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文本资源,丰富语文活动

2016-03-02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铜罗中心小学沈惠英

新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椋鸟语文课堂想象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铜罗中心小学沈惠英



开发文本资源,丰富语文活动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铜罗中心小学沈惠英

一、阅读教学中袁挖掘文本资源的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下语文课堂的根本在于是否具有“语文味”。专家认为,富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堂必须是“文道同行”:语文既是人类交际的工具又承载着浓厚的人文内蕴,应把“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和美好情感的渗透进行有机结合,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挖掘文本中丰富的教学资源,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有效的语文活动,且看——

二、善挖巧练袁丰富活动内容

1.善抓空白点——从“想”入手。课文中的“空白”是指课文中某些内容概括写或有意不写,留给读者联想、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在新教材中留有许多这样的空间,为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发散学生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这种“空白”往往存在于词、句、段,甚至标点中。在教学中,我善于抓住课文中隐性的空白资源,引导学生去思索、联想、回味、表达,读“厚”文本,读出语文味。

(1)想——以“静”化“动”。文字是人类书面交流的一种符号,它的奇妙之一就是能给人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增添形象的画面和动听的声音。那种藏在文字里的“画面”和“声音”,我们也可以看作文本的一种空白形式。如《灰椋鸟》中有这样一段话:“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这两句看似静态的、平面的、无声的语言,其实,给我们展示的是一幅有声有色有形的立体画面。那么,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真切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呢?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大胆地想象灰椋鸟归林时热闹的场景:如果你们是灰椋鸟,那么会怎样互相倾诉一天的见闻和收获?是怎样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的?是怎样互相应和的?然后,要求学生把想象的情境表演出来。这时教室里“鸟”声四起,“唧唧唧——”“啾啾啾——”一应一和,一招一式,惟妙惟肖。此时,学生不但走进了语言文字的奇妙世界,还走进了生活,融进了广阔的大自然,与鸟儿对话,与作者情感交融。在此经历体验的基础上,学生的朗读就自然入情入境了,感悟积累也水到渠成了。

(2)想——变短为长。课文里面很多故事情节,作者只是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而这些地方往往有着一定的想象空间,学生比较感兴趣。此时,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这种心理优势,让他们大胆放飞想象。如《真情的回报》有一句话:“于是,我只能肩挎着沉甸甸的大口袋送报了。”为了让学生感受当时没有了自行车送报的艰辛,我创设了几个生活情境:①有一天早上,寒风刺骨,地上积雪有一尺来厚……②火辣辣的太阳烤得地上冒烟了……③有一次,天突然刮起了风,下起了暴雨……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进行情境创作想象。再如读到《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中“女孩将平日妈妈教给她的穿戴要领一口气全说了出来”时,我让学生想一想:小女孩会“一口气”说了些什么话?这样的想象,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促使学生走近了主人公,和主人公有了心与心的碰撞,人物形象更鲜明。

(3)想——反“客”为“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渎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由此可见,教师必须注重学生这一阅读主体,努力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在课堂上能够快乐地、真正有个性地学习。也许作家的不凡之处就在于他们会时不时抛一个问题给读者,让人去自解。这也是文本中不留痕迹的“空白”。如郭沫若的《白鹭》中就有这么一句:“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教学时,我就抓住这句话后面那个意思可指向正反两方面的“?”让学生想一想:在晴天的早上,白鹭悠然地站在小树绝顶,你觉得它是不是在瞭望?如果是在瞭望,那它在望什么?如果它不是在瞭望,那它又在看些什么或想些什么?学生经过一番静思后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虽然判断只有两种,但答案却是多面的,语言是多彩的,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这时,学生不再是文本的“客人”,“客客气气”地静坐接受作者的“款待”,而是反“客”为“主”,以一个“主人”的角色大大方方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交流思想,发表看法。

2.善引“生活”水——教学做合一。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只有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广泛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校内的语文学习和校外的社会生活相贯通,把教科书这本“小书”和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语文学习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为此,我们要善于利用文本中的生活资源,让语文的“文”与“道”在生活中得到提升。如《燕子》第2自然段写的是春天美丽的景色。作者用白描的手法,把自己捕捉到的景物,简单而又不失形象地描写出来。这段文字很清新,就像一首绮丽的小诗,读来朗朗上口,带给人以无限遐想,回味无穷。我想:这就是作者的笔功!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学生能情趣盎然地当堂背诵。课外,我让学生仿照该段写作方法,描写一处美景,可以是“校园一角”,可以是“小河边”,可以是“我家院子”……给学生一份自由,用自己的笔描绘自己眼中的春天,用自己的心唱出一曲春天的赞歌!不经意间,读与写,无缝对接。

总之一句话,面对文本中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不能无动于衷,视之不见,放而弃之。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合理地运用,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浓香”飘溢!

猜你喜欢

椋鸟语文课堂想象
快乐的想象
椋鸟的蚂蚁浴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粉红椋鸟24小时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英国椋鸟惨遭雀鹰捕食被踩脚底下毫无还击之力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灰椋鸟的团队意识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