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北梁改造”媒介话语的呈现

2016-03-02包头日报社内蒙古包头014000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受众需求

孙 磊(包头日报社,内蒙古 包头 014000)



浅析“北梁改造”媒介话语的呈现

孙 磊
(包头日报社,内蒙古 包头 014000)

摘 要:本文采用的是文本分析法,对2013~2015年的包头“北梁棚改”过程中,媒体(主要是纸媒)各个角度和层面的宣传报道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总结了媒体在“北梁棚改”这一重大事件上发挥的作用,探究了纸媒应该如何最大化地发挥自身作用,推动重大民生事件的进程,并总结了主流媒体如何在事件中增强自身话语权的经验。本文指出,“北梁改造”的报道对于事件的进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工程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但也呈现出报道题材以消息为主,报道方式还停留在浅层叙事等一些方面的不足,这些都为重大事件的报道提供了借鉴。文章认为,在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媒介环境下,纸媒应该在政府部门与政策允许的区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需求,摆脱自身被动滞后的局面,最大限度地抢占媒介话语权。

关键词:“北梁改造”;媒介话语;受众需求;新闻敏感

一、“北梁改造”历史与现实的背景与意义

(一)背景

北梁棚户区是包头乃至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棚户区,作为包头历史的发祥地,这里曾经盛极一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包头市发展重心的西迁,往日喧闹繁华的北梁已经破败不堪,成为贫穷和落后的代名词,生活在这里的近5万户居民盼拆迁的愿望强烈。北梁,有着300年的历史,长期以来,群众在北梁依地势建房,级级递进而上,从现在遗留的地名就能体会当初的繁荣。例如,先明窑子,是晋商和回民带着驼队,从四面八方赶来贩卖牛羊、皮毛的地方,队伍每次来到此处时天刚刚亮,所以起名为“先明窑子”。四粮店,是因民国时期十大晋商之一的杨有能开的四家粮店而得名。

(二)意义

棚改作为新一届政府尤为重视的重大民生举措,其一头关系着百姓的民生,一头连着城市的发展布局和品位的提升,可谓意义重大。棚户区改造让众多的贫困群众实现了安居,改善了以往破败不堪的生活环境,同时对于化解社会矛盾、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拉动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就社会意义而言,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让更多的弱势群众告别棚户区,这与以人为本、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百姓以及和谐共享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这也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棚改的原因之一。

二、优化“北梁改造”媒介话语权

(一)建立与政府的良好关系

媒介话语权,是指公民运用媒体对其关心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共政策以及各种社会现象提出建议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媒介话语权是公民利益表达的公共权利,是公民话语权在大众传播媒介上的实现。报纸是党政机关的喉舌,媒体的传播观念还处于以传播者为中心的阶段,媒介话语权基本上是传播者的话语权。作为一项巨大的民生工程,政府需要通过主流媒体加强引导,加强人们对于棚改的认知。政府信息的公开化对于受众而言是一件幸事,对于媒介而言也是好事。政府要做到及时、公开、真实地反映报道内容,就离不开媒介的传播。例如,在“北梁报道”中,政府扮演的应该是“先行官”的角色。政府应当做到“透明”,无论大事还是小事,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应让群众了解,而让群众能在第一时间就了解的渠道就是媒介。所以说,政府与媒介是密不可分的。政府需要媒介为其宣传,传达政务消息,而媒介也需要政府为其提供基本素材即报道内容。所以,要想做到宣传和谐,社会信息的公开、透明、及时,就需要媒介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

(二)传播理念的转变

传媒发展日新月异,传播者的传播理念也在发生转变。在传播内容方面,大众传媒也由党报体制的政策宣传为主逐渐向新闻本位回归,舆论环境日益趋向多元,对多种声音的宽容度也得到提升。棚改作为一项声势浩大的民生工程,其涉及的内容可以说是社会的方方面面。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就棚改而言,可以说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新闻无时无刻不在,在如此众多的细枝末节和节点性事件之中,纸媒的报道如何才能丰富而又不乏味,让记者的新闻意识最大化地服务于繁杂的事件,这就需要记者提升自己的新闻敏感性与判断力。在“北梁棚改”过程中,《一碗茶汤表谢意》一文曾经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好评,文章描写了告别棚户区的北梁茶汤师傅,在即将告别棚户区的一刻,在院子里架起炉子为前来帮助自己搬家的棚改人员熬制茶汤。文章篇幅并不是很长,但每一处细节都很好地抓住了一个“情”字,“感激之情”、“喜悦之情”都融在了一碗茶汤之中。在众多的搬家故事中,记者抓住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家,通过故事化的讲述,“做”出了一条饱含新闻价值的新闻,实现了新闻价值的最大化。同时,这也是作者以小见大的体现,良好的观察力与判断力,独特的以小见大的创新视角,都可以让一篇报道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并留下一个时代的印记。

(三)提升传播技巧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民众分享媒介话语权有了新的选择。对传统媒体而言,由于其自身的技术特性限制,媒介话语权要在竞争中通过发挥自身优势,提升传播技巧。在棚改过程中,纸媒要吸引更多读者关注,增强读者对于事件的关注度,报道的方式和技巧是提升纸媒新闻品位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纸媒通过自己善于深度报道的优势,更多地运用新闻写作的“艺术”与技巧,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加深对新闻事件的印象,这也符合传播学“免疫力”的界定。那么,在“北梁改造”报道中,纸媒众多正面性的宣传报道内容,从事件的背景、实施方案、实施过程等方面都给予了关注,同时关注了改造过程中的困难、百姓的意见与态度等方面的内容,让新闻事件在报道中更具有立体感,一方面给予棚改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一方面让群众能更好地参与到改造中来。

三、结论

在信息传播时代,我们可以认为,在重大的事件报道中,纸媒依靠自身善于深度报道的优势,还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北梁棚改”过程中,良好的舆论氛围有效地推动了棚改的进展,纸媒也展现了重大的舆论控制力与引导力。本研究通过对报纸媒介的透视,认为其媒介话语呈现结果虽然受制于政府部门以及政策等因素,但只要发挥自身特点,把握宣传技巧与受众需求,依然占有强大的媒体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3-0153-01

猜你喜欢

受众需求
基于受众需求的科技新闻传播模式创新探究
关于媒介娱乐化的思考
历史剧中现实中的指涉与受众需求探析
受众需求视角下的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方式论述
电视媒体微信公众号运营探索
使用与满足理论与真人秀节目人物形象
分析媒介生态下教育电视新媒体互动
微传播时代传统媒体如何报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