表的普通本科院校开始招收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大学生。2006年,河南省教育厅开始实施高等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省内统一招生考试政策。同时,想通过学习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现自己本科梦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在这项招生政策的驱动下,河南省开办播音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本科以上的招生人数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势头。

尽管河南省内众多本科高校都开设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但是无论从生源质量、教学管理还是就业情况都还有相当大的进步空间,尤其是在开办播音专业不久的二本高校存在学生课堂表现不积极、对播音专业的热情度不高甚至不愿参与和专业相关的各项活动的情况。因此,各个高校全面地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播音专业开设小规模化课程显得尤为必要。《播音发声训练》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校大学生一年级开设的主干课程,根据人才培养计划,该门课程采取的教学模式是小规模化教育教学即小班授课一对一指导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适应了专业发展进步的需要。

二、《播音发声训练》课程实施小规模化教学的关键环节和目的

(一)小规模化教学改革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开设小规模化教学课程,实际上就是把原来的四五十人的自然班级分成若干小组,组员依照自己所在小组的上课时间来上课,且每位学生每个学期都有一到两门小规模化课程。这样一来,专业教师就有了充足的时间针对不同学生产生的各类问题挨个解决,在学生个体存在巨大差异的前提下进行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时至今日,小规模化教育教学已经成为大多数高校播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式之一。

(二)课程的关键环节及目的

播音专业的小规模化课程教学改革,就是指播音专业教师每次上课带领十名左右的学生,在播音语言实训室里完成理论的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播音发声训练》就是播音专业教师在讲解完和发声的方式方法有关的基础理论之后,利用播音语言实训室独有的实践条件,让每一位学生开展有效的发声实践训练,随着教学理论的深入在课堂上完成不同文学作品的录制。与此同时,专任教师根据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一对一地进行指导、因材施教,最大限度上满足不同个体的需要。播音专业实施小规模化课程教学改革,实际上就是要求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采取针对化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差异化的教学目的。这也正是播音专业包括专业小规模化课程存在的特殊意义。

(三)人才培养目标

《播音发声训练》小规模化教学改革是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各大高校由于办学条件和办学规模的不同,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上也不尽相同。综合大学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立足于“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基础,以学生能力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突出综合性大学在自然、人文、社会等多学科教育资源方面的优势,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跨学科知识结构的人才。[1]而地方性普通本科高校在办学条件和规模上和综合性大学存在着巨大差距,因此找准自身定位,立足地方面向全省,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知识储备的应用型本科人才,要让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广播、电视、网络视频平台等传媒行业的播音和主持等相关工作。

三、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

其实,地方性本科高校不仅在办学条件和规模上有待提高,在硬件设施、师资队伍建设和生源质量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近些年,各个高校一味追求生源数量,不断开办新的专业,从而忽视了各个专业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在硬件设施的建设上重视理工科轻视文科的现象普遍存在,而播音专业也往往被边缘化。与此同时,地方性高校播音专业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在实践能力、科研能力、教学经验方面都有待提高,实施小规模化教学改革在人员配置方面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另外,许多地方性高校近几年不再进行播音专业单招考试,这在源头上就避免不了生源质量的逐年下降。

(二)相应的对策

第一,各个地方性普通高校在扩大招生计划的同时,一定要做到以人为本,处处体现办学的人性化和公益化;第二,要不断加强播音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多让年轻教师走出去看看,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增强对行业的敏感度;第三,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实现播音专业教学的“生活化。”隔行如隔山,播音专业教育经常被认为很神秘,教学效果的检验也往往以四年后的就业岗位为目标。[2]因此要不断加强学生对专业的兴趣,要求学生坚持不懈地练习基本功,这样才能在专业上有所提高。第四,地方性高校应尽量从源头上把控生源质量,尽可能的开展省外单招考试,把专业水平较高、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选拔进来,这样就能尽量避免生源质量的不断下降,同时也为日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育教学做好了铺垫。

总的来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小规模化课程教学改革还要继续,在高校办学条件不足和扩大招生规模的前提下,播音专业教师更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高校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韩敏.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以综合性大学为例[J].现代传播,2008(3):124-126.

[2] 彭远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项目式教学方法初探——以《广播播音与主持》课程为例[J].现代物业,2014(12):38-39.

作者简介:刘力豪,安阳工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3-0224-01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