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思辨为议论文写作助力

2016-03-02吴叶静

学语文 2016年1期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

□吴叶静



让思辨为议论文写作助力

□吴叶静

摘要:在高考作文中能脱颖而出,甚至一举夺魁的往往是思辨性较强的议论文。强化学生写作议论文时的思辨意识,不妨从以下三方面切入:正反入手,辩证分析;从现象入手,深究根本;从发展入手,创新思维。只要给予学生有效指导,就可能使学生转变旧有观念,让理性思辨为其议论文写作助力。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理性思辨;意识转变

2015年福建省语文高考作文试题“路”受到了考生和专家的一致好评,有专家甚至打趣地说,今年的作文题堪称“业界的良心”,因为人人皆可写,人人皆有话可说,同时又给高手留下了发挥的可能,且立意方面要写离题比不离题更难。然而要在全省19万份作文试卷中脱颖而出,文章是否有思辨性,依然是关键。特级教师肖家芸曾指出:“高考作文最缺的是思想和科学的思维。理性思辨代表思维的最佳角度,理性思辨能力的高低决定高考作文等次的高低。”真是一语中的。

笔者参加了2015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阅卷,从阅卷的情况看,凡是选择议论文写作的考生,得分要想突破50大关,必得思辨之章法即皆有明晰的思辨结构。例如:有的考生从“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入手去分析:大家都知道路要人走出来,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不去走,不敢走呢?因为没有勇气!为什么需要勇气呢?因为探路、开路、领路者往往需要付出被孤独、险峻、困顿、痛苦包围的代价。进而再分析具备勇气,无畏代价,勇敢前行的意义。这样层层推进,自然能够很好地提升作文的深度。当然,有的考生还能进一步分析“不敢”的危害,指出何种条件下“敢”才有意义,思辨性就更强了,这样的好文章想不脱颖而出恐怕都很难。

那么何谓“思辨”?“思辨”即思考、辨析,它既体现在议论文的立论方面,也体现在议论文写作的分析论证方面。一篇议论文如果缺乏思辨性,提炼的观点不仅没有深度,甚至持有一种“偏见”,分析论证时更易陷入非白即黑、非对即错、非是即否、非可即不可的二元对立中,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就没有生命力与说明力。

以2015年福建省高三质量检查作文题为例,题目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一年有365个日子。有的人过了365天;有的人只过1天,重复365次”谈自己的联想和感悟。有的考生写道:人们在孩提时代总是怀揣着梦想,希望自己能活得与众不同,可能岁月告诉了他们现实的残酷,他们便埋起了梦想,平常而又平凡的度过每一天。人生只是在无限的重复罢了。活出自己的风采,走自己想走的路吧!我国知名学者周有光……;无独有偶,著名作家鲁迅……;活出自己的风格,让别人说去吧,丛飞……;活出自己的风格,是成为一个衣食无忧的公务员还是成为一个为别人奉献的人这取决于我们自己……;活出自己的风采,不知畏惧,勇往直前吧!(福州考生《活出自己的风采》)这就是典型的口号式的观点,单极化推进,以例证代替论证。什么是“自己的风采”?走自己想走的路一定能有风采吗?是否所有的自己想走的路都能展现风采?什么样的路利于展现风采?走自己的路风采不被看见怎么办?是否需要其他条件的配合才能在自己的路上展现风采?如若不考虑论点成立的现实背景与条件,孤立的强调论点的正确性,实在难以得到他人的认同。正如厦门一中的钟斌老师在其《批判与自我批判——谈如何提升议论文论证的思辨性》一文中所指出的,这是一种典型的“选择性失明”:也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而故意对一些事情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有选择性地挑选某种利于自己观点的内容,而把不利于自己观点的内容屏蔽,从而使其陶醉在“自我精神领地”,欣然自得。

