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将“阅读”变“悦读”
2016-03-02江苏省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校傅婷
⎰江苏省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校傅婷
巧将“阅读”变“悦读”
⎰江苏省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校傅婷
【摘要】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把阅读活动变成学生自主探究、自主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关键词】悦读巧用课件口语训练
一、朗读形式多样化袁调动阅读兴趣
“默读便于思考,朗读便于记忆。”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默读与朗读二者结合起来运用。快速阅读,提取信息,可用默读;而课堂上的大多数内容,采用朗读的方式效果更明显。整个朗读过程,是眼、口、耳、脑并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这对于课文的体会、理解、记忆会更有利。而在教学《桂花雨》一课中,我除了用到这两种朗读形式外,更是充分寻求朗读形式的多样化。如在复习课文内容时,就要求学生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再来概括地说一说,即“闻花香”、“摇花乐”、“尝花味”。在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在教学课文第2自然段时,则是让学生通过默读,找出为何要将好好的桂花摇下来的原因,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一说。这样一来,学生就在默读中思考,在交流中将课文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转述出来。在教学课文第3自然段的“摇花乐”这一部分时,我则将重点放在了指导学生分角色读好我与母亲之间的对话,要求学生抓住作者的动作、语言,以及句子中的感叹号,读出我对摇桂花这件事的期待之情。此外,指名朗读、齐读、教师引读等朗读形式相结合,充分调动起学生朗读的兴趣,让学生掌握读的方法之后自己去领会和鉴赏课文。
二、课件运用合理化袁激发阅读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感情变化,不失时机而又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受到了感染,融入了情境,理解了文本,自然朗读起来感情充沛。而在《桂花雨》中,我就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了情境。如在课堂教学前,出示本文课题的同时,配以节奏舒缓的音乐,让学生快速地静下心来,为进入文本的学习酝酿情绪,架桥铺路。在教学课文第3自然段时,指导学生理解文中的这一句话:“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作者为何将桂花纷纷落下的情景比作是下雨,我特地在课件上出示了FLASH的动画,动感的画面再加上优美动人的音乐,使得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够更直观地将语言文字转化为画面,再从画面中细细品味作者在使用语言文字时的精妙之处,从而为指导学生的朗读做铺垫。在课堂的最后,我配乐范读了作者在作品《烟愁》后记中的一段话,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优美动人的音乐,加上缓缓出现在学生视线中的文字,很好地将学生带入作者的内心深处,让学生能够从老师的朗读中,从琦君的文字中,感悟她的那一份对儿时生活的怀念之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整个课堂也在此时进入了高潮,让人意犹未尽。
三、口语训练规范化袁提升阅读能力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话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非常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摇桂花,对作者琦君而言是儿时最难忘,也是最有趣、最值得珍藏的回忆,但是对于现在的孩子们而言,这样的生活体验毕竟是。远的。虽然,在这金秋十月,不论是在学校、大街上,还是公园里、小区里,我们都能闻到那浓郁的桂花香,但是,出于对保护花草树木的考虑,孩子们都不能亲手尝试摇桂花的感觉,更别提亲眼领略桂花纷纷落下时的情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作者的所见所感转化为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我特地设计了一个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桂花纷纷飘落下来的情景,以及桂花飘落自己头上、脖子上、肩上时的感受,甚至于想象自己在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在让学生初步领略了作者看到桂花纷纷飘落时的美,体会到作者那激动欢快的心情的同时,马上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并出示语段训练:“桂花像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感觉,我就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在填空过程中,再现琦君小时候摇桂花时的场景。学生看着画面,畅所欲言。
在口语训练中,引导学生规范表达的同时,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在交流中使学生的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阅读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独立思考常态化袁形成阅读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学生自己读书,可以摒弃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自读自想,有利于培养思维的主动性。
1.联系生活。中年级学生虽然年纪还小,但已经有了一些生活积累。在领会词语含义时,我们应从实际生活出发,充分挖掘、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中的一些形象,为语言学习服务。如《剪枝的学问》中的“能手”一词是指某方面有特长的人。那么,怎样的人才能被称之为能手呢?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班级里面有哪些能手?学生就知道了,某同学字写得好,总是比赛拿奖,那么他就是写字方面的能手;某同学在运动会上跳高拿了第一,那么他就是跳高能手;某同学朗读流利有感情,那么他就是朗读方面的能手,等等。通过学生生活中已有的一些具体事例的形象,在头脑中唤起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就自然地悟出这个词的意义,也明白了王大伯之所以被称为种桃能手,是因为他种的桃子总是又大又甜。
2.善于比较。比较是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辨别异同、高下。在中年级阅读教学中,变换比较方法简单,又能帮助学生建立准确的形象、培养敏锐的语感,更好地体会出词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变换比较是把句子中的重点词换成意义相近的词,与原句进行比较,体会两者的不同,以及文章用词的精妙独到之处。如《剪枝的学问》中教学第5小节时,就问道:为什么不写“桃园里硕果累累”,而要写“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学生就在朗读中比较,体会到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突出描写桃子成熟时的样子,进而表达自己对它们的喜爱之情,而在比较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正所谓:“涵咏其中,才能得其妙处。”记忆文章靠读,领会文章靠读,鉴赏文章靠读,写作文章也要靠读。要让阅读成为语文学习的“主旋律”,我们就要通过语文阅读教学,让孩子会“阅读”,更要会“悦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中又提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成学生自主探究、自主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三分文章七分读,涵泳工夫兴味长”、“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如何借助文本,巧将“阅读”变“悦读”,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在这里,就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剪枝的学问》和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桂花雨》为例,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及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