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燃语文课堂激情的途径

2016-03-02王于

学语文 2016年1期
关键词:激情途径语文

□王于



点燃语文课堂激情的途径

□王于

摘要:课堂需要激情,语文特有的人文内涵与审美视角,决定了语文课堂必须营造情理交融、诗意盎然的氛围。激情源于语文教师对文本的把握、感悟、沉迷与洞悉。抑扬顿挫的语言表达、张驰有度的课堂结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释放情感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激情;语文;途径

英国伟大诗人拜伦说:“激情是诗的粮食,诗的薪火。”没有激情,就没有诗歌。同样,语文课堂上没有激情流淌就是一潭死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用激情点燃语文课堂。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语文课堂“激情飞扬”呢?

一、巧妙的导入

教师要善于营造课堂教学气氛。“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上课伊始,学生情绪处于蛰伏状态,教师或精心设计导语,或放一段音乐,或齐唱一首歌……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把学生的情感引发到一个兴奋状态。成功的导语犹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就受到强烈的感染,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有一位语文教师在上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用邓丽君的歌声导入,凄婉动人的歌声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学生在歌声中已领会到苏轼思念之情,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上《陈情表》一文时,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古代的皇帝是天子,皇帝的旨意就是圣旨,如果谁违背了皇帝的旨意,就是抗旨不遵,将被治死罪,但西晋有一位文人,辞诏不赴,违抗圣旨,不但没有引来杀身之祸,反而因写了一篇“辞诏不赴”的奏章,深深地打动了皇帝,晋武帝不仅没治他的罪,反而“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你们肯定很想知道这是怎样的一篇奏章?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密的《陈情表》吧!简短的几句话,激发了学生阅读本文的极大热情,许多同学不等我把话说完,已经开始轻声的朗读课文了。

二、巧妙的朗读

不少文学性课文写得声情并茂,文质兼美,人物性格鲜明,语言富有个性。教师在教这样的课文时,如果能重视读,以读带讲,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感染熏陶他们,激发他们的情感,以提高他们的文学阅读水平。去年我在听一位老师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就充分感受到了读的艺术、读的效果。首先学生在了解徐志摩写诗的背景后,由学生散读,然后请两位学生对读,教师稍作点评后,让学生听录音朗读,最后教师带着学生配乐朗读,这位教师让“读”贯穿整堂课的始末,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优美的语言、动听的旋律、清新自然的意境,体会徐志摩特有的轻柔细腻的心。

三、创新的教法

现在许多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觉得语文课堂“枯燥无味”,甚至有些学生说“学语文在课堂无味,而在课外却很有趣。”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老师需要有一种创新的能力,用另一种角度来钻研教材,从而使所上的课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在上一些意象和意境鲜明的诗歌时,应设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的优美画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当学生看完“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百舸争流”等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秋景图画后,怎能不被毛泽东激昂、豪放、进取的斗志所感染,怎能不萌发学习《沁园春·长沙》词的热情呢?

四、语言的点化

语言点化有时如同中国画中“渲染”技法一样,可以创设情境,激发情绪,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情感体验,从而增强教学的感染力。教师上课时,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是点化激情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要做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一位语文教师在教《荆轲刺秦王》时讲到:一位美学家谈到悲剧给人的美感时说,我读《史记》,每次读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时,就感到一种颤栗,产生一种悲壮感。是啊!请同学们想一想那壮别的情景吧,易水河畔,风净水寒,一片白衣白帽,何其庄严肃穆!此刻悲歌四起,筑声低回,壮士赴死,一去不回,易水为之含悲、风云同之变色,这是何等惊心动魄的一幕,易水歌成为文学史上的千古绝唱。这段教学语言,不仅使学生了解荆轲刺秦王前的感人情景,而且激发了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激情作用,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力求语言的准确,还要追求语言的变化与丰富,注意语言的美感。这种美感具体表现为轻重舒缓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于变化的语气,引人入胜的语境,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与课文主题语言相融合,达到声情并茂,“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这样通过教师自身情感的投入来拨动学生的内心琴弦,引发学生的感情共鸣。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的激情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在导入新课时,教师积极营造一种以情夺心、为之一惊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励学生“我要学”的浓烈学习情趣。在研读过程中,教师动情、引情,学生入情、抒情,师生共同围绕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疑点,充分发挥情感的信号功能、调节功能和强化功能,重点问题深入解析,难点问题深入讨论,疑点问题深入思考,努力创造一种情意盎然、欢快愉悦的教学情境。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导语,情意盎然的教学过程,而且还应有情味袅袅、似品香茗、如嚼甘果的“收尾”,课结束了,但情犹存。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没有情感的课堂教学是一杯水,而融进了情味后,奔流的则是鲜红的血液,它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情感的共鸣。同时,激情教学还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忌哗众取宠,游戏课堂。有些老师认为,激情教学不是搞笑造作,就是表演作秀,这是错误的。我们追求的激情课堂,不是滑稽逗乐、矫揉造作,而是人的高尚情操和智慧的外露,具有高雅性;不是手舞足蹈、笑过则已,而是自然洒脱,用富有激情的言行给人以意味深长的启迪;不是哗众取宠,而是用现代教学方法、生动深刻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味。那种只求外在美而无实质内容、甚至是教学重点都不知所云的教学应该休矣!激情教学绝不允许游戏课堂!

二忌过分“关爱”,取代学生。有些教师对学生很是怜惜,很是“关爱”。对学生总是放不下心,唯恐自己讲得不精,讲得不深,讲得不透。于是在课堂上洋洋洒洒,尽展“才华”,以为这就是激情。结果导致留给学生自学、思考、提问和练习的时间太少,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的结论代替了学生的积极探究。然而,学生是活生生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构建的活动,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去判断,去发现,去构想,去表达,使学生的思想活跃起来,敏锐起来,萌发出智慧之花。

三忌面向个体,以点带面。学生的兴奋性具有明显的个别差异,相同强度的刺激对学生的影响不一样:有人因之而高度激奋,有人则没有什么反应。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使自己的激奋措施保证能引起大多数学生的反应,达到合适的兴奋程度,使课堂充满愉快和活力。同时要照顾那些特别容易兴奋和特别难于兴奋的学生的反应,采取灵活的方法控制他们的激奋水平。对于每个学生回答问题都以充沛的激情给予鼓励。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氾水高级中学)

[责编木子]

猜你喜欢

激情途径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我们的激情瞬间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消磨不了他胸中的激情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