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只拣儿童多处行》案例诊断

2016-03-02蔡静艳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6年1期
关键词:冰心春光奶奶

蔡静艳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课。

【问题教案】

一、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你还记得冰心奶奶告诉我们该怎样去找春天吗?

出示: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师:你能把这句话换个说法吗?

师: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说说为什么冰心奶奶认为“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天呢?

师:冰心奶奶和你们的想法是否一样呢?请你快速读课文,找一找冰心奶奶在哪一自然段告诉我们儿童和春天的联系及有何联系?

出示课文第8自然段,学生再读课文,想想你体会到儿童和春天究竟有何联系?(都有旺盛的生命力)。

二、精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花儿和儿童都有旺盛的生命力?把自己的理解通过圈画或批注在书上。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3.各小组汇报学习结果,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有关课文内容,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

4.出示: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师:从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儿童之多、之欢,以及冰心对儿童的喜爱。)

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5.出示:女孩子、男孩子,……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体会从儿童身上发出的气息是太阳的气息,是生命的气息,是希望的气息,表达出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

6.出示第 5、6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冰心奶奶不仅仅是借海棠花赞美春天,更是借春光赞美少年儿童。如果说海棠花是自然的春光,那儿童就是祖国的花朵,就是人世间最美的春光。)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5、6自然段。

师(小结):儿童朝气蓬勃,是春天的使者,儿童多处春光美,儿童是最美的春光,所以,“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三、课外延伸

1.学生回忆学过的描写少年儿童的作品。

2.在我们刚刚介绍的作品中,作者都直接写出了少年儿童如春天般的旺盛生命力,可还有一些作品,儿童和春天已经融为一体了(出示朱自清的《春》的片断)。

四、作业

1.阅读冰心奶奶写给少年儿童的作品,如《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小橘灯》等。

2.用人景交融的方法改写《春游蠡湖新城》。

【诊断意见】

这份教案中的最大问题是教师的“主导”痕迹太重。教师考虑到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含义深刻,学生理解较困难,因此教学流程中大大小小的环节,几乎都是在教师的精心“主导”下一环扣一环地进行。

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自主阅读的空间,主体性得不到发挥,课堂上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将在教学中条条框框的限制下被扼杀,师生之间对话的空间也将变得更加狭窄,久而久之,学生阅读的热情与兴致就会减退,语文这门内涵丰富、情趣盎然的学科也便在学生的心目中成为琐碎干瘪、了无情趣的知识传授型的课了。

【改后教案】

课前准备:让学生观看介绍冰心及其作品的资料短片。

一、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第一节课我们跟着冰心奶奶一起去找春天,读了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呢?(学生说自己的阅读体会)

师:我们感受到了春光美,感受到了儿童充满活力,还体会到了冰心奶奶对少年儿童的爱。

师: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些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抓住课文中的具体词、句来细细品味品味,先自己体会,再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二、精读课文

1.各小组讨论自学,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2.各小组汇报学习结果,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有关课文,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课文。

3.相机出示: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重点理解:天使在人们心目中是多么美,那么可爱,在冰心奶奶的心中,儿童就像天使那样惹人喜爱,朝气蓬勃,可见冰心奶奶是多么爱少年儿童。)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4.相机出示:女孩子、男孩子……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毛主席把少年儿童比作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冰心奶奶在这里把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儿童比作太阳,从儿童身上发出的气息为什么是香气息,因为这是生命的气息,是希望的气息,是朝气蓬勃的气息。从冰心奶奶对孩子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满心的欢喜,这欢喜中流露出了冰心奶奶对孩子深深的爱。)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5.相机出示: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喷、飞”二字让我们感受到了海棠花充满了活力)请你美美地读一读,把这美好的春光读出来。

6.学习第6自然段。

(体会冰心奶奶不仅仅是借海棠花赞美春天,更是借春光赞美少年儿童。因为,儿童多处春光美。如果说海棠花是自然的春光,那儿童就是祖国的花朵,就是人世间最美的春光。)

有感情朗读课文。

7.配乐朗读第3~6自然段。

8.理解课文第8自然段。从第8自然段你体会到了什么?(冰心奶奶真的是在写花吗?作者借花喻人,表面上写花儿,实际上是借花儿来赞颂有着旺盛生命力的儿童。)

(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孩子们在春天的感召下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活力,他们是那么快乐,冰心奶奶看了,也感到由衷的快乐,无论是谁看了,都会感到快乐。)

配乐朗读第8自然段。

9.总结全文:同学们,我们通过反复读课文,抓住文中关键的词句细细体会,进一步感受到了儿童是那样的朝气蓬勃,冰心奶奶是那样的爱儿童,因为在冰心奶奶的眼中,儿童是人世间最美的春光,所以,冰心奶奶说“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三、课外延伸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冰心奶奶的作品《只拣儿童多处行》,感受到她就像一位慈爱的祖母爱着我们,除此之外,你对她还有别的了解吗?(学生介绍。相机出示冰心奶奶59岁时写的小诗《雨后》,指名读,配乐读。)