此次高考,情况亦是如此,例如,有的考生写到:马云之所以能够用网络搞营销整出个电子商务,乔布斯之所以能够啃口苹果就创造了“苹果”帝国,马化腾之所以能靠复制造就如今的腾讯,关键就在于他们敢于尝试走新路……(福建考生《勇于尝试》)这就是一种强加,前面没有事例证明,后面没有辨证分析,这些伟人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就,就一定是他们勇于尝试的结果吗?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愿意尝试却失败了呢?显然这样的论证缺少思辨能力,无法做到把道理说透。这也就造成了在考场上,许多考生存在论据的使用指向不明的缺陷。而阅卷的过程中阅读老师们又特别关注学生使用论据的恰当性,因此,这类在论证方面缺乏思辩性的文章自然难得高分。

与此相对,有一些考生则能够很好地在文章中体现出其思辨性来。我们仍以2015年福建省高三质量检查作文为例,有考生如是构思:首段分析材料,提出观点:我们是选择固定不变的舞步,还是每天换一个花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跳的好,皆值得肯定;接着在段二解析原因:追本溯源,无论是重复还是变化,皆由内心指引;随后在段三提出了观点存在的具体限制条件:我们拥有选择生活的自由,在生活之中却屡受限制,如果这限制禁锢了自己追求梦想的脚步,使得我们的生命在日复一日的庸常中消磨殆尽,我们为什么不选择打破枷锁,去追求丰富的人生?紧接着段四明确观点成立的具体内涵:可值得一提的是,选择丰富的生活并不意味着非得每天尝试新花样,有些人于重复之中亦能使人生得以丰富;段五则递进观点的普遍意义:在脚踏实地之中,将一件事情努力做到最好,亦能为人生之大厦添砖加瓦,使得心灵拔节成长;段六再联系现实,分析特殊性:令人遗憾的是,如今的人们在重复于变化中找不到平衡点,甚至偏出了人情理法的基准线。篇末总结点题在重复与变化的支点上,愿我们能够理性看待,活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福州考生《理性对待重复与变化》)这样的行文论证过程就能够像福建师范大学余岱宗教授所说过的那样:“不把话说到极端,不走单极化路线,注意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在尽可能多考虑形成某一事体或现象的多种因素的过程中去辨析出结论,而不是宣布一个观点找些事例格言“响应”一下观点算议论了。”就具有典型的理性思辨模式,要想以理服人,自然就水到渠成。

在高考中一举夺得69分的作文《真理之路》中,考生如是构篇:首段在质疑与否定材料中提出观点“新路在自己脚下”;随后在段二中对鲁迅所谓的“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进行了颠覆性的解释,认为应当突破常规思维去理解,不从众才更重要;在主体部分的段三、段四分析不从众的原因,暗扣二、三两则材料总结出两大原因:贪求安逸、惧怕失联;再而利用段五、段六以归谬论证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在论证中有层次地推进。篇末是对中心论点的强调与深议。这样的作文显然理性得多,不仅见解独道,勇于表现,更敢于质疑,懂得在论证过程中推进深入。这就避免了论证的平面化,做到了思维严密,论证有思辨性,自然能够轻而易举地在诸多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

那么,我们平时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思辨能力呢?从近年来高考涌现出来的拔尖之作来看,我想不妨尝试从以下三大方面切入:

一、正反入手,辩证分析

所谓正反入手,辩证分析就是要求学生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既要看到事物的长处,也要看到事物的短处;既要看到事物的主流,也不可忽视事物的支流;既要看到事物的对立,更要看到事物对立中的统一。总之,凡事都应该从正反两个角度入手,理性辩证地去看才能够做到客观,才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陷入“一根筋”的思维误区。如本次高考,有的考生写到:“敢字当先,精神可佳,但也不能够鲁莽行事;”也有的考生说:“敢固然好,但不可挑战法律与道德底线”,还有考生如是说:“有了路便可行走,但前行的过程中难免有走偏的时候,这对于自己来说是种学习与经验累积的过程,反之,完全的正确有时也是一种错误”。这就做到了使议论从纵向与横向全面展开,深入分析,真正达到了以理服人的目的。