2.教师介绍冰心:冰心是一位文坛祖母,她曾经说过:“我要栽下平凡的小小的花,给平凡的小小的人看。”她的一生写了许多儿童文学作品,她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真正走入了孩子们的心灵世界,那些温润清丽的文字影响了成千上万个孩子的心灵。

3.教师范读冰心奶奶的一首小诗《可爱的》。学生自由朗读。你可以说说读了这首诗的体会,也可以把你印象最深的语句再读一读。学生交流。

配乐朗读《可爱的》。

4.总结全文:冰心奶奶爱儿童,这种爱,不仅使世界更美好,更使她自己成为最幸福的人。正如巴金所说:“好几代的孩子读她的诗文懂得爱世界,爱大海,爱星星。听她的话,年轻人讲真话写真话,为国家为人民奉献赤诚的心。”

四、作业

走近冰心:

必做题:阅读冰心的作品(教师出示冰心儿童作品集)。

选做题:你可围绕冰心的作品中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一写读后感,也可摘录其中你喜爱的文字来读一读,一周后交流。

【反思】

一、整体把握,模块化设计教学流程

这份修改后的教案,最鲜明的特点是教师能整体把握课文,运用模块化设计理念来设计教学过程。整堂课主要通过三个环节来组织教学:第一环节,教师让学生交流通过第一节 课学习本文后的阅读体会。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教师可以较清楚地了解目前学生的认知水平,以便后面更有针对性地引领学生理解课文;另一方面,也是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创造性地理解课文,并能自主地为自己定下学习目标,激发后面学习课文的主动性。第二环节中,学生根据自定的学习目标去自学课文。学生学习目标的多样化,也就大大拓宽了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空间,丰富了课堂的内容。第三环节是拓展文本,将语文课的学习延伸至课外。

这样的设计过程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自由阅读的氛围,学生的阅读内容、阅读过程、阅读成果不再是教师一个人说了算,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阅读的时空。

二、倡导对话,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这种对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对话。“阅读对话”是讲阅读是读者与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1)教师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

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也是教师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这是展开有效教学对话的基础。因此,教师只有将教材钻研好了,才能准确揣摩教科书编者的意图,才会具备与学生对话的底气。在第一次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根据教参的指导,对文本的理解主要停留在帮助学生体会春天和儿童的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但后来通过深入地理解课文,感受到教科书编者的意图除了以上这点,更要让学生感悟到冰心奶奶对少年儿童的爱。这种爱是文章的灵魂,也是教学的中心所在。所以,教师与文本、教科书编者的深入对话使教师重新修改了教案,这种对话拓展了教学的深度,有利于教师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架起“桥梁”。

(2)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在学生与文本对话时,作为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好。除了读正确,读流利外,还要让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最后能用适当的语气,抑扬顿挫的声音,正确地表达作者用语言表达的情感,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读出情感”来。“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教师根据教材本身蕴含的冰心对少年儿童的爱让学生抓词抓句来体会,让学生学会语文知识,锻炼语文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2.教学对话。这种对话主要体现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课前对话。

教师在课前为学生播放了介绍冰心的短片,营造了一种学习语文,研究语文的氛围,激发学生走近冰心,了解冰心的兴趣,使学生有真切的情感体验。这一环节的设计,实际上也是为后面教学中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打好了基础,让学生对冰心有话可说。

(2)教学过程中的对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先说说第一课时后自己的阅读体会,学生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只要他说的有道理,教师都要充分地尊重学生,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有效对话的前提。然后启发学生以自己第一课时的阅读体会为学习的线索,走进课文,说说自己的体会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得来的。学生亲历阅读过程,通过自由朗读,小组交流,师生评议,感情朗读来走进文本的言语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学生的这个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识,主动地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其意义。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去触摸作者冰心的心灵,体验文本的情感,在尽情的交流诵读中感悟冰心奶奶对少年儿童的爱。可见,平等的师生对话可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品味成功的欢乐,从而促进他们认知和情感的协调发展。

(3)课外拓展的对话。

课后的作业中,教师布置学生去阅读冰心的作品,并就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写读后感或练习朗诵。这种对话是师生与文本、与作者、与教科书编者之间进行的全方位的对话,它重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它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创设了语文化的生活情境,体验到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

猜你喜欢

冰心春光奶奶
春光
给奶奶按摩
春光美
奶奶喊你吃饭啦
吹泡泡
迎“春”冰心
《寄小读者》
奶奶驾到
4月,春光大好
拾尽春光皆是你