二、现象入手,深究本质

现象和本质本来就是有必然联系的,任一事物的表面现象往往都能够反映其背后的一种本质。也就是说,我们往往可以通过由本质生发出的诸多表象追溯到其根本。而上至包罗万象的社会现象,下至纷繁复杂的生活琐事,我们唯有认清其根本,方能对症下药,找到对应的解决方针,从而使作文在思辨中走向深入。如省质检时,有学生如是分析材料:“大多数中国人之所以更愿意选择过365日如一日般人生,从历史因素来讲,有着深刻的传统思想根源。中国人自古追求一个“稳”字。从几千年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到今日,追求稳定难免会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这就做到了把问题看深看透,抓住了表象背后存在的根本原因。而高考作文中,有考生如是分析:“在推进中国历史演进的过程中曾经出现过许多优秀的知识分子,是他们的直道而行,不惧‘歧途’的勇气树立了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个里程碑,而这勇气的背后是他们的责任与担当,是他们内心强烈的使命感,所以他们才能不畏强权,敢于和时代唱反调,走常人不敢走之‘歧途’……”一针见血,道出了“敢”的行为背后所潜藏的必要的精神条件。这些被阅读老师慧眼识得的作文恰是做到了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赢得认同,获得亲睐。

三、发展入手,创新思维

世间万物皆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因此,当我们想理性思辨地论证一个问题的时候,若只从静态的角度去分析,而不以运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那么往往难以揭示其内在的固有规律,分析论证往往就会不知不觉中走向违背事理的方向。而唯有抓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在发展中分析问题才能够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才能真正做到理性思辨,从而为考生的议论文插上创新的翅膀。

记得2013年辽宁高考作文优卷中有一篇名为《珍珠与沙子》的优卷,其构篇如下:先是对沙子一分为二去看,认为有可以变成珍珠的沙子,亦有不能变成珍珠的沙子;然后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变成珍珠的沙子与未变成珍珠的沙子的发展前景:前者可能经过磨砺,焕发光芒;也有可能自甘堕落,最后又沦为沙粒,一文不值;后者可能脚踏实地,在平凡中成就自身价值,也可能碌碌无为,一生平淡。进而得出“脚踏实地的沙子”比“自甘堕落的珍珠”更有价值的结论,这一创新性的见解恰恰打破了大多数人认为“珍珠与沙子珍贵”的常识。这就是从发展入手,创新思维,从而结出的智慧之果。

议论文是以思想性见长的文体。一篇议论文思辨色彩的强弱度直接影响着学生考场作文的等次。要使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具有思辨性,除了在技巧上给予指导,也应当让学生在思想意识上转变旧有观念,正如查农曾说的那样:“不要歪曲你的思考去证明你一心想要证明的;不要夸大其词得出不适当的结论,也不要因为某个想法与你平素相信的不一致就冲着天空大声喊叫它是错误的。要怀疑哪些说话不合理,不合逻辑的人;要小心那些以逻辑之外的基础为依据,想要骗你接受的某些事情的人。”[1]让学生意识到,唯有做一个真诚的人,才能拥有独立的思想人格,也才能让思辨为自己的议论文写作助力!

参考文献:

[1]乔尔·查农:《社会学与十个大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2]孙绍振:《片面立论和语录堆砌》,《语文学习》2012年第11期。

[3]姜有荣:《思辨,让你的高考作文更出彩》,《语文月刊》2015年第1期。

[4]钟斌:《批判与自我批判——谈如何提升议论文论证的思辨性》,《语文建设》2015年第2期。

[5]杨宁芳:《图尔敏论证罗辑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

[6]周建武:《逻辑学导论——推理、论证与批判性思维》,北京大学出版社1970年。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十一中学)

[责编芮瑞]

猜你喜欢

议论文写作
多文本阅读指导下的议论文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基础英语议论文写作教学“二四四二”方案
理性精神、意见表达与公民意识:议论文写作的价值旨归
浅谈议论文中材料的引用方式
突出“重围”
化素材为论据
第二语言议论文写作综述
让议论走向深刻
高中议论文写作指要
指导初中生议论文写作的几